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四(教案+反思)》教学设计.docx





《2020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四(教案+反思)》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四(教案+反思)》教学设计.docx(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2020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四教学目标1.交流文章的开头和结尾的多种形式,明白好的开头和结尾对一篇文章所起的重要作用。2.了解咏物诗的特点,明确所咏之物和作者所抒之志的相关点。3.体会用外貌描写来刻画人物的表达效果。4.积累俗语。教学重难点1.文章开头和结尾的妙用。2.体会用外貌描写来刻画人物的表达效果。教学课时1 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 .(课件出示摘录的文章开头和结尾)先自由朗读,后指名朗读。2 .“凤头豹尾”是人们对好的文章开头和结尾的赞誉,也是大家作文时想要达到的一种高度。好的开头犹如美丽的凤头,能给人以赏心悦目、耳目一新的感觉;好的结尾则像豹子的尾巴,强劲有力,收束得
2、当。刚才大家在朗读的过程中对这几篇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有怎样的感受呢?这样写好在哪里?二、交流平台 1.结合文章开头和结尾交流这样写的好处。(1)十六年前的回忆是革命先驱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在 1943年写的,文中回忆了父亲李大钊十六年前遇难的经过。开头两句话点明了父亲李大钊的遇难日,表达了自己的深切缅怀。结尾再次强调“4月 28 日”这个时间,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突出了作者对父亲被害的事情记忆深刻,也表达了对父亲深深的怀念。(2)藏戏开头用三个反问句形成排比段,不仅强调了藏戏的三个突出特点,同时我们也读出了作者对藏戏独特艺术魅力的无比惊叹。既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又有条理,便于大家的阅读。(3)草
3、原的开头,作者直抒胸臆,表达了自己对草原的无比热爱,让读者未到草原也已深深被吸引,使读者一读为快。(4)十六年前的回忆的结尾,照应开头,表明未在悲痛中倒下,不会忘记敌人欠下的血债,要向反动派讨还血债,继承先烈的遗志,革命到底。(5)匆匆的结尾,首尾呼应,深化主题。更突出了作者对逝去时光的留恋,不甘心虚度时光的心情,同时给读者留下思考的空间。(6)那个星期天的结尾,作者用简笔勾画出一幅充满意境的画面,将作者第一次盼望时的兴奋、期待到最后落空的心情融入荒凉的景色中,韵味无穷,发人深思。2.就自己收集的精彩开头和结尾进一步交流,仿照其中的一两种开头、结尾的写法写一写。 三、总结拓展1.开头的方法:开
4、门见山式、情境导入式、欲扬先抑,波澜起伏等。2.结尾的方法:画龙点睛法、抒情议论法、含蓄暗示法、首尾呼应法等。四、词句段运用古诗1.背古诗,说诗意,谈发现。竹石(清)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墨梅(元)王冕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赠刘景文(宋)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1)由本单元的三首诗背起,到王冕的墨梅、苏轼的赠刘景文,指名背诵,可以由重点句到全诗。(2)派代表说诗意。竹石:竹子紧紧地抓住青山毫不放松,原来是由于竹根深深地扎在了岩石之中。经历无数磨难和打击身骨仍坚劲
5、,任凭你刮东 风西风,还是南风北风。墨梅:我家的洗砚池边生长着一棵梅树,朵朵梅花都似乎是洗笔后淡墨留下的痕迹而没有鲜艳的颜色。因为它并不需要别人去夸赞它的颜色,它在意的只是要把清淡的香气充满天地之间。赠刘景文: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但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在秋风中依然显得生机勃勃。别以为一年的好景将尽,你一定要记住,最美的景是在秋末初冬橙黄橘绿的时节啊!(3)重点研读画线的诗句,说说自己的发现。竹石是清代画家郑燮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通过描写立根破岩中的劲竹,赞美了竹子的刚毅坚劲,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绝不随波逐流的高尚情操。墨梅是一首题画诗。墨梅就是水墨画中的梅花。诗人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
6、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的人生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苏轼在赠刘景文一诗中借菊花和荷花这两种品性高洁的代表,赞美刘景文遭受挫折不气馁,历经磨难不丧志的品行和节操,同时也勉励友人和自己要珍惜时光、乐观向上。小结:这几首诗和我们本单元所学的马诗石灰吟一样都是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诗,作者通过所咏之物自况,借事物的形态特征抒写自己的情怀。在这类咏物诗中,诗人将物与自我形象融合在一起,在描摹事物中寄托了一定的感情。作者寄情于物,或流露出自己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愿望,或包涵生活的哲理,或表现作者 的生活情趣。五、语句段运用外貌描写1.学生自主阅读文中的三个外貌描写片段,从
7、这三段描写中获取了什么信息?(依次出示 3 个句子)(1)句子一:“仍旧”“没戴眼镜”“乱蓬蓬的长头发”写出了李大钊在狱中受尽折磨,“平静”则写出他遭受酷刑后依然坚强,“慈祥”则写出了他对亲人的爱。去掉了这些外貌描写,则传递不出这诸多的信息。(2)句子二:“凶恶可怕”正面描写扁鼻子军官可憎、穷凶极恶的面目;“那双手就像鹰的爪子”这个比喻句逼真地写出了敌人下手之重和心肠之狠毒。没有这些外貌描写,就会显得语言直白寡味,既无法生动写出敌人的丑态,也不能更好地激起读者对敌人的痛恨之情。(3)句子三:“没有什么模样”的祥子却被老舍先生写得如此活灵活现,重点在于作者抓住了人物的外貌特征来描述:“头不很大,
8、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腮上没有多余的肉,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儿粗。”寥寥数语,精准而细致地将一个憨厚、朴实、勤劳的旧时代车夫形象立于读者眼前。去掉了外貌描写则达不到这样出神入化的效果。过渡:从上面几个例句中,我们可以明显地感觉到“相由心生”。一个人的仪容外表是受心灵因素的影响的,观其貌,大抵可以了解他的性情、当时的状态等等。通过学习,我们也明白了:在描写人的外 貌时,不能以貌写貌,而要“以形传神”,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2.什么是外貌描写?外貌描写,也称肖像描写,即是对人物的外貌特征(包括人物的长相、穿着、身材、神态、姿态等)进行描写。外貌描写往往能
9、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表达作者的爱憎,加深读者对人物的印象。3.如何进行外貌描写?(1)外貌描写要有一定的顺序。描写人物外貌时要合理安排好描写的顺序,一般先写整体再写局部;局部描写时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例:他有三头六臂,脖子上套着乾坤圈,脚踏风火轮,威风八面。(2)抓住外貌中最主要的特征。相貌是千差万别的,所以我们在描写人物时就要选取最能反映人物外貌、年龄、身份、职业与性格的特征,捕捉最能表现人物内心情感与个性特征的瞬间画面,而不要面面俱到。例:最使我难忘的,是我小学时候的女教师蔡芸芝先生。现在回想起来,她那时有十八九岁。嘴角右边有榆钱大小一块黑痣。在我的记忆里,她是一个温柔和美丽的人。魏巍我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语文园地四教案+反思 2020 部编版 六年级 语文 下册 园地 教案 反思 教学 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