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最新精品解析沪教版(全国)九年级化学下册第9章化学与社会发展定向测试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
《2022年最新精品解析沪教版(全国)九年级化学下册第9章化学与社会发展定向测试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最新精品解析沪教版(全国)九年级化学下册第9章化学与社会发展定向测试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2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九年级化学下册第9章化学与社会发展定向测试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化学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第I卷(选择题 30分)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以下4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关系的是A 加热一定质量高锰酸钾固体B 利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打开止水夹前
2、)C 木炭在盛有氧气的密闭容器内燃烧D 甲烷和过量的氧气在密闭容器中完全反应2、归纳总结法是学习化学常用的一种方法,下列归类错误的是A单质:Ne 、Zn、 C60B还原性:H2 、CO、 CC可燃性:S 、CH4 、O2D地壳前三位元素:O 、 Si、 Al3、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实验目的实验操作A除去CO2中的少量CO点燃B鉴别CuO粉末和木炭粉观察颜色C鉴别H2和CH4分别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干冷烧杯D鉴别双氧水和蒸馏水取样,分别加入二氧化锰AABBCCDD4、泉城济南,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誉。保护碧水蓝天,是我们每个公民的责任。下列做法中,不利于环境保护
3、的是A禁止随意焚烧秸杆B春节期间尽量不燃放烟花爆竹C合理控制化肥和农药的使用D生活污水随意排放5、下列做法符合“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理念的是A用未达标排放标准的工业废水灌溉农田B保护环境禁止使用农药和化肥C积极开发太阳能和风能等清洁能源D用煤代替天然气以降低酸雨危害6、下列物质不属于可燃物的是A氢气B甲烷C酒精D氧气7、实验室制取下列气体:(1)锌和稀硫酸制取氢气 (2)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3)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气体。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都不需要对气体发生装置加热都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气体都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都可以用相同的发生装置ABCD8、生活中的下列做法合理的是A不使用含磷
4、洗衣粉B经常用钢丝球擦洗铝锅C在煤炉上放一壶水防止一氧化碳中毒D发现煤气泄漏开灯查看9、可燃冰被科学家誉为“未来能源”、“21世纪能源”可燃冰外观像冰,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由甲烷分子和水分子组成,还含少量二氧化碳等气体。可燃冰在低温和高压条件下形成,一体积可燃冰可储载100-200倍体积的甲烷气体,具有热值高等优点。但是,可燃冰埋藏于海底的沉积物和陆地冻土的岩石中,如果在开采中甲烷气体大量泄漏于大气中,将比二氧化碳造成的温室效应更加严重。所以,开采可燃冰的关键是解决技术上的问题。目前,可燃冰的开发尚处于试验性开采阶段。下列说法与文意相符的是A“可燃冰”容易保存B甲烷气体会造成温室效应C“可燃冰
5、”其实就是一种气体D“可燃冰”是纯净物10、包头是首批全国文明城市,下列不符合创建文明城市的做法是A垃圾分类回收,增强环保意识B燃放烟花爆竹,增添节日气氛C加强植树造林,改善空气质量D提倡公交出行,减少尾气排放第卷(非选择题 70分)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1、2021年3月,中央财经会议明确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中和”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通过二氧化碳去除手段来抵消掉这部分碳排放,达到“净零排放”的目的。(1)“碳达峰”“碳中和”中的“碳”指的是_(填“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元素”或“碳
6、单质”)。(2)二氧化碳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根据图甲回答支持这一结论的信息是_。(3)科学家已经研究出多种方式来实现二氧化碳的转化。.我国研发的“液态太阳燃料合成技术”(图乙),甲醇(CH3OH)等液体燃料被形象地称为“液态阳光”。甲醇制取过程中能量转化是太阳能电能_能。.我国科学家研制出一种纳米纤维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液体燃料甲醇,其微观示意图如图(图中的微粒恰好完全反应)。丁物质是由_组成的。在这个化学反应过程中不变的微粒是_(写名称)。一个丙分子中含有的质子数为_个。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填字母序号)。A造成温室效应加剧的主要原因是煤、石油和天然气
7、的过度使用B相对于燃煤发电,光伏、水力、风力发电符合“减碳”理念C生活中,良好的行为习惯也有助于完成目标,产生纸质垃圾时及时焚烧处理D植树造林是完成“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途径,其原理是利用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以减少大气中的温室气体2、现有发现或人工合成的大多数物质都含有碳元素。(1)目前人们使用的燃料大多数来自化石燃料。化石燃料包括天然气、煤、_。(2)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3)“碳海绵”是超轻的固体材料(如图所示),由碳元素组成,具有多孔结构,弹性好。它对石油有很强的吸附能力(不吸水),麦穗上的碳海绵将吸入的石油挤出后仍可恢复原状。下列关于碳海绵的说法正确的是_(填
8、字母序号)。A具有吸附性B可重复使用 麦穗上的碳海绵C可处理海上石油泄漏(4)石墨烯具有坚硬、透光性好、导热性强等特性。如图是通过实验测得的石墨烯层数与导热能力间的关系。分析图得到的结论是_。3、碳元素是组成物质种类最多的元素。(1)用炭黑墨汁绘制的字画够保存很长时间而不变色,这是由于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_。(2)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主要包括_、_和天然气。(3)氧气不充足时,含碳燃料不充分燃烧,产生黑烟,并生成_等物质,浪费能源且污染空气。4、根据图文回答问题。(1)生活中经常食用加碘食盐加碘食盐中的“碘”是指_(填“分子”、“原子”或“元素”)。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氯化钠是由_(填离
9、子符号)构成的。碘是以KIO3的形式存在的,KIO3中碘的化合价为_。(2)氢气图二中a为氢气的实验室制法,图中X是_(填药品名称),可采用图中的方法收集氢气,是因为氢气的密度比空气_。图二中点燃氢气前要_。(3)C60的发现使人类了解到一个全新的碳世界。C60属于_(填“单质”或“化合物”)。C60与金刚石、石墨具有相似的_(填“化学”或“物理”)性质。5、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1)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_,其用途很广,在工业生产中可用于_。(2)氮气常用作保护气的原因是_;用_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3)人类生存需要洁净的空气,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排放到空气中,降雨时会形成_。三、判断题(5
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1、用热固性塑料制造炒菜锅的手柄(_)2、为减少“白色污染”,所有超市、商场、农贸市场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_)3、遥控器外壳属于热固性塑料(_)4、用灼烧的方法可区分棉纤维与聚酯纤维(_)5、塑料给人类带来了污染,因此要禁止生产和使用(_)四、计算题(5小题,每小题6分,共计30分)1、兰州某大型洗衣店的废水经沉淀后直接排放到黄河中,在入河口水中藻类等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水呈绿色。(1)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洗衣店排放的废水中含较多的 元素。(2)资料显示河水中的藻类的化学式为CxHyO110N16P。计算藻类中氮、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3)已知该藻类相对分子
11、质量为3550,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5.8%。计算其中x的近似值等于多少? 。(请写出计算过程)2、超市、商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有助于减少“白色污染”。常见塑料购物袋是由聚乙烯(化学式表示为(CH2CH2)n)加工而成的。(1)聚乙烯是一种具有_(填“热固”或“热塑”)性的材料。(2)聚乙烯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表达式为_。(3)聚乙烯分子中各元素质量比为_。(4)苯乙烯(化学式为C8H8)是生产另一种常用塑料聚苯乙烯的原料,苯乙烯分子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结果精确到0.1%)3、氢能源汽车以氢气作为能源,将氢反应所产生的化学能转换为机械能以推动车辆。用氢气作为能源的最
12、大好处是氢气跟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仅产生水,有效减少了传统燃油车造成的空气污染问题。如果一辆氢能源汽车在一次行驶中消耗了2kg氢气,那么消耗氧气的质量是多少?生成的水的质量又是多少?4、为测定某金属锌样品中锌单质的质量分数,称取该样品进行如图所示实验。多次实验后,所得数据(平均值)如下表:反应前质量 充分反应后质量装置+稀硫酸(足量)锌样品装置+剩余物质若锌样品中杂质不参加反应,且不考虑容器中水分蒸发。求:(1)生成氢气的质量为_;(2)该锌样品中锌单质的质量分数(要求写出计算过程)。5、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1)如图1物品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属于合成材料的是 _ (填字母序号)(2)锂、锰两种金属用途
13、很广。手机电池中存在 LiMnO2,已知锂元素显1价,则锰元素的化合价为 _ 。电池充电时是将电能转化为 _ (填字母):A 机械能 B 化学能 C 热能(3)“豌豆黄”如图2是一道传统小吃,根据表格中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品名豌豆黄主要原料豌豆主要营养成分蛋白质、糖类、钠、钙、钾、镁等元素“豌豆黄”中主要含有蛋白质、糖类和 _ 三类营养素。“豌豆黄”中含有钙元素,人体缺钙常会引起 _ (填字母序号)A 贫血症 B 侏儒症 C 甲状腺肿大 D 佝偻病(4)下列做法会造成水体污染的有 _ (填字母序号,下同)。A 工业废水直接排放 B 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后排放C 不使用含磷洗衣粉 D 大量使用化肥农
14、药5)“低碳”是一种生活理念,也是一种生活态度下列做法中不符合“低碳”要求的是 _A 节约纸张 B 大量使用化石燃料 C 提倡使用节约技术和节能产品 D 尽量乘坐公交车(6)医院输液常用到的生理盐水是0.9的氯化钠溶液。实验室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有以下操作:溶解称量计算装瓶存放,贴上标签,正确的顺序是 _ (填序号),量取蒸馏水时,若仰视读数,则导致溶质质量分数 _ (填“大于”或“小于”)0.9。若用该氯化钠溶液加水稀释配制500毫升(密度约为1g/ml)生理盐水,需要5的氯化钠溶液 _ 克。五、实验探究(2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10分)1、在学习金属活动性顺序时,老师说:“排
15、在前面的金属能将后面的金属从他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但是K、Ca、Na除外,因为K、Ca、Na能与溶液中的水发生反应”。对这个问题,课外小组的同学很感兴趣,展开了金属与水反应的探究。探究:探究钠能否与水反应(1)常温下向培养皿中加入适量水,滴入1-2滴酚酞溶液,取一块绿豆粒大小的金属钠放入水中,钠浮在水面,熔化成小球,四处游动,发出嘶嘶响声,溶液变红色。根据以上探究回答下列问题:由探究推出钠的一条物理性质_。(猜想与假设)钠和水反应的产物可能为猜想一:NaOH和H2猜想二:Na2CO3和H2倩想三:NaOH和O2结合所学知识,从定性的角度分析猜想二不成,理由是_。(实验探究)进一步分析产物设计
16、右图装置,收集一试管气体,_(填操作和现象),得出猜想一成立。(实验结论)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实验反思)实验中钠熔化的原因_。探究:探究镁能否与水反应常温下向培养皿中加入适量水,滴入1-2滴酚酞溶液,将等质量打磨干净的镁条投入水中,有细小气泡,溶液变为红色,10分钟后无明显变化。查阅资料:对比探究、得出的结论_。2、日常生活中使用塑料袋是用聚乙烯或聚氯乙烯制成的,某化学小组为验证某种食品包装塑料袋的成分,进行如下探究:(做出猜想)猜想甲:该塑料袋是用聚乙烯制成的;猜想乙:该塑料袋是聚氯乙烯制成的;(查阅文献)聚乙烯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聚氯乙烯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水和氯化氢;无水硫酸铜是
17、白色粉末,遇水变为蓝色。(实验探究)该小组设计上述组合装置图,进行实验:(1)在实验过程中,B装置中无水硫酸铜粉末由白色变成蓝色,由此可判断塑料袋制作材料中含有_元素。(2)C装置中无明显现象,说明塑料袋没有_(填化学式)气体生成。(3)D装置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实验结论)通过上述实验,可证明猜想_(选“甲”或“乙”)是正确的。(应用拓展)从环保角度考虑,实验中应对排放的尾气进行处理,采取正确的处理方法是_。(6)塑料的诞生,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下列有关塑料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填序号)A 所有的塑料制品都可用来盛装食品 B 用就地焚烧的方法处理废弃塑料C 大部
18、分塑料在自然环境中很难降解 D 热固性塑料可以反复加工,多次使用-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A【详解】A、高锰酸钾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不变,故反应后固体中的锰元素的质量不变,但由于反应后固体的总质量减少,故锰元素的质量分数变大,选项A正确;B、红磷燃烧放出热量,故开始压强变大,冷却后,由于消耗了氧气,故压强又会变小,选项B错误;C、一定质量木炭在足量氧气中燃烧,开始反应时二氧化碳的质量为0,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质量逐渐增加,至完全反应不再发生改变,选项C错误;D、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1个甲烷分子与2个氧分子反应生成1个二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最新 精品 解析 沪教版 全国 九年级 化学 下册 社会发展 定向 测试 试题 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32538300.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