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试题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声的世界综合测评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
《精品试题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声的世界综合测评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试题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声的世界综合测评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 声的世界综合测评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物理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第I卷(选择题 30分)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下列关于超声波和次声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次声波的频率低于20HzB超声波听起来比较高亢C超声波总是比次声波传播得
2、快D次声波可以传递信息但不能传递能量2、图的四个情景中,说法正确的是( )A发声扬声器旁的烛焰晃动,说明声波能传递信息B摩托车的消声器是在阻断噪声的传播C不能听到真空罩中闹钟的闹铃声,说明声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D8个相同玻璃瓶装不同高度的水,敲击玻璃瓶时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3、以下有关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B增大音量提高了声音的音调C人的正常步行速度大约为1.1km/hD人耳能够听到0dB的声音4、如图所示,是生活中常见的禁止鸣笛的标志。这种控制噪声的措施属于()A减小噪声传播速度B在空气中阻断噪声传播C防止噪声进入耳朵D在声源处防止噪声产生5、小明把正在发声
3、的音乐芯片用塑料袋包好没入水中(如图),发现仍能听到音乐芯片发出的声音,于是他认为液体是可以传播声音的,对于“他认为液体是可以传播声音的”这一环节,属于科学探究的哪个环节()A猜想假设B设计实验C进行试验D分析论证6、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有()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音色来判断的;医生用“B超”检查身体是否有结石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响度会不同;一些城市春节期间实施“禁鞭令”,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只要物体在振动,人就一定能听到声音A2个B3个C4个D5个7、下列实验与实例,能说明声音产生条件的是(
4、)A月球上没有空气,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交谈B美妙的歌声使人心情愉快,发动机的噪声使人心烦C邮局电话亭用玻璃制成,隔音效果比较好D往鼓面上撒一些泡沫屑,敲鼓会使泡沫屑不停地跳动8、2021年12月9日,神舟十三号的三名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中国空间站的首次太空授课以天地互动的方式,在中国空间站和地面课堂同步进行。在太空授课期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王亚平老师的声音听起来较“尖”,指的是声音音调较高B航天员之间在太空中可以像在地面直接进行交流C观众在收看视频时,三位航天员的声音通过空气传播到人耳处D我们不用看大屏幕就能分辨三位航天员的声音,是根据音色进行判断9、春秋繁露楚庄王第一载有“
5、虽有察耳,不吹六律,不能定五音”,其中记载的“五音”即中国古乐的五个基本音阶,亦称五音,相当于现代7个音阶中的do、re、mi、sol、la。五音实际上是指声音的()A响度B音色C音调D声速10、下列声现象的叙述中与图中情景相符的是()A拨动琴弦发出悠扬的琴声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禁鸣喇叭”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C倒车雷达是利用次声波传递信息D蝙蝠利用发出的次声波导航第卷(非选择题 70分)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10分)1、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_。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
6、这个现象说明_。如图丙所示把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闹钟和罩的底座之间垫上柔软的泡沫塑料,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闹钟的声音会逐渐变小,直至听不到声音。这个实验说明_。2、 “谁家玉笛暗飞声”中的笛声是由于空气柱_产生的;“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_(选填“能量”或“信息”);在医院做B超时,B超仪利用了_(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成像。3、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若人与高山之间相距510米,则人对高山喊了一声,过_秒钟可以听到回声。4、如图所示,将发声的音叉轻触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通过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大小来反映音叉_。如果敲击音叉的力度变大,音叉轻触
7、乒乓球时,可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变_。5、声音无处不在,我们上下课听铃声是利用了声音能够传递_;某工厂意外发生爆炸,附近居民家的玻璃被震碎,这一现象说明了声音能够传递_。三、计算题(5小题,每小题8分,共计40分)1、用超声测位仪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过4秒后收到回波。如果海水中声的平均传播速度为1530m/s,请回答:(1)此处海水约有多深?(2)运用声波的反射,能否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为什么?2、游客乘车在盘山路上停车休息,某人对着前面的高山大喊一声,4秒后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试估算该处离前面高山的距离。(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米/秒)3、一辆汽车向着山崖以15m/s的速
8、度行驶,在距离山崖一定距离的地方鸣笛,经过0.8s后司机听到了回声。(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求:(1)汽车鸣笛到司机听到回声,汽车前进的距离?(2)汽车鸣笛到司机听到回声,声音传播的距离?(3)听到回声时汽车距山崖多远?4、在军事学习中,一门反坦克炮直接瞄准所要射击的静止的坦克模型,射击后射手经过2.1s听到子弹击中坦克爆炸的声音,坦克模型到射手的距离是510m,设炮弹做匀速直线运动。(声在空气中的速度是340m/s)则(1)爆炸声传到射手所用时间是多少秒?(2)子弹击中目标飞行的时间是多少秒?(3)炮弹运动的速度是多少米/秒?5、有一辆汽车在进入隧道前鸣笛一声,汽车的运行速度
9、是90km/h,司机鸣笛后5s听到隧道口处山崖反射的回声,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求:(1)从司机鸣笛至5s后听到隧道口处山崖反射的回声,汽车共运行了多远?(2)汽车接收到回声时离隧道口有多远?四、实验探究(2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20分)1、在探究声的特性时,小明设计了如下实验:(1)如图甲所示,用硬纸片在钢锯齿上划过,_(填“改变”或“不改变”)纸片划动的速度,观察纸片振动频率,可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2)如图乙所示,用一只手将锯条压在桌边,用另一只手轻拨锯条的一端,听其响度;_(填“改变”或“不改变”)锯条伸出桌面的长度,_(填“改变”或“不改变”)手拨动锯条的力,观察
10、锯片振动_,可探究响度与发声体振幅的关系。2、(1)如图所示,当敲响音叉乙时,观察到与音叉甲接触的乒乓球将会弹起,这一现象说明 _也能说明 _,还能说明 _。(2)重敲响音叉乙时,观察到与音叉甲接触的乒乓球弹起的幅度更大,同时听到声音的 _越大,这一现象说明 _。(3)使音叉发出相同响度声音,距离不同时听到音叉的声音的响度不同,说明人听到的声音是否响亮与 _有关。(4)实验中乒乓球的作用是 _。(5)此实验不能在月球上完成,原因是 _。-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A【详解】A将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称之为次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称之为超声波,故A正确;B超声波的频率高于20000Hz
11、,超过人耳的听觉范围,人听不见,故B错误;C通常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约340m/s;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有关,也与温度有关,与声音的特性无关,次声波、超声波都是声音,故传播速度样快,故C错误;D超声波和次声波既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故D错误。故选A。2、D【详解】A扬声器发声时,放在旁边的烛焰晃动,说明声音具有能量,并且能够传递能量,故A错误;B摩托车的消声器可以在声源处减弱噪声,不是阻断噪声传播,故B错误;C当空气被不断抽出后,铃声逐渐减弱,可以推理得出,当罩内空气被完全抽出,形成真空时,将听不到声音,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C错误;D八个相同玻璃瓶装不同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精品 试题 沪科版八 年级 物理 第三 世界 综合 测评 试卷 答案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