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十一课第一框领会民法精神教学设计 .pdf





《2022年第十一课第一框领会民法精神教学设计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第十一课第一框领会民法精神教学设计 .pdf(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参赛教案:第十一课公正处理民事关系第一框领会民法精神教学设计 -来宾职业教育中心学校方璇一、教学目标。认知:了解民事法律关系及其三要素的相关内容,掌握民法的基本原则,懂得民事权利与义务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积极维护权利的重要性和履行义务的必要性。情感态度观念:领会民法精神,以正确行使民事权利为荣,以滥用民事权利为耻,自觉依照民法基本原则从事民事活动。运用:辨别民事主体行为是否有效,运用民法基本原则规范自身的民事活动,依法保障民事权利的实现,杜绝滥用权利的行为。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难点:正确行使民事权利,防止权力滥用。三、教学方法。案例探究法、小组合作法
2、、情景教学法等。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搜集相关案例资料和相关法律条款,指导学生排练、 讲故事等。学生:预习教材并思考,利用网络搜集、查找相关法律法规,几位学生排练小品、讲故事等。五、板书设计六、教学过程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 页,共 5 页 - - - - - - - - - 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一)导入新课1. 教学内容单元导语,了解本单元知识结构,明确本节课学习内容。2. 教师活动(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118页的单元导语,思考PPT出示
3、的问题:我们学习了前面四个单元的内容,落脚点是什么?本单元我们将要学习哪些法律知识?(2)归纳学生回答,明确我们涵养道德,提高法律意识,就要依法律己、依法做事、依法维权; 本单元将要学习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民事的、经济的法律常识, 理解其意义和作用,树立依法从事民事活动和经济活动的信念,提高依法从事民事活动、 经济活动的能力,维护自己的权益,尊重和保护他人的合法权益。(3)用 PPT出示第五单元和第十一课知识结构图,引导学生了解第五单元和第十一课内容结构。(4)板书:领会民法精神。3. 学生活动(1)阅读教材单元导语,思考、回答问题,懂得学习民法的意义及其作用。(2)一至两位学生回答问题,其他
4、同学补充。(3)观看 PPT ,快速翻阅教材第五单元内容,理清本单元、本课内容结构。(二)研习新课第一目:民法就在我们身边。1. 教学内容(1)民事法律关系;( 2)民事权利;( 3)民法的作用。2. 教师活动探究活动一:拾金不昧。(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119活动框的案例,思考、讨论PPT出示问题:从法律和道德两个层面,谈谈自己的看法。(2)讲授,引出法律关系、民事法律关系、民事权利的含义,同时用PPT出示:社会关系受到法律的调整为法律关系;由民法调整的为民事法律关系;在法律上具有平等地位的主体依据民法所享有的人身权和财产权为民事权利。(3)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120链接,指出民法就在我们身边
5、,民法规定的都是各种民事权利及其保护,对人体现的是“从摇篮到坟墓的关怀”。(用PPT出示)板书:法律关系:民事法律关系;含义;要素;主体:自然人(公民),法人,其他组织;民事权利能力;民事行为能力。3. 学生活动探究活动一:拾金不昧。(1)阅读教材 P119活动框的案例,思考问题;分小组进行讨论、交流,进一步懂得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即法律是外在强制的道德,道德是人们心中的法律。(2)聆听老师讲授,了解民法调整的对象和民事权利的含义,懂得当事人之间在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3)阅读教材 P120页的链接,懂得民法的地位和作用。第二目:民事法律关系面面观。1. 教学内容(1)民事法律关系含义;(2)民
6、事法律关系要素及其内容。2. 教师活动探究活动二:叶某见义勇为。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2 页,共 5 页 - - - - - - - - - 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1)教师叙述教材 P120活动框案例,然后教师针对“本案例中存在的法律关系”进行释疑。通过释疑,使学生了解本案涉及的既有刑事法律关系,也有民事法律关系。(2)在释疑的基础上,引出民事法律关系及其三要素的内涵,并进行阐释。(用PPT出示)(3)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121的名词点击,阐述自然人、法人、其他
7、组织、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的含义。知识运用:超市该不该退货?用 PPT出示案例“超市该不该退货”:周某,现年9 周岁,看到很多中学生用MP3听音乐,很是羡慕。有一天趁父母不在家,从家里拿了500 元去家附近的超市买了一款MP3 ,父母回家后批评了周某的行为并去超市要求退货。要求学生查阅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节选),思考、回答:超市该不该退货?为什么?板书:客体;物;行为;智力成果;商业标记;人格利益;内容;民事权利;民事义务。3. 学生活动探究活动二:叶某见义勇为。(1)聆听教师叙述案例和讲授,弄清本案例中涉及的法律关系。(2)边听讲、边思考,掌握民事法律关系及其主体、客体和内容三个要
8、素的内涵。(3)阅读教材 P121页的名词点击,懂得自然人即公民是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之一,也是最主要的主体;了解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的不同。知识运用:超市该不该退货?阅读案例,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节选),小组讨论,推荐一位代表回答。第三目:遵守民法的基本原则。1. 教学内容(1)民法的基本原则;( 2)民事活动要求。2. 教师活动探究活动三:养鸽子。(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121活动框的案例,思考、讨论、回答PPT出示的问题:应该如何妥当处理这起纠纷?(2)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归纳指出,李铀有权力饲养、放飞信鸽,但他同时也有不损坏他人合法权益的义务,否则,有可能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年第十一课第一框领会民法精神教学设计 2022 第十一 第一 领会 民法 精神 教学 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