2022年生态学重点 .pdf
《2022年生态学重点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生态学重点 .pdf(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生态学重点生态学研究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规律的科学生态因子 : 构成生态环境的各种因素称生态因子,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影响生物生长发育的环境变量) 限制因子 : 生物的生存和繁殖依赖于各种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其中限制生物生存和繁殖的关键性因子就是限制因子(各生态因子中对生物生长发育起限制作用的因子) 生态幅生物正常生长发育的生态因子范围(生命系统在某一生态因子维度上分部的最低点和最高点间的跨度)生态位由各生态幅构成的某生物生存的生态定位or 一个生命系统在某一个因子梯度上的生态幅,即系统在空间、食物以及环境条件等资源谱中的位置or 在
2、自然生态系统中一个种群在时空、空间上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胁迫和适应胁迫 :生命系统在耐受区遭受一定程度的限制,是一种偏离生命系统适宜生活需求的环境条件。会造成生命系统的结构损伤。胁迫超限时会造成不可逆损伤。(1).胁迫的生态效应预警阶段、抗性阶段、补偿阶段、耗尽阶段(2).自然环境中的胁迫高温、低温、冰冻、强光、UVB 辐射、干旱、盐碱(3).胁迫适应驯化 (短期适应,长期驯化)、补偿效应、休眠光能自养: C3 植物 (戊糖磷酸途径 ):最基本的光合方式C4 植物 (初产物草酰乙酸):能吸收低浓度CO2,耐高温、干旱,对寒冷敏感。CAM植物 (景天酸途径 ):多汁,多见于周期性干
3、旱环境,夜间以酸的形式存储CO2供白天使用化能自养 :细菌 异养 :吞噬营养、腐食营养【光适应 】根据植物对光强适应的生态类型可分为阳性植物、阴性植物和中性植物(耐阴植物) 。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效率与光强成正比,达到一定强度后实现饱和,再增加光强, 光合效率也不会提高,这时的光强称为光饱和点。当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刚好与呼吸作用的消耗相等时的光照强度称为光补偿点。阳性植物对光要求比较迫切,只有在足够光照条件下才能正常生长,其光饱和点、 光补偿点都较高。阴性植物对光的需求远较阳性植物低,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都较低。中性植物对光照具有较广的适应能力,对光的需要介于上述两者之间,但最适在完全的光照
4、下生长。植物的光合作用不能利用光谱中所有波长的光,只是可见光区(400-760nm ) ,这部分辐射通常称为生理有效辐射,约占总辐射的40-50%。可见光中红、橙光是被叶绿素吸收最多的成分,其次是蓝、紫光,绿光很少被吸收,因此又称绿光为生理无效光。此外,长波光(红光)有促进延长生长的作用,短波光(蓝紫光、紫外线)有利于花青素的形成,并抑制茎的伸长。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 页,共 6 页 - - - - - - - - - 光周期现象: 分布在地球各个地区的
5、生物长期适应于特定的昼夜长度变化格局,形成了以年为周期的、 由特定日长启动的繁殖行为的现象。按日照长度分为长日照植物(光照大于 14 小时才开花 )、短日照植物 (黑暗大于14 小时才开花 )、中日照植物 (昼夜各半 )和中间型植物(任何日照均可 )。种群在一定空间中生活、相互影响、彼此能交配繁殖的同种个体的集合。种群是物种在自然界中存在的基本单位。从生态学观点看,种群又是生物群落的基本组成单位。生态型不同地方种群中的个体长期生活在各自的环境中,不同个体群之间的差异就会越来越大,并且是定向分离,形成一些有稳定的生态差异、并可遗传的个体群,即生态型。【年龄结构及其意义】年龄结构:指不同年龄租的个
6、体在种群内的比例或配置情况。年龄椎体:纵向表示不同年龄组,横向表示各年龄组个体数或百分比。三种基本类型:【种群增长:指数,Logistic 密度依赖】a.与密度无关的种群增长模型(指数增长)种群在“无限”的环境中,即假定环境中空间,食物等资源是无限的,因而其增长率不随种群本身的密度而变化,这类增长通常呈指数式增长,可称为密度无关的增长。Logistic 曲线常分为5 个时期 :开始期,也可称为潜伏期,由于种群个体数很少,密度增长缓慢;加速期,随个体数增加,密度增长逐渐加快;转折期,当个体数达到饱和密度一半(即K/2 时) ,密度增长最快;减速期,个体数超过K/2 以后,密度增长逐渐变漫;饱和期
7、,种群个体数达到K 值而饱和。r表示物种的潜在增殖能力。r 增长型物种: 高繁殖率、 高死亡率, 低哺育投入;K表示环境容纳量。K 增长型物种:低出生率、低死亡率,高哺育投入;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2 页,共 6 页 - - - - - - - - - Logistic 方程的重要意义:它是许多两个相互作用种群模型的基础;它是渔捞、林业、农业等实践领域中,确定最大持续产量的主要模型;模型中两个参数r、K,已成为生物进化对策理论中的重要概念。【存活曲线】描述同
8、期出生的生物种群个体存活过程与其年龄关系的曲线。以存活数量的对数值为纵坐标,以年龄为横坐标作图,从而把每一个种群的死亡存活情况绘成一条曲线。存活曲线的基本类型:凹型: 生命早期有极高的死亡率,但是一旦活到某一年龄,死亡率就变得很低而且稳定,如鱼类、很多无脊椎动物等。直线型: 种群各年龄的死亡基本相同,如水螅。小型哺乳动物、 鸟类的成年阶段等。凸型: 绝大多数个体都能活到生理年龄,早期死亡率极低,但一旦达到一定生理年龄时,短期内几乎全部死亡,如人类、盘羊和其他一些哺乳动物等。【种群调节:自疏法则,恒定终产量】自疏法则: 自疏指同种植物因种群密度过高而引起种群个体死亡而密度减少的过程,其密度 (d
9、)与重量 (W)的关系模型为W=Cd,两边取对数:lgW=lgd+lgC ,其中 C为总产量, 为密度调控指数。以lg(d)为横坐标, lg(W) 为纵坐标作图,取直线回归线的斜率,即得到密度调控指数。大部分植物种类的自疏线斜率(即)为-3/2,称为“-3/2”自疏法则。生物量 : 在一定时间内, 生态系统中某些特定组分在单位面积上所产生物质的总量。最终产量恒定定律(产量恒值法则):在相同的生境条件下,不论最初的密度大小,经过充分时间的生长,单位面积的同龄植物种群的生物量是恒定的。产量恒值法则可表示为:Y=W d=Ki W植物个体平均重量d密度Y单位面积产量Ki 常数种间相互作用种间相互作用种
10、群 1 种群 2 特点1. 偏利作用+ 0 种群 1 偏利者,种群2 无影响2. 原始合作+ + 对两物种都有利,但非必然3. 互利共生+ + 对两物种必然有利4. 中性作用0 0 两物种彼此无影响5. 直接干涉型竞争- - 一物种直接抑制另一种6. 资源利用型竞争- - 资源缺乏时的间接抑制7. 偏害作用- 0 种群 1 受抑制,种群2 无影响8. 寄生作用+ - 种群 1 寄生者,通常较宿主2 的个体小9. 捕食作用+ - 种群 1 捕食者,通常较猎物2 的个体大动态波动:一个种群从进入新的栖息地,经过种群增长, 建立起种群以后,一般有以下几种可能:种群平衡;规则的或不规则的波动,包括季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年生态学重点 2022 生态学 重点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