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生物概念教学方法.docx
《浅谈高中生物概念教学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高中生物概念教学方法.docx(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浅谈高中生物概念教学方法 浅谈高中生物概念教学方法【摘 要】中学生物的概念是生物学科知识结构的基础,是学习生物知识的基石。学生有了正确、清晰的生物概念,有助于掌握基础知识,提高解题技能。概念是思维形式之一,也是判断和推理的起点,所以概念教学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理解生物的基本概念是教学大纲的基本能力要求,但是近年来高考试卷的分析表明:基本概念不清是考生失分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加强概念教学是强化生物学科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在生物学教学中如何使学生全面、系统、准确地认识掌握概念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所在。【关键词】生物;名词;概念 概念教学主要在课堂,提高概念教学有效性,关键是将概
2、念如何有机地呈现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明白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能区分相似概念,能归纳相关概念,并最终建立起自己的概念体系。经过几年的整理、摸索和不断地改进,我觉得下面几种方法对学生理解概念、把握概念间的联系,并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等的能力培养有很大的帮助。一、影响学生形成正确生物学概念的原因 1.前生物学概念影响 前生物学概念是指学生在学习生物学以前已经在生活实践中形成的生物学概念。由于青少年特别是城市的青少年生活空间的限制,缺乏对复杂生物学现象的观察与思考,没有成人的正确指导,使他们对生物学形成片面的、不准确的,甚至是错误的概念。例如糖的概念,有很多学生潜意识中认为都是甜的,同时认为甜的物质都是糖;水
3、里游的是鱼;天上飞的是鸟;蘑菇是植物等等。这样的错误概念对我们以后学习产生很大影响,是学生接受正确概念的障碍和阻力。2.日常概念和生物学概念性混淆 日常概念是我们生活中对一些生物学现象习惯性的概括和称呼,这些概念是不科学的,错误的。例如物种的概念,生活中我们习惯于把鱼称为一种生物,有很多同学把池塘的鱼作为一个物种,蛇也是一个物种。再例如:呼吸作用的概念,很多同学误解为我们平常生活中所说的吸气呼气那种“呼吸运动”。这些日常概念对我们生物学概念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二、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全面分析概念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概念的基本特征。生物概念的内涵是指反映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本质特征;外延是
4、指内涵所适应的范围和条件,是生物概念反映的总和。准确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并建立概念体系,是掌握概念的先决条件。例如:酶的概念: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的酶是蛋白质,少数的酶是RNA。“活细胞产生”、“催化作用”、“有机物”是酶概念的内涵,体现了酶的本质属性:只有活细胞(又指全体活细胞)能产生与无机化学催化剂功能相同的有机物。“蛋白质”、“RNA”从化学成分上界定了酶的范围(酶一般为蛋白质,RNA也能起到酶的作用),这是概念的外延。三、针对不同的概念,精心选择教学方法 生物学的概念繁多,由于生物学概念的特征,内容不同,彼此之间的联系和关系纵横交错,因此,教师只有根据不同
5、的生物学概念,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才能讲好生物学的概念。针对不同的生物学概念常选用的教学方法有以下几种: 1.“顾名思义”,直接讲述概念 生物学中很多概念是按照它实际的特有含义来命名的,如:染色体,从名称上看就知道是染成颜色的物质,具体含义是“细胞核内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质壁分离,“质”是原生质层(提示:不能理解为细胞质),“壁”是细胞壁,放在一起就是: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的现象就是质壁分离,同时要知道,当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浓度时,细胞失水,由于原生质层的伸缩性比细胞壁大,才会发生质壁分离。类似的概念还有:自由水/结合水,分泌蛋白,伴性遗传等 2.分析概念的构成要素,解剖概念 一
6、个完整的概念往往是由几个要素构成,引导学生找出概念的要素,从而理解、掌握概念。怎样准确找出概念的要素呢?在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中有些词语是反映了事物最本质的特征。例如:“环境容纳量”的概念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其中有三大要素:环境条件不受破坏、一定空间、种群的最大数量。并通过问题:“如果环境遭到破坏了,这个种群的K值变不变呢?”来进一步巩固这个概念,使学生容易掌握并理解环境容纳量的概念。再如:“相对性状”的构成要素有三个:一种生物、同一性状、不同表现类型。这些概念中的要素缺少任一个都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科学概念。此法适合于大多数概念。3.运用生活实例,构建生物
7、科学概念 概念既然是事物本质特征的抽象概括,当然理解起来就会有一定的难度。有经验的老师总是善于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举出学生所熟悉的具体事例,把一些抽象的生物概念和具体的实例联系起来,逐步引入概念。学生在通过实例获得比较丰富的感性认识后,要及时引导他们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以便形成科学概念。4.分析生物科学发展史,再现概念的形成过程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很多概念的提出和形成来自于实验和人们的实际生活。例如:光合作用的概念,首先引导学生分析光合作用发现史,从海尔蒙特的“柳苗实验”到萨克斯的绿色叶片在光下产生淀粉的实验,再到美国鲁宾和卡门的同位素示踪实验,最后归纳总结光合作用的概念。
8、这段科学史有助于学生了解光合作用的来龙去脉,让学生亲身体验并且经历人类探索光合作用的漫长过程。当然,经历了这一漫长过程后,学生对光合作用概念的理解也就更加深入。这样既符合学生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又培养了学生创新意识和科学探究精神。类似的概念还有: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渗透作用、酶的高效性、专一性、向性运动等。5.展开对比,区分易混淆的概念 在生物学中有很多相似的名词、术语和概念,学生往往存在模糊不清的印象。这些概念一直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学生极易失分的误区之一。因此教学过程中,我们有必要将这些易混淆的生物学名词术语加以比较、区分,以期使学生更好掌握基础知识,提高解题技能。为了搞好这些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浅谈 高中生物 概念 教学方法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