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诗词赏析复习卷 .pdf
《2022年中考诗词赏析复习卷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中考诗词赏析复习卷 .pdf(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前 5 首鉴赏答案观沧海1 东汉末年曹操政治军事文学曹植曹丕2 地点观兴奋君临天下3 荡漾耸立动静壮观“山岛竦峙”生机盎然“水何澹澹”百草秋风静动宏伟现实4“日月之行 -若出其里”若虚生机勃勃浪漫主义色彩得胜归来5“幸甚至哉,歌以咏志”6 借景抒情雄伟壮丽统一中国建功立业望岳1 唐朝杜甫现实主义诗圣李白李杜2 望望望望望远近朝暮望岳登岳虚实景情情景3(设)问兴奋惊叹距离之远高心驰神往远望4 近观巍然耸立钟割5 黄昏 6 祖国河山6 点睛登岳雄心和抱负7 情景雄伟磅礴勇于攀登傲视一切饮湖上初晴后雨1 北宋苏轼子瞻东坡居士三苏唐宋八大家2 潋滟空蒙晴方好雨亦奇3“欲把西湖比西子-”西湖西子阴柔天然
2、美4 夏别样对西湖美景的热爱、赞美钱塘湖春行1 唐白居易乐天香山居士“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2 行春西湖早最爱喜悦3 远初生静态4 早莺新燕早春早新静动细节地点5 对偶乱花浅草上下生机勃勃6 湖东喜悦(愉悦)景白沙堤7 湖上远近湖东黄鹤楼1 崔颢漂泊一地的伤感思念故乡2 近远日晚3 怅然若失乡愁高耸开朗4 对偶伤欣欣向荣清冷的思乡5 愁气象万千暗喻6 清朗和谐有音韵美山居秋暝一、词语解释1. 暝:(日落,夜晚) 2.浣女:(洗衣服的姑娘)3. 春芳歇:(春天的芳华凋谢了) 4.王孙:(借指诗人自己)二、内容理解1本诗作者是唐朝王维,是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苏轼曾经对他的诗画作了如是评价:“_
3、诗中有画_, 画中有诗”2 本 诗 首 联 , 诗 人 勾 画 出雨 后 山 村的 自 然 画 卷 。 一 个 “ 空 ” 字 , 渲 染 出天高云淡,万物空灵之美,点明了时间、地点。3. 颔 联 作 者 勾 画 出 有色、 有 声 、 有动 、 有静的 幽 致 雅 静 的山 间 月 夜图。4. 本诗的颈联描写了人的活动,是为了起到_以动衬静_的效果,反映了诗人追求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 页,共 9 页 - - - - - - - - - 安静淳朴生活的理
4、想。5. 尾联一方面表明了_对山中秋色的喜爱, 一方面也表明_隐居山林远离官场_。6. 全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风光和山村居民的淳朴风尚。送友人一、词语解释1. 孤蓬:(喻指远行的朋友) 2.班马:(诗中指载人远离的马)二、内容理解1本诗作者是 _唐_朝诗人 _李白 _。他字 _太白 _,号_青莲居士 _。_浪漫主义 _诗风的代表人物。2. 首联写景,为见“送别”二字,却饱含依依惜别之情。3. 颔联运用 _比喻 _的修辞手法,一个“_别_”字和“ _孤蓬 _”一词交待朋友此番如同飞蓬般即将孤身出行,万里飘泊,踪迹难寻。表达了对朋友的深切关怀。4. 全诗颔联点明主题,抒发了作者对友人漂
5、泊天涯的深切关怀和 依恋不舍。5. 颈联展示了分别时的寥廓 背景, 运用了 _比喻 _和_对偶 _的修辞手法, 用“浮云” 表现友人此番远行_行踪不定 _的特点,以“落日”表现诗人对其的_关切 _情感。6. 尾联写了离别 时的情景,不直抒情感,而是借景来衬托。7. 全联使得诗歌笼罩在一种苍劲而又有几分悲凉的氛围中。但是纵观全诗, 诗人虽有离别的伤感, 但仍不失 _乐观豁达 _ ,毫无缠绵悱恻的哀伤情调。这在 _首_联的景中也有表现。卖炭翁一、词语解释1. 何所营:(做什么用)2. 翩翩:(轻快洒脱的情状)3. 黄衣使者:(皇宫内的太监)4. 敕:(皇帝的命令或者诏书)5. 白衫儿:(太监手下的
6、爪牙)6. 驱将:(赶着走)二、内容理解1. 本诗作者是(唐)朝的(白居易),这是一首(讽喻)诗,揭露了(宫室)制度的罪恶,表达了作者对老百姓的(同情 )和对黑暗现实社会的(批判不满)。2.(伐薪烧炭南山中)交待了卖炭翁的工作地点,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通过外貌的刻画,突出了卖炭翁的苍老与生活的艰辛。(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 ,表明人对生活并没有过高的要求。(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是全诗的诗眼,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反映了老人的矛盾心理与处境,(夜来城外一尺雪, 晓驾炭车辗冰辙)写出了卖炭翁起早贪黑辛勤劳动的不易,(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
7、门外泥中歇)体现了卖炭翁经过一天辛苦后的劳累。(翩翩两骑来是谁)与老翁的沧桑外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体现了宫使的骄横霸道,(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表明这样的交易是完全不平等的,而(宫使驱将惜不得)则反映了老人只能无奈接受这样的结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词语解释1. 巴山楚水:(指诗人被贬所到之处) 2. 翻似:(倒好像)3. 长精神:(振作精神) 4.酬: (答诗)二、内容理解1.本诗作者是(唐)朝的(刘禹锡),这是一首(酬赠诗)诗,感情真挚,沉郁中见豪放。时间由 ( 过去 )到( 现在)到(未来),情绪由低沉到高昂,恰当用典, 借用(景物 )描
8、写,表达了人生哲理。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2 页,共 9 页 - - - - - - - - - 2. 作者(首 )联对自己被贬的境遇表达了(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之情;(颔 )联作者怀念老友感慨人事全非,(怀念 )之情油然而生,上句用(闻笛赋)典故,隐含了对当时统治者迫害旧友的不满,下句用典暗示了被贬的时间很长,又表明世态变迁巨大;( 颈 )联作者摆脱现实处境,展望未来风光, 情绪变为慷慨昂扬。作者以(沉舟)、 ( 病树 )作反衬,描绘出富于生机的景象,表达
9、了诗人对仕宦升沉、世事变迁的豁达襟怀,此联现在赋予了(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新意义; ( 尾)联点明酬赠的题意,也和友人共勉,表现诗人的(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题破山寺后禅院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一、词语解释1. 禅房:( 僧侣们的住所)2. 万籁:( 自然界的一切声响)3. 人心:( 人的俗念)二、内容理解1.本诗作者是(唐 )朝的(常建),全诗用细致的描写渲染环境的(肃穆、幽深、脱俗、纯净)特点,表现了诗人在禅院中(自由自在、超尘脱俗)的感受,表达了诗人(对佛地的喜爱和希望脱离尘世,追求清静隐逸的思想)。2.
10、( 首)联点明了出游的时间和地点,描绘了寺院的全景;颔联写出了景物(幽静 )的特点,(颈)联以动衬静,(尾 )联以声衬静;(颈)联点明了禅房的位置和环境,描绘了山寺的幽深清寂的特点。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一、文学常识1. 江城子密州出猎选自东坡乐府,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文学家。二、词语解释1. 聊:姑且。 2.擎:举,向上托住。 3.千骑:形容随从乘骑之多。4. 太守 5.尚: 6.霜:7. 会: 8.天狼: 9.亲
11、射虎,看孙郎:三、内容理解 1.本词抒发了作者为国效力疆场、抗击侵略者的雄心壮志和豪迈气概。 2.“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刻画了出猎的景象。一个“狂”字贯穿全篇,上阕主要写词人举止神态之狂,下阕进一步抒发了词人“少年狂”的胸怀,抒发了由打猎激发起来的壮志豪情。 3.“亲射虎,看孙郎”中作者以少年英主孙权自比,更是显示出苏轼的“狂”劲和豪兴来。 4.“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虽有身世之感慨,实际上是渴望得到朝廷重用,表现出作者献身国家,立功边疆的豪情。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
12、为伊消得人憔悴。一、文学常识本词选自乐章集 ,作者柳永,原名三变,字耆卿。宋代词人。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3 页,共 9 页 - - - - - - - - - 二、解释下列的词语 1.伫倚: 2.危楼: 3.望极: 4.黯黯: 5.烟光: 6.拟把: 7.疏狂: 8.强乐: 9.衣带渐宽三、内容理解1. 这是一首怀人词,围绕“春愁”,巧妙地把漂泊异乡的落魄感受,同怀恋意中人的缠绵情思融为一体,采用委婉的表达方式,写景抒情,感情真挚。2. 上阕情景交融,写主
13、人公登高望远,春愁油然而生。3. “伫倚”写出了主人公凭栏之久与怀想之深。“春愁”,点名时令。4.“草色烟光残照里” ,借春草表达倦游思归和怀念亲爱的人。“残” 字写出了主人公的无奈何凄凉。细风、草色、烟光、残照,凄美的景色,加深了“无言谁会凭栏意”的孤单凄凉之感。5. 下阕写情, 写主人公苦中求乐,情深志坚。“衣带渐宽终不悔”是全词之睛。“终不悔”表现了主人公坚毅的性格与执着的态度。“伊”既是指思念深爱的女子,也暗喻词人的人生理想和远大目标。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一、解释下列词语1. 雨疏风骤:雨点稀疏,晚风急猛。2. 浓睡:酣
14、睡。残酒:余醉。3. 卷帘人:此指侍女。4. 绿肥红瘦:指绿叶繁茂,红花凋零。二、内容理解1. 本词选自漱玉词 ,作者李清照, 宋代词人。本词以对话的形式刻画了一个年轻女子爱春、惜花 的细腻感情。 惜花实际上是惜自己的青春年华。2. 词中 “试” 字, 将词人关心花事却又害怕听到花落的消息、 不忍亲见落花却又想知道究竟的矛盾心理,表现的贴切入微,曲折有致。 3.“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写出了作者埋怨责怪、启发诱导的神态。“红瘦”象征着春天渐渐消逝, “绿肥”象征着绿叶繁茂的盛夏即将来临诉衷情宋陆游选自放翁词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
15、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一、文学常识诉衷情选自( 放翁词) ,作者是(南宋) (朝代)爱国诗人(陆游),二、词语解释1.万里觅封侯: (奔赴万里外的疆场,寻找建功立业的机会)2.关河: (关塞河防,指山川险要处)3.梦断: (梦醒)4.尘暗旧貂裘:(貂皮裘上落满灰尘,颜色为之黯淡) ,这里借用 (苏秦) 典故,说自己(不受重用,未能施展抱负)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4 页,共 9 页 - - - - - - - - - 5.胡: (金兵)6.鬓先秋:(鬓发早
16、已斑白,如秋霜)7.天山: (抗金前线)8.身老沧洲:(陆游晚年退隐在故乡绍兴镜湖边的三山)沧州: (滨水之地,古时隐士所居之处)二、内容理解1、诉衷情在抒发了陆游(壮志难酬的慷慨和悲壮)。2、 “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这两句再现作者(盛年壮志凌云、勇赴国难的)情景。3、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关塞与河防,这些前线的工事只在梦中才能见到,一梦醒来就无影无踪了。当年想立功封侯,今天只落得一场梦幻。而在军队中穿过的貂裘,由于长久不穿, 已经落满灰尘, 陈旧变色。 这表明他早已 (脱离了军队) 。字里行间流露出他(对前线的关切。对脱离军队的遗憾)。4、 上片主要写前后两个生活场景,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年中考诗词赏析复习卷 2022 年中 诗词 赏析 复习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