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专题讲座.ppt





《高考语文复习专题讲座.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复习专题讲座.ppt(15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考语文复习专题讲座,马启群,一、 古诗文阅读复习 二、 现代文阅读复习 三、 写 作 复 习 高考语文复习专题讲座,ma3qi,一、古代诗文阅读,高考语文复习专题讲座,古 代 诗 文 阅 读 语文高考复习 应以古代诗文阅读为突破口,语 文 高 考 复 习 以古代诗文阅读为突破口的依据 1.古代诗文在高考试题中的比例 2.古代诗文在高考试题中的效度 3.古代诗文在短期提高的可能性 4.古代诗文与其他内容间的关系,高考古代诗文阅读试题走向 1.名句默写以课内为主兼顾三种教材; 2.诗歌鉴赏重视关键词语的分析鉴赏; 3.文学文化知识题题量不大范围不广; 4.解释词语翻译句子常可从课内迁移; 5.分
2、析评价性试题不断增加占据大半。,高考古代诗文阅读复习 1.注意课文复习和对文言词汇的积累 2.注意对重要的文学文化知识的梳理 3.注意课内名句及对名句意义的理解 4.注意对文段内容和形式的分析评价,1.注意课文复习 和对文言词汇的积累,古代诗文阅读复习,150,注意课文复习和对文言词汇的积累 2005年秋考:诗歌鉴赏选李白望庐山瀑布和徐凝庐山瀑布及苏轼对李、徐诗的评价。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庐山瀑布 徐凝 虚空落泉干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 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2004年秋考:诗歌和对联的鉴赏,选以“赤壁”为题材的诗
3、歌和对联。 赤 壁 杜庠 水军东下本雄图,千里长江隘舳舻。 诸葛心中空有汉,曹瞒眼里已无吴。 兵销炬影东风猛,梦断箫声夜月孤。 过此不堪回首处,荒矶鸥鸟满烟芜。 客到黄州,或从夏口西来,武昌东去; 天生赤壁,不过周郎一炬,苏子两游 郭朝祚题湖北黄冈东坡赤壁门楼,2004年春考:诗歌鉴赏选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王维的相思。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相 思 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联系上面的背景材料,分析杜甫诗中的“落花时节”,含有哪些寓意。,2004年春考: 鲁迅说陶潜“并非浑身是静穆”,请举出课文中
4、陶潜的一篇作品来说明这一观点。 读山海经“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或“夸父诞宏志,乃与日竞走”,表现出他的豪情和愤懑。,2006年秋考: 阅读下文,完成第1721题。 白少傅居易,文章冠世,不跻大位。先是,刘禹锡大和中为宾客时,李太尉德裕同分司东都。禹锡谒于德裕曰:“近曾得白居易文集否?” 德裕曰:“累有相示,别令收贮,然未一披,今日为吾子览之。”及取看,盈其箱笥,没于尘坌。既启之而复卷之,谓禹锡曰:“吾于此人,不足久矣。其文章精绝,何必览焉。但恐回吾之心,所以不欲观览。”其见抑也如此。衣冠之士,并皆忌之,咸曰:“有学士才,非宰臣器。”识者于其答制中见经纶之用,为时所排,比贾谊在汉文之朝,不为
5、卿相知。人皆惜之。,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文章冠世 (2)不跻大位 (3)盈其箱笥 (4)为时所排 (1)居于首位 (2)晋升 (3)装满 (4)排挤 冠:居于首位。“太尉以才略冠天下,天下之所恃以无忧,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上枢密韩太尉书) 盈:满,装满。“惧满盈,则思江海而下百川。”(谏太宗十思疏),19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吾于此人,不足久矣 我对于这个人,不满意已经有很长时间了。 足:满意,满足。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2)累有相示,别令收贮,然未一披。 (有人)屡次(把他的文章)给我看,(我)另外让人收藏起来,但没有读(打开)过。
6、累:屡次。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张衡传) 相示:给我看。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孔雀东南飞)璧有瑕,请指示王。(廉颇藺相如列传) 令:让。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彩,此天子气也。(鸿门宴) 披:打开,翻阅,读。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进学解),2006年春考: 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蚤食后,出门而望( )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鸿门宴) (2)间乃一得( )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邹忌讽齐王纳谏),同“早”,间或,有时,(3)更诣别塘求钓处( ) 执图诣寺后(促织) (4)问之常钓家,率如是( ) 六国互丧,率赂秦耶?(六国论),到,往,大多,全,都,文言课文的复习,
7、对所学课文,尤其是传统的课文,应该句句会翻译,字字能解释; 在此基础上,积累一定数量的文言词汇; 在解答课外文段的释词译句题时,能迅速反应出此题所运用的知识出自那一篇课文。,积累词汇的途径: 一是从课文中积累; 二是借助工具书。 可挑选常见的二三十个文言虚词和一二百个文言实词保存在自己的记忆里。,令: (1)名词 命令,如“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邹忌讽齐王纳谏); 时令,如“群葩当令时”(芙蕖); 县令,如“有华阴令欲媚上官”(促织); 政府部门的长官,如“再转复为太史令”(张衡传); 头目,如“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廉颇蔺相如列传)。,(2)动词 命令,如“挟天子以令诸侯”(隆中对)
8、; 使、让,如“何故怀瑾握玉,而自令见放为?”(屈原列传)。 (3)形容词 善、美好,如“何忧令名不彰邪!”(周处); 敬辞,如“不堪吏人妇,岂合令郎君?”(孔雀东南飞)。 (4)连词 假使,如“令我百岁后,皆鱼肉之矣”(魏其武安侯列传)。,1.注意课文复习 和对文言词汇的积累,古代诗文阅读复习,150,2.注意对重要的 文学文化知识的梳理,古代诗文阅读复习,150,注意对重要的文学文化知识的梳理 2004年秋考: (1)对联在语言形式上的最大特点是,律诗中的颔联和颈联也具有这样的特点。 (2)上文(李广和程不识治军)选自资治通鉴,它是一部 体史书,文中的“臣光”是 。,对 仗,编年,司马光,
9、2006年春考: (1)“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 萤”是唐代诗人 秋夕中的诗句。 (2)作品显示端午习俗的词语有龙 舟、 、 等。,杜牧,角黍 香蒲 (斗巧、结彩丝),(3)根据文意,下面对作者治学经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幼年已开始读班固的汉书和谢承的后汉书。 B十一岁跟随父亲学左传,仅一年就诵读完毕。 C十七岁遍览“前四史”及汉中兴以前历代正史文献。 D二十岁参加殿试进用于朝廷,才得以遂愿专心研究史学。,C,(总角,读班谢两汉),(期年而讲诵都毕),(汉中兴以降),(洎年登弱冠,射策登朝),2006年秋考: 黄钟 人月圆 山中书事 “黄钟”是这首小令的曲调,“人月圆”是 。,曲牌
10、,每首曲的曲调名,叫曲牌。“黄钟”是宫调,不是一首小令的曲调;“人月圆”是属于“黄钟”这一宫调的一个曲牌。试题有误,正确的说法是:“黄钟是这首散曲所属的宫调,人月圆是曲牌。”,考试手册要求:“能写出著名作品和重要的文化常识”。 应掌握第一流作家的名、字、号、代表作,第一流作品的作者、体裁和一般知识,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的一般知识;掌握古代称谓、纪年、节令、礼仪的一般知识。,文学知识可依照朝代顺序,每个朝代再按照文学体裁,列出知识点。 如:先秦:诗歌诗经,楚辞和屈原;散文历史散文,诸子散文。历史散文包括尚书春秋左传国语战国策;诸子散文有论语庄子孟子荀子韩非子。,每个知识点掌握最精要的一般性知识
11、。 如诗经:我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从西周到春秋诗歌305篇,分风、雅、颂三部分,常用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多为四言诗,章法多重章叠唱,其“国风”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与楚辞中的离骚并称“风骚”。,2.注意对重要的 文学文化知识的梳理,古代诗文阅读复习,150,3.注意课内名句 及对名句意义的理解,古代诗文阅读复习,150,注意课内名句及对名句意义的理解 2004年秋考(任选4句)(4分) (1)转轴拨弦三两声, 。 (2) ,亦使后人而复 哀后人也。 (3) ,不拘一格降人才。 (4)纸上得来终觉浅, 。 (5)三军可夺帅也, 。,未成曲调先有情,后人哀之而不鉴之,我劝天公重抖擞,
12、绝知此事要躬行,匹夫不可夺志也,2005年秋考(任选4句)(4分) (1)越人语天姥, 。 (2) ,猿则百叫无绝。(3)江流天地外, 。 (4)江山如画, 。 (5)青山遮不住, 。 (6)君子坦荡荡, 。,云霞明灭或可睹,蝉则千转不穷,山色有无中,一时多少豪杰,毕竟东流去,小人常戚戚,2006年秋考:(任选5空)。(5分) (1)曲终收拔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 帛。 , 。 (2)山气日夕佳, 。 (3) ,朝露待日睎。 (4) ,洛阳盛衰之候也。 (5) ,脉脉不得语。 (6)世事洞明皆学问, 。 (7)仓禀实而知礼节, 。,东船西舫悄无言 唯见江心秋月白,飞鸟相与还,青青园中葵,园圃之废
13、兴,盈盈一水间,人情练达即文章,衣食足而知荣辱,要把高、初中课文中要求背诵的诗文背熟、默对。 要默写正确,前提是理解。先理解意思,在此基础上强化背诵。 古代名句试题形式多样,不仅有背诵默写,还考过归类、翻译、选作者、写大意、谈体会等形式。,2004年春考: (1)从内容上看,上面五段文字(论语语录五则)可分为两类: 是关于治国的(填人段前的序号);其余三段是关于 的。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 (3)第段文字的大意是 。 (4)与“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含义不同的一项是( ) ABCD,3.注意课内名句 及对名句意义的理解,古代诗文阅读复习,150,
14、4.注意对文段 内容和形式的分析评价,古代诗文阅读复习,150,注意对文段内容和形式的分析评价 2000年秋考: 阅读下文,完成第1923题。 修(欧阳修)始在滁州,号 ,晚更号六一居士。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阱在前,触发之不顾。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方贬夷陵时,无以自遣,因取旧案反复观之,见其枉直乖错不可胜数,于是仰天叹曰:“以荒远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自尔,遇事不敢忽也。学者求见,所与言,未尝及文章,惟谈吏事,谓文章止于润身,政事可以及物。,凡历数郡,不见治迹,不求声誉,宽简而不扰,故所至民便之。或问:“为政宽简而事不弛废,何也?”曰:“以纵为宽,以略为简,则政事弛废而民受
15、其弊。吾所谓宽者,不为苟急;简者,不为繁碎耳。”修幼失父,母尝谓曰:“汝父为吏,常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吾问之,则曰:死狱也,我求其生不得尔。吾曰:生可求乎?曰: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夫常求其生犹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其平居教他子弟,常用此语,吾耳熟焉。”修闻而服之终身。,19修始在滁州,号 ,晚更号六一居士。 20写出加点的词在句子中的含义。 (1)文章止于润身( ) (2)死狱也,我求其生不得尔( ) (3)其平居教他子弟( ) 21文中划线部分共有3个分句,请依次把它们写出来。夫常求其生犹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 (1) (2) (3) 。 22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汝
16、父为吏,常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 (2)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 23欧阳修为官从政的原则是 和 。,宽,简,醉翁,只,仅仅,案件,罪,平时,夫常求其生 犹失之死 而世常求其死也,2004年秋考: 阅读下文,完成第2428题。 (李)广行无部伍、行陈,就善水草舍止,人人自便,不击刁斗以自卫,莫府省约文书;然亦远斥候,未尝遇害。程不识正部曲、行伍、营陈,击刁斗,士吏治军簿至明,军不得休息;然亦未尝遇害。不识曰:“李广军极简易,然虏卒犯之,无以禁也;而其士卒亦佚乐,咸乐为之死。我军虽烦扰,然虏亦不得犯我。”然匈奴畏李广之略,士卒亦多乐从李广而苦程不识。,臣光曰:易曰:“师出以律,否臧凶。”
17、言治众而不用法,无不凶也。李广之将,使人人自便。以广之材,如此焉可也;然不可以为法。何则?其继者难也,况与之并时而为将乎!夫小人之情,乐于安肆而昧于近祸,彼既以程不识为烦扰而乐于从广,且将仇其上而不服。然则简易之害,非徒广军无以禁虏之仓卒而已也!故曰“兵事以严终”,为将者,亦严而已矣。然则效程不识,虽无功,犹不败;效李广,鲜不覆亡哉!,24上文选自资治通鉴,它是部_体 史书,文中的“臣光”是_(人名)。 25对“就善水草舍止”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就近修缮好水边的草房住下 ( ) B靠近有好水的草地住下 C就近好好地在水草边扎营休息 D靠近好水好草扎营休息 26李广和程不识治军的不同之处在
18、于:前者 , 后者 。 27作者引易中的话,是为了说明治军应该 。 28从全文看,为什么李广“如此焉可也”,却又 “不可以为法”?,简易,烦扰,用法,(从严),编年,司马光,D,从全文看,为什么李广“如此焉可也”,却又“不可以为法”? 李广才气高,士卒乐于为他献身,所以李广“如此焉可也”。 后继者难以为继,与他同时代的将领因军心受扰难以治军,军队无法对付敌人的突然袭击,所以“不可以为法”。,2006年秋考 阅读下文,完成第2226题。 半野园者,故相国陈公说岩先生之别墅也。相国既没,距今十有余年,园已废为他室。而其中花木之荟萃,足以娱目;栏槛之回曲,足以却暑雨而生清风;楼阁之高迥,足以挹西山之
19、爽气,如相国在时也。 庚戌之春,余友杭君大宗来京师,寓居其中。余数过从杭君,因以识半野园之概。而是时,杭君之乡人有陈君者,亦寓居于此。已而陈君将之官粤西,顾不能忘情于此园,令工画者为图,而介杭君请余文以为之记。,夫天下之山水,攒蹙累积于东南,而京师车马尘嚣,客游者往往萦纡郁闷,不能无故土之感。陈君家杭州,西子湖之胜甲于天下。舍之而来京师,宜其有不屑于是园者;而低徊留连之至不忍以去,则陈君于为官,其必有异于俗吏之为之已。虽然,士当贫贱,居陋巷,瓮牑绳枢自足也;间至富贵之家,见楼阁栏槛花木之美,心悦而慕之。一日得志,思以逞其欲,遂至朘(jun 剥削)民之生而不顾,此何异攻摽劫夺之为者乎?然则,陈君
20、其慕为相国之业而无慕乎其为园,可也!,22本文第一、二段分别叙述了 和 。 23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半野园自相国逝世后即遭废弃,早已不复昔日胜景。 B陈君久居京师,日久天长,内心烦闷,想返回故乡。 C本文是陈君通过杭君的介绍,邀请作者特意撰写的。 D陈君在粤西做官时和其他平庸官吏的表现并不相同。,半野园的概况 文章写作缘由,C,24作者规劝陈君的具体内容是什么?(用自己的话概括) 25这是一篇讽喻文章,它在写作上的特点是。 (借题发挥等),希望陈君能够像陈相国那样,努力建功立业,而不要一味贪恋富贵生活。,委 婉 含 蓄,26你对文中“一日得志,思以逞其欲,遂至朘民之生而不顾,此何
21、异攻摽劫夺之为者乎?”这句话的思想意义有何评价? 应有辩证认识:不要置民生于不顾,这在当时和现在都有积极意义;“得志”的“志”从历史的角度讲,有一定的局限性。,文言文各项题数、分数变化情况,内容和形式的分析评价题题数、分数大增,但字词句的理解依然是基础,不可忽视。 要把对字词句的理解与对内容形式的分析、评价、鉴赏结合起来,二者互相促进,相辅相成。,4.注意对文段 内容和形式的分析评价,古代诗文阅读复习,150,高考古代诗文阅读复习 1.注意课文复习和对文言词汇的积累 2.注意对重要的文学文化知识的梳理 3.注意课内名句及对名句意义的理解 4.注意对文段内容和形式的分析评价,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
22、读 第一章 诗文常识 第二章 文言词语 第三章 文言句子 第四章 文言文段 第五章 诗歌鉴赏,上海电信远程教育中心 “高考指南针” 姚为洲老师课程计划 第一阶段(20讲):古代诗文阅读 第一部分 文言词语: 第 1 讲,文言词汇;第 2 讲,词类活用; 第 3 讲,文言虚词;第 4 讲,复音词语。 第二部分 文言句子: 第 5 讲,文言句式;第 6 讲,固定结构; 第 7 讲,句子翻译;第 8 讲,断句标点。 第三部分 文言文段: 第 9 讲,内容分析;第10讲,形式评价; 第11讲,文段综合;第12讲,文段比较。,第四部分 诗文常识: 第13讲,文学常识;第14讲,文体常识; 第15讲,文化
23、常识;第16讲,古代名句。 第五部分 诗歌鉴赏: 第17讲,内容鉴赏;第18讲,手法鉴赏; 第19讲,语言鉴赏;第20讲,综合鉴赏。 第二阶段(20讲) 现代文阅读,综合训练 第三阶段(20讲) 写作,综合训练(续) ,一、古代诗文阅读复习,高考语文复习专题讲座,150,二、现代文阅读复习,高考语文复习专题讲座,1.筛选信息题数量较多; 2.知识性试题越来越少; 3.评析鉴赏题颇受重视; 4.主观性试题大起大落; 5.内容摘要题首次出现。,现代文阅读试题走向:,现代文阅读复习 1讲究整体性阅读。 2注重信息的筛选。 3注意知识的运用。 4重视评析和鉴赏。 5探索主观性试题。,1.讲究整体性阅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语文 复习 专题讲座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