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实词和虚词.ppt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实词和虚词.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实词和虚词.ppt(1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文 言 文,第 一 课 时,文言虚词用法推断技巧,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识记18个虚词,掌握虚词的 推断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练习总结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累巩固 ,学以致用,记得高考都考哪些文言虚词吗?,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总共个,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则者与之,针针丛棘,青麻头伏焉(蒲松龄促织) 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论语季氏将伐颛臾) 圣心备焉(荀子劝学),语境是一只“青麻头”藏匿在“针针丛棘”之中。由此可推断“焉”是兼词“于此”。“伏焉”即“伏在那里”。,语境是交代写文章的目的是等待那些考察民情的人能够看到这篇文章。由此可推断
2、“焉”是代词,代文章。“得焉”即“能够看到它”。,“焉”用在疑问句中,表示责备的语气,由此可推断“焉”是疑问代词,可译为“何、哪里”。,“焉”用在陈述的语境里,是语气助词。,一、看具体语境,课堂演练:,1、解释下列句中“于”字的意义 (1)乃设九宾礼于廷 ( ) (2)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 ) (3)况于将相乎 ( ) (4)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 ) (5)公子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 ( ) (6)赵尝五战于秦( ) (7)长于臣( ),在,被,对于,向,从,比,同, 跟,舟遥遥以轻颺,风飘飘而吹衣。(陶潜归去来兮辞)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贾谊过秦论)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
3、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东山) 噫吁嚱,危乎高哉!(李白蜀道难),二、看对应位置,“因”和“乘”位置对应,由 “乘”是 “趁着”的意思,推断“因”也是此义。 “利”“便”也是对文,都是有利的形势。,“以”和“而”处于对应位置,“而”是表修饰的连词。,“矣”和“思”处于对应位置,由“矣”是语气助词可推断“思”也是语气助词。,“乎”和“哉”处于对应位置,由“哉”是表感叹的语气助词,可推断“乎”与“哉”同义。,课堂演练:,1、解释下列句中虚词的意义,1、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2、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3、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放
4、在句末,语气助词,表示测度,在句中,在名(代)词前,做介词,放在形容词之后,做词尾,以余之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三、看语气表达,“其”表反诘语气,可译为“难道”。,“其”表商量语气,可译为“还是”。,表命令语气,可译为“一定”。,其皆出于此乎?,“其”表猜测语气,可译为“大概”。,其孰能讥之乎?,“其”表反诘语气,可译为“难道”。,1、解释下列句中虚词的意义,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公子畏死邪?何泣也? 吾真真不能忘汝也!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吾上恐负朝廷,下恐愧吾师也。 雷霆乍惊,宫车过也。 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5、,表判断语气,表疑问语气,表感叹语气,句中,表停顿,表舒缓语气,表肯定语气,表陈述或解释语气,表祈使语气,课堂演练:,多于南亩之农夫(杜牧阿房宫赋) 石之铿然有声者(苏轼石钟山记) 君何以知燕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竖子不足与谋(司马迁鸿门宴) 最先为昌黎韩愈所知(李商隐李贺小传),四、看句式特点,介宾短语后置句,“于”是介词“比”的意思。,定语后置句,“之”是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宾语前置句,“以”是介词“凭借”的意思。,省略句式,“与之” ,“与”是介词“和、跟”的意思。,被动句,“为”表被动,是介词“被”的意思。,1、解释下列句中虚词的意义,课堂演练:,君幸于赵王,状语后置句,“于”是
6、介词“被”的意思。,被动句,“于”表被动,是介词“被”“受”的意思。,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宾语前置句,“之”是提宾的标志。,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定语后置句,“者”是定语后置的标志。,使不辱于诸侯。,汉天子我丈人行也。,判断句,“也”表示判断,五、看代入检验,1、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线的字的意思,判断正 确的一项是( ) 飞骑因番请见 仁杰乃引张释之高庙 大理丞狄仁杰断善才罪止免官 法是陛下法,臣仅守之 A “因”和”乃”相同,“止”和“仅”不同 B “因”和”乃”相同, “止”和“仅”相同 C “因”和”乃”不同, “止”和“仅”相同 D “因”和”乃”不同, “止”和“仅”不同,B,
7、“因”“乃”:“于是” “止”“仅”:“只”,1联系语境 根据虚词在句中所处的位置和前后搭配的词语及上下文进行识记和辨别。,2区分虚词 准确判定虚词和实词同形的词在句中使用的是虚义还是实义,不要误虚为实。,六、解答虚词题的注意事项:,3特殊虚词 a把握“诸、盍、焉、耳、尔、旃、叵”等兼词的用法及意义。,b注意“者也”“也欤”“也已矣”“焉耳矣”、“也乎哉”等虚词的连用,重点一般落在最后一个上。要根据具体语境及全句的意思来考虑。,C注意单音与复音虚词的区别。如“于是”、“然后”、“可以”、“从而”、“其实”等双音词,古汉语中应按两个单音词去解释。,七、解答虚词题的思路:,友情提醒: 熟记常见虚词
8、意义和用法是解题的前提, 了解课文出处并理解正确是成功的关键。,1、检索该虚词的用法和意义,2、辨认课内语句的出处和意义、用法,3、放回原文,结合较宽的语境加以代入、 确认,以勇气闻于诸侯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反馈演练:,1、解释下列句中以的意义,凭,用,拿,来,连词,用以,用来,因为,2、解释下列句中虚词的用法和意义,、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 。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 、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 。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登高而呼,声非加疾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9、。 、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宋何罪之有? 、古之人不余欺也! 、吾尝终日而思矣。,兼词:于此,助词:的,句末,表感叹,介词:凭借,助词:的,句末,表感叹,连词,表顺承,连词,就,连词,因为,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连词,表修饰,地,再 见!,文 言 文,实 词,第 一 课 时,文言实词知识,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识记120个实词,掌握实词的 推断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练习总结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累巩固 ,学以致用,文言实词,“常见实词” ,我们以课本附录中的“文言文常用实词表”及课文注释中的实词为重点,把一个个的实词置于一定的语境之下,即一个个的句子,根据上下文意限制判
10、定该实词的义项。,1、通假字,2、古今异义,3、一词多义,4、偏义复词,一、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张良出,要项伯。: 臣愿奉璧西入秦: 拜书送于庭:,如有司案图: 秦自缪公以来,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赢粮而景从: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通“邀”,邀请。,通“捧”,用手托。,通“廷”,接受朝拜和处理政务的地方,通“按”,察看。,通“穆”,通“熟”,仔细。,通“影”。,通“授”,讲授。,古今异义,这一类实词,从字面上看与今词意义相同,而实际上意义不同甚至相反。学习、复习时可从词义的扩大、缩小、转移、褒贬色彩的转换、名称说法的改变以及单双音的变化等方面进行辨析,防止以
11、今义释古义。,一、找出下列各句中的古今异义词并释义,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2、若能以吴越之从与中国抗衡 3、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4、余叩所以 5、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6、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古义:中原地区。今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古义:妻子儿女。今义:爱人(女方),古义:意外事故(名词) 。今义:很、大(副词),古义:缘故 (名词) 。今义:表示因果的关联词,古义:表原因的虚词。今义:表示因果的关联词,古义:用来,靠它来。今义:表示因果的关联词,7、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8、旦日,卒中往往语 9、蚓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10、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11、先帝不以
12、臣卑鄙 12、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古义:更不必说今义: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古义:思想意识的活动今义:读书用功或肯动脑筋,古义:处处 今义:常常,古义:鱼和肉 今义:鱼的肉,古义:出身低微,地位鄙贱。今义:品质恶劣,古义:不超过 今义:转折连词,一词多义,理解时要以本义为基础,一是要掌握一个词的常见义项,注意与现代汉语的区别较大的义项;二是掌握联系语境推断的具体含义的方法;三是注意古义与一词多义的交叉现象。,负 秦贪,负其强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谦颇闻之,肉袒负荆,一、指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依仗,凭借),(辜负,对不起),(违
13、背),(使承担),(背着),使 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 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乃使其从者衣褐 大王乃遣一介之使,徒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派),(出使),(让),(使臣),(白白的),(只,只不过),偏义复词,就是一个词由两个意义相近、相对或相反的语素构成,其中一个语素表示意义,另一个语素不表示意义,只作陪衬。,1、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2、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公姥:公公和婆婆,这里专指婆婆。,父母:父亲和母亲,这里专指母亲。弟兄:弟弟和兄长,这里专指兄长。,1、选出对加横线的词解释错误的项( )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爱护)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欢,
14、爱好) 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爱惜,吝惜)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爱慕,欣赏) 古之遗爱也(恩惠) 爱而不见,搔首踯躅(喜欢),隐藏,反馈练习:,2、指出下列各句中古今异义词的意义 A、璧有瑕,请指示王 B、山东豪杰遂并起而亡诸侯 C、秦王大喜,传示美人及左右 D、蚓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古义:指出,给人看。 今义:为指导工作而发出的品头或书面意见,古义:肴山以东、函谷关以西 今义:山东省,古义:妃嫔 今义:美貌女子,古义:思想意识的活动 今义:读书用功或肯动脑筋,3、指出下列各句中全含通假字的一项( ),A、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近腊月下,景气和畅 B、小知不及大知: 岂能以此不急
15、之务相邀 C、三餐而反: 然是中有深趣矣!无忽 D、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猥不敢相烦,通“消”,消散,通 “智”,智慧。,通“返”,返回。,通“褥”,草席。,无:通“毋”,不要,C,4、选出对加横线的词解释错误的项( ) 朝服衣冠(zho 早晨) 相如每朝时,常称病(朝见,朝拜) 强国请服,弱国入朝(朝见,朝拜) 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廷) 两朝开济老臣心(朝代) 期年不听朝(通“潮”) 坐南朝北(对、向),朝政,5、下列加线词的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渌水荡漾清猿啼 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 左右欲引相如去 相如引车避匿 C.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D.腥臊并
16、御,芳不得薄兮 日薄西山,气息奄奄,(拉),(牵,拉,引申为掉转),迫近,凄清,清脆,险要的地方,稳定、稳固,D,6、选出对加横线的词解释错误的项( ) 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言词,言语) 动以朝廷为辞(借口)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推辞)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告别,辞别) 陶渊明的归去来辞(古代的一种文体) 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辞谢,婉言道歉) 大礼不辞小让(推辞),讲究,计较,第 三 课 时,文言文词类活用,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词类活用的推断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练习总结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累巩固 ,学以致用,词类活用,词类活用主要有名词作状语,名
17、词、形容词作动词,动词、形容词作名词,名词、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名词、动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数词的特殊用法七个方面。其中尤以名词作状语,名词、形容词作动词,使动、意动为重点。,1、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 2、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3、置人所罾渔腹中 4、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 5、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 6、顺流而东,一、名词用作动词,7、舍相如广成传舍 8、左右欲刃相如 9、乃使从者衣褐,舍:安置住宿,刃:用刀杀,衣:穿,王:称王,籍:登记,罾:捕捞,侯:称侯,家:安家,东:向东流,1、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2、外连衡而斗诸侯 3、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4、既东封郑,又欲肆
18、其西封 5、吞二周而亡诸侯 6、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7、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 8、欲因此时降武,二、名词的使动用法,(使为王),(使为边界),(使生)(使长肉),(使争斗),(使灭亡),(使灭亡),(使为王),(使投降),1、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2、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3、孟尝君客我 4、越国以鄙远,君之其难也。 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6、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三、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先 以为后),(以为边邑),(把当作客人),(以为先 以为后),(以为侣 以为友),(以为师),1、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状态 2、表示
19、动作、行为的方式 3、表示动作、行为所凭借的工具 4、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 5、表示动作、行为的趋向,四、名词用作状语,类型:,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演练:找出下列各句中名词作状语的词语并归类,1、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状态:,2、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3、表示动作、行为所凭借的工具:,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速去,不然,将杖杀汝,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像云一样 像回声一样 像影子一样,像北斗星一样 像蛇一样,像对待兄长一样,当面,用船,用杖,用丹砂,内立法度,务耕
20、织,修守战之具 相如廷斥之,辱其群臣 外连衡而斗诸侯,4、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5、表示动作、行为的趋向:,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焉 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在内部,在朝廷上,对外,向东 向北,向西 向东,向南,向东北,向上,反馈练习:,1、下列加线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序八州而朝同列 乃朝服,设九宾 B、履至尊而制六合 有郑人买履者 C、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会盟而谋弱秦 D、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杖汉节牧羊,D,2、下列加线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孺卿从祠河东后土 惠等哭,舆归营 B、空以身膏草野 陵与卫律之
21、罪上通于天 C、策扶老以流憩 时矫首而遐观 D、乐琴书以消忧 稍稍宾客其父,A,3、下列加线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卒廷见相如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B、谨庠序之教 树之以桑 C、又岂人见会胜帝耶 恒从小奚奴,骑距驴。 D、则刘病日笃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D,第 四 课 时,文言文词类活用,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的词类活用的推断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练习总结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累巩固 ,学以致用,1、项伯杀人,臣活之 2、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3、外连横而斗诸侯 4、毕礼而归之 5、宁许以负秦曲,一、动词的使动用法,二、动词用作名词,1、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语文 复习 文言文 实词 虚词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