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游职业资格证考试-知识点汇总-地方导游基础知识第三章-东北地区各省自治区民族民俗.doc
《导游职业资格证考试-知识点汇总-地方导游基础知识第三章-东北地区各省自治区民族民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导游职业资格证考试-知识点汇总-地方导游基础知识第三章-东北地区各省自治区民族民俗.doc(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三章-东北地区各省自治区民族民俗第二节 东北地区各省自治区民族民俗一、辽宁省二、吉林省三、黑龙江省一、辽宁省1.民族与宗教辽宁省是一个多民族省份,除汉族外,还有满族、蒙古族、回族、朝鲜族、锡伯族等51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为670万,占16.02%。辽宁省现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四种宗教。截止2014年年底,全省有信教群众204.4万,占全省人口的4.7%。依法认定备案的宗教教职人员3839人,依法登记的宗教活动场所2376个,省级宗教团体7个,还有3所大区性的宗教院校。满族和锡伯族一度信奉萨满教教,现多信仰佛教。蒙古族多信奉藏传佛教,朝鲜族信奉佛教与儒教,回族信奉伊斯兰教等。2.民俗
2、风情辽宁民俗风情主要由汉族、满族、蒙古族、锡伯族的传统习俗构成。辽宁的海城高跷秧歌、海城喇叭戏、抚顺地秧歌、医巫闾山满族剪纸、复州皮影戏、辽西木偶戏、辽宁鼓乐、东北大鼓、朝鲜族农乐舞、乞粒舞、千山寺庙音乐等多个项目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他较有代表性的民俗风情还有:满族“三大怪”(窗户纸糊在外、大姑娘叼烟袋、养活孩子吊起来)“尊老敬上”、请安和打千以及蒙古族“三餐不离茶”等。满族婚姻习俗历史悠久, 包括相看、合婚、放定、婚礼等程式。辽宁民俗活动种类丰富,主要有金州龙舞、建昌落子等。色彩缤纷的朝鲜族、蒙古族民族服饰也构成了辽宁民俗风情的一大亮点。在节庆活动方面,满族的药香节,锡伯族的西迁节、抹愚
3、节,蒙古族的敖包节以及大连迎春会、服装节等都凸显地方民俗风情、文化特色。满族简介族源:满族渊源于周代肃慎、汉代挹娄、北朝勿吉、隋唐靺鞨,其直系先人为明代女真,其名最初见于唐末五代。后金天聪九年(1635年)清太宗皇太极改女真为满洲,1911年辛亥革命后简称满族。分布:满族主要分布在东北的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尤以辽宁省最多,少数聚居在一些大中城市。是唯一在中国历史上曾两度建立过王朝(金朝和清朝)的少数民族。现有人口约1041万。清代以来,由于满汉长期杂居,满族与汉族的差异逐渐缩小。经济:长期以来,满族从事农业,兼有狩猎、采集等多种经营。语言文字:满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满语属阿尔泰语系。 1
4、7世纪40年代后,满族普遍使用汉语和汉文。满族简介宗教信仰:满族过去长期信奉萨满教,萨满教是一种原始的多神教,“萨满”是指巫师。后来还信奉佛教。文化艺术:满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有骑马、射箭和举重等。满族的剪纸工艺在全国享有盛誉。在中华民族的发展过程中,满族在政治、文化、科学领域里涌现了一大批优秀人才。满族最隆重的礼节是抱腰接面礼。民居:满族民居,一般东南开门,结构似口袋,居室中南北三面设炕,不设桌椅,来客坐炕沿,或让至炕头坐。以南炕和炕头为尊,西炕供奉祖先神位,客人不能坐西炕。故俗称“口袋房,曼子炕”。正房多为三至五间,以西为大,即西房为上房长辈居住,东房为下房晚辈居住。院内一
5、般有一影壁,立有供神用的“索罗杆”(谓之神杆)。满族简介服饰:满族先民一年四季都穿袍服,因八旗制度称为“旗袍”。辛亥革命后旗袍的式样经过不断改进,成为中国妇女最喜爱的中式服装。荷包香囊是满族妇女特别喜爱的随身佩物。饮食:满族传统饮食以小米为主食,喜欢吃黏食。善于养猪,独有的风味食品是白片肉、血肠和猪肉酸菜炖粉条。喜庆宴会设满洲席。每逢过节吃饺子,农历除夕必须吃手扒肉。满族最为人们所喜食的满族糕点是“萨其马”。满族嗜烟、酒。满族简介节日:满族传统节日有颁金节、春节、元宵节、二月二、端午节和中秋节等。主要禁忌:满族最突出的禁忌与狗有关。不准杀狗,不吃狗肉、不戴狗皮帽子,不穿戴狗皮袖头的衣服。在满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导游 职业 资格证 考试 知识点 汇总 地方 基础知识 第三 东北地区 各省 自治区 民族 民俗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