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点解析沪教版(全国)九年级化学下册第6章溶解现象综合测试试卷(含答案详解).docx
《难点解析沪教版(全国)九年级化学下册第6章溶解现象综合测试试卷(含答案详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难点解析沪教版(全国)九年级化学下册第6章溶解现象综合测试试卷(含答案详解).docx(2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沪教版(全国)九年级化学下册第6章溶解现象综合测试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化学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第I卷(选择题 30分)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有关海水晒盐及粗盐提纯实验中说法正确的是A粗盐提纯时搅拌为了增大氯化钠的溶解性B过滤时为加快过滤速度可以用
2、玻璃棒搅拌C蒸发时需要将滤液全部蒸干后停止加热D海水晒盐的原理是蒸发结晶2、MgCl2溶液可融雪。20时按下表进行实验,依据本实验获得的结论中正确的是序号MgCl2的质量/g30405060水的质量/g100100100100(已知:20时,MgCl2的溶解度为54.6g/100g水)AMgCl2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B中MgCl2溶液的浓度为30%C影响溶解性的因素可以是固体性质D中再加10g水可使MgCl2全部溶解3、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后,不能得到溶液的是A蔗糖B酒精C汽油D氯化钠4、根据下列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实验方案实验目的A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3、B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C探究铁钉生锈是否有氧气参与D验证质量守恒定律AABBCCDD5、小华配制50g浓度为5%的KNO3溶液,下列操作会导致结果偏大的是A将固体放在天平右盘称量B量取水时,俯视量筒刻度读数C配制溶液的烧杯内壁有水滴D将配制好的溶液倒入试剂瓶时有液体滴洒6、今年5月4日,习总书记在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强调:“水是生存之本,文明之源,要坚持节水优先,抓好水污染的防治工作”。下列有关水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实验室的废水和废液可以直接排入下水道B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C饱和溶液就是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的溶液D电解水时,负极产生的是氧气7、下列相关比较中,关系正确的是
4、A氢氧化钙的溶解度:2060B熔点:铜黄铜C沸点:氯化钠稀溶液蒸馏水D着火点:纸片煤炭8、提纯含少量NaCl杂质的KNO3,部分实验过程如下,相关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KNO3的溶解度不变B,溶液中KNO3的质量分数不变C,溶液中KNO3的质量减小D中上层清液的溶质只有NaCl9、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2时,物质a的100g饱和溶液中含有25g物质aBt2时,分别将a、b、c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是ba=cCt1时,a、c两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Dt2时,向50g水中加入15g物质b充分搅拌,所得溶液质量
5、等于65g10、某实验小组进行“配制117g10%的氯化钠溶液”实验活动时出现了以下错误操作,其中不影响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是A氯化钠放在右盘B氯化钠洒出C俯视读数D配好溶液装瓶时溅出第卷(非选择题 70分)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1、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1)P点表示的含义为_。(2)t1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60g升温到t2,至少再加_g甲物质,溶液才能仍然处于饱和状态;(3)t2时,若甲中含有少量丙,可用_。(选填“降温”或“蒸发”)结晶法来提纯甲;(4)将t2时的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2、两
6、种固体物质NaCl和K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所示。现有40gNaCl、40gKCl两份固体,分别置于两只烧杯中各倒入100g50蒸馏水充分溶解,实验现象如图2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甲中加入的固体是_。(2)50时,甲中溶液为_(选填“饱和”或“不饱和”)状态。(3)分别将甲、乙中的溶液降温至10,乙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选填“大于”或“小于”)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3、如表是氯化钠和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运用溶解度表与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温度/10305060溶解度/g氯化钠35.836.337.037.3硝酸钾20.945.885.5110(1)图中能表示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是_(
7、选填“A”或“B”),P点表示的含义是_。(2)据表格可知,氯化钠和硝酸钾两物质溶解度相等的温度范围在_之间。(3)60时,100g水中加入90g硝酸钾,充分溶解,所得溶液是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将该溶液降温到10时,析出晶体的质量为_g。(4)60时,用等质量的氯化钠、硝酸钾分别配制两种饱和溶液,测得其质量依次为m1g和m2g,则m1_m2(填或“”、“”或“”或“=”,下同),则溶液温度升高;若Q吸与Q放的大小关系刚好与前者相反,则溶液温度降低;若Q吸_Q放,则溶液温度不变。(2)在图2所示实验中,小张同学对实验现象很感兴趣,他继续向热水中加入相同质量的物质b,又看到沸腾现象,
8、至烧杯中出现固体物质后,再继续加入相同质量的物质b,就看不到沸腾现象。请解释不再产生沸腾现象的原因_。-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D【分析】由于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不大,故在海水中提取NaCl通常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粗盐提纯涉及溶解、除杂、过滤、蒸发等操作。【详解】A、粗盐提纯时搅拌是为了加快粗盐的溶解,不能增大氯化钠的溶解性,A错误;B、过滤时不能用玻璃棒搅拌,避免弄破滤纸,B错误;C、蒸发操作时,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蒸发皿的余热使滤液蒸干,C错误;D、根据分析,海水晒盐的原理是蒸发结晶,D正确。故选D。【点睛】进行过滤操作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进行蒸发操作时
9、要注意不要将液体全部蒸干。2、D【详解】A、题文中的温度为20时的实验,温度不变,无法判断MgCl2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选项错误;B、中MgCl2溶液的浓度=100%23.1%ac,故B错误;C、t1时a、c两物质溶解度相同,二者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故C正确;D、t2时b的溶解度为25g,即该温度下50g水中最多溶解b的质量是12.5g,向50g水中加入15g物质b充分搅拌,溶质部分溶解,所得溶液质量一定小于65g,故D错误。故选C。10、D【详解】A、使用托盘天平称量物质质量时,应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且左盘质量右盘质量游码质量,根据操作图可知,称量过程中物质与砝码放反,且使用
10、了游码,因此所称量的氯化钠质量偏小,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选项不符合题意;B、溶质洒出损失,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小,选项不符合题意;C、俯视读数偏大,实际量取的溶剂水的体积偏少,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大,选项不符合题意;D、配好的溶液装瓶时溅出,只会使溶液质量减少,并不影响溶质质量分数,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二、填空题1、(1)t1时,甲、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等于20g(2)15(3)降温结晶(4)乙甲丙【解析】(1)交点的含义,表示对应温度下两种物质溶解度相等,故填:t1时,甲丙溶解度相等等于20g。(2)t1时,甲溶解度20g,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60g甲物质饱和溶液溶质质量60g=10
11、g,甲溶剂质量60g-10g=50g,升温到t2甲溶解度50g,t2时,甲的溶解度为50g,根据溶解度概念可知,50g水溶解25g甲达到饱和状态,再加25g-10g=15g甲,甲达到饱和,故填:15。(3)甲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升高,提纯甲可用降温结晶方法,故填:降温结晶。(4)将t2时的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甲乙溶解度变小还是饱和溶液,且溶解度乙大于甲,故溶质质量分数乙大于甲;降温丙溶解度变大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等于降温之前丙溶质质量分数,降温之前丙溶解度小于降温之后甲溶解度,所以溶质质量分数丙小于甲;故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
12、序为乙甲丙。2、(1)KCl氯化钾(2)不饱和(3)大于【解析】(1)现有40gNaCl、40gKC1两份固体,分别置于两只烧杯中各倒入100g50蒸馏水充分溶解,甲中全部溶解,乙中部分熔接,说明该温度下,甲溶解度大,由图1可知,甲为氯化钾,故填:KCl或氯化钾;(2)50氯化钾溶解度大于40g,故50时,甲中溶液为不饱和溶液,故填:不饱和;(3)分别将甲、乙中的溶液降温至10,降温之后溶解度均减小,还是饱和溶液,降温之后溶解度氯化钾小于氯化钠,故乙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故填:大于。3、(1) A t1时A、B(或氯化钠和硝酸钾)两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2)1030(3) 不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难点 解析 沪教版 全国 九年级 化学 下册 溶解 现象 综合测试 试卷 答案 详解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