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扬州慢》姜夔教学设计 .pdf
《2022年《扬州慢》姜夔教学设计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扬州慢》姜夔教学设计 .pdf(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学习资料扬州慢姜夔教学目标:1、了解姜夔及其词作2、掌握本词情景交融、虚实相济的写法3、鉴赏本词用典的技法德育目标:体会词中的“黍离之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教学重难点:体会情景交融、虚实相济的写法教学方法:探讨、点拔法,比较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师生一起复习前几节课的内容,指出词分婉约、豪放。重点复习婉约派词的特点,指出本词的作者也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二、解题作者简介:引导学生结合注释介绍姜夔,教师稍作补充。他一生未仕,精通音律,能自度曲。所以他的词牌往往和词题是一致的。扬州慢可以看出写的是扬州战后的景象,又是慢词,故称扬州慢。三、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体会
2、感情教师放录音,学生跟读,进一步体会本词传达的情感,讨论明确本词的情感基调(诗人为国家的残破以及人民的不幸而及其沉痛的心情)四、引导学生结合注释,进行探讨,把握本词的文意及结构问: 本词的写作背景和缘由从哪儿可以找到?引导学生讨论明确:在小序中可以看出作者为何写这首词,以及写本词的目的,即抒发“黍离之悲”。 (要求学生找出有关词句)追问: 作者是如何书法自己的“黍离之悲”的?(即本词的文意及结构如何)讨论明确:(结构示意)所见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萧条冷落)空城二十四桥明月所闻清角吹寒(凄清)所感杜郎须惊(难言之痛)对比手法“黍离之悲”冷月无声(凄清)桥边红药(感时伤乱)教师在和学生分析的过
3、程中重点解决以下字词:霁,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冷月,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五、引导学生研究探讨本词和前面的几首婉约词的不同要求学生结合前面的婉约派词来感受(文学史指出他的贡献主要在于对传统的婉约派词的表现艺术进行改造,建立起新的审美规范)明确:语言由“俗”变雅,内容有开拓(如本词跳出了以往的词为表现个人的狭隘情感的范围,把国家和个人联系在一起) ,具体分析略。六、要求学生进一步探究本词独特的写作技巧明确: 本词着重用了虚实相生的写作技巧具体分析:词的一开头,使用虚写“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是作者想象中的昔日扬州繁华的景象。接着是虚实相结合的写法,
4、“春风十里”是虚写, “尽荠麦青青”是实写,这对比鲜明的图景,自然有昔胜今衰的感慨!由此词人直抒胸臆,最后从听觉处渲染。词的下片分两层,第一层虚写,以杜牧的难赋深情杜郎须惊反衬出今日扬州的凄凉,后一层实写,写二十四桥明月,发出年年知为谁生的感慨。综观全词,有实有虚,有情有景跌宕生姿,情景交融。引用前人诗句(杜牧)是本词的另一特色(引导学生和辛弃疾词作比)明确:引用前人诗句是词中用典的又一种方式,引用的目的是加深词中意境,使人联想而寻于言外。(举例略)拓展延伸:词中引用杜牧词的用处?通过对比,抚今追昔,有力地表达了作者对扬州的昔胜今衰的感伤。七、课堂小结并完成课后练习附:板书设计所见过春风十里,
5、尽荠麦青青(萧条冷落)空城二十四桥明月所闻清角吹寒(凄清)所感杜郎须惊(难言之痛)对比手法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 页,共 8 页 - - - - - - - - - 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学习资料“黍离之悲”冷月无声(凄清)桥边红药(感时伤乱)扬州慢姜夔(设计二)教学过程 : 一、新课导入:扬州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素有“ 淮左名都 ” 之誉。 远在公元前486 年的春秋战国时期扬州就开始建城,至今已有2480 余年的历史。自从隋代开凿运河之后,
6、 扬州成为了南北运输的要道,商贾云集, 珠帘十里。古代诗人曾用 “ 春风十里扬州路” ,“ 十里长街市井连” 等诗句来描绘它的市容。同时扬州亦是旅游胜地,早在六朝时,就有 “ 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 之说。除此之外扬州自古以来,即为人文荟萃之地,唐代扬州更是名家林立。扬州的古代文明和灿烂文化,也牵动了帝王的情怀和游兴,隋炀帝三下扬州看琼花,康熙、乾隆六下扬州,给扬州留下了众多的历史古迹。晚唐大诗人杜牧一生致爱扬州,曾在此流连十年之久,这里有他无数的浪漫回忆,并留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的名句,几百年后,南宋时金兵两次侵犯扬州,又有一位文人路过此地,感慨今昔,化用了这一名句,
7、写下了一首流传千古的词作,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南宋诗人姜夔的名作-扬州慢。慢:慢词,所谓慢词就是依曲调舒缓的慢曲填的词。可见本词是曲调舒缓,宜于抒情的 “ 慢词” ;它不同于 “ 长调 ” ,长调是就篇幅而言(91 字以上)。慢词应该慢读的,调子还要低沉一点。二.作者及背景介绍:中国文学史上,宋词和前代的唐诗,后代的元曲,都分别是代表一个时代的文学样式。宋词按时代分为北宋、南宋两个时期;按流派,习惯上又分为豪放、婉约两派。豪放派的代表作家是苏轼和辛弃疾,婉约派(也称格律派 )在北宋的代表是柳永,在南宋的代表,前期是女词人李清照,后期则推姜夔。扬州慢便是姜夔的代表作。姜夔( 11551221) ,字
8、尧章,自号白石道人,鄱阳(今江西波阳 )人,南宋著名词人,音乐家。擅长写词,尤精通音律,著有白石道人诗集。其词作多咏物纪游,但也暗寓国家分裂、江河变异之慨。由于讲究音律和锤炼字句,其作品精工典雅,意韵谐婉,但也有用典过多,词意隐晦等特点。同时他的词常有小序,提示写作缘由和主旨,大都语言精练,文笔优美,一散一韵,值得并读。在南宋词坛上,姜夔、辛弃疾、吴文英鼎足而三,成为 “ 清空 ” 词派的代表作家,他的词留下了十七首当时用于演奏的古乐谱,对研究唐宋音乐极有价值。在姜夔生活的年代里,南宋小王朝国势危弱,长江以北的淮河一带已成为荒芜的边地。但大多数的士大夫却只顾宴饮逸乐,不思恢复。在词人早期直至晚
9、年的部分作品中,能针对这种情况,反映了一定的爱国精神和不满现实的思想,特别是晚年时,他那力主恢复,同情沦陷区人民的思想倾向较之早期作品有进一步的发展。姜夔的词,常有小序,提示写作缘由和主旨,大都语言精练,文笔优美,一散一韵,值得并读。扬州慢是姜夔早期的代表作,抒发作者路过扬州时对昔盛今衰悲凉痛惜的情绪。三、分析小序1、序作为词的一个部分,起了什么作用?-明确:交代写作的时间和地点,介绍写作的背景和缘由,概括了写作的主旨。2、小序中的 “ 黍离 ” 的来源所谓 “ 黍离之悲 ” ,即作品中的寄慨很深的家国之恨。此词出自诗经王风 黍离 ,后来就用 “ 黍离之悲 ” 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10、” 。 )3、这段序中的内容,在词中都有相对应的词句。请把这些对应的词句找出来。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2 页,共 8 页 - - - - - - - - - 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学习资料明确: “ 余过维扬 ” 对应: “ 过春风十里 ” “ 荠麦弥望 ” 对应: “ 尽荠麦青青 ” “ 入其城则四顾萧条” 对应: “ 废池乔木 ” “ 戍角悲吟 ” 对应: “ 清角吹寒 ” 4、序的最后一句:“ 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在词中,最能形象地表达
11、这种悲情的句子是哪一句?-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四、诵读诗歌 ,整体感知1.提问:大家在读这首诗的时候情感上有种什么样的感觉?明确:悲(悲凉、凄凉、凄冷等)2.提问:从哪些地方(字、词、句)读出这种感受的?明确:尽荠麦青青、废池乔木、清角吹寒、空城、“ 二十四桥 为谁生 ” 等。3 提问:刚才你所撷取的这些词语,诗人是从哪些感官来描写的呢?(用一个字概括)明确:色 (视觉 )、声 (听觉 ) (以上学生边回答边板书)视觉 :青青荠麦听觉:清角吹寒耳边之声废池乔木二十四桥冷月无声寂寞红药眼前之景五、课文分析鉴赏扬州于宋高宗在位期间,曾两次遭到金兵的侵扰。南宋建炎三年(1129),金兵大
12、举南侵,攻破扬州、建康、临安等城,烧杀掳掠。绍兴三十一年(1161) ,金兵又大举进犯淮南地区,烽火连年,扬州自然受到影响。诗人于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冬至这一天,即金兵第二次南侵后的第十五年,路过扬州,目睹了战争洗劫后扬州的萧条残破景象,抚今追昔,写下了这首词,以寄托对扬州昔日繁华景象的怀念和对今日山河破碎的哀思,反映了南宋时人民遭受的战争灾难。词的上阕写景,着重写词人亲眼目睹的景象和自身心理感受,整个扬州城一片萧条、凄凉: “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开篇便点明扬州是淮左著名的都城,竹西又是这著名都城中名胜所在,吸引着作者驻足观瞻。在这里解下马鞍,小住停留,这是远行中开始
13、的一段路程。“ 过春风十里, 尽荠麦青青。 ” 然而昔日环境清幽景色迷人的竹西亭已不复存在了, 眼前只有 “ 过春风十里, 尽荠麦青青 ” 这一番凄凉荒芜的景象,哪里还有什么绮丽风光,处处亭台楼阁的十里长街,这里的居民大多数已在战乱中死亡或逃散了,景象显得无比萧条,今昔的巨大反差让人丧乱之感顿生。“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 。作者没有直接写战争,而是以“ 胡马窥江 ” 来写金兵的南侵,含蓄委婉。着重写战争后,以战后之景衬托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这种痛苦是可想而知的。名城被毁、风光不再已是其次,人们心灵深处的创伤才是最难抚平的。战乱造成的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之痛让人们极度痛恨战争
14、,但作者却没有写人们如何痛恨战争的,而仅以“ 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一句来写废池与古树都“ 犹厌言兵 ” ,物尚如此,人何已堪?无限伤乱之语尽现无限伤乱之情。“ 自从高宗时金人两次进犯长江回去以后,古都扬州只剩下荒废的池苑和高大的古树,而劫后幸存的人们因为怕引起痛苦的回忆,谁也不愿再提起那两次残暴的战争,让自己的心灵重新受到折磨“ 渐黄昏, 清角吹寒, 都在空城。 ” 天气渐渐到了黄昏时分,戍楼上又吹起了凄凉清苦的号角,使行人感到阵阵的寒意,号角声不断地在劫后的空城上回荡,以号角之声来衬托空城的孤寂,更让人感到凄凉静寂。下阕抒情,运用典故,进一步深化了“ 黍离之悲 ” 的主题,伤今怀古,抒发感
15、慨:“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杜牧是最欣赏扬州的诗人,他歌咏扬州的诗篇,表现出了卓越的鉴赏水平 .杜牧眼中笔下的扬州是何等的繁华绮丽,他又如何能想到曾经盛况至极的扬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3 页,共 8 页 - - - - - - - - - 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学习资料州会变成今日这般荒凉冷落,即使杜牧重回扬州也会愕然震惊的。作者在这里借杜牧来写自己内心的震撼.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杜牧才华横溢,但纵有赞美“ 豆蔻 芳华的
16、精工丽词,纵有歌咏青楼一梦的绝妙才能,恐怕面对今日的扬州之景,也难有当年的兴致和情思了。杜牧当年写“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那样春风得意的文笔,也难以表达此时悲怆的心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所谓物是人非莫过于此。“ 二十四桥仍在 ” 而吹箫之人安在?杜牧曾有寄扬州韩绰判官一诗中写的 “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的二十四桥仍然存在,可如今再也听不到美人吹箫的声音了,。作者徘徊亭边,凄冷的月光沉浸在水中,桥下江中波涛激荡,显得十分清冷、空寂。“ 桥” 虽在而 “ 玉人 ” 不在,水波空自荡漾,唯有“ 冷月无声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扬州慢 2022年扬州慢姜夔教学设计 2022 扬州 教学 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