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城市的语文】语文书五年级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告-城市的语文】语文书五年级上册.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广告,城市的语文】语文书五年级上册 广告是生活中随处可见的风景,其实亦是城市中的一种语文。如何利用广告中积极有效的义学元素,进行语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生活化的一次新鲜体验,同时也符合语文教学精神。“要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加强课内外的沟通,注意开发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学资源,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 一、打开广告通往语文的一扇窗 例1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 显然这样的广告词体现的是非常赤裸裸的商人嘴脸,而在语文修辞学习中恰恰有这样一种修辞方法: 婉曲(委婉):婉曲是要表达的意思不直截了当地说出来,而是用委婉曲折的方式烘托或暗示给读者的修辞方式。 因此笔者就将广告中用了这种修辞方法的例子整
2、理出米,供学生比较,这样,学生很快就对这种修辞方法有了非常直观的认识,并且因为选用的例子与他们的生活紧密相关,也令他们感到语文的亲切可人。 例2其实,说不说出来并不重要黄日华代言的某营养品(言外之意,说不说不重要,只要买了我的产品,送了就最重要) 例1容易招致反感:例2用了婉曲的修辞手法显然就更得体了。 其实,即使是看起来最无文学性的例1,也用了另一种修辞方法顶真。 按照这样的操作模式,就能够很好地把广告中的修辞元素挖掘出来,而用广告作为例句这种方式来讲解修辞,也让学生得到一种完全不同于课文例句的新鲜刺激。 双关: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和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
3、在彼。 例3XX皮鞋,令足下生辉某皮鞋广告。 例4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联想公司广告。 夸张:为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 例5今年二十,明年十八。上海白丽香皂 例6三碗不过冈。 二、挖掘广告中的感情之美 好的广告,在煽情方面丝毫不亚于优秀的文学作品。我们不妨先看一段经典文学作品: 朱自清背影(节选)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
4、很快地流下来了。 而广告词中的亲情与之毫不逊色,很多商家往往会抓住中国传统文化与伦理道德大做文文章,我们不妨可以请学生讲讲他们所熟悉的体现了亲情的广告。 例7几乎所有的父亲都知道儿子的生日,又有几个儿子知道父亲的生日!养育之恩,何以为报。海南养生堂 例8妈妈,我能帮你干活了雕牌洗衣粉 例9邦迪牌弹性创可贴,贴上妈妈的关心。 爱情是文学作品中常见的题材,教材中爱情为主题的作品俯拾皆是,同样,在广告中,我们也能挖掘出不少以爱情为主题或者构思点的经典广告,在这些广告中,我们也能充分让学生感受到感情之美。 下面我们不妨先看一个以爱情为中心立意的经典广告 例10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DeBeers戴
5、比尔斯)然后由此要求学生联想:你能想到与此有关的诗句吗?可以提示学生这里的情感关键词永恒。 有不少学生在提示下想到了这样的文学案例: 汉乐府民歌上邪: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元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三、挖掘广告中的文化之美 一个成功的广告往往体现了对于产品销售的文化认同: 例11麦斯威尔滴滴香浓,意犹未尽 例12雀巢咖啡味道好极了 麦氏向西方调查公司咨询的结果是:中国最早喝咖啡的人是受过高等教育、向往西方文化的知识分子。 雀巢委托中国一家广告公司做调查,得出结论则是:中国买咖啡的是先富起来的个体户,他要用咖啡来炫耀他们同西方生活的接近。 基于以上不同的
6、认识,麦氏“滴滴香浓、意犹未尽”这样书卷气十足的广告口号便与雀巢“味道好极了”这样浅显直白、富于煽动和炫耀性的广告口号同时出炉了。 由此可见,广告必须对文化给予必要的尊重和认同。 而房产广告往往在文化这一点上也挖掘得比较深,“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入画,斜晖脉脉水悠悠”这样的生活,让人沉醉。窗前,一条江,一群水鸟,有自然的气息,而很多房产广告中也能让学生新生代到这样的文化之美: 例13回到纯真岁月学院路某楼盘(对于校园文化的呼唤)。 例14树是回家的方向小和山某楼盘(对于家庭文化的认同)。 此外还有这样一些暗含文化卖点的广告: 例15男人就该对自己狠一点柒牌男装(对于男性自强文化)。
7、例16故事会:把我的故事,变成你心中的故事。(对于中国人的好戏传统文化)。 由此可见,广告中流淌了文化,教师完全可以选择优秀的广告案例,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属于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美感。 四、广告的语文应用迁移 其实,在近几年的语文高考中,广告写作也作为一个能够考查学生灵活度和创作能力的题型时有露面,笔者做了这样的教学尝试,让学生能够从广告中训练语文写作能力。 例17(宋)李之仪卜算子: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请学生做这样的文学迁移:将上述诗句改写为广告词,一二句不变。 以下是学生提供的一些改写样句: 环保: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共饮一江水,君脏我亦脏。 房产: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同住江滨园,回忆故乡情。 其实,从以上种种教学构思和实践来看,笔者得到一种认识,不妨借用罗丹的话来表达:生活中不是缺少语文,而是缺乏足够灵敏的鼻子。正如我们从广告中,同样就能挖掘出无穷无尽的语文教学元素,为我们的教学增添足够新鲜的活水。 第 6 页 共 6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