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道德与法规二.pdf
《新闻道德与法规二.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闻道德与法规二.pdf(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课程内容:懂法和遵守新闻职业道德是新闻从业人员必须具备的素质。本课程主要介绍相关新闻法规及新闻职业道德守则 的内容,培养学生具备守法意识、用法意识及较高的职业道德素养。 新闻法规与新闻职业道德课程教学大纲 授课专业:新闻学专业 学时数: 36 学分数: 2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新闻法规与新闻职业道德是大学本科新闻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课程学分为2 分。探讨新闻事业与法律的关系, 学习与新闻事业有关的各项法律、法规,保证新闻事业在法制的轨道下的运行。教学对象为大学本科新闻学、广播电视新 闻学、广告学二年级学生。 二、课程教学内容 主要教学环节和方式: 由于教材内容较多,而授课课时又较少,所以
2、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学生自学、作课程论文为辅。 主要教学内容及课时分配: 上篇:新闻法规(18 课时) 第一章新闻法规基本概念与我国社会主义新闻法制建设(2 课时) 第二章新闻事业行政管理的法律规定( 3 课时) 第三章新闻、广告及各类信息发布与管理的法律规定(3 课时) 第四章新闻侵权行为的认定与处罚(3 课时) 第五章新闻泄密及其他违法行为的认定与处罚(3 课时) 第六章中国近代新闻法制的历史沿革( 2 课时) 第七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新闻法制的历史与现状(2 课时) 下篇:新闻职业道德( 18 课时) 第八章新闻工作与新闻职业道德(4 课时) 第九章新闻职业道德的起源与发展(4 课时)
3、第十章我国社会主义新闻职业道德的发展历程(4 课时) 第十一章社会主义新闻职业道德的主要规范(上)(3 课时) 第十二章社会主义新闻职业道德的主要规范(下)(3 课时) 第十三章社会主义新闻职业道德评价、教育与修养(学生自修)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对国内外新闻法规与新闻职业道德的形成、发展;不同历史时期的变化及内涵的演变具有初步的了解,在 此基础上学习并准确地把握我国新闻法规、新闻职业道德准则的各项内容,通过对新闻涉法、违规案例的讲解,培养和强 化学生的法制和道德意识。 课程考核:本课程考核分两部分进行:期中课程论文占30%,期末考试卷面成绩占70%。 四、建议教材与教学参考
4、书 教材: 1 黄瑚新闻法规与新闻职业道德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年版 主要教学参考文献: 1 陈光中法学概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 年版 2 新闻出版实用核心法规中国方正出版社,2003 年版 3 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编新闻职业道德新华出版社,1996 年版 4 魏永征新闻传播法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年版 5 蓝鸿文新闻伦理学简明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年版 6 陈桂兰新闻职业道 年月日,人寿镇江公司独立保险人江镖为帮位素不相识女子追回被抢皮包,在腰刀巷内“ 飞车追匪 ” ,就在 即将逼停抢匪时不料原本行走在路边的杜姓市民突然被抢贼挤向路中,江镖避让不及撞伤杜
5、老太。江镖 “ 飞车擒匪伤人为支 付高额医疗费陷入困境” ,社会各界纷纷捐款声援江镖义举,但至杜老太出院时还欠医院万元医疗费用未予支付,同 时杜老太为维护自己正当合法权益一纸诉状将江镖告上法庭,要求被告赔偿残疾补偿金、住院伙食补助费、营养费、交通 费等共计万余元,同时将江镖所在单位被列为第二被告。 字体直接设置为7 号字即可使用 10019 -新闻道德与法规教程?新闻伦理与法规 笔记依据教材 新闻道德与法规教程 陈绚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笔记依据目录 第一章新闻道德概述 一、新闻道德的涵义 二、新闻道德的社会作用 三、优良道德制定方法“应该”的概念体系 四、对应该的认识 第二章新闻道德的
6、起源与发展 一、人类早期信息传播活动道德规范 二、近代新闻道德规范发展 三、西方自由主义的新闻道德观 四、新中国新闻道德规范 第三章新闻传播应遵循的道德原则与规则 一、道德总原则善恶六原则 二、公正:社会治理的最重要道德原则 三、采访报道中的人道主义空间 四、传播信息道德规则诚实 五、新闻采访中的中庸之道 第四章新闻道德评价 一、新闻工作者良心 二、新闻工作者名誉 三、良心与名誉的评价依据 四、良心与名誉的真假对错 第五章新闻道德内容及实现 一、新闻工作者品德的结构 二、影响新闻工作者品德的外部因素 三、新闻工作者品德培养 第六章新闻道德的失衡与错位 一、媒介因逐利而堕落 二、社会公器变成私人
7、表达空间 三、新闻传媒报道中的歧视现象突出 四、同情心的普遍缺失 五、新闻传媒内部腐败现象 第七章新闻传播法律制度 一、新闻传播法制及调整对象 二、宪法言论、出版自由的基本精神 三、西方当代新闻自由与新闻法制 第八章中国新闻法制历史 一、清末的新闻法 二、民国时期的新闻法 三、新中国的新闻法制 第九章新闻传播与刑事违法 第十章新闻传播与民事侵权 第十一章广告传播法规 第十二章政府对新闻媒介的管理及其规定 第一章新闻道德概述 第一节新闻道德的涵义 1、新闻道德概念 新闻道德就是指从事新闻信息传播活动的人们,在长期的职业实践中形成的调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新闻道德内化于新 闻传播主体的品格、习性和
8、意向之中,又通过其言行表现出来,是在新闻传播活动中发挥着特殊作用的规范性调节体系。 作为职业道德的一种,新闻道德与其他职业道德形态上的根本区别,在于其对新闻报道行为特殊的规范意义。 2、新闻传播活动中不道德行为与非道德行为的区别 从伦理道德的角度来分析,只要行为进入社会领域,与他人和社会发生了联系,那么这些行为就必然要受到社会的一定行 为准则和行为规范的制约,有的具有道德意义,可以对其进行善恶的评价,我们称之为道德行为;有的不具有道德意义, 不能对其进行善恶的评价,我们称之为非道德行为。具体来说,所谓道德行为,就是在一定的道德意识支配下所表现出来 的有利或有害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亦即主要是出于
9、一定的道德动机并能产生一定的道德效果的行为。 新闻传播活动是一项具有广泛社会性的行为,报道者在采写、编辑、刊播新闻的过程中,所体现出的道德意义是极为鲜明 的。新闻传播行为都不同程度地表现出有利或有害于他人及社会的性质,能够对其进行道德善恶的评价,因此既是新闻工 作行为新闻传播行为,又是道德行为。 3、新闻传播行为道德意义发生及作用机制的条件 首先,报道者是在一定的道德意识支配下主动采取的行为。也就是说,无论其报道行为道德与否,皆必须以报道者(行为发 出者 )对这种行为是否符合道德标准和要求、是否有利或有害于他人及社会的认识为前提。其次,报道者是根据自己的意志 自愿抉择而采取的行为。并非出于自愿
10、而是被外力比如行政命令、环境所逼、强力迫使等强迫做出或在失去自主 力的情况下做出的行为,或者是在没有内在道德动机时,偶然的、非主观的、属工作失误性质的行为,这些报道行为大都 是不具有道德意义的。 新闻道德这种内化的规范,从本质上看,只有在新闻工作者真心诚意地接受并转化为个人的情感、意志和信念时,才有可 能发生作用。 4、每个社会成员都应有道德,为什么新闻从业人员在道德方面尤其受到关注和重视。 首先,这是由新闻工作者诉诸舆论而参与国家治理的特殊身份和地位所决定的。 其次,这是由新闻工作者所承担的构建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神圣使命所决定的。 第三,这是由新闻工作者所具有的公众道德的示范和表率作用所决定
11、的。 第四,这是由新闻媒介在社会中巨大的影响力决定的。 第二节新闻道德的社会作用 1、新闻道德社会作用有哪些 第一,新闻道德对社会道德有重大的影响作用。第二,新闻道德在新闻传播活动中起调节作用。第三,新闻道德对新闻工 作者的新闻工作行为起指向作用。 第四,新闻道德对新闻工作者具有自我调节作用。 2、新闻道德在新闻传播活动中起调节作用的具体含义 新闻道德是调节新闻工作者新闻工作行为准则的总和。这种调节职能,通过评价、教育、示范、激励、沟通等方式和途径, 来指导和纠正人们在新闻活动中的新闻工作行为,协调各方面之间的社会关系。如各种媒介之间的竞争问题,文化娱乐与 宣传教育的问题、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
12、问题等。所有这些出现在新闻传播活动中的矛盾关系,除了按照国家颁布的有关 法规和事业内部制定的新闻纪律来约束处理外,相当一部分还必须依靠社会道德尤其是新闻工作道德来加以调节和解决。 与新闻法规和新闻纪律是通过“必须怎样”的带有强制性质的调节手段不同,新闻道德是以新闻报道行为“应当怎样”为 尺度,通过衡量和评价新闻报道行为的现状,力图使“现状”符合于“应当”。从调节方式上看,新闻道德的调节作用是通 过诉诸舆论褒贬、沟通疏导、教育感化等方式实现的,尤为注重唤起新闻从业人员的知耻心、敬业精神、历史主动性和社 会责任感,从而促使他们的新闻工作行为从“现有”到“应有”的转化。 3、新闻道德对新闻工作者具有
13、自我调节作用的具体含义 所谓自我调节,是指新闻道德不仅能够对社会和他人产生作用,而且能够反过来影响新闻工作者自己,以此提高新闻工作 者进行自我心理调适的能力和水平。在新闻工作中,新闻工作者常常会遇到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局部利益与全局利 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等各方面的矛盾冲突的困扰,也经常会面临工作上的难与易、环境上的顺与逆、生活上的苦与乐、 待遇上的高与低等现实问题。每当此时,一些人就往往容易产生心理错位,造成心态上的种种不平衡,甚至会陷入思想上 的苦闷、彷徨和空虚,难以排遣内心的矛盾,感受不到新闻工作的甘甜和乐趣。在这种情况下,任何强制性的措施都不可 能起到有效的作用,只有通过进行新闻
14、工作道德的教育和反省,才能帮助自己冷静地、客观地分析眼前的各种利益关系, 正确认识和处理各种现实矛盾和问题,确立崇高的道德责任感,纠正与新闻工作道德相悖的各种思想和行为。 第三节优良道德制定方法“应该”的概念体系 1、 “应该”的含义 “应该”是行为的能够实现其目的的属性。“应该”分为“道德应该”与“非道德应该”。前者是行为的符合道德目的的属 性;后者则是行为的符合个人目的的属性。道德目的是普遍的、任何社会都一样的,都是为了保障社会存在发展、增进每 个人利益、实现每个人幸福的,而个人目的却是千差万别的。这样,道德应该便具有可普遍化性,成为每个人的应该。与 此相反,非道德应该则不具有可普遍化性,
15、它往往只是A 的应该,而不是B 的应该。 从本质上看,新闻伦理或新闻道德最根本的问题就是新闻传播主体“应该”怎样或“应当”如何去做的问题。如各国新闻 工作者行为准则中都会列举:新闻工作者应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客观性、公正性;新闻工作者应遵守法纪,尊重公民的权 利;新闻媒介及其从业者不应进行“有偿新闻”交易等等。所以说“应该”概念是新闻道德研究中的一个最基本和最重要 的概念。 2、什么是“内在善”和“手段善” “内在善”是其自身而非其结果就是人们追求的目的的善。例如,言论自由能产生很多善的结果,能够发现真理,明辩明 非实现人的权利等等。反之,所谓“手段善”也可以称之为“外在善,乃是其结果是可欲的、
16、是能够满足需要的、是人们 追求的目的的善,是能够产生某种自身善的结果的善,是其结果而非自身成为人们追求的目的的善,是其自身作为人们追 求的手段、而其结果才是人们所追求的目的的善。例如信息公开的结果是满足公众的知情权,所以信息公开是可欲的,是 一种善,是人们所追求的目的,信息公开则是达到这种善的手段,因而也是一种善。 3、如何正确理解舆论监督中要“与人为善” 与人为善,是我们党的媒体开展舆论监督时必须坚持的一条重要原则。舆论监督应当与人为善,这也是新闻职业道德的要 求。因为新闻工作者掌握着媒介权力,左右了社会舆论的形成,在进行报道时应该特别慎重,尤其是批评报道,必须是出 于公心,以督促人端正思想
17、、纠正言行、改进工作为目的,帮助问题向积极的方面转化,切忌利用舆论监督来制造矛盾、 发泄私愤。可见,对“舆论监督应该与人为善”原则的正确理解是:这里的“善”指的是手段善。亦即是要以批评的方式 教育人,以改正错误、解决问题、做好工作为目的批评报道,而不是去追求“内在善”。如果在理解上产生偏差,就会出现 怕得罪人、态度暧昧、文过饰非、推卸责任的现象,这样非但谈不上与人为善,简直就是帮人做恶,为虎作伥了。 4、 “必要恶”概念 自身与结果都是恶的东西。可以名之为“纯粹恶”。自身是善而结果是恶的东西,一般说来,其善小而其恶大,其净余额是 恶,因而也属于“纯粹恶”范畴。反之,自身是恶的东西,其结果既可能
18、是恶,也可能是善。前者属于纯粹恶范畴;后者 可以称之为“必要恶” 。必要恶既极为重要,又十分复杂。我们可以把它定义为“自身为恶而结果为善,并且结果与自身的 善恶相减的净余额是善的东西”。这种东西就其自身来说,完全是对需要和欲望的压抑、阻碍,因而是一种恶。但是,这种 恶却能够防止更大的恶或求得更大的善,因而其结果的净余额是善,是必要的恶。 5、举例分析新闻传播活动中的“必要恶”行为 必要恶与纯粹恶虽然有所不同,但就其为恶而言却完全一样,都是指某种阻碍满足需要、实现欲望、达成目的的效用性。 必要的恶是通过压抑价值较小的欲望而实现价值较大的欲望,纯粹的恶是纯粹压抑欲望或为实现价值较小的欲望而丧失价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闻 道德 法规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