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点解析: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专题训练试题.docx
《难点解析: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专题训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难点解析: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专题训练试题.docx(2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专题训练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化学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第I卷(选择题 30分)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下列现象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蜡烛燃烧B酒精挥发C高炉炼铁D电解水2、理科学习对逻辑思维能力有较高的要求.下列说法
2、正确的是A合金中不一定都是金属,但至少含有两种金属B“氢前置氢”,所以铁可以置换出硫酸中的氢气C同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相比,质子数相同,核外电子数不同,所以化学性质不同D使用化石燃料会造成环境污染,因此应停止化石燃料的开采和利用3、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设计A除去二氧化碳中的少量一氧化碳点燃B比较铜和银的金属活动性将铜和银分别放入稀盐酸中C除去锌粉中的少量铁粉加入硫酸铜溶液后,过滤D除去水中的少量过氧化氢加入二氧化锰后,过滤AABBCCDD4、经常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梳理归类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下列分类方法正确的是A冰水、蒸馏水、干冰同一物质B铁、钾、汞金属元素CO2、CO
3、2、KMnO4氧化物D铁矿石、铝合金、金刚石合金5、如图是某兴趣小组探究金属化学性质时做的两组实验。实验结束后,将两组实验试管中的物质全部倒入一个洁净的烧杯中,甲烧杯中的物质完全反应后,发现红色固体物质明显增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试管反应后的固体中一定不含铁完全反应后,甲烧杯中的固体一定含有铁完全反应后,甲烧杯中的溶液中可能含有Cu2+完全反应后,甲烧杯中的溶液中一定含有Mg2+、Fe2+完全反应后,甲烧杯中的溶液质量与反应前加入试管和中氯化镁和氯化铜溶液的质量总和可能相等ABCD6、把Zn加入20 mL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如图所示,正确的是Aa点溶液中的溶质有3种Bb点以
4、后开始析出AgCc点以后表示反应还未结束Dd点有两种金属单质7、Y形管为许多化学实验的进行创造了条件,下列用Y形管完成的实验中,相关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A实验1中,将左端高温加热,一段时间后左端黑色粉末逐渐变红,右端石灰水变浑浊B实验2中,将左端一半溶液倾斜混入右端,一段时间后铁钉表面出现红色物质,右端溶液与左端比较,溶液由蓝色变浅绿色C实验3中,一段时间后,Y形管右端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变红,左端试纸无明显变化D实验4中,一段时间后,Y形管左端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8、下列常见材料不属于合金的是A18K金B生铁C氧化铁D不锈钢9、鉴别下列各组物质所选择的方法错误的是A铁丝和铝丝一通过测量
5、其密度B四氧化三铁和二氧化锰观察颜色C碳粉和氧化铜分别在空气中灼烧D黄铜和黄金一用盐酸浸泡10、下列物质(或其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书写确的是A石墨C60B酒精C2H4OHC干冰H2OD铁锈Fe2O3xH2O第卷(非选择题 70分)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1、选择下列物质填空(填序号):干冰,一氧化碳,氮气,银(1)可用于制氮肥的是_。(2)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_。(3)家用热水瓶内胆壁上的银白色金属是_。(4)能与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丧失运输氧能力的是_。2、我们知道,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请据此填空:(1)因为木炭和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所以具
6、有_性;(2)因为金刚石和石墨的_不同,所以它们的物理性质不同;(3)因为金属钨的_高,所以用作电灯泡的灯丝。3、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填空(1)空气中能供给呼吸的气体是_(2)生活中防止铁质栅栏生锈的一种方法是_(3)冰箱中放入活性炭除异味,利用了活性炭的_性(4)关闭燃气开关灭火,运用的原理是_(5)保险丝(铅锑合金)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的熔点_4、 “嫦娥五号”上使用的钛记忆合金、SiC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高性能芳纶纤维等材料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图5(1)如图5为钛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钛元素属于金属元素B钛原子核内有22个质子C钛的元素符号是TiD钛元素的原子质量为47
7、.87(2)钠钾合金用作快中子反应堆的热交换剂,利用钠钾合金良好的性能是_性。(3)硬度非常大的SiC,其结构类似金刚石,则构成SiC的基本粒子为_(选填“分子”、原子”、“离子”)(4)现有Fe(CO3)2、Cu(NO3)2、AgNO3混合废液,目的回收Ag,工业流程如图所示:步骤和步骤的操作名称为_。写出步骤的反应化学方程式_滤渣B的物质有_;步骤中加入足量AgNO3溶液的目的是_。5、甲、乙、丙、丁四个探究实验同学们都很熟悉,请回答下列问题。(1)甲、乙、丙三个探究实验共同用到的实验原理是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2)甲为探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实验。通过实验可以得出: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_。
8、A装置中烧杯内热水的作用是_。与A装置相比,B装置一个显著的优点是_。(3)乙为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实验时集气瓶里如果没有水,可能造成的后果是_;若止水夹没有夹紧,会导致测得的空气中氧气含量结果_(填“偏高”“偏低”或“无法确定”)。(4)丙为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气球体积的变化情况为_,将装置冷却到室温后,再次放到天平上称量,天平指针_(填“偏左”“偏右”或“指向中间”)。请结合具体反应物、生成物,从微观角度解释天平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_。(5)丁为探究铁生锈条件的实验。通过对比_(填序号)两试管中的现象,可以得出结论:铁生锈需要与氧气接触。三、计算题(5小题,每小
9、题5分,共计25分)1、实验室常用锌粒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若用6.5g锌和稀盐酸反应,则:(1)可制取_质量的氢气?(2)理论上需要_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稀硫酸?(3)求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2、黄铜是一种重要的金属材料,它是铜和锌的合金,外观很像黄金。为了测定黄铜样品的组成,某兴趣小组取五份样品分别加稀硫酸反应,其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样品第1份第2份第3份第4份第5份黄铜样品质量/g2020202020稀硫酸质量/g1530456075产生气体质量/g0.150.30.450.50.5按要求完成下列问题:(1)根据实验数据分析,第_份样品,稀硫酸有剩余。(2)计算该黄
10、铜样品中金属锌的质量分数。3、现有氧化铁和铁的混合物12g,将混合物在高温条件下与足量的一氧化碳充分反应,得到固体物质9.6g,则混合物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_(计算结果保留至0.1%)。4、化学实验小组同学为研究某公共场所铁制护栏锈蚀的程度,将12.8g已生锈的铁片,放入一定浓度的稀盐酸中充分反应,测得产生的气体质量与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假设铁片除有Fe2O3外,不含其他杂质)。(1)生成氢气的质量为_g;(2)计算该铁片中铁单质的质量分数_(写出计算过程)。5、铜合金有很多种类。常见的有铜锌合金、铜铝合金、铜银合金、铜铁合金。现有一种铜合金。为确定其为四种合金中哪一种,作如下实验:将2
11、0克合金样品研成粉末,分成等质量的两份:其中一份加入到足量的20克稀硫酸中,合金部分溶解,有气泡产生。反应后过滤。得固体3.5克;另一份加入到49.9克硫酸铜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无色滤液和固体9.9克。将固体放入到稀H2SO4中不溶解。(1)该合金的成分为_;(2)加入到硫酸铜溶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3)求与硫酸铜反应的金属质量(x)的比例式为_;(4)合金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为_;(5)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后所得无色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_。四、实验探究(5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25分)1、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发现金属R不在初中学到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该小组为了了解R与常见金属
12、铝、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进行如下探究活动:(作出猜想)他们考虑到铝的活动性比铜强,对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作出如下猜想:猜想一:AlCuR;猜想二:_;猜想三:RAlCu;(查阅资料)R是一种银白色的金属,在R的盐溶液中只有+2价R的盐溶液呈蓝色;常温下R的表面会形成一层氧化膜;硫酸铝、氯化铝、硝酸铝的溶液均为无色。(实验探究)为了探究哪一种猜想成立,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针对猜想一、猜想二、猜想三设计实验方案并展开实验探究。猜想主要操作主要现象实验结论猜想一打磨R丝,并将其插入到硫酸铜溶液中R丝表面覆盖了一层红色的物质猜想一_(填“成立”或“不成立”)猜想二打磨粗细相同的R丝、铝丝、铜丝,分别
13、将它们插入到体积相同、溶质质量分数也相同的稀硫酸中R丝表面产生气泡缓慢,溶液由无色逐渐变成蓝色铝丝表面产生气泡较快铜丝表面没有气泡产生猜想二成立。R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猜想三_无明显现象猜想三成立(交流反思)究竟哪种猜想成立?三位同学经讨论交流,发现丙同学在实验前对铝丝打磨不够彻底,这可能会导致实验结论错误。于是他们把铝丝反复打磨后,再将其插入到丙同学做实验用过的溶液中,一段时间后,溶液的颜色_,进而确认猜想三不成立,猜想二成立。(归纳总结)探究结束后,他们总结得出:通过金属与_反应或金属与_反应可以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2、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时兴趣小组的同学用试管做了如下实验:将铝条加
14、入硫酸铜溶液中,观察到铝条表面有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铝条表面有红色固体生成铝条实验前要进行打磨,目的是_。(提出问题1)产生了什么气体?(作出猜想)猜想一:氧气 猜想二:氢气 猜想三:二氧化碳。(交流讨论)大家思考后一致认为猜想三不合理,其理由是_。(实验验证)验证猜想一:用试管收集该气体,_,则猜想一不成立。验证猜想二:在试管口点燃该气体,观察到气体燃烧,呈淡蓝色火焰,猜想二成立。(查阅资料)配置硫酸铜溶液时往往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结论)产生的气体是氢气。写出产生氢气的化学方程式_。(提出问题2)产生的红色固体是什么物质?大家一致认为是铜,理由是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实验验证)把红色
15、固体取出,冲洗,晾干。(1)甲同学取少量红色固体放在铜片上,在空气中加热,红色固体很快变黑。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此实验在铜片上加热红色固体,利用了铜的性质是_。(2)乙同学向红色固体中加入一种无色液体,红色固体表面很快产生黑色固体,溶液逐渐变蓝色。他加入的液体可能是_。(结论)甲、乙同学的实验证实了红色固体是铜。(反思与拓展)实验中涉及的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3、M是生活中常见的金属,MSO4溶液是无色液体,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欲探究M与铜、铝的活动性顺序,请你和他们一起进行以下探究活动。(提出问题)M、铜、铝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是怎样的?(猜想与假设)小敏的猜想是AlCuM;
16、小强的猜想是AlMCu;你的猜想是_。(设计与实验)为了探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同学们取粗细相同的M丝、铝丝及相关溶液,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观察到只有试管乙中发生明显变化。(交流与表达)(1)同学们一致认为试管丙中也应该有明显变化,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2)于是同学们对实验进行了改进,把甲、丙中的铝丝打磨干净后又分别插入原试管中,结果甲、丙试管中都出现了明显变化,则丙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解释与结论)通过以上实验,同学们得出了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_。(评价与反思)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对实验过程进行了如下反思:(1)同学们经过讨论后认为该实验可以优化,去掉试管_(填
17、试管编号)中的实验,也可以得出正确的结论。(2)除了上述实验外,还可以将铝丝、铜丝分别插入到盛有_溶液的试管中,或将_(填一种物质)分别插入到硫酸铝、硫酸铜溶液中,根据实验现象进行判断。(拓展延伸)非金属单质也具有类似金属与盐溶液之间的置换反应规律,即活动性较强的非金属可把活动性较弱的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可发生下列反应:Cl2+2NaBr=2NaCl+Br2; I2+Na2S=2NaI+S; Br2+2KI=2KBr+I2(1)S、Cl2、I2、Br2活动性由强到弱顺序是_。(2)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_ACl2+2NaI=2NaCl+I2 BI2+2KBr=2KI+Br2CBr2+Na
18、2S=2NaBr+S DCl2+K2S=2KCl+S4、在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时,同学们将洁净的铁钉放入盛有硫酸铜溶液的烧杯中,并将烧杯放于天平左盘,调节天平使之平衡。观察到铁钉表面变为红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反应一段时间后,发现天平指针向右偏转。细心的同学发现,铁钉表面同时有气泡冒出,同学们对此现象在老师指导下进行了如下探究:探究产生的气泡成分是什么?(查阅资料)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会使品红溶液褪色,浓硫酸具有吸水干燥气体的作用。(提出猜想)A:氧气B:二氧化硫C:二氧化碳D:氢气经讨论,同学们一致认为C同学的猜想是不合理的,理由是_。(进行实验)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分别进行实验(1)反
19、应一段时间后,A同学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a处,观察到:_,则她的猜想错误。(2)B同学将产生的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观察到_,则她的猜想也错误。(3)D同学将图I中的a端导管与图中的_端导管相连。反应一段时间后,点燃从图另一端导管出来的气体,通过对现象的分析,得出他的猜想正确。(得出结论)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时产生的气体为氢气。5、我国第四套人民币硬币中使用到镍(Ni)、铜、铁等金属。某兴趣小组决定探究Ni、Fe、Cu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查阅资料)镍能与酸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正二价金属化合物的溶液,并放出氢气。写出镍与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结合所学知识,_(填“能”或“不能”)直接比较出Ni、Fe
20、的金属活动性强弱。(探究实验)(所用金属片均已用砂纸打磨。)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相同浓度的NiSO4铁片表面有固体析出,铜片表面_。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迁移应用)用镍片、硫酸亚铁和_通过实验也能判断Fe、Ni、Cu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B【详解】A、蜡烛燃烧产生水和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B、酒精挥发,物质的状态发生改变,没有产生新物质,物理变化,符合题意;C、高炉炼铁,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D、电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2、C【详解】A、由一种金属与其他金属或非金属熔合而成的具有金
21、属特性的混合物为合金,因此合金中至少含有一种金属,不符合题意;B、根据金属活动顺序可知,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够与稀酸反应置换出氢气,铁的活动性比氢强,因此能够与稀硫酸反应置换出硫酸中的氢元素,不符合题意;C、同种元素的离子是由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的,质子数相同,核外电子数不同,因最外层电子数不同,所以化学性质不同,符合题意;D、使用化石燃料会造成环境污染,应减少化石燃料的开采和利用,不能禁止使用,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3、D【详解】A、二氧化碳不具有助燃性,一氧化碳在二氧化碳中无法点燃,错误。B、铜和银和稀盐酸都无法反应,无法比较铜和银的金属活动性,错误。C、锌和铁都和硫酸铜反应,不能加入硫酸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难点 解析 人教版 九年级 化学 下册 第八 单元 金属 金属材料 专题 训练 试题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