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中生物教案模板集锦8篇.docx
《关于高中生物教案模板集锦8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高中生物教案模板集锦8篇.docx(2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关于高中生物教案模板集锦8篇 关于高中生物教案模板集锦8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生物教案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中生物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了解细胞学说的发展过程 理解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细胞形态多样性与功能多样性的关系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比较 【技能】:显微镜高倍镜的使用 制作临时装片 观察不同细胞的差异 【情感态度】:认同科学探索是一个曲折渐进的过程 认识水华对环境的影响以及禁采发菜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显微镜高倍镜的使用;
2、细胞的多样性,特别是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比较是本课的重点。而了解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用具:实验材料、显微镜、ppt幻灯片。 课前准备:准备好实验的材料(选取多少种细胞?)。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使用显微镜的高倍镜观察集中细胞 第一课时的课后练习 教师活动 引导学生观察课本彩图,回忆4种细胞的来源以及复习在初中阶段所了解的细胞的结构。 简单复习一下显微镜的使用。用幻灯片指导学生制作临时装片并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并以问题作为引导:你观察的是什么细胞;从低倍镜转换到高倍镜后,视野发生了怎么样的变化?为什么要先用低倍镜找到目标并将其移动到视野中央,再转换高倍镜?尝试用简图来描述一下
3、你观察的细胞;你认为造成细胞形态结构差异的原因是什么?(同种生物之间和不同种生物之间比较) 小结,造成细胞形态结构差异的原因由于功能上的差异。 课后联系第1、2题 第一题:答案是B 第二题:(1)上皮组织细胞、角质保护层细胞、皮下结缔组织细胞;表皮细胞、保卫细胞、叶肉细胞、导管细胞、筛管细胞。(2)共同点: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相异点:植物细胞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3)因为两者都有多种组织有机结合,并有一定生理功能。 学生活动 思考并回答问题 制作临时装片并观察。思考讨论老师的问题,并作出回答交流。 完成练习 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第二课时) 细胞学说及其建立过程 课后练习 科学前沿 本章
4、小结 自我测试 引导学生比较上一节实验课所绘制的细胞图与大肠杆菌相片、模式图的差异。提出问题:两种细胞之间的主要区别在哪里? 导出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概念、以及两者之间的代表生物。(真核细胞如动物、植物、真菌;原核细胞如细菌、蓝藻) 以蓝藻作为例子介绍原核细胞的生活习性。 1.什么是蓝藻,身边熟悉的蓝藻有那些代表生物?(发菜、水华)水华对环境的影响和禁采发菜的环保意义。 2. 形态:比较小,营养方式。细菌主要以寄生、腐生为主,而蓝藻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3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拟核 4用幻灯片比较一下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不同点。然后比较两者的相同点,突出细胞核与拟核物质组成的共同性。 设问:被誉
5、为现代生物学三大基石是什么?(达尔文的进化论、孟德尔遗传理论、细胞学说) 简单地解释细胞学说的三个要点:第一个要点描述了生物是由细胞组成;第二要点描述了细胞的生命活动;第三要点描述细胞的繁殖。(可以以设问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讲) 以讨论题引导学生阅读“细胞学说建立过程”的资料。 课后练习3:根本区别是有无成形的细胞核;共性是细胞核的组成物质。 (略) 比较两种细胞的差异,讨论并回答问题。(实验中所观察到的细胞都有成型的细胞核,而大肠杆菌的细胞内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尝试解释细胞学说的内容 阅读资料,讨论问题并进行交流汇报。(1、例如科学发现是曲折,漫长的;2、主要是阐明了生物界的同一性;3、例如对神
6、创论有力的打击等。 北京各区重点高中分班考试数学考察知识点总结 北京四中数学考察知识点: 高中学习方法 数论、方程、直线型、平面几何之三角形五心与圆幂定理、平面解析几何初步、圆锥曲线 人大附中数学考察知识点: 排列组合、数论、数列、不等式、平面几何解析初步、圆锥曲线 海淀重点中学数学考察知识点: 方程、二次函数、三角形与四边形、直线型、平面几何之三角形五心与圆幂定理 西城重点中学数学考察知识点: 方程、二次函数、排列组合、三角形与四边形、直线型、平面几何之三角形五心与圆幂定理 东城朝阳重点中学数学考察知识点: 方程、二次函数、排列组合、三角形与四边形、直线型、平面几何之三角形五心与圆幂定理 高
7、中生物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方面: 1.说明抗生素在控制感染性疾病等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 2.简述常用抗生素的作用机制。 3.列举生活中不合理使用 抗生素的实例,讨论、分析滥用抗生 素的危害。 4.认同应合理使用抗生素。 过程与方法方面: 本节课主要采取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并通过浏览网站资料 来了解当前人们在生活中滥用抗生素的一些做法,展开激烈的讨论.了解抗生素的史话以及作用机理.在小组合作探究中理解科学、技术、社会三者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和自我学习、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 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培养学生关爱社会,关爱人们健康.培养他们社会责任感. 【
8、教学重点】 1.生活中滥用抗生素的实例及滥用抗生素的危害。 2.合理使用抗生素。 【教学难点】 滥用抗生素的实例及滥用抗生素的危害。 【教学方法】 讲授法和学生合作学习相结合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师:教师和学生一起探讨日常生活中滥用抗生素的实例和危害。 学生:分组探讨、交流日常生活中人们对抗生素素用法的认识。每位学生提出自己对抗生素的使用的做法。 教师:用课件展示生活中滥用抗生素的一些做法。 (学生活动)学生分组个讨论。 教师:展示电视广告中一些关于抗生素药物的一些内容,学生讨论。 课件展示:某同学患感冒后,打点滴。第一次,用的青霉素,第二次,还是用的青霉素但用量
9、比第一次的量 比第一次多,他本人认为多了好得快。以此实例,学生展开激烈的讨论。 学生分组探究学习结束后,进行交流。解答以下问题并展示: 1抗生素史话 (1)青霉素的分子式 学生通过看课本,熟练掌握青霉素的分子是 的具体写法。 (2)抗生素的作用机制:(学生看课本讨论) a.细菌的结构 b.作用机理 抗生素主要是通过干扰细菌等病原微生物的代谢过程而影响其结构和生理功能,从而达到抑制和杀灭他们的目的。 2.合理使用抗生素 (1)学生讨论细菌产生抗药性的示意图,并提出自己的认识 和观点。 (2)对教材中的资料进行分析,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实例 3.对如何保健,少用药。或不用药展开讨论。 4.日常生活中
10、,如何使用抗生素,通过本节课的探讨,学生 浅谈一些自己的体会。 【随堂练习】 1.在日常生活中,对抗生素的使用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只要是感染就用青霉素 B把剂量加大,好得快 C根据情况和病情合理使用抗生素 D使用抗生素及时比使用其他的非抗生素的效果好 2.利用发酵工程,可以是产生抗生素的量大大提高,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发酵工程中,都是用的生物的无氧呼吸。 B抗生素是蛋白质。 C抗生素能对 付所有的病原体。 D不同的抗生素所起的作用也是不同的。 3.抗生素的作用机理是 A分解蛋白质,为细胞的繁殖提供营养。 B干扰细菌等病原微生物素的代谢过程,从而影响其结构和生理功能。 C是为了 保证细胞的活
11、性 D为细胞进行新陈代谢提供营养物质。 【布置作业】做学案上的练习题 【教学反思】 抗生素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一种药物、,合理利用抗生素可以达到治病救人的良好效果。但是,日常生活中,不同的人做法不一样。有些人主张多用多好,在授课过程中,可以看出,不同的人,观点各异。通过一节课的讨轮和探究,学生对抗生素的使用有了一个合理的认识。 高中生物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会制作临时装片的基本方法,能够使用显微镜观察自己制作的临时装片,认识并阐明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动手操作、分组实验以及小组学习交流等方式,掌握用显微镜观察装片的技能以及植物细胞的相关知识。 【
1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对于生物学科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制作临时装片,归纳植物细胞结构。 【教学难点】以胆大心细的心态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练习使用显微镜观察并辨别植物细胞的结构。 三、教法学法 启发法、讲授法、实验法 四、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自愿准备感兴趣可观察的植物材料,如:洋葱、成熟的番茄、黄瓜、西瓜、苹果等。镊子、刀片、滴管、纱布、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等。 五、教学过程 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邀请学生展示各自准备的生物材料,并且对于材料做以适当的说明从而激发他们的研究兴趣和探究欲望。 其次请学生使用显微镜,并请有关学生纠正其中容易出
13、错或者操作注意要点。从而复习、巩固上节课学习内容,为本节课做铺垫。最后,教师通过显微镜的使用与再次的学习,由显微镜的用途引出本节课的学习。 环节二:自主探究,新课教学: 由显微镜的用途,提出问题:学会操作显微镜是为了利用它看到微观生命世界,那么是否可以直接把一个洋葱或者黄瓜放到显微镜下,就能看到起内部结构呢?引发学生思考。最终引出用显微镜观察材料需要做哪些前期准备以及材料的特点。其次通过多媒体的形式展示各种不同玻片的标片,让学生更加了解到制作标片的必要和基本形式。 由教师介绍制片所需要的一些材料用途和用法,简单介绍一下在制片过程中牵涉到的一些陌生的名词和过程。在学生大致了解制片基本的一些知识基
14、础上,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并观察老师制片,以及选择一两名学生跟随着操作,同时,随时依据所提出的问题,适时的停顿,一一对疑惑加以解决。所提问题依次是:擦拭载玻片和盖玻片的目的?若擦拭不净,后果如何?滴清水的量如何掌握?水量过多过少对实验有何影响?取材的部位、方法、大小?盖盖玻片的方法、原因(即目的或避免出现的不利影响)滴染色剂的位置、数量?吸引染液的方法?最后,组织学生开始自主来制作临时装片,对于刚学习的方法加以及时巩固,老师则在其中不断巡视加以指导纠正。 在学生学会制备临时装片之后,组织学生用显微镜来初步观察一下自己所制备的玻片的效果。同时,老师通过细胞结构的彩色挂图、模型引导学
15、生正确认识细胞的结构。在此基础上,老师先给学生以标准的玻片,组织学生通过显微镜来观察植物细胞的各个结构,学会辨别各个细胞以及其结构上的特点。同时,邀请学生通过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各个细胞结构的特点,其他学生补充,最后老师总结。在观察了多种植物细胞的临时装片后,讨论、归纳、总结出植物细胞共同具有的主要结构,体会细胞的整体性。并适当联系日常生活实际,感知细胞液里含有的物质。最后要求学生根据自己观察到的物像,跟随老师的讲解和示范,绘图。注意把握绘图要领。同时,作为教师则通过边讲解生物图的画法和注意事项,边在黑板上画板图示范。 组织学生观察自己制作的玻片,检查制片效果,以及是否能找出相关的细胞结构。分析制
16、片过程中的不足和以后需要注意的地方。 环节三:巩固提高,小节作业: 组织学生集中讨论课后的练习题,也可在制片、观察过程中留意各种情况的出现,及时思考、尝试处理,再讨论交流,总结。 高中生物教案 篇4 一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 课题1果酒和果醋制作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理解果酒、果醋制作的原理。 2、能力目标: 学生根据果酒制作的原理设计果酒制作过程,体验制果酒的实践操作 在对果酒制作结果进行分析与评价环节,培养学生实验分析能力和严谨的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果酒酿制历史的追述,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同时渗透STS教育。 教学重点: 说明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原理 设计制作装置制作果酒和果醋
17、 教学难点: 制作过程中发酵条件的控制 教学过程 引言: 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很多事物都走在世界前列,酒也一样,有着它本身的光辉篇章。在酒的记载中,有许多关于酒的有趣传说。猿猴酿酒说猿猴的主要食物就是含糖水果,猿猴在水果成熟的季节收贮大量的水果在“石洼”中,一段时间后,就有特殊香味的液体流出,这就是最早的果酒。 在国内市场上,近几年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果酒,如枸杞酒、青梅酒等。 果酒与生活果酒中虽然含有酒精,但含量与白酒、啤酒和葡萄酒比起来非常低,一般为5到10度,最高的也只有14度。因此,被很多成年人当作饭后或睡前的软饮料来喝。果酒简单来说就是汲取了水果中的全部营养而做成的酒,其中含有丰
18、富的维生素和人体所需的氨基酸。有时候即使生吃水果也不能吸收的营养,通过果酒却可以吸收,因为营养成分已经完全溶解在果酒里了。果酒里含有大量的多酚,可以起到抑制脂肪在人体中堆积的作用,使人不容易积累脂肪和赘肉。此外,与其他酒类相比,果酒对于护理心脏、调节女性情绪的作用更明显一些。 课题1从课题背景人手,然后从实验原理、实验流程示意图和提供的资料,较全面的介绍了果酒和果醋的制作过程。 一、基础知识 1果酒制作的原理 阅读课本,完成以下问题: (1)果酒的制作需要什么微生物? (2)酵母菌的形态、结构、分布、种类及菌落? (3)酵母菌的代谢类型及其呼吸过程的反应式如何? (4)酵母菌的适宜温度是多少?
19、 (5)为什么在一般情况下葡萄酒呈红色? (6)什么叫发酵?发酵等同于无氧呼吸吗?酵母菌有何实际应用? (1)酵母菌形态、结构、分布、种类及菌落 形态、结构 酵母菌是单细胞真菌,属真核生物,细胞大小为130um,呈圆形、椭圆形等。 思考:你认为酵母菌的细胞中有哪些结构? 你认为细菌与酵母菌在细胞结构上有什么区别? 繁殖 酵母菌的繁殖方式有出芽生殖、分裂生殖和孢子生殖,但多以出芽方式进行无性生殖。温度低时形成孢子,进入休眠状态,温度适宜时,进行出芽生殖,繁殖速度快。菌落: 讨论:你知道什么的菌落吗?在生态学上一个菌落属于什么? 酵母菌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其表面湿润、黏稠,呈白色或粉红色。(
20、在液体培养基中,有些在液体表面形成菌膜,或在容器壁上出现酵母环,或产生沉淀。) 生存的环境 自然界中,酵母菌分布广泛,但多分布在含糖较高的偏酸环境中,如水果、花、树皮上,(有些可与昆虫共生,有些使人致病,如白色假丝酵母引发鹅口疮、肺感染。食品中常见的酵母菌有啤酒酵母、葡萄汁酵母、鲁氏酵母(酱油酿造)、球拟酵母属、粉状毕赤氏酵母等。)一年四季,土壤始终是酵母菌的大本营。 思考:在发酵制作葡萄酒的时候,要对葡萄进行消毒吗?为什么? 其他微生物与酵母菌的关系是什么? (2)酵母菌的代谢类型及其呼吸过程 酵母菌的呼吸 果酒的制作离不开酵母菌。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 在有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酶 C6
21、H1206+6O22+6H20+能量 在无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酶 C6H12O62H5OH+2C02+能量 思考: 在发酵过程中,如果要使酵母菌进行大量繁殖,应怎样处理? 如果要获得酒精呢?为什么? (3)发酵 1).发酵概念 广义:是通过微生物的培养来大量生产各种代谢产物的过程。包括有氧发酵(如醋酸发酵、谷氨酸发酵)和无氧发酵(如酒精发酵)。 狭义:是指微生物的无氧呼吸(包括酒精发酵、乳酸发酵等)。 2).所以:发酵无氧呼吸。 3).应用: 酿酒、发馒头、面包制作、酒精制造、生产药用酵母片、生产维生素、生产抗菌素等。 (4)温度要求 繁殖的最适温度:20; 酒精发酵的最适温度:1825。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关于 高中生物 教案 模板 集锦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