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7.12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考题演练.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7.12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考题演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7.12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考题演练.doc(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全程复习方略】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7.12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考题演练【高考题组】高频点1 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考情统计3年6考经济重心南移(1)耕作技术的进步(2)农业的地位(2)小农经济的特点(1)考题汇总2014重庆T32013安徽T12,2013江苏T12013海南T12012海南T12013海南T8命题分析结合近三年的命题点,本高频点备考时注意:1.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耕作技术的进步、水利工程的兴修、土地制度的演变等。2.中国古代农业的经济特征、表现和原因。1.(2014重庆文综T3)战国秦汉时期,北方一直是全国的经济重心,但是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经济区独占鳌头
2、的局面不复存在了,原本落后的江南经济区获得了显著发展,使长期以来的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性与悬殊性缩小了。这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A.江南经济发展水平迅速超过北方B.江南经济开发的新格局初步形成C.中原经济区的优势地位不复存在D.全国的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解析】选B。由材料可判断本题主要考查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史实,这一时期中国的经济重心依然在北方,但出现了南移的趋势;A、C、D的表述都是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这应该是在南宋实现的,不符合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史实,故选B。2.(2013海南单科T1)商代甲骨卜辞中,有大量“受禾”“求年”“有足雨”的内容。这反映了当时()A.农业生产已
3、是重要的经济活动B.农业的收成与祭祀活动密切相关C.巫师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织者D.自然环境恶化影响农业生产【解析】选A。甲骨卜辞记录了商代的社会生活,“受禾”“求年”“有足雨”都与农业生产有关,故选A。3.(2013江苏单科T1)现代考古在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1950-1951年河南辉县发掘了5座大型魏墓,1号墓出土铁器65件,其中农具占58件,包括、锄、铲、镰、犁铧等一整套铁农具。材料说明战国时期()A.生铁铸造由魏国独断经营B.成套铁农具有利农业精耕细作C.铁制农具成为随葬必备品D.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河南辉县【解析】选B。生铁铸造由魏国独断经营,不符合史实,排除A。C中
4、“随葬必备品”、D中“最早出现于”的说法,在题干材料中无从反映。而成套铁农具出现,有利于促进农业精耕细作,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4.(2013海南单科T8)图1反映的是()A.“小国寡民”的生活图景B.小农经济的生产形式C.儒教“夫为妻纲”的伦理观念D.“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关系【解析】选B。读图分析,图片上半部分是铁犁牛耕,下半部分是女子纺织,放在一起就是男耕女织的小农生产形式,故选B。(2013安徽文综T12)图2是据有关资料绘制的汉唐间安徽境内水利兴修统计示意图。它反映了这一时期()A.安徽农业生产居全国领先水平B.安徽农业生产总体呈发展态势C.长江流域为农业生产重要区域D.我国经济重心
5、已经转移到南方【解析】选B。此阶段安徽农业没有领先全国,主要还是北方地区水平较高,A错误。从上图中可以看出主要趋势是兴修水利工程的次数不断增加,体现出农业稳步发展的态势,B正确。C表述与材料关系不太紧密,不能以安徽来扩展到长江流域,错误。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D错误。高频点2 古代手工业的发展考情统计3年7考手工业成就出现的原因(2)手工业的成就(2)官营手工业的特点(2)家庭手工业的发展(1)考题汇总2014四川T13,2013天津T22013北京T14,2013四川T22013福建T15,2012江苏T22012山东T11命题分析结合近三年的命题点,本高频点备考时注意:1.各时期手工业
6、的成就,尤其是冶金业、陶瓷业的成就。2.手工业经营形态的基本特点。3.凭着民族遗产和民俗文化的魅力,家庭手工业为当今发展特色经济,为进一步拓展就业渠道提供了新的思路。1.(2013天津文综T2)“从宋代起,棉花开始成为一种重要纺织原料到了元代,丝、麻、棉鼎足而三,明代以后,棉花的重要性超过了麻。”出现这些变化的前提条件是()A.政府的大力推广B.棉纺织技术的改进C.商品经济的发展D.棉花成为经济作物【解析】选B。元朝时,民间棉纺能手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棉纺织品产量增多,改变了丝、麻、棉的纺织品比例。A、C、D不符合题目要求。2.(2013北京文综T14)1985年,一艘荷兰东印度公司的
7、沉船被发现,船上载有景德镇生产的青花瓷。该船沉没的时间最早应为()A.北宋中期B.元末明初C.明末清初D.鸦片战争时期【解析】选C。江西景德镇是著名的瓷都。明清时期瓷器种类丰富,青花瓷、彩瓷、珐琅彩争奇斗艳。但荷兰东印度公司1602年才成立。故只有C最符合题意。3.(2013四川文综T2)纺织业在商代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下列选项中可以支持这一判断的是()A.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衣B.纺织家黄道婆创造的新式纺车C.甲骨文中关于祭祀蚕神的内容D.说文解字中有关纺织产品的字【解析】选C。A为汉代,与题干商代不符;B发生在元朝;D中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按部首编排的字典,主要阐述汉字的造字规律,不能证明
8、题干信息。C中甲骨文为商代的卜辞,时间吻合,“祭祀蚕神”说明统治者对纺织业的重视,故选C。4.(2012江苏单科T2)周礼考工记载:“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设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抟埴之工二。”材料所反映的当时官营手工业生产的显著特点是()A.技术先进,生产标准化B.产品丰富,生产多样化C.分工细致,生产专业化D.产量庞大,生产规模化【解析】选C。题干材料反映了当时有“攻木、攻金、攻皮、设色、刮摩、抟埴”等主要手工业部门,如“攻木之工”,详细地记载了车的制作方法,“攻金之工”,介绍了青铜合金配比的知识等。这表明当时官营手工业分工细致,生产专业化。(2013福建文综T15)唐六典记
9、:“工巧业作之子弟,一入工匠后,不得别入诸色”;新唐书载:“细镂之工,教以四年;车路、乐器之工,三年;平漫刀矟(长矛)之工,二年教作者传家技。”这表明唐代工匠()频繁更换工种长期在官府作坊干活职业是世袭的是临时工人A.B.C.D.【解析】选B。根据试题材料信息,可以知道唐代工匠不可随意转行,并且政府严格规定了工匠技艺传授培养的对象和年限。再结合所学古代政府对官营手工业的管控非常严厉这一事实,即可判断的说法有违材料和史实,只有B是符合题意的。【模拟题组】1.(2015晋冀豫三省联考)尚书中说:“伊陟相大戊,毫有祥(指妖怪)桑谷共生于朝。”史记殷本纪亦载:“帝太戊立,伊陟为相,毫有祥桑谷共生于朝,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高考 历史 一轮 复习 7.12 古代 中国 农业 手工业 考题 演练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