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统编八下语文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doc
《部编统编八下语文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统编八下语文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doc(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1了解“格物致知”的文本含义及其对于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性,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2理解本文从正反两方面运用摆事实和讲道理相结合的论证方法。3感受科学实验精神的重要性,树立格物致知的精神及乐于动手实验的科学品质。一、导入新课有这样一则消息:四川一名女高中生以较高的分数考入了中国科技大学物理专业,入学后,她的高超的计算能力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交口称赞。可是,她做实验的能力非常差,一连三周下来,竟未能完整地做好一个实验,这又使她的老师大为恼火。这是一个典型的高分低能的例子,请同学们说说,造成这个女大学生高分低能的原因是什么呢?(学生自由发言)同学们说得十分在理,重理论,轻实践,最
2、终就有可能导致高分低能的状况,这在当前高速发展的创新型社会中,是一个致命伤,这样的学生很难适应时代的需要,我们也应当避免成为这样的人。那么该怎么做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丁肇中先生的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一文,或许能给我们诸多启示。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认识作者,整体感知1了解作者。丁肇中(1936年1月27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汉族,祖籍山东省日照市涛雒镇。1962年获得美国密西根大学物理学博士,1969年任马萨诸塞理工学院教授,主要从事高能物理学研究。1974年领导的研究小组在实验中发现新粒子:J/粒子(以与自己中文姓氏“丁”类似的英文字母“J”将那种新粒子命名为“J粒子”)。后来有了一系列与
3、之相关的新粒子的发现,使粒子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因此于1976年与里克特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现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他曾多次回国探亲,对祖国的科学事业极为关心。在他领导的实验小组里,中国派去的同志约占半数,这些科学工作者在他精心指导下正从事基本粒子的研究工作。2速读课文,结合课文批注,找出标示论题的语句、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承上启下的段落、各段的关键句等,并给课文划分段落层次。明确:本文论点: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文标题)。全文论题: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12段):提出论题,即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备课笔记第二部分(311段):针对论题进
4、行回答分析,该部分可分为三层。第一层(35段):分析中国教育不重视格物致知的社会根源。第二层(610段):分析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第三层(第11段):分析在这种文化背景下中国学生的现状。第三部分(第12段):解决问题。强调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的意义并对我们这一代提出希望。目标导学二:精读课文,理解观点探究1:“格物致知”是丁教授点出论题后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结合课文,说说它的意义是什么。明确:丁教授认为在传统教育意义上“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使人能达到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的田地,从而追求儒家的最高理想平天下”。丁教授认为其真正意义是“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这意义包括两个方面:“第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统编 语文 14 应有 格物致知 精神 公开 教案 教学 设计 课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