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戏一样的套路叙事:论余秋雨第一部长篇小说《冰河》.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做戏一样的套路叙事:论余秋雨第一部长篇小说《冰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做戏一样的套路叙事:论余秋雨第一部长篇小说《冰河》.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做戏一样的套路叙事:论余秋雨第一部长篇小说冰河做戏一样的套路叙事:论余秋雨第一部长篇小说冰河 余秋雨老师是著述戏剧教授出身,写一手风靡天下的散文,研习书法并被追捧者镌刻于石,成就自不必说。但他还出版了小说,冰河是余秋雨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对于这本书是不是小说,其实连他自己也不十分确定,于是在封面上特别注明“一个爱情故事”。在自序里他解释说:“所谓故事,其实也就是小说。”如果故事就是小说,按照莫言的话语思维,从村里随便拉一位老人都能把现在的小说家比下去。但出于对小说家的尊重,不能信口胡言。几年前我就读了这本书,想写点什么,因为有更多好看的小说扑到面前,就把它暂时搁置一边。至近日取出重读,记录感受如
2、下。 一 因为余秋雨的专业毕竟是戏剧,这个故事以两种文体形式分别呈现出来,前者是小说,内容较为详尽,后者是他拿手的戏剧,也就是剧本,比较简略。两者放在一起,没什么毛病,互相对照,对于通过前者理解后者有帮助作用。需要说明的是,舞台剧跟电视剧的时空处理不太一样,舞台剧是高度凝缩的视觉艺术,不可能拉得像小说原著那么冗长。但是如果必须通过小说才能理解剧本,说明这出戏编得还欠些火候。剧本版的故事我也读了,有阅读小说的经验在先,也就并不难懂。其实,传统的曲目都是有前文本存在的,尤其是历史故事演绎,取自杨家将也好,包公案也好,三国演义也好,中国人民耳熟能详,把它们改编成京剧、昆曲或梆子,哪怕杜撰一些情节出来
3、,都不妨碍我们对整体内容的把握。包括一些现代戏,很多都源出小说。还是拿莫言来吓唬人吧,他的红高粱檀香刑等小说也搬上了舞台,不管是舞蹈剧、音乐剧、歌剧,还是茂腔,读过小说的观众其障碍就小一些。如此说来,作者的良苦用心颇好体谅。 问题在于,冰河这部小说讲述的是一个毫无悬念的,简单的故事,叙事手法、结构和语言也朴素到了极点。小说的基本线索是一个名叫孟河的美女加才女,在母亲去世之后,女扮男装,与一帮进京赶考的学生同行,寻找当年也是进京赶考失去音讯的父亲的故事;他们乘船而上,突遇寒潮,大河结冰,眼见就要冻死在途中,一个叫金河的穷考生顶着误解,不惧危难,以斧破冰,将大家救出,却付出了右手冻残的代价;好心的
4、老丈陪金河去找郎中医治,孟河决心冒名顶替,代金河参加考试,并高中状元;金河被一心想嫁才貌双全的状元郎的公主看中,闹出误会,孟河不得不道出真相,得到了公主的谅解,两人结为密友;在宫殿里,面对丑态百出的满朝文武和新科进士,孟河详说情形,痛斥了胆小懦弱、自私自利、忘恩负义的同船考生,以及富贵后抛弃妻女的父亲;孟河并没有现场认父,但当她和金河以及老丈准备离开的时候,竟然有十几顶官员的小轿前来悄悄地送行;金河和孟河他们戳穿了科举考试、官场乃至整个朝廷的虚伪,决定放弃功名,像“没有边界”的佟太医一样积德行善。 读完之后,人们恐怕不禁要产生一些疑问,才貌超群的孟河女扮男装,正直勇敢且傻乎乎的金河一直把她当作
5、小兄弟,竟然没有识破,这不是梁山伯与祝英台吗?孟河阴错阳差差点成了女驸马,这不是黄梅戏里面的冯素贞吗?而孟河20多年来杳无音信的父亲代表的不正是为了个人前途背信弃义、嫌贫爱富的负心汉陈世美吗?在余秋雨的得意之作中国戏剧史里面,还有很多包含类似人物和情节的剧目,如赵贞女王魁张协状元琵琶记女状元再生缘等。因为构成故事的最主要的元素都有可资套用或借鉴的现成模板,导致叙事模式严重雷同,人物形象重复,以及主题内涵陈旧。在作者看来,抄袭古人似乎不算抄袭。余秋雨在分析元杂剧衰落的原因时,认为其一是艺术格局由成熟趋于老化,作为“续貂者”,“能写的题材都写过了,能运用的技巧都发挥了,能做的文章都做尽了,能说的话
6、都说完了”,随后的通病就是因袭模仿。这是在700年前的元代后期,余秋雨以其专业的眼光做出了比较客观的判断。然而700年后,这位造诣渊深的戏剧学教授在创作实践中,不知道有意还是无意,却犯下了同样的错误。 二 余秋雨认识到了民间艺术的活力,从古代传统的主要为底层民众所接受和口碑相传的曲艺形式汲取营养,无可厚非,也值得提倡。只是生搬硬套,借以自肥,自鸣得意,并不可取,从文本内容来说,往往流于滥俗。每一类戏剧都有自己的程式,以创新为生命的小说不该深陷套路之中,而冰河两个文本的互文关系显而易见,可能剧本版是小说版的衍生物,更大的可能是小说版来自于剧本版的最初构思。因而,这部小说从写作初衷到具体架构、情境
7、和人物设置、表现手法等方面都缺少相对独立性,过分依赖于众多的为人熟知的前文本,使其难以推陈出新或者超越。 作者并非没有意识,他在题记中悄然露出痕迹:“我用无限的唠叨,让一个象征结构披上了通俗情节的外套。而且,随手取用了中国古代的衣料。”先不说他所谓的“象征结构”是什么,小说中两处大的省略,暴露了作者小说写作上的心虚和力所不及。在第十八小節,孟河决定冒名顶替金河进京赶考之后,与发榜高中之前,中间有一段空白,作者用“插叙”文字做了说明,故意省略了进入考场考试的“最精彩的段落”。在第二十五小节,孟河向公主说出真相之后,接下来是大殿上群臣议事,“插叙”说在上殿之前需要向当朝宰相做出解释,夜闯宫廷部分作
8、为“特别精彩的情节”又被省略。哪个地方该省略,哪个地方不该省略,是小说家的自由,如果一边说这个地方非常重要,一边又跟读者强调说我把它省略了,请问您这是什么意思?从叙事学来讲,故事时间与叙述时间并不一致,也不可能把所有的故事情节写尽,只要结构相对完整,不影响进展,甚至为了获取某种效果,省略是必要的,哪怕是极其重要的环节。留白,在小说中经常使用,在局限于舞台的以视听接受为主的戏剧中更为常见。还有虚拟化表现手法,在传统戏曲中,拿根马鞭就代表骑马,做个动作就是抬轿坐船,不重视情节,成为传统戏剧式微的一个原因。后来,新的戏曲里面实物增多了,现场感增强了,于是轿子有了,甚至马匹也牵上了舞台。如果死气沉沉没
9、有跳跃感,不留点悬念,对读者产生不了阅读期待,平淡无奇,味同嚼蜡,那就是失败的小说,失败的小说无须作者的狡辩。 那么,这部小说能够吸引人的是什么?按理说应该是作者声称的“一个爱情故事”,不过金河在得知孟河是女人之前两人并没有擦出爱情火花,小说也没有进行像梁祝那样浪漫的情景设计、暗示与渲染。直到真相托出,两个人结合没有遇到任何曲折阻滞,也没有轰轰烈烈的场面。多么枯燥无味的尴尬的爱情!孟河只说了句:“金河,我想成家了。”女追男的模式也落入了巢窠。本来以为那位微胖的公主会第三者插足,爱上金河,没想到她看上了孟河这位新科状元,差点“拉拉”。另外,围绕着孟河的回忆,她的母亲与父亲之间曾经有过爱情故事,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冰河 做戏 一样 套路 叙事 秋雨 一部 长篇小说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