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核心考点专项突破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练习含解析.doc
《2021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核心考点专项突破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练习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核心考点专项突破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练习含解析.doc(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分封制的特点和影响1特点(1)分封对象:分封对象多元化,但以同姓亲族为主体。(2)分布地区:主要集中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同姓亲族封地居于富庶之地或战略要地。(3)纵向联系:明确周天子权力和诸侯义务,形成严格的等级序列,加强了中央与地方的纵向联系。(4)横向联系: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分配国家政治权力,加强了诸侯国之间的横向联系。2影响(1)对当时的影响稳定了统治秩序,开发了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区域。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为华夏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逐渐凝聚成华夏的国家意识)。打破了夏商的部落国家和方国联盟状态,国家政权由松散走向紧密,是一种制度创新。(2)对后世的影响中国封建王
2、朝以血缘关系为核心的皇族分封。中国姓氏的起源中,有很多是源于西周的封国,如宋、鲁、郑、陈等。中国的地名简称很多源于西周时期的诸侯国国名,如山东省简称鲁、山西省简称晋等。宗法制的特点和影响1特点(1)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大宗和小宗具有相对性。(2)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结合,“国”与“家”结合。(3)大宗与小宗既是家族关系,又是政治隶属关系。(4)形成森严的社会等级。2影响(1)积极影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注重家庭关系,提倡尊老爱幼,有利于社会和谐与稳定。“尊宗敬祖”“认祖归宗”“寻根祭祖”风俗,使中华民族具有强大的凝聚力。(2)消极影响传宗接代观念,重男轻女思想。等级观念严重。宗族
3、派别观念严重,容易产生家族本位、人情关系和任人唯亲等不正之风,与现代民主思想相违背,影响国家的政治建设。 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1)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体现。周天子的王位以嫡长子继承,其余诸子被分封为诸侯。在诸侯领地内,诸侯的爵位仍由嫡长子继承,其余诸子接受分封,成为卿大夫,卿大夫之下分封士,这样就形成森严的等级制度。(2)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内核纽带。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维护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从而维护了政治的稳定。(3)从范围来看,分封是国家内部,宗法是家族内部。分封制和宗法制就像一个同心圆,将国和家联系起来政治上是君臣,血缘上是兄弟,贵族分享国家权力,并在贵族内部继承权力。
4、天子的地位天下共主和家族领袖。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王权和神权结合。最高统治者自称天子,统治者把自己的行为说成是天的行为,国家大事都通过占卜来决定,依据上天的意志治理国家,王权具有神秘色彩。(2)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中国古代的早期国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宗法制是早期政治制度体系的核心,族权和政权紧密结合。中国古代的早期国家夏、商、周三代的政治、法律和选官制度,都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逐渐形成了以宗法制为核心的制度体系,用分封制作为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用世卿世禄制作为选拔官吏的基本方式。这种制度体系,以西周最为典型。3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中央集权程度较低)。无论是商朝的方国,还
5、是周朝的封国,自治权都很大,天子的身份只是“共主”,对诸侯下属的领地并无实际的统治权。分封制与郡县制的异同西周分封制秦朝郡县制不同点实行条件与宗法制相联系在国家大一统的条件下实行建立基础以血缘关系为基础按地域划分传承制度世袭官吏由皇帝任免调迁,不得世袭官吏权力拥有封地和相应的爵位官吏只有俸禄,无封地与中央关系诸侯国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是地方行政机构,地方绝对服从中央官员职责范围封地内有行政权,拥有土地管理权辖区内只行使行政管理权,对土地无管理权历史作用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但也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共同点都是为了巩固统治阶级的统治;都是中国古代社会重要的地方行政管
6、理制度;都在维护国家统一方面起了积极作用贵族政治(分封制)向官僚政治(郡县制)的转变及其历史作用1转变(1)先秦时期的贵族政治是建立在分封制和宗法制以及“世卿世禄”制基础之上的由贵族代表人物掌握政权的政治制度。贵族世袭官职,世卿世禄。(2)官僚政治建立在官吏的选拔和任命制基础之上,按照职能和职位分工、分层管理原则建立起来的中央或地方行政权力体系,包括有关官僚机构的组织运作与官僚的活动及一套完整的制度规定。(3)郡县制取代分封制,官僚制取代贵族制,地缘政治组织取代了血缘政治组织,一种新型的国家形态和国家管理方式及政治体制由此建立起来。2历史作用(1)政治: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有利于抵御游牧民族的
7、掠夺,维护中原地区的农耕经济免遭游牧民族的侵扰。(2)经济:有利于维护小农经济的稳定。同时,中央集权制有利于国家调动全国的人力、物力兴修大型工程。唐代三省六部制的特点及评价1特点(1)相权三分:中书省制定政令,门下省审核政令,尚书省执行政令,这样既能互相制衡,也能分工合作,从而提高行政效率。(2)职权分明:三省职权按行政程序划分,一切政令从起草(中书省)、审核(门下省)至执行(尚书省),都经由三省处理。(3)加强皇权:分散了宰相及中央机构的权力,互相牵制;同时,将尚书省权分六部,既限制了地方割据势力的产生和发展,又推动部门牵制与机构运转。(4)节制君权:皇帝所颁政令,未经政事堂通过,不能施行,
8、以相权节制君权,可弥补君主才干的不足。2评价(1)三省六部制是一套较为完备严密的封建官僚体系,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减少决策失误,防止个人权力过分膨胀,加强了中央统治力量。(2)三省的分工,使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这就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和完备,使封建中央集权制度更加完善,为此后历代王朝沿用。(3)随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恶性发展及朝政腐败,权力失去制约和平衡,三省六部制也就失去了维护封建统治的积极作用。中国古代地方制度的演变特点及影响1特点(1)演变过程上,中央一直强化对地方的领导、监督、制约,地方则要求独立的自主权,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始终存在。(2)中央通过多层次管理,在分权基
9、础上加强对官吏的任免、考核,地方权力逐渐被分割、削弱,集权于中央。(3)地方行政制度经历了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2影响(1)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发展和完善,在征派徭役、兵役,征收田赋和租税以及管理地方的治安秩序方面发挥了良好的作用。(2)地方行政制度的不断改革和完善,保证了多民族封建国家的统一和封建经济的发展。(3)中央集权过度强化,造成了地方官对中央和君主的绝对依赖;地方没有相应自主权,也难以发挥作用。比较中国古代三大地方行政制度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不同点推行时代推行于西周,春秋时期走向瓦解春秋战国时期至元建立前确立于元朝地方和中央的关系诸侯国相对独立于中央政府,诸侯的权力和地位可
10、以世袭郡、县是中央政府下属的地方行政机构,官吏都由皇帝直接任免行省是中书省的派出机构,行政长官直接对中书省负责作用在一定时期内产生过一些积极作用,但从长远来看不利于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郡县制和行省制不仅在当时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国家的统一,而且经过后世的调整和补充,其积极作用愈益明显相同点都是中国古代社会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都是为了巩固统治;都在一定时期内产生过积极影响正确认识明朝内阁制度1内阁没有行政权: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内阁首辅也不是法定的中央政府最高行政长官。2内阁权力来自皇权:阁臣的升降和职权的大小全由皇帝决定,虽有内阁首辅大权在握的现象,但其权力并不是来自制度和职位,而
11、是来自皇帝的支持与信任,一旦失宠,地位便一落千丈。3内阁不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内阁票拟必须符合皇帝心意,票拟的采纳与否也取决于皇帝的批红。4内阁的建立实际上加强了君主专制,强化了中央集权。5一般认为皇帝辅臣并非宰相,理由有三:(1)首辅、辅臣有议政之权,而无监督百官之权,更不能指挥六部等行政机构工作。(2)辅臣们草拟的诏谕(即所谓“票拟”)能否生效,完全取决于皇帝“批红”签字。(3)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皇帝让司礼监太监代行“批红”之权。辅臣不光要揣度皇帝之意而行事,更要处处受太监的制约。这都是承担秘书、顾问工作的辅臣们与百官之首的“宰相”的巨大区别。所以说,明初朱元璋废除宰相是中国古代官制史上
12、最重要的一次改革。军机处的特点1简:军机处机构简单,有官无吏,人员精干。2速:军机大臣“跪受笔录”后直接交相关部门执行,减少了中间环节,办事效率较高。3密:地处宫廷,外界干扰少,外官不得擅入,机密性能强,决策封闭性特征明显(皇帝召见军机大臣时,连太监都不得在侧)。4军机大臣全为兼职,由皇帝临时任命,没有制度上的保证,军机处始终不是正式部门。1.尚书大传说:“古者诸侯始受封,必有采地:百里诸侯以三十里,七十里诸侯以二十里,五十里诸侯以十五里。其后子孙虽有罪黜,其采地不黜,使子孙贤者守之世世,以祠其始受封之人,此之谓兴灭国,继绝世。”材料反映了()A安土重迁是分封制的思想基础B世代相传的采地是维系
13、宗法体系的纽带C嫡长子并非封国唯一的继承人D封地是诸侯世袭的私有财产【答案】B【解析】材料介绍采地与分封制的关系,没有反映出分封制的思想基础,故A项错误;“古者诸侯始受封,必有采地”,可知世代相传的采地是维系宗法体系的纽带,故B项正确;西周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是封国唯一的继承人,故C项错误;封地由诸侯世袭,但其所有权归国君,不是诸侯的私有财产,故D项错误。2.周代的礼制规定:(祭祀祖先时)天子用九鼎,诸侯用七鼎,士甲三鼎或一鼎。到了东周,则是天子、诸侯用九鼎、卿用七鼎,大夫用五鼎,士甲三鼎或一鼎。这一变化在一定程度上()A反映了社会结构的变化B反映了社会的转折变革C折射出了王侯关系的变化D
14、折射出社会经济的发展【答案】C【解析】鼎是一种权力的象征,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是分封制下的等级秩序,材料中“周代的礼制规定天子用九鼎,诸侯用七鼎”“到了东周,则是天子、诸侯用九鼎”,反映了政治等级秩序被破坏,故A项错误;材料只反映政治上的变化而不是社会的转折变革,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分析得出,到了东周诸侯与天子享有同样的待遇,反映了王侯关系的变化,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经济发展,故D项错误。3.秦朝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但在秦代的历史中却未出现官员出任太尉的记载。对此较为合理的解释是()A“焚书坑儒”致使秦代史书遭到严重损毁B秦始皇为巩固个人军权并未实授这一职务C秦朝实行三公九卿制一事为后世臆想
15、猜测D秦朝统治的短促使得秦始皇未能任命太尉【答案】B【解析】太尉掌管军事,秦始皇为了由自己掌握军事权,这一职位并未实授,故B项正确;秦朝“焚书坑儒”烧毁的是秦记以外的列国史记以及私藏的诗经尚书,记录秦的历史的史书未遭焚毁,故A项错误;根据史书记载,秦朝的中央官制是三公九卿制,这并非后世的猜测,故C项错误;秦始皇没有任命太尉的主要原因并不是秦朝统治时间短,而是为了让自己掌握军事权,故D项错误。4.史学家钱穆认为:“秦灭六国此乃古代贵族封建势力之逐渐崩溃直至汉兴,始为中国史上平民政权之初创。”促使封建势力崩溃到平民政权创立转变的关键是()A三公九卿制的建立B分封制的建立C郡县制的推行D宗法制的确立
16、【答案】C【解析】平民政权创立是指官吏任免不再依据血缘,而是皇帝任免,即官僚政治,“封建势力崩溃到平民政权创立”即由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郡县制的推行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故C正确。5.文献通考记载:“三师、三公不常置,宰相不专用三省长官。中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于禁中,是谓政事堂,与枢密院对掌大政。天下财赋,内庭诸司,中外莞库,悉隶三司。”据此可知该朝政治机构改革()A废除宰相权力,加强皇权B三省分工协作,相互制约C分割宰相权力,加强皇权D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中央集权【答案】C【解析】材料中该朝设政事堂处理政务,设枢密院和三司分别管理军事、财政,推断符合宋代二府三司制。直到明朝
17、朱元璋才废除宰相权力,故A错误;唐朝三省六部制下分工协作、相互制约,故B错误;宋代二府三司制通过分化事权的方式分割宰相权力,加强皇权,故C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君主专制,与加强中央集权无直接关系,故D错误。6.(2017永州一模)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中对考生的籍贯有严格的规定,要求报名时应当如实填报姓名、年龄、籍贯及父祖三代履历。以外州县籍冒充本州县籍,称为“冒籍”。“冒籍”现象几乎存在于科举制度实施的各朝代。这在客观上反映了古代中国()A地区间发展不平衡B科举制的弊端难以革除C户籍制度不合理 D移民制度的僵化【答案】A【解析】据题干可知,虽然“对考生的籍贯有严格的规定”,却是“冒籍现象几乎存在于科举
18、制度实施的各朝代”,政策的制定和违反都说明了地区间发展不平衡,故选A项。7.(2017南平一模)古代经筵官对君主负有“辅导劝诫”的职责。元代“天下事宰相不得言则台谏言之,台谏不敢言则经筵言之”。表明元代经筵官()A比台谏和宰相的权力更大B是君臣沟通的主渠道C能有效避免帝王决策失误D与宰相台谏相互牵制【答案】C【解析】据题干“天下事宰相不得言则台谏言之,台谏不敢言则经筵言之”体现了经筵官对君主“辅导劝诫”,可以有效避免帝王决策失误,故选C项。8(2017潍坊一模)万历皇帝为了立郑贵妃的儿子为太子,与大臣们前后斗争了十几年,终因大臣们的一致反对而作罢,类似这样的事情在明朝时常发生。这反映了明朝()
19、A官僚政治运行机制成熟B皇权专制不断削弱C传统宗法观念日益淡化 D皇帝昏庸懒于朝政【答案】A【解析】材料强调“万历皇帝为了立郑贵妃的儿子为太子终因大臣们的一致反对而作罢”,说明官僚政治运行机制成熟,故选A项。9“永乐时,内阁初设,阁臣与部臣为平交,至严嵩始阴挠部权,迨张居正时,部权尽归内阁。”材料表明()A六部成为内阁的下属机构B内阁地位上升,职权逐步强化C明朝中后期皇权渐趋衰弱D内阁职能强化,行政效率提高【答案】B【解析】六部不是内阁的下属机构,故A错误;材料中“部权尽归内阁”说明内阁权力逐渐加大,故B正确;明朝中后期皇权是逐渐加强,故C错误;材料中没有提到内阁行政效率提高的信息,故D错误。
20、10清朝前期君主专制不断强化,甚至严重“异化”。最能体现“异化”的表现是()A军机大臣参与决策 B推行密折制度C内阁负责行政事务 D增加行省数量【答案】B【解析】军机大臣只能“跪受笔录,上传下达,秉承皇帝旨意办事”,并不能参与决策,故A错误;雍正帝在通常的奏章之外,命令地方大员密折奏事,以加强皇帝对地方行政的控制,故B正确;内阁是皇帝为加强专制而建立的政治机构,始终不是中央一级的正式的行政机构,主要职能是咨询,故C错误;增加行省数量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与君主专制的强化关系不大,故D错误。1(2019新课标全国卷高考24)据学者考订,商朝产生了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产生了11代12
21、位王。这反映出()A禅让制度的长期影响 B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 C君主寿命的时代差异 D血缘纽带关系的弱化【答案】B【解析】据材料“商朝产生了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产生了11代12位王”说明西周王位更替时间相比商朝较长,这是因为西周确立宗法制,实行嫡长子继承制,王位继承方式产生变化,故选B项;禅让制强调选贤举能而不是“兄终弟及”,排除 A项;王位世袭与君主寿命无关,排除 C项;材料的“兄终弟及”和父子相传都是体现血缘且西周宗法制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说明血缘纽带关系是强化而非弱化,排除D项。2(2019新课标全国卷高考25)汉武帝时,朝廷制作出许多一尺见方的白鹿皮,称为“皮币”,定
22、价为40万钱一张。诸侯王参加献礼时,必须购皮币用来置放礼物,而当时一个“千户侯”一年的租税收入约为20万钱。朝廷这种做法() A加强了货币管理 B确立了思想上的统一 C削弱了诸侯实力 D实现了对地方的控制【答案】C【解析】据材料“定价为40万钱一张。诸侯王参加献礼时,必须购皮币用来置放礼物”可知对诸侯王在经济上进行限制,进而削弱诸侯实力,故选C项;材料“称为皮币”,而且有定价的,说明不是货币,排除 A项;材料仅涉及经济方面,不是思想上的统一,排除B项;材料“千户侯一年的租税收入约为20万钱”说明地方仍旧享有租税权,所以没有实现对地方的控制,应该只是加强控制而已,排除D项。3.(2018.4浙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年高 历史 二轮 复习 核心 考点 专项 突破 古代 中国 政治制度 练习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