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整理笔记.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整理笔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整理笔记.doc(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真题:材料分析:1、 对“教学即对话的理解,教师在对话中的角色定位。2、 怎样给学生写评语。3、 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四、 课堂教学评价1、 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知识、技能和智力等认识领域,态度、习惯、兴趣、意志、品德及个性形成等情感领域;2、 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教师的教学修养、教学技能,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特别是课堂教学质量.五、作为一名班主任应该怎样教育学生.4、 学习方式的有关理念。5、 课程评价存在哪些问题。6、 从学生参与、学习方式转变、语言发展等方面综合评述两个设计。7、 对于课堂吵闹现象老师的基本态度和常规做法是什么?十、如何创建优良的班集体?1、确立共同的奋斗目标;2、
2、选择和培养班干部,形成班级骨干力量;3、培养良好的班风,形成健康向上的集体舆论;4、坚持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教育活动。教材考点梳理:第一章 教育基础一、 小学教育的特殊特点:1、 教育对象的特殊性2、 基础性3、 义务性4、 全面性二、 小学教师的劳动特点:1、 复杂性2、 创造性3、 示范性4、 劳动时间的延续性和劳动空间的广延性5、 长期性6、 系统性第二章 学生指导三、感觉的特性:1、感觉适应;2、感觉对比;3、感觉后象;4、感觉的相互补偿;5、联觉。知觉的特性:1、选择性;2、理解性;3、整体性;4、恒常性.注意的分类:根据有无目的和意志努力程度,分为:1、无意注意;2、有意注意;3
3、、有意后注意。意志品质:1、自觉性;2、果断性;3、坚持性;4、自制性.四、记忆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1、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2、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3、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4、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学习材料。5、运用多重信息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6、重视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五、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理论1、 内发论.孟子、弗洛伊德、威尔逊(“基因复制”)、格赛尔(“成熟势力说”)、霍尔(“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高尔登(“优生学”)。2、 外铄论。荀子、洛克、华生(给我一打健康婴儿,培养成领袖、小偷等)、斯金纳(强化)。3、 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4、六、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七、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和教育启示1、 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在对儿童进行教育时,必须遵循由具体到抽象,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低级向高级的顺序,循序渐进,不能“揠苗助长。2、 阶段性-“成人化” 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教育工作必须从小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具体任务,采取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法,不能搞“一刀切”。3、 不平衡性关键期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两方面:一是身心发展的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不平衡;二是身心发展的不同方面的发展速度不平衡
5、。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告诉我们,人有其发展的关键期和最佳期。教育必须适应人的发展的不平衡性,在关键期内施以相应的教育.4、 互补性互补性反映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一方面的技能受损可以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教育应结合学生实际,扬长避短,长善救失,注重发现学生的自身优势,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5、 个别差异性“聪明早慧”、“大器晚成” 在教育工作中发现研究个体间的差异特征,教育工作要做到“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和积极因素,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的发展。 八、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的实质和条件。实质:将新知识与已有知识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6、。条件:1、学习材料的逻辑意义;2、有意义学习的心向;3、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九、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1、 建立积极的心理准备状态2、 充分利用本学科的特点优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3、 创设问题情境4、 改进教学方法5、 依据学习结果的反馈,激发学生进一步学好的愿望。除此之外,激发需要、明确目的、积极的鼓励、适当的竞赛、教师的期望等。十、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1、 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知-即道德认识,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基础情-即道德情感,是产生道德行为的内部动力意即道德意志,调节道德行为的精神力量.行即道德行为,是衡量一个人
7、道德水平的重要标志。2、 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3、 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对学生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4、 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十一、小学德育的原则1、 导向性原则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2、 疏导原则循循善诱,以理服人3、 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4、 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5、 因材施教原则十二、小学德育的途径与方法途径:1、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2、课外、校外活动 3、劳动 4、少先队活动 5、班会、校会、周会、晨会 6、班主任工作方法:1、说理教育法 2、榜样示范法 3、陶冶教育法 4、指导实践法 5、品德评价法 6、品德修养指导
8、法十三、美育的任务。培养学生充分感受现实美和艺术美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正确理解和善于欣赏现实美和艺术美的知识与能力,形成他们对于美和艺术的爱好;培养和发展学生创造现实美和艺术美的才能和兴趣.十四、美育的内容:形式教育、理想教育、艺术教育十五、美育的实施途径和方法途径:1、课堂教学 2、开展课外活动 3、利用美化校园、教室环境进行美育 4、教师的示范作用方法:1、教师教导法 2、欣赏法 3、活动法和实践法十六、小学生心理辅导的方法1、 强化法2、 代币奖励法3、 行为塑造法4、 示范法5、 暂时隔离法6、 自我控制法7、 惩罚法第三章 班级管理十七、班集体的发展阶段1、 初建期的松散群体阶段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教育 知识 能力 整理 笔记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