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集合8篇.doc





《关于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集合8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集合8篇.doc(2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关于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集合8篇关于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集合8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1 估算是一种数学思想。“乘法的估算就是在不需要精确计算的情况下,进行的一种简便的、粗略的计算。要让学生明白这种数学思想,具有估算的意识和能力,教学时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按照自己的需要、思维习惯和个体差异,采取不同的估算策略,从而体会估算的实际意义,学习不同的估算策略,并能运用自己的估算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一、猜一猜 师:
2、(电脑出示校园图)“同学们,谁了解我们学校多少啊! 师:我们学校学生的人数有多少?(提供信息:大约是1700人,比1700人少)板书:1700 生1:1680师:少了生2:1695师:少了 生3:1699师:对并板书:16991700 师:我们学校的老师人数是多少?(提供信息:大约是70人,比70人多) 板书:70 生1:71师:少了生2:78师:多了 生3:75师;还是多了生4:73师:对 并板书:7370 师:我们的多功能教室的座位有多少个?(提供信息:大约是180个,比180个少)板书:180 生1:178师:多了生2:177师:真聪明 并板书:177180 师:我们学校的电脑有多少台?
3、(提供信息:大约110台,比110台少) 板书:110 生1:109师:多了生2:105师:少了 生3:106师:你真棒!并板书:106110 师:这些数中1699、73、177、106是什么数?1700、70、180、110是什么数?那么它们之间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呢? 生:准确数,近似数。约等号。分别写出约等号。 板书:169917007370177180106110 师:约等号象什么啊? 生1:“约等号象波浪一样,等号是直直的两个短横。 生2:“我觉得约等号象飘扬的国旗。 生3:“我觉得约等号象是等号喝醉了酒一样,歪歪扭扭的。 师:揭示课题,板书:乘法的估算 二、学习新课 师:学校关心每一
4、个学生,准备购置一些物品。 师:(出示电脑)每台电脑4980元,要购置6台大约需要多少钱? 生1:4980+4980+4980+4980+4980+4980=29880 生2:49806=29880 生3:不对,它只要大约数,不需要准确数。 生4:4980630000把4980看成5000,50006=30000,所以4980630000 师:(出示购置影碟)每张8元,要买62张,带500元够吗? 生1:628=496够了 生2:608=48028=16480+16=496够了 生3:628480把62看成60,608=480所以628480够了 生4:628620把8看成10,6210=62
5、0所以628620不够 生5:628600把62看成60,8看成10,6010=600所以628600不够 师:引导分析,准确的数是多少?哪个估计的数与准确的数最接近呢? 生:把62看成60,608=480最接近496 师:“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生1:“估计的数字和准确的数字相差不远。 生2:“估计的数字和准确的数字相差的太远的话,说明了估计的就不准确。 生3:“估计的数字可能比准确的数字多一点,也有可能比准确的数字少一点。 生4:“就是说估计的数字大约在准确数字的左右,不能多出来很多,也不能少的太多。 生5:“估计的数字不管比准确数字多还是少,我觉得要越接近越好。 三、应用与拓展 师:学校为
6、了绿化校园,准备买一些树,同学们来参谋参谋吧。 (出示:樟树每棵28元,广玉兰每棵68元,铁树每棵103元,桂花树每棵185元,松树每棵57元,并介绍了每种树的特点) 要求:买5棵树,选哪种好?大约要花多少钱?说说你的理由。 师:(出示买一个足球82元,一个篮球99元,一个排球78元,各买4个,一共大约要多少钱?)在自学本上做做,请学生讲。 生1:824+994+7841040 生2:(82+99+78)41040 师:(出示10种书的价钱) 要求:不超过1000元,每种书购置在510本之间。 反思:学校是学生学习的地方,每一位学生都很关心自己的学校,本节课中教师就是利用了学生与学校的特殊的关
7、系,从多方面让学生感受到学校对自己成长的关心,也让每个学生参与到学校的管理当中来,做学校的小主人,为学校的建设出谋划策。这也是新教材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表达了人文关心。另一方面,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让他们可以大胆的表达自己的见解。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孩子们怎么想的,只有通过他们的言语得以表现。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注意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让他们的思考和情感得到完全的放松和充分的尊重,这样他们的想法和意见才得已尽情的流露和表述,不同的看法和结论才可以在一步步的表达中得已完善,每个孩子的思维和情感也得到了开展。再次整节课的设计表达了选择性、开放性、层次性、多样性,给了学生探究的空间,
8、不仅是形式的开放,还有理念的开放,层层递进,信息量大,表达了算法的多样化。重要的是表达了数学的特点,从生活中来,再回到生活中去,解决了生活中的问题,知识的获取不是老师硬塞给孩子们,而是孩子们在具体的情景中积极的思考,不断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课堂上生生、师生的交流和谐而又自然的融为一体,思维的碰撞不断燃起知识的火花,孩子们的学习欲望自然高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得以充分的发挥。学习知识的主动性也得到了最好的表达。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2 一、 教材 1、教学内容:6的乘法口诀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表内乘法一的第6课时的内容。 2、教材所处的地位和重、难点:教材内
9、容的呈现是在学生学“25的乘法口诀以后。由于他们已经具有学习25的乘法口诀的根底,所以教材的呈现形式没有给出一个完整的乘法算式和一句完整的口诀,意在让学生主动探索归纳出6的乘法口诀。表达了提高学生学习独立性要求的编写意图。 本课的重点应该是让学生理解6的乘法口诀的形成过程;难点是怎样去熟记并利用乘法口诀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探索,使学生知道6的乘法口诀的形成过程。 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合作交流和语言表达能力。 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二、教法 1、情景教学法。让学生在情景里亲自动手操作、探索,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不过如
10、此简单,享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2、游戏教学法。即是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做中学、玩中学的表达。因为小学生学习活动不再是教师的“说教,应该更多的时间是在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中。 3、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组织教学。表达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互相合作交流的意识,在共同讨论中完成学习任务。 三、学法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主要培养了学生以下学习方法: 1、指导学生观察图画,共同讨论,在自主探索中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戏中运用学习成果,把数学知识利用到现实生活中。 2、在游戏中运用学习成果,把数学知识利用到现实生活中。 3、培养学生共同合作,相互交流的
11、学习方式。 四、 教学、具准备 课件、写有算式的卡片、苹果;主题图、表格。 五、 教学程序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认知水平,我设计了如下教学过程: 一 复习旧知。 让全班同学回忆“15的乘法口诀。这不但是为了检测他们是否掌握并记忆了,还可以为本堂课的教学做一些铺垫。 二设置情境,探讨新知。 1、编写口诀。 这是本堂课的重点,主要是通过学生自主地观察图画,探索、归纳出6的乘法口诀的形成过程,并加以记忆。根据教材的主题图,我逐一出示小鱼1条小鱼由6个全等三角形组成,一共出示6条。学生观察图画,思考并完成下面的问题: 、填表。 盘数 1 2 3 4 5 6 个数 、根据表格写出相应的乘法算式。 、根据乘
12、法算式归纳出相应的乘法口诀。 、根据“口诀还能想出另一道乘法算式吗? 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所以我们要把数学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来。如:61页“做一做,呈现用6根小棒摆成的六边形直观图,以口答“摆2个六边形用多少根小棒?摆稳固6的乘法口诀;63页第6题,填空题,题目以图文结合形式给出一只蚂蚁6条腿的条件,让学生分别填出3只、6只蚂蚁多少条腿;怎样很快地算出在上课的学生的人数每6人一组,共6组? 三小结。 1、结束语师:同学们,今天这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生答。板:6的乘法口诀这不仅是把课堂交给了学生,让他们概括出本堂课所学的知识,还可以再次唤醒学生对本堂课的记忆,揭示课题。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3
13、 一、说教材 克和千克是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的内容。要求学生认识两个常用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是学生对质量单位的初步尝试,也是为后面“吨的教学奠定根底。从学生的感知规律和生活经验出发,灵活处理教材,先认识克,再认识千克,然后理解克与千克的关系及知识应用。 围绕这节课的内容,以新的教学理念作指导,结合课题的实验方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1、学生认识克和千克,对1千克、几千克、1克、几克有一定的感知,理解克与千克的关系,能进行简单的质量计算。 2、继续培养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鼓励个性化的学习意识。 3、使学生充分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重点是对千
14、克与克的认识并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难点是对克的认识。 二、教法和学法 教法:这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学生,虽然他们已养成一定的学习习惯,但因年龄小,还是好动、好玩、好奇心强,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教师在教学中以情境教学法为主,创设学生喜欢、熟悉的游戏情境、活动情境,让学生充分去感受、发现,获取新知,同时还采用启发式教学、直观教学等教学方法,为学生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创造了良好根底。 学法:为了更好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表达并优化多样化学习方式,在学法上采用了让学生掂一掂、说一说、估一估、称一称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积极动手、动口、动耳、动脑,在这种主动参与、自主探究
15、、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感悟新知。 三、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教师:前几天,同学们随家长去超市购置了一些物品,还收集了一些常用物品的质量,我们一起交流一下好吗? 生答:妈妈买的牙膏是30克,火腿肠一根是45克,我的体重是31千克,一袋大米是25千克 师:同学们说了这么多,你有什么发现吗? 生:有的后面带:“克,有的后面带“千克。 学生有可能答出:比拟轻的用克作单位,比拟重的用千克作单位。 2、点明课题。 师:要知道我们购置的物品的轻重,可以用什么方法? 生答:用秤称。 3、课件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几种秤。 教师着重给学生介绍一下天平的组成及用法。 设计理念 教材呈现给我们是一个静态的知识,它所创设的
16、情境有些离本地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在本节课中,我先让学生交流平时购物中的一些发现,学生学会了认识商品的质量标注,从而感受到克和千克的知识是真实的、亲切的,就在我们的生活中,为学生学数学建立了充足的信心。 二在生活中体验感悟 1、克的认识 这局部内容主要从以下六个环节来进行: 1用手掂一掂:一枚2分硬币有多重。 2用天平称:一枚二分硬币重约一克。 (3)再用手掂一掂:一克大约有多重?说说自己的感受。 4举几个生活中大约重一克的物品的例子。 (5)掂一掂桌子上的学习用品大约有多重,用天平称一称。 6用手掂一掂学习用品,说说自己的感受。(转自数学网 ) 2、千克的认识 千克的认识这局部内容主要从以下
17、八个环节来进行: 1用手掂一掂:估一估一袋盐大约有多重。 2看标注:一袋盐重500克。 (3)教师问:两袋盐呢? 生答:1000克 4用手掂一掂两袋盐的重量。 (5)教师问:两袋盐的重量用天平秤适宜吗? 生答:不适宜。 教师:那应该用那种秤来称呢? 生:弹簧秤。 生:台秤。 6用弹簧秤称两袋盐的重量,得出:1千克。 推出:1千克=1000克 板书:1千克=1000克 (7)找出重1千克的物品掂一掂,说说自己的感受。 8称桌子上的学习用品称一称,掂一掂,说说自己的感受。 设计理念 传统的教学中,知识形成的过程是由教师讲的。教师的讲授代替了学生的操作与思维,学生无法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在本节课中
18、,我充分地给学生提供了“做数学的时机,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建构知识。学生通过掂一掂、猜一猜、称一称的活动,形成了克和千克的表象认识,然后又充分地去掂量、去感受并例举了生活中许多大约重1克的物品。学生通过大量的操作:称一称2分硬币、数学书、1千克重的食盐、书包等,对克与千克的质量观念是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深刻。学生由最初的表象“克很轻、“1千克有点重逐步开展到用弹簧称称物品、估测物品、认识物品的质量,这些生活中的数学不是由教师教的,而是孩子们自己体验到的,并形成了一定的技能,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 三稳固新知 课件展示: 1、 写出体重。 2、 在括号里填上适宜的单位。 3、 连一连。 4、 找错
19、。 设计理念 本节课,学生对克和千克的认识如果仅仅停留在“一个2分硬币重1克、“两袋盐重1千克的认识上是远远不够的。在教学中,我充分让学生动手掂一掂、动脑估一估、动口说说自己的感受,在愉快的学习气氛中体会感悟1克和1千克的实际轻重,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符合小学生好奇好胜的心理,增强了学习兴趣,又让学生充分享受了学习、交流、体验成功的喜悦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4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同仁,大家好。我叫陈红霞,来自于xxx仙女二小,很快乐有这次时机和大家一起学习交流。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量的第一课时,“毫米的认识。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
20、教法学法分析、教学设计这三个方面对本节课加以说明。(过渡:首先我谈谈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毫米的认识这局部内容,从知识方面来讲有厘米的认识做根底,从经验方面来讲,学生经常用到学生尺,也有用尺子进行测量的经历。这时,水到渠成的学习“毫米的认识,能让学生对长度单位有一个比拟完整的认识。这局部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是学生身边的数学。因此,本节教学不仅是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的重要根底,也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二)教学目标确实定 根据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和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
2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毫米和厘米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2)使学生会用毫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2、过程与方法方面的目标 (1)使学生经历毫米的含义以及1毫米长度单位观念的形成过程。 (2)使学生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简单的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目标 (1)结合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体验逐步逼近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2)使学生体会数学和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向学生渗透长度单位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的观念。 (三)教学重难点(根据以上教学目标,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 重点是:认识长度单位毫米,知道1厘米=10毫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关于 小学 年级 数学 说课稿 集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