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阅读复习指导ppt课件.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中考文言文阅读复习指导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文言文阅读复习指导ppt课件.ppt(4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10中考文言文阅读复习指导中考文言文阅读复习指导 考试内容及要求考试内容及要求 (三)古诗文阅读(三)古诗文阅读 1 1理解文言词语在文中的意思。理解文言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2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意思。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意思。 3 3理解、分析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分析文章的主要内容。 4初步鉴赏浅易的古代诗词。初步鉴赏浅易的古代诗词。理解文言词语在文中的意思。理解文言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文言实词文言实词 通假字通假字 古今异义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一词多义 词类活用词类活用1.通假字通假字 通假字是通假字是指古人用字写词时本有其字而不用,却指古人用字写词时本有其字而不用,却用一个音同或音近
2、的字来代替的现象用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的现象。 特点特点:从从声音声音上看,通假字与被通假字具有或上看,通假字与被通假字具有或同音、或双声、或叠韵的关系。同音、或双声、或叠韵的关系。 为天下唱,宜多应者。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唱唱”通通“倡倡”) 辨析方法:依据字音,求得本字。辨析方法:依据字音,求得本字。 特点特点:从从字形字形上看,通假字或被通假字如果是上看,通假字或被通假字如果是形声字的话,则多具有相同的声符。形声字的话,则多具有相同的声符。 将军身被坚执锐。将军身被坚执锐。(“被被”通通“披披”) 辨析方法:凭借字形,求得本字。辨析方法:凭借字形,求得本字。2.2.古今异义古今异
3、义 词义扩大词义扩大 例:例:“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林嗣环(林嗣环口技口技)。)。 “色色”,古义是脸色;今义泛指色彩。,古义是脸色;今义泛指色彩。 词义缩小词义缩小 例:例:“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桃花源记)。)。 “妻子妻子”,古义是妻子儿女;今义是男子的配偶。,古义是妻子儿女;今义是男子的配偶。 词义转移词义转移 例:例:“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今当远离,临表涕零。”(出师表出师表) “涕涕”,古义指,古义指“眼泪眼泪”,今义指,今义指“鼻涕鼻涕”。 词义强弱的变化词义强弱的变化 例: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4、。”(出师表出师表) “痛恨痛恨”,古义是痛心,遗憾,现在表示很深的仇恨。,古义是痛心,遗憾,现在表示很深的仇恨。 感情色彩的变化感情色彩的变化 例:例:“先帝不以臣卑鄙。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出师表)。)。 “卑鄙卑鄙”,在古代是中性词,表示地位低下,见识浅,在古代是中性词,表示地位低下,见识浅陋,今义则成了贬义词,意为思想品质恶劣。陋,今义则成了贬义词,意为思想品质恶劣。 名称说法改变名称说法改变 例:例:“两股战战,几欲先走。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口技口技) “股股”古义是大腿,今义是臀部、屁股。古义是大腿,今义是臀部、屁股。3.一词多义一词多义 在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情况很多,同
5、一个词,在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情况很多,同一个词,在这个句子里是一个意义,在那个句子里又是一在这个句子里是一个意义,在那个句子里又是一个意义。一般地说,一词多义的各个义项之间都个意义。一般地说,一词多义的各个义项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有一定的联系。 就:就: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完成)(完成) 蒙乃始就学。蒙乃始就学。(从事)(从事) 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接近,趋向)(接近,趋向) 还来就菊花。还来就菊花。(欣赏)(欣赏)辨析词义辨析词义 在一个句子里,我们怎样确定一个词的具体意义在一个句子里,我们怎样确定一个词的具体意义呢?呢? 养成平时多积累,
6、多整理的习惯。养成平时多积累,多整理的习惯。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平时的学习中,把学过的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平时的学习中,把学过的词语进行整理,分门别类加以归纳整理。词语进行整理,分门别类加以归纳整理。 养成养成“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习惯。的习惯。 联系上下文,认真阅读,认真分析,不断增强阅联系上下文,认真阅读,认真分析,不断增强阅读文言文的能力。读文言文的能力。4.词类活用词类活用 有些文言词语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改变它的有些文言词语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改变它的基本功能,充当别的一类词,这就是词类活用。基本功能,充当别的一类词,这就是词类活用。 名词作动词名词作动
7、词 名词作状语名词作状语 动词作名词动词作名词 形容词作名词形容词作名词 形容词作动词形容词作动词 意动用法意动用法 使动用法使动用法 名词作动词名词作动词 名词名词+名词(非并列关系和修饰关系)名词(非并列关系和修饰关系) 一狼一狼洞洞其中(打洞)其中(打洞) 名词名词+代词、介宾短语代词、介宾短语 名名之者谁(取名)之者谁(取名) 名词作状语名词作状语 名词名词+动词(句子已有明确主语时,名词作状语)动词(句子已有明确主语时,名词作状语) 其一其一犬犬坐于前(像狗一样)坐于前(像狗一样) 箕畚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用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用箕畚) 动词活用为名词动词活用为名词 动词动词+动词动词
8、 (前一个动词作主语或后一个动词作宾语)(前一个动词作主语或后一个动词作宾语) 传传不习乎(传授的知识)不习乎(传授的知识) 虽乘虽乘奔奔御风,不以疾也(飞奔的马)御风,不以疾也(飞奔的马) 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动词所表示的动作不是主语来施行的,而是主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不是主语来施行的,而是主语使宾语来施行的,动词构成使动用法。使宾语来施行的,动词构成使动用法。 能议谤之闻于市朝,能议谤之闻于市朝,闻闻寡人之耳者(使寡人之耳者(使闻)闻) 无案牍之无案牍之劳劳形(使形(使劳累)劳累) 形容词作名词形容词作名词 形容词形容词+动词(非修饰关系动词(非修饰关系,作名词,是
9、主语)作名词,是主语) 老老有所终,有所终,壮壮有所用(老年人有所用(老年人; ;中年人)中年人) 动词动词+形容词(作名词,是宾语)形容词(作名词,是宾语) 将军身被将军身被坚坚执执锐锐(坚固的铠甲;锐利的武器)(坚固的铠甲;锐利的武器) 形容词作动词形容词作动词 形容词形容词+名词、代词、名词性短语(非修饰关系名词、代词、名词性短语(非修饰关系,作动词)作动词) 亲亲贤臣,贤臣,远远小人(亲近;疏远)小人(亲近;疏远) 亦不亦不详详其姓字(详细地知道)其姓字(详细地知道) 意动用法意动用法 形容词、名词形容词、名词+宾语,觉得宾语怎么样。宾语,觉得宾语怎么样。 渔人甚渔人甚异异之(以之(以
10、为异)为异) 稍稍稍稍宾客宾客其父(以其父(以为宾客)为宾客) 吾妻之吾妻之美美我者(以我者(以为美)为美)历年杭州中考文言文实词历年杭州中考文言文实词 20032003:谋、延、易、克:谋、延、易、克 指指 20042004:临、:临、并并、竟、已、竟、已 20052005:躬、异、直、效:躬、异、直、效 20062006:就就、绝、哀、顾、绝、哀、顾 20072007:故、宝、:故、宝、许许、书、书 20082008:适、贻、梯、:适、贻、梯、就就 20092009:并并、具、遗、具、遗、许许 复习范围:复习范围:课内文言文中出现的实词及用法。课内文言文中出现的实词及用法。 复习方法:复习
11、方法:积累、练习。积累、练习。理解文言词语在文中的意思。理解文言词语在文中的意思。文言虚词文言虚词之之 1 1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 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译为“他他”(他们)、(他们)、“它它”(它们)。作宾语(它们)。作宾语或兼语,不作主语。或兼语,不作主语。 将军宜枉驾顾之将军宜枉驾顾之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指示代词,表近指。可译为指示代词,表近指。可译为“这这”,通常作复,通常作复指性定语。指性定语。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2.2.作动词,常用于表示处所
12、的词语前,译为作动词,常用于表示处所的词语前,译为“去、去、往、到往、到”。 辍耕之垄上辍耕之垄上 3 3用作助词,也分几种情况:用作助词,也分几种情况: 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可译为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可译为“的的” 。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 /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可不译。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可不译。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孔子云:孔子云:“何陋之有?何陋之有?” / ” / 宋何罪之有?宋何罪之有? 使定语后置。使定语后置。
13、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音节助词。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音节助词。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义。尾,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义。 怅恨久之,曰: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苟富贵,无相忘。”其其 1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 代人、代事物,可译为代人、代事物,可译为“他(们)他(们)” “他(们)他(们)的的”“它(们)它(们)” “它(们)的它(们)的”“的的” 。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 / 安求其能千里也安求其能千里也 指示代词,表远指。可译为指示代词,表远指。可译为“
14、那那”“那个那个”“那些那些”“那那里里”。 复前行,欲穷其林复前行,欲穷其林 指示代词,表示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后面多为数词。 不能指其一端不能指其一端 / / 既克,公问其故既克,公问其故 2用作助词。可译为用作助词。可译为“难道难道”“大概大概”“还是还是”“可要可要”等,等,或省去。或省去。 其真无马邪?其真无马邪? / / 其如土石何?其如土石何?以以 (一)介词(一)介词 1 1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可译作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可译作“把把”“”“拿拿” “” “用用”等。等。 或以钱币乞之或以钱币乞之 / / 遂许先帝以驱驰遂许先帝以驱驰 2 2介绍动作行
15、为所凭借的条件,可译为介绍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条件,可译为“凭借凭借”“”“按照按照”“”“依靠依靠”等。等。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二)连词(二)连词 1 1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译为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译为“因为因为”。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2 2表示目的,相当于现代汉语里的表示目的,相当于现代汉语里的“来来” 以光先帝遗德以光先帝遗德 / / 属予作文以记之属予作文以记之 3 3表示结果,可译作表示结果,可译作“以至以至”“”“因而因而”。 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16、于于 1表示动作发生的处所、时间,译作表示动作发生的处所、时间,译作“在在”“”“从从”。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太守与客来饮于此 / /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子墨子闻之,起于鲁子墨子闻之,起于鲁 2 2表示动作的对象,译作表示动作的对象,译作“向向”“”“对对”“”“同同”“”“给给”“”“到到”等。等。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3.3.用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译作用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译作“比比”。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 而而 l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
17、译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又”。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核舟记) 2承接关系,可译作承接关系,可译作“就就”“”“接着接着”,或不译。,或不译。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与人期行,相委而去(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 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涉世家陈涉世家) 3转折关系,译作转折关系,译作“但是但是”“”“可是可是”“”“却却”。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爱莲说)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马说马说) 4修饰关系,可译为修饰关系,可译为“地地”“”“着着”,或不译。,或不译。 丁壮者引弦而战(
18、丁壮者引弦而战(塞翁失马塞翁失马)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愚公移山愚公移山)为为 (一)作介词(一)作介词 1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译作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译作“向向”“”“对对”等。等。 不足为外人道也(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桃花源记)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花源记桃花源记) 2表示被动,译作表示被动,译作“被被”。 山峦为晴雪所洗(山峦为晴雪所洗(满井游记满井游记) 3表示动作、行为的替代,可译为表示动作、行为的替代,可译为“替替”“”“给给”等。等。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公输公输) 4表示动作、行为的目的,可译作表示动作、行为
19、的目的,可译作“为着为着”“”“为了为了”。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鱼我所欲也也) (二)作动词(二)作动词 1.可译作可译作“成为成为”。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醉翁亭记醉翁亭记) 2.可译作可译作“做做”,有引申义。,有引申义。 为宫室、器皿、人物(为宫室、器皿、人物(核舟记核舟记) 为坛而盟,祭以尉首(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涉世家陈涉世家) 3.表判断,可译作表判断,可译作“是是 中轩敞者为舱(中轩敞者为舱(核舟记核舟记) 然然 (一)代词,起指示作用,译作(一)代词,起指示作用,译作“这样这样”“”
20、“如此如此”。 父利其然也(父利其然也(伤仲永伤仲永) (二)连词,表转折关系,译作(二)连词,表转折关系,译作“然而然而”“”“但是但是”等。等。 然志犹未已(然志犹未已(隆中对隆中对) (三)语气助词,分三种情况:(三)语气助词,分三种情况: 1用在形容词之后,作为词尾,译作用在形容词之后,作为词尾,译作“地地”。 杂然相许(杂然相许(愚公移山愚公移山) 2用于词尾,译作用于词尾,译作“的样子的样子”。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望之蔚然而深秀者。(醉翁亭记醉翁亭记) 3用于句尾,相当于用于句尾,相当于“的样子的样子” 。 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核舟记核舟记) 虽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考 文言文 阅读 复习 指导 ppt 课件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