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高考地理快速命中考点11.doc





《2022高考地理快速命中考点1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高考地理快速命中考点11.doc(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14高考地理快速命中考点11 区域生态与区域资源考点1 区域生态建设真题1.地处干旱区的宁夏银川市,其周边地区曾广布湖泊,明清时有“七十二连湖”的说法。20世纪80年代银川周边湖泊所剩无几。1999年开始,银川实施恢复湿地的计划。下图示意银川周围目前的湖泊分布。据此完成(1)(2)题。(1)20世纪80年代银川周边湖泊所剩无几的主要原因是( )A.泥沙淤积 B.气候变暖C.排水造田 D.黄河来水量减少(2)疏浚、恢复湖泊湿地,对银川环境的直接影响是( )增强城市排污能力 增加城市空气湿度美化城市环境 增大城市气温年较差A. B.C. D.【试题解析】该题以区域图为切入点,考查宁夏平原湖泊减
2、少的原因及湖泊湿地系统的生态效应。从考查内容上看,是考查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及湖泊湿地的生态环境效应。从能力上看,主要考查考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调动运用知识、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生态破坏是当今世界比较突出的环境问题,已经严重制约到区域的发展。结合区域图考查当地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表现和治理措施一直是高频考点。预测2014高考命题方向:(1)以重要的区域典型生态环境问题为考查对象,考查土地荒漠化(或水土流失)的原因、治理措施及区域开发利用方向等;(2)以区域图为背景材料,或利用气象等自然灾害事件,如全球气候变暖等,考查植被(森林、草地)和湿地的生态作用及遭到破坏后可能造成的环境问题、应
3、采取的保护措施等。在考查形式上既有选择题也有综合题,辅以文字图表考查学生图表分析能力和运用理论知识对材料信息分析、处理的能力。【答案 】(1)C (2)B考点2 区域资源开发真题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巴西盛产甘蔗,产量居世界首位。2012年4月至2013年3月,巴西甘蔗产量达5.6亿吨,其中一半以上用于生产乙醇,是世界第二大乙醇生产国,该国近半数汽车使用乙醇汽油。下图为巴西及周边区域图。(1)分析巴西大量生产乙醇的主要原因。(6分)(2)有人建议我国借鉴巴西的经验,以甘蔗或粮食作原料大量生产乙醇作为汽车燃料。试分析其利弊。(6分)【试题解析】该题以巴西乙醇的生产、乙醇汽油的使用为切入点,考查
4、能源需求问题和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分析该题需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是一个经济发展迅速的国家,家庭汽车的普及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所以大量生产乙醇,可以缓解我国汽车燃料供应紧张的状况,乙醇又属于清洁能源,对大气污染少,有利于改善大气环境;然而我国还是一个耕地面积少,粮食需求量大的国家,用大量的粮食去生产乙醇,会造成粮食供需紧张,影响粮食安全。本题从知识点角度来看是考查“能源的开发利用”,从能力角度来看,是考查“从图文材料中获取、解读和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及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迁移能力”。区域资源的开发离不开经济和环境,所以在考查知识点上也侧重考查能源资源开发的背景,开发的方式,开发
5、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预测2014高考将以世界和中国热点地区、重点区域为背景,考查能源的开发利用,以及能源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考查形式多样,既有选择题,也有综合题。【答案 】(1)原料丰富;石油资源短缺;市场需求量大(2)利:缓解能源紧张;优化能源结构(减轻大气污染,属可再生能源)弊:造成粮食安全隐患。1.我国主要区域生态问题及防治措施我国不同地区存在着不同的生态环境问题,它们的分布、形成及防治措施各不相同,具体如下表所示:区域生态问题成因措施东北地区(湿地保护)黑土开垦后,引起土壤冲刷,黑土层日渐变薄;沼泽地的开垦引起生态变化;森林生态和森林资源严重破坏黑土被开垦后,自然
6、平衡遭到破坏引起土壤冲刷;林木超采,采育脱节,毁林开荒,森林火灾,居民烧柴等停止对沼泽地的开垦;对坡面、沟壑进行治理,植树造林,土壤培肥;合理采伐,营造人工林,木材的综合利用,建设自然保护区华北地区(中低产田治理)旱涝、盐碱、风沙是农业发展的三大障碍。冲积低平原、滨海平原是中低产田集中地区气候具有春旱多风沙、气温年较差大、降水集中且变率大等特点;片面扩大灌溉面积,大水漫灌、只灌不排以及不合理开垦土地低湿地治理:鱼塘台田模式;盐碱地治理;调节、控制水盐运动南方丘陵山区(水土流失)水土流失严重,危害大于黄土高原。导致石质裸露,不能恢复,形成“红色荒漠”能源短缺,农村薪柴匮乏,乱砍滥伐发展立体农业;
7、解决生活用能问题、发展沼气、营造薪炭林、炉灶革新、推广生活用煤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水土流失严重,恢复相当困难;自然灾害频发生态脆弱,人地矛盾尖锐;植被的破坏,不合理耕作、开矿;土质疏松,夏季多暴雨小流域综合治理,保塬、护坡、固沟;调整农业结构,退耕还林、还草,合理存放表土西北地区(荒漠化)土地荒漠化世界上荒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干旱的大陆性气候,多大风;原生沙质荒漠、砾质荒漠;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利用不当,工矿开发,居民点和道路建设消除贫困;早期预警;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调节农、林、牧用地;控制人口增长;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热带雨林的开发和保护全球气候失调;生态环境恶
8、化;自然灾害频发;生物多样性锐减农场和牧场的开发;商业性伐木;焚耕开垦;采矿、筑路和城镇建设建立自然保护区;采伐与更新相结合;提高公民环保意识;设立国际基金;建立雨林缓冲区;鼓励保护性开发明确区域发展背景分析区域存在的问题、危害 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制定综合整治措施区域地理位置和范围区域开发状况和成就人为原因自然原因针对方向突破口方法技巧:解决环境与发展问题的一般思路与方法2.区域资源开发(1)区域内矿产资源开发的思路: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交通状况市场状况分析生态、环境问题经济效益区域矿产资源开发背景开发利用中的问题解决问题、明确方向区域矿产资源开发背景区域矿产资源开发背景区域矿产资源开发背景(2)
9、资源型地区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问题原因或影响经济结构单一经济发展过分依赖当地的非可再生资源(当地的主要资源),其他资源开发利用不充分资源枯竭随着非可再生资源的开发,资源枯竭,主导产业衰退,失业人员大增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新兴产业不愿进驻用地紧张、交通拥挤企业效益下降,出现产业转移、外迁的现象(3)德国鲁尔区和山西能源基地的对比分析:项目考虑因素德国鲁尔区山西能源基地开发条件区域资源状况、市场状况、交通状况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发达;煤炭资源丰富;水源充足;靠近铁矿;市场广阔煤炭资源丰富,当地矿产资源丰富;位置适中,交通便利;市场广阔存在问题市场竞争状况,资源枯竭,经济效益问题,运输压力,环
10、境问题产业结构单一;煤炭开采成本高,煤炭能源地位下降;世界性钢铁过剩;新技术革命冲击,传统产业衰落;环境问题明显生产结构单一;煤炭运力不足;环境问题突出综合整治措施综合利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提高附加值,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治理协调发展调整产业结构,改造传统产业,发展第三产业和新兴产业;调整产业布局;进一步完善交通;提高科技,发展经济;治理污染,美化环境扩大煤炭开采,提高外运能力;加强综合利用,延长产业链条;治理环境污染,变废为宝,实行清洁生产;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轻工业3流域的综合开发与治理流域是相对于河流而存在的,河流必然是流域开发的重点,但由于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河流的开
11、发必须放在流域内去研究,才能兼顾生态与经济。流域的地形、气候、水文特征以及矿产资源状况等因素决定了河流的利用方式和流域的开发方向。(1)河流两种主要开发方式的条件分析:河流开发方式影响因素航运价值大小河流径流量的大小径流量大,航运价值高;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季节变化小,有利于航运;季节变化大,则需水利工程调节;地形特征地形平坦,河流落差小,有利于航运;若落差较大,则航运不安全;流域内经济发展状况经济发达,航运需求量大,利于航运发展水能潜力大小流量大小 水量大 水能丰富地形条件 落差大 (2)流域综合开发与治理的原则与措施:流域综合开发利用的一般原则:统筹兼顾上、中、下游三个地区;综合开发水、土、矿
12、产三种资源;协调发展第一、二、三三类产业;充分发挥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流域的综合开发与治理要依托对流域自然背景的分析,找到当地发展的优、劣势条件,也就是开发利用与治理的方向,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一、修建水利工程。山区河流实施梯级开发,充分发挥防洪、供水、发电、航运、水产养殖和旅游等综合效益。但是要特别注意的是,盲目修大坝、建水库可能带来负面影响,如阿斯旺大坝的建设对尼罗河下游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一系列负面影响:尼罗河两岸肥沃土壤的减少、土壤盐渍化、尼罗河三角洲面积的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等。二、流域内的水土保持工作。重点放在河流上游,保护植被,植树造林,可减少入河水含沙量,提高防洪能力
13、。三、流域内的防治水体污染。重点在河流中下游河段,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地方,防治水污染以保证用水安全。1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分析模型首先,需要明确区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其次,从地形、气候、水文、植被、自然资源以及工业经济活动等方面,分析该区域的地理环境特征,了解该区域的地理背景;再次,根据区域的地理背景分析区域存在环境问题的潜在因素,从而找出该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最后,运用知因索果法,针对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找出相应的治理措施。具体分析如下:背景自然原因人为原因生态环境建设分布危害治理针对自然原因的措施针对人为原因的措施(1)危害对当地周边地区的影响从自然生态、社会经济两方面分析。(2)成因自然
14、原因加人为原因,自然原因多从气候、地形、地貌等因素入手分析,人为原因一般是指不合理的人类活动。(3)治理措施针对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对症下药找出对应措施,从所在区域的环境特征出发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治理措施一般包括组织管理、工程、生物、农业技术措施等。以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防治为例,分析如下:治理措施荒漠化的主要成因水资源利用不当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人口过快增长合理利用水资源采取综合措施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控制人口增长植被覆盖率低,气候干旱,沙丘活化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林体系自然原因2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发展一个地区内的资源状况影响着区域的发展方向,而
15、对区域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则事关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不同地区的自然资源状况不同,其所处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经济基础也不同,因而其开发利用的方式和方向也不相同。项目考虑因素德国鲁尔区山西能源基地开发条件区域资源状况、市场和交通条件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发达;煤炭资源丰富;离铁矿区近;水源丰富煤炭储量丰富,开采条件好;位置适中,交通较便利;市场广阔;水源不足存在问题市场竞争、经济效益、运输压力、环境问题煤炭开采成本提高;煤炭能源地位下降;传统产业衰落;环境问题明显生产结构单一;煤炭运力不足;环境问题突出综合整治措施综合利用提高附加值,做到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治理同步改造传统产业,大力扶持新兴产业;实现产业
16、结构多元化;治理环境污染,加强环境管理,营造绿色空间发展交通,提高外运能力;加强煤炭加工转换,调整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治理环境污染3、流域综合开发建设的分析(1)流域综合开发的分析思路分析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一般要考虑流域位置、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自然地理条件和人口、经济发展基础等人文地理条件。分析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时要综合考虑其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状况,得出流域开发的有利条件,从而制定出其开发方向。分析流域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时,首先根据流域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状况,确定制约流域发展的不利因素,然后根据制约因素探索综合治理的对策。总体分析思路如下所示:了解流域概况,分析流域发展的地理条件结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高考 地理 快速 命中 考点 11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