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考物理高频考点精练专题02声现象含解析.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1年中考物理高频考点精练专题02声现象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中考物理高频考点精练专题02声现象含解析.doc(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声现象考点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下列关于声音产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B一切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C物体的振动停止,声音也停止D物体只有在空气中振动才能产生声音【解析】B【解析】 A、物体振动尽管能产生声音,但是没有传播声音的介质或者振动频率不在听觉范围之内,就不会听到声音,故A错误;B、声音是有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B正确;C、振动停止,发声停止,声音不一定停止,故C错误;D、物体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都可以振动发声,故D错误。2小明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用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音
2、叉发声是由于小球的振动产生的B小球的振动频率与音叉的振动频率相同C小明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D实验中把音叉的微小振动转换成小球的跳动,是为了增大声音的响度【解析】C【解析】A、该实验中,声音是由音叉的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B、小球的振动频率小于音叉的振动频率,故B错误;C、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小明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故C正确;D、如图所示实验,发现小球会跳动,即是为了把音叉的微小振动转化为轻质小球的跳动,便于观察,故D错误。3如图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闹铃声逐渐变小,直至听不见;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听到闹铃声又逐渐变
3、大。关于上述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空气可以传播声音B只要闹铃振动,就可以听到铃声C听不见闹铃声了,是由于闹铃不再振动D听到闹铃声又逐渐变大,是由于闹铃振动逐渐变剧烈了【解析】A【解析】 把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闹钟的声音会逐渐变小;当把空气全部抽空后听不到声音,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闹钟的声音会逐渐变大。说明在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声音必须通过介质才能传播。4 2025年我国将实现宇航员登月计划,在月球上漫步的宇航员须借助无线电通讯设备才能进行交谈,其原因是()A月球上真空不能传声B月球上只能传递超声波C月球上声音传播速度快D月球上宇航员声带无法振动发声【解析
4、】A【解析】 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所以在月球上的宇航员面对面的交谈也要借助无线电通讯设备。5下列各图描述的实验中,能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A小“人”随着音乐起舞B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拨动钢尺C让空气进入抽成真空的罩内D用不同力敲击音叉,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解析】C【解析】 A、将小“人”放在音乐盒(或音箱)上,会发现小“人”随着音乐跳动,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故A不符合题意;B、改变图中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钢尺振动的快慢不同,钢尺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故B不符合题意。C、让空气进入抽成真空的罩内,振铃的声音越来越大,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故C符合题意;D、用不同力
5、敲击音叉,音叉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同时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不同,即音叉的振幅不同,说明响度与振幅有关,故D不符合题意。6.如图所示,将竖直悬挂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会看到乒乓球 。该实验说明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请你再设计一个显示声源振动的实验: 。【解析】被弹开;使劲敲桌子,在桌子上放一些小纸屑可显示桌面的振动【解析】(1)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乒乓球弹跳起来;它说明发声体在振动;(2)音叉的振动不能直接观察,乒乓球起的作用是将音叉的振动放大,更容易直观观察,这用到了转换法;再如:使劲敲桌子,由于桌子是较大的物体,发声振动不易观察,可在桌子上放一些小纸屑,将桌
6、子的振动可转换成桌面上小纸屑的振动。7学习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后,小明同学做了以下小结。请你在横线上为小明填上空缺。(1)悠扬的笛声是 振动产生的。(2)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3)在月球上,声音不能传播的原因是 。【解析】(1)空气柱;(2)大于;(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解析】 (1)悠扬的笛声是由于笛子中的空气柱振动产生;(2)不同介质中声速不同;在固体中最大,其次是液体,再次是气体;(3)声音的传播靠介质;月球表面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考点二:声音的特性8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合唱比赛中,同学们用歌声表
7、达了“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的远大志向。合唱中“高音声部”和“低音声部”中的“高”和“低”,指的是声音的()A音调B音色C响度D振幅【解析】A【解析】合唱中“高音声部”和“低音声部”中的“高”和“低”是指声音的音调,“高音声部”的音调高。9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低声细语”中的“低”是指声音的音调低B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C声源振动的频率越高,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D我们能区别钢琴和吉他这两种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他们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解析】C【解析】A、“低声细语”中的“低”,是指声音的响度小,故A错误;B、“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故B错误;C、声源
8、的振动频率越高,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故C正确;D、我们能区别钢琴和吉他这两种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D错误。10如图所示,目前声纹锁在门禁系统得到很好的应用,实现了传说中“芝麻开门”的神话。声纹锁辨别声音主要依据的是()A音调B响度C音色D频率【解析】C【解析】在声音的三要素中,音调和响度都可以模仿到相同的程度,只有音色是独一无二的,所以声纹锁在门禁系统中主要依靠辨别声音的音色来辨别声音,故AB错误,C正确。而频率是用来描述音调的,所以D也错误。11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述及其解释正确的是()A“闻其声知其人”的依据是不同人的声音,其音色不同B“公共场所不要大声喧哗”是要求人
9、们在公共场所说话,音调要放低些C“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指声音的频率高D“余音绕梁,三日不绝”是描述声音的响度大【解析】A【解析】A、不同的人说话,在音调和响度都差不多的情况下,音色是不同的,所以“闻其声知其人”的依据是音色不同,故A正确;B、“公共场所不要大声喧哗”,是指让人们的说话声要小些,在物理学中,我们是用响度来表示声音的大小,所以“公共场所不要大声喧哗”是要求人们在公共场所说话响度放小些,故B错误;C、“高声语”是指大声说话,即响度大,不是音调高,故C错误;D、“余音绕梁”是指声音遇到“梁”、“墙”等障碍物,从而反射回来,不是描述声音的响度大,故D错误。12关于图所示的民
10、族吹管乐器唢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吹奏时按压不同位置的气孔,主要改变了声音的响度B用不同的力度吹奏主要改变了声音的音调C唢呐前端的喇叭主要改变了声音的音色D唢呐发出的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解析】D【解析】A、吹奏时按压不同位置的气孔,改变了空气柱的长短,改变了空气柱的振动频率,从而改变了声音的音调,故A错误。B、用不同的力度吹奏,改变了空气柱的振动幅度,改变了声音的响度,故B错误。C、唢呐前端的喇叭主要是减弱声音的分散,可以增大声音的响度,故C错误。D、所有的声音都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D正确。13下列做法中,不能改变音调的是()A用同一张卡片先后以不同速度划过梳齿B用相同力度敲击大小不同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年中 物理 高频 考点 精练 专题 02 现象 解析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