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基础检验学重点【可编辑范本】.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基础检验学重点【可编辑范本】.doc(2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 血浆:于血液中加入抗凝剂,阻止血液凝固,经离心后分离出的上层液体即为血浆。 血清:是血液离体凝固后分离出来的液体。 血浆与血清的区别:离体血液凝固后的血清纤维蛋白原及一些凝血因子失去活性。2、常用添加剂的主要用途与特点乙二胺四乙酸盐与血液中C2结合成螯合物,阻止血液凝固全血细胞计数、离心法HCT测定抗凝剂用量与血液的比例要准确,采血后立即混匀枸橼酸盐与血液中C2结合,阻止血液凝固血沉、凝血试验、血液保养液抗凝能力相对较弱,抗凝剂浓度、体积和血液的比例非常重要肝素加强抗凝血酶灭活丝氨酸蛋白酶,阻止凝血酶形成快速生化检验、血气分析、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电极法测血钾与血清结果有差异;不适合血常规
2、检查草酸盐与血液中a2+形成草酸钙沉淀草酸钾干粉常用于血浆标本抗凝容易造成钾离子污染;现已少用促凝剂激活凝血过程,加速血液凝固缩短血清分离时间,特别适用于急诊生化检验常用促凝剂有凝血酶、蛇毒、硅石粉、硅碳素等分离胶高黏度凝胶在血清和血块间形成隔层,达到分离血细胞和血清目的快速分离出血清标本;有利于标本冷藏保存分离胶的质量影响分离效果和检验质量3、良好血涂片的“标准”血膜至少长5m,至玻片两侧边缘的距离约为5m。血膜边缘要比玻片边缘窄,且边缘光滑,适用于油镜检查.血细胞从厚区到薄区逐步均匀分布,末端呈方形或羽毛状.血膜末端无粒状、划线或裂隙。在镜检区域内,白细胞形态应无人为异常改变。无人为污染。
3、4、 瑞氏染色法细胞受色原理:1物理吸附与化学亲和作用 2P的影响 3甲醇的作用 甘油的作用5、 技术误差:由于操作不规范或使用器材不准确造成的误差称为技术误差。这类误差通过主观努力可以避免或显著减小,属系统误差。 固有误差(enerror):包括计数域误差、计数室误差和吸管误差。6、7、生理性变化 红细胞数量受到许多生理因素影响,但与相同年龄、性别人群的参考区间相比,一般在0%以内。红细胞生理性变化与临床意义8、病理性变化:病理性减少:按病因不同可将贫血分为3大类。此外,药物也可引起贫血 . 1)红细胞生成减少:骨髓功能衰竭的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造血功能停滞等。造血物质缺乏或利用障碍,如肾性
4、贫血、缺铁性贫血(铁缺乏)、铁粒幼细胞贫血(铁利用障碍)、巨幼细胞贫血(叶酸、维生素B12缺乏性DNA合成障碍)等。 2)红细胞破坏过多 3)红细胞丢失(失血):如急性、慢性失血性贫血。9、原理 HiCN法检测原理:血红蛋白(硫化血红蛋白除外)中的亚铁离子(F2+)被高铁氰化钾氧化为高铁离子(Fe3),血红蛋白转化成高铁血红蛋白(i)。i与氰化钾(KN)中的氰离子反应生成HiN。HiN最大吸收波峰为5n,波谷为04nm。在特定条件下,HiCN毫摩尔消光系数为44L/(mlc)。HiC在40nm处的吸光度与浓度成正比,根据测得吸光度可求得血红蛋白浓度。10。红细胞平均指数:包括红细胞平均体积,红
5、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和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1。 血细胞比容(Ht,CT , V)是指一定体积的全血中红细胞所占体积的相对比例。、网织红细胞(R,RE)是介于晚幼红细胞和成熟红细胞之间的过渡细胞,略大于成熟红细胞,其胞质中残存的嗜碱性物质RNA经碱性染料活体染色后,形成蓝色或紫色的点粒状或丝网状沉淀物。(ICS将网织红细胞分为4型。丝球型,网织型,破网型,点粒型)1贫血形态学分类及临床意义14.红细胞大小异常的临床意义15红细胞形状异常的临床意义6。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异常的临床意义1。红细胞结构异常及其排列异常的临床意义18.红细胞沉降率(ESR)简称血沉,是指在规定条件下,离体抗凝全血中的红
6、细胞自然下沉的速率。19.临床意义:血沉主要用于观察病情的动态变化、区别功能性与器质性病变、鉴别良性与恶性肿瘤等。20。红细胞大小异常的临床意义,红细胞形状异常的临床意义红细胞结构异常和排列异常的临床意义2白细胞数L = N/1000 = /200 成人:(359.5)109L 儿童(5-12)、62岁(-2)新生儿 (20)22。中性粒细胞病理性增多: 急性感染:化脓性球菌,最常见。 严重的组织损伤及大量血细胞破坏:严重的烧伤、大手术后、心肌梗死、急性溶血 急性大出血:内脏破裂、宫外孕破裂 急性中毒:化学药物、代谢性中毒 恶性肿瘤 白血病(粒细胞性)中性粒细胞减少:某些感染:伤寒、副伤寒、流
7、感 某些血液病:再障 慢性理化损伤:X射线、氯霉素 自身免疫性疾病:SE 脾功能亢进 药物23。白细胞分类计数参考区间中性分叶核粒细胞:4-75% (。6.3)*109嗜酸性粒细胞: 08.0 (0.020。52)*109嗜碱性粒细胞: 0-1% (06)*10淋巴细胞: 205 (1。132)*0单核细胞: 30% (0。106)09 24.淋巴细胞增多: 婴幼儿期较成人高 绝对增多:某些病毒或细菌所致的传染病 某些传染病的恢复期 肾移植排异反应前期 急淋、慢淋 相对增多:再障、粒缺淋巴细胞减少:放射线损伤;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免疫缺陷 粒细胞可导致淋巴细胞(相对)。25。核左移:外周血
8、中杆状核粒细胞增多并出现晚幼粒、中幼粒甚至早幼粒细胞时称为核左移。 核左移常伴中毒颗粒等毒性变化。最常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核右移:外周血中叶核及5叶核以上的中性粒细胞3%时称为核右移.常伴有WB减少,造血功能衰退表现。主要见于巨幼贫、恶性贫血。26。中性粒细胞的毒性形态变化:(1)大小不均(ansoctosis) (2)中毒颗粒(oc grnuats) (3)空泡 (vcues) ()杜勒体(De bodis) (5)退行性变(degneration )27。棒状小体(Aur boies):急性白血病(粒细胞、单核细胞可见,淋巴细胞无)28血小板临床意义 :1)生理变化:午后稍高于早晨;春季低
9、于冬季平原居民低于高原居民月经前减低,月经后增高;妊娠中晚期增高,分娩后减低 运动、饱餐后增高,休息后恢复静脉血的比毛细血管血高1 )病理变化:LT 2050109/L 轻度出血 PLT20 10/L 较严重出血 LT 10/L 严重出血 LT40019L 血小板增多血小板病理变化及其临床意义29.异常的血小板形态:1大小异常:1)大血小板:直径为4。主要见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粒细胞白血病、血小板无力症、巨大血小板综合征、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同征和脾切除后等。 2)小血小板:直径1.5m,主要见于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2.形态异常:血小板可以出现杆状、逗点状
10、、蝌蚪状、蛇形和丝状突起等异常形态,健康人偶见(少于2%),不规则和畸形的血小板比值超过10%时才有临床意义. .聚集性和分布异常 正常的血小板在非抗凝的外周血涂片中常可见35个聚集成簇或者成团,聚集与散在的血小板之比为0:。 在某些DTA抗凝血的血涂片中,可见血小板不聚集而呈散在分布状态或出现诱发的血小板聚集现象。 (1)血小板卫星现象(platele saelitism):血小板黏附、围绕与中性粒细胞周围(或偶尔黏附于单核细胞)的现象,有时可见血小板吞噬现象(platelephagoytoss)。此时,血小板和中性粒细胞的形态和功能均正常。血小板卫星现象是血液分析仪血小板计数假性减少的原因
11、之一(血小板被误计为白细胞)。 (2)血小板片状聚集:特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和血小板增多的慢性细胞白血病,血小板可呈大片聚集。 (3)血小板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和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因血小板数量少,血小板聚集成团的情况明显减少。 (4)血小板功能异常:血小板无力症时血小板无聚集功能,且散在分布,不出现聚集成团的现象。30。电阻抗原理(库尔特原理) 悬浮在电解质溶液中的血细胞相对于电解质溶液是非导电的颗粒,当体积不同的血细胞(或类似颗粒)通过计数小孔时,可引起小孔内外电流或电压的变化,形成与血细胞数量相当、体积大小相应的脉冲电压,从而间接区分出血细胞群,并分别进行计数.31CS技术:VCS分别是体
12、积(voume)、传导性(coductiity)和光散射(satter)的缩写,是五分群血细胞分析仪采用的技术之一,它采用三个独立的能量来源在流动池内检测白细胞,将这三者结合,可以将白细胞分为五群(三种粒细胞和淋巴、单核细胞).32.直方图:横坐标为血细胞体积大小,纵坐标为不同体积细胞的相对频率。散点图:散点图上的每一个点代表被测定的一个细胞或某种颗粒,此点的横坐标和纵坐标分别代表细胞或某种颗粒的两项特性。33。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是反映红细胞体积异质性的参数,有助于贫血分类诊断和鉴别34尿液采集容器要求随机尿:是指患者无须任何准备、不受时间限制、随时排出的尿液标本。但易受饮食、运动
13、、药物的影响,不能准确反映患者的状况。计时尿:是指采集规定时段内的尿液标本。准确的计时和规范操作是确保计时尿检验结果可靠的重要前提.计时尿常用于化学成分的定量测定、内生肌酐清除率试验和细胞学检查.36.尿三杯试验:1一次连续排尿,分别采集前、中、末段尿液,分别装于三个尿杯中 2多用于泌尿系统出血部位的定位和尿道炎的诊断导管尿:1以无菌术采集 2主要适用于尿潴留和排尿困难患者 3采集前需征得病人及家属同意37.防腐尿液常规筛查尽量不要使用防腐剂。对于计时尿标本和在标本采集后2小时内无法进行尿液检查,或被检查的成分不稳定时,可加入特定的化学防腐剂,同时,需冷藏保存。化学防腐剂:甲醛甲苯 麝香草酚
14、浓盐酸 硼酸 碳酸钠项目血尿血红蛋白尿肌红蛋白尿假性血尿原因泌尿生殖系统出血血管内溶血肌肉组织损伤卟啉、药物、食物颜色淡红色云雾状、洗肉水样或混有血凝块暗红色、棕红色、酱油色粉红色或暗红色红葡萄酒色、红色显微镜检查大量红细胞无红细胞无红细胞无红细胞离心上清液颜色清或微红色红色红色红色上清液隐血试验弱阳性或阴性阳性阳性阴性尿蛋白定性试验弱阳性或阴性阳性阳性阴性3尿量(une volum)是指2小时内排出体外的尿液总量。39多尿(polyur)是指成人4小时尿量超过0m,儿童24小时尿量超过00ml.(生理性多尿:当肾脏功能正常时,由于外源性或生理性因素所致的多尿。病理性多尿:常因肾小管重吸收功能
15、和浓缩功能减退所致。)少尿(oliguria):尿量少于40ml/4h或每1h少于ml为少尿.无尿(aura):尿量少于100ml为无尿或尿闭。(生理性少尿多见于出汗过多或缺水。病理性少尿见于:肾前性、肾性、肾后性。)40血尿(heuri):尿液内含有一定量的红细胞时称为、肉眼血尿:1尿液内含有1ml以上血液,且尿液外观呈红色,称为。2、镜下血尿:如尿液外观未见红色,离心尿液镜下红细胞3个/P,称为.血尿可见于泌尿系统结石、肾肿瘤、肾结核、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膀胱炎、外伤等;亦可见于出血性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等;女性亦可因月经血污染,而出现血尿.、血红蛋白尿:血管内溶血时,血浆
16、游离血红蛋白增多,超过珠蛋白结合能力(约1.3g/L),可通过肾小球滤出而形成的暗红、棕红甚至酱油色的尿液,称为。主要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溶血性贫血、血型不合的输血等,尿液隐血试验呈阳性反应。2、肌红蛋白尿:当肌肉组织广泛损伤、变性时血浆肌红蛋白含量增高,经肾脏排出,产生的粉红色或暗红色尿液。41。乳糜尿:由于泌尿系统淋巴管破裂或深部淋巴管阻塞致使乳糜液或淋巴液进入尿液中,尿液呈乳白色混浊外观呈不同程度的乳白色、乳状混浊或凝块,有光泽感常见于丝虫病,也可见于结核、肿瘤、肾病综合征、肾小管变性、胸腹部创伤或某些原因引起肾周围淋巴循环受阻2。脓尿:尿中含有大量的脓细胞,外观可呈不同程度的白色或黄白色
17、浑浊,放置后壳有白色云雾状沉淀。见于泌尿生殖系化脓性感染及前列腺炎,精囊炎等。显微镜检查可见大量的脓细胞,蛋白可定性常为阳性。43结晶尿:外观呈黄白色、灰白色或淡粉红色 由于尿液含有高浓度的盐类结晶所致,由于盐类溶解度降低。以磷酸盐和碳酸盐最常见4尿比重:是指尿液在4时与同体积纯水重量之比,是尿液中所含溶质浓度的指标。45。尿渗量:是指尿液中具有渗透活性的全部溶质微粒的总数量,与颗粒大小及所带电荷无关,反映了溶质和水的相对排出速度,蛋白质和葡萄糖等大分子物质对其影响较小.病理性增高:1肾前性蛋白尿:a浆细胞病:如MM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 血管内溶血病:如PNH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c急
18、性肌肉损伤:如心梗、挤压综合征 酶类增高性疾病:如AML-M4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胰腺炎等 肾性蛋白尿:a肾小球性如肾病综合征、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急性、慢性、膜性)、继发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狼疮肾炎) b肾小管性如肾小管间质病变、重金属中毒、药物中毒、苯等有机溶剂中毒、器官移植 3肾后性蛋白尿:a泌尿、生殖系炎症反应 b泌尿系结石、结核、肿瘤 c泌尿系邻近器官疾病:如急性阑尾炎46.糖尿-尿糖定性试验呈阳性的尿液。 1。当血糖浓度超过8.88mol/L(1.g/)时,尿中开始出现葡萄糖; 2.正常人尿中可有微量葡萄糖(5个/HPF,仅见少许阴道加德纳菌。2、细菌性阴道炎:乳酸杆菌5个/
19、HPF或无,但阴道加德纳菌、其他细小的G+/G细菌大量增多。48. 排精后,精液从胶冻状(凝固)流动状(液化)。所需时间即精液液化时间。65。精浆的组成及作用66.精液的量精液量为2。06.0m,平均为.5ml,少于1。5ml或大于8。ml可视为异常。无精液症:精液量减少至2滴,甚至排不出,称为无精液症。6.精液的外观(颜色和透明度)灰白色或乳白色,久未射精者可呈淡黄色,微浑浊,液化后半透明样。【异常表现及临床意义】血性精液:精液呈鲜红色、淡红色、暗红色或酱油色,并含有大量红细胞者,称为血性精液。常见于前列腺和精囊的非特异性炎症、生殖系统结核、肿瘤、结石,也可见于生殖系统损伤等;脓性精液:呈黄
20、色或棕色,常见于精囊炎、前列腺炎等。68。精液的液化时间:精液由胶胨状态转变为流动状态所需的时间称为精液液化时间。精液液化主要是由于前列腺分泌的精液蛋白分解酶所致。刚射出的精液具有高度的粘稠性,液化时间mi。精液延迟液化症:新鲜精液标本在室温下超过60in不液化,称为,常见于前列腺炎。精液显微镜检验:取1滴或10液化而混匀的精液置于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静置片刻,低倍镜下观察有无精子。若未见精子,应将标本300r/min离心1分钟,取沉淀物重复检查,若2次涂片均未见精子,可直接报告为无精子症70.精子活动率:是显微镜下直接观察活动镜子所占精子总数的百分比.高倍镜下观察计数至少个视野200个精子中有
21、尾部活动的精子数,计算精子活动率的百分率。(应在射精后1小时内完成,并在保温镜台上观察)参考区间:排精后一小时内,精子活动率为8-901。精子活动力:指精子前向运动的能力. WHO将其分为3级:前向运动(PR):精子运动积极,为直线或大圈运动,速度快.非前向运动(P):精子运动缺乏活跃性,如小圈的游动或只有鞭毛抖动. 无运动(M):精子没有运动.72.精子存活率:采用活精子所占比例表示。以伊红Y或台盼蓝等染料对液化精液染色。活精子不着色,死精子因其细胞膜破损,失去屏障作用,易于着色。存活率大于等于58死精子超过0%,即可诊断为死精子症。73.精子凝集:指活动的精子以不同方式相互黏附在一起的现象
22、。WHO将精子凝集分为4级:1级:多数精子是游离的,5的精子发生凝集。 4级:所有精子发生了凝集。74。精子低渗肿胀试验(HOS):是观察精子在低渗溶液中的变化,以检测精子膜的完整性。正常60%以上精子HOS膨胀实验阳性临床意义:该项目可作为精子膜功能及完整性的评估指标,可预测精子潜在的受精能力。精子尾部肿胀现象是精子膜功能正常的表现,男性不育症者精子低渗肿胀率明显降低.75。抗精子抗体:当生殖系统炎症、阻塞、免疫系统遭到破坏等病理改变时,精子作为一种独特的抗原与机体免疫系统接触,产生自身或同种抗精子抗体(AsA)。血液或生殖道分泌液中有AsA,可引起免疫性不育。sAb按其对精子作用分为凝集性
23、、制动性和结合性三类。7。前列腺液检验项目与参考区间77.前列腺液常见有形成分及临床意义 磷脂酰胆碱小体:前列腺炎时可见磷脂酰胆碱小体减少,成堆或分布不均,炎症较严重时磷脂酰胆碱小体被吞噬细胞吞噬而消失。 前列腺颗粒细胞:增多多见于老年人,前列腺炎(可增加10倍,伴大量脓细胞) 淀粉样小体:一般无意义,可与胆固醇结合形成前列腺结石。 红细胞:增多见于前列腺炎,前列腺结石,前列腺结核或恶性肿瘤,前列腺按摩后。 白细胞:增多并成簇,是慢性前列腺炎的特征之一 滴虫:发现滴虫可诊断为滴虫性前列腺炎 病原微生物:相应感染78。脑脊液:主要是由脑室脉络丛通过主动分泌和超滤作用以及脑室的室管膜和蛛网膜下腔产
24、生,循环流动于脑室,蛛网膜下腔和脊髓中央管中的一种无色透明的液体。9。脑脊液肉眼观察脑脊液颜色变化,分别以无色、乳白色、红色、棕色、黑色、绿色等描述.临床应用:当中枢神经系统有炎症、损伤、肿瘤或梗阻时,破坏了血脑脊液屏障,使脑脊液成分发生改变,而导致其颜色发生变化80.pad实验:1.加试剂:取一试管,加入饱和酚溶液2m。2。加标本:加2滴脑脊液标本。3.观察结果:立即在黑暗背景下肉眼观察.4。结果判断 原理(脑脊液中球蛋白与苯酚结合,形成不溶性蛋白盐,产生白色浑浊或沉淀).常见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脑脊液改变.漏出液和渗出液产生机制和原因一、漏出液:一般为非炎症性积液,漏出液的形成原因:1、毛细血
25、管血压升高;2、血管内胶体渗透压下降;3、淋巴回流受阻;、水、钠储留:二、渗出液:多为炎症性积液,炎症时由于病原微生物的毒素,缺氧以及炎症介质作用使血管内皮细胞受损,血管通透性增加,致使液体、血管内大分子物质(如白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等)和各种细胞成分等从血管内渗出到血管外和组织间隙及浆膜腔,形成积液.形成原因见下:、感染性:如化脓性细菌、分枝杆菌、病毒或支原体等。2、恶性肿瘤:产生血管活性物质,使浆膜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其他:如外伤、化学性刺激(血液、尿液、胆汁和胃液)、风湿性疾病等也可引起积液。3。渗出液和漏出液鉴别84、漏出液(ransdate)非炎性积液,淡黄色渗出液(exdt)炎性积液,深黄色透明度:漏出液清晰透明 渗出液混浊凝固性:漏出液不易凝固 渗出液易自行凝固或有凝块出现比重:漏出液10 渗出液。01漏出液以淋巴细胞和间皮细胞为主渗出液中细胞成分较多: 中 性 粒细胞-化脓性积液 结核性积液早期 嗜酸性粒细胞气胸,血胸,过敏性疾病, 寄生虫性疾病 淋巴细胞为主慢性炎症(结核, 梅毒) 肿瘤性积液 其 他 细 胞-间皮细胞,狼疮细胞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