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语文上册第三单元:9--古诗三首题西林壁.docx
《人教版四年语文上册第三单元:9--古诗三首题西林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四年语文上册第三单元:9--古诗三首题西林壁.docx(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人教版四年语文上册第三单元:9,古诗三首题西林壁 课题题西林壁设计者教学目标1.学习“缘”这个生字。 2.读懂诗句意思,理解古诗内容进而感受庐山的优美风景。 3.领会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富有哲理的诗句。 教学重点理解苏轼富有哲理的话,并联系生活从中获得启示。 教学用具课件教学时间第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学活动二次备课激趣导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1、集体背诵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2、今天我们还要学习一篇关于庐山的诗题西林壁(板书)。让我们随着诗人苏轼一起,到庐山去领略一下那神奇的自然风光。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是
2、“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被合称“三苏”。他一生坎坷,屡遭贬谪。本文是苏轼在被贬途中经过庐山是写下的五首游记之一。 1、教师泛读。 2、学生结合注释,自由阅读,自主思考。 3、指名读诗,正音。 4、集体交流,能读懂哪些?还有哪些读不懂?教师相机进行一下指导: (1)在学生感知庐山之美时,教师可出示庐山不同角度看到的不同图片,引导学生用学过的词汇来表示“远近高低”所见的不同形态,并用简笔画的形式画一画。 教学过程教学活动二次备课巩固运用(2)引导学生说一说庐山的景色给人的总体印象是什么?雄伟壮观,千姿百态(板书)(3)引导学生读中发现一个问题:观察的角度不同,结果也不同。最后让学生
3、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可回忆课文画杨梅和“盲人摸象”的故事。 (4)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前两句。 (5)教师重点引导学生品读三、四句。重点理解“缘”的意思。师生采用问答式反复朗读这句,深层思考:为何身在庐山,却不识庐山真面目?引导学生讨论后归纳:高有高的局限性,低有低的局限性,站在任何位置都有局限性,只有把各处的景色综合起来,才能看到庐山的全貌,这正是“当局者谜,旁观者清”。(板书)所以我们要想对事物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就要多听一听他人的意见。 题西林壁这首古诗,不仅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色的赞美,更包含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人生哲理。 板书设计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见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教学反思 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四年 语文 上册 第三 单元 古诗 三首题 西林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