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教学中的环保渗透教育-数学渗透环保教案.docx
《中学历史教学中的环保渗透教育-数学渗透环保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历史教学中的环保渗透教育-数学渗透环保教案.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学历史教学中的环保渗透教育:数学渗透环保教案 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在向大自然无节制索取的同时,也严重地污染了环境,破坏了生态,导致了资源的枯竭,这些已严重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因此,控制人口增长、注重环境保护工作、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已成为人类共识。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在中学历史课中渗透环保教育,使他们从小树立环保的意识,这对构建和谐社会,以利于未来社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历史课应担负起环保教育的责任 1.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在前言“课程性质”中写道:“通过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能使学生学习从历史的角度去了解和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而
2、关注中华民族以及全人类的历史命运”可见,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是历史课的一项基本任务。青少年是未来环境保护的践行者。因此,加强对青少年的环保教育,不仅是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更应是全社会乃至全球关注的问题。 2.历史教材中有许多关于环境问题及环境保护的内容。在历史教学中如能充分利用这些史实资料,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达到环保教育的目的。 3.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保护环境的传统。古代先民们已形成了许多保护环境的意识和做法:(1)设立管理山林川泽的机构和官员。春秋时期,著名政治家管仲在齐国的改革中就规定“泽立三虞”、“山立三衡”。(2)制定了环保法令和制度。西周时期颁布的伐崇令规定:“毋坏屋,毋
3、填井,毋伐树木,毋动六畜,有不如令者,死无赦。”秦田律规定:“春二月,毋敢伐木及壅堤水,毋敢夜草为灰,毋毒鱼鳖,置阱罔,到七月而纵之。百姓犬人禁苑中不追兽及捕兽者,勿敢杀,其追兽及捕兽者杀之。”(3)已形成了环保的风俗习惯。在中国古代,封建王朝在修建都城和修筑道路时,都要在街道和道路两旁植树。在乡野,老百姓修建住宅时都要先在其周围植树。同时,人们也注意很少砍伐古老的树木及宰杀幼小的动物。(4)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西汉著名思想家董仲舒就提出了“天人感应”、“天人合一”的观点。唐代的思想家刘禹锡在他的天论中提出了天人之间“交相胜,还相用”的观点。他们认为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而且是相互作
4、用、相互影响的,人们应遵循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5)认识到人口过快增长会给社会、自然环境带来压力。清康熙帝就曾经严厉批评那些只言“垦田积谷”,不顾“食众田寡”的官员“不识时务”,他曾下诏要摸清人口底细。 建国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环境保护问题,这突出表现在对大江大河的治理、加强植树造林和水土保持工作。20世纪70年代后期国家不仅在各级政府部门建立了环保机构,而且也加快了立法的步伐。 改革开放后,人民政府制定了计划生育政策,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加大节能减排力度,转变经济增长模式,使我国的环保工作出现了可喜的成绩。 4.控制人口增长,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已成为人类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学历史 教学 中的 环保 渗透 教育 数学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