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新生入馆教育的现状与思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校图书馆新生入馆教育的现状与思考.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校图书馆新生入馆教育的现状与思考高校图书馆新生入馆教育的现状与思考 摘 要:本文从新生入馆教育的时间、模式和人员三个方面对高校图书馆新生入馆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根据新生入馆教育的现状与问题,对未来发展提出思考,探究新生入馆教育的合理化发展,引导高校图书馆更好的开展新生入馆教育,提高大学生信息素养。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新生入馆教育;同伴教育 作为高校三大支柱的图书馆是高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为科研与教学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是大学生学习与生活的重要场所。新生入馆教育是新生认识和了解图书馆的开始,也是图书馆对读者信息素养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高校图书馆对新生开展的关于图书馆基础知识和利用方法的入馆教育
2、,能够引导新生尽快熟悉图书馆,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和学习能力,对新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笔者就国内高校图书馆新生入馆教育的时间、模式和人员等问题做下面的分析,以期图书馆更好的开展新生入馆教育,提高大学生信息素养。 1 新生入馆教育的时间 国内很多高校图书馆的工作内容会围绕几个主题进行,比如每年9月份为迎接大一新生而開展的迎新季主题活动,每年4月至6月围绕世界读书日而开展的读书节系列活动,每年6月围绕大四毕业生开展的毕业季主题活动等等。 高校图书馆新生入馆教育是迎新季主题活动之一,一般集中在新生入学后的一个月内完成,有的学校会在开学第一周完成。据王艳周剑文章1调研结果显示:新生入馆教育
3、的时机在开学新生报到之前仅占0.71%,在新生报到之后一周内占29.08%,在新生入学报到2-4周内占53.90%,在新生入学报到1月后占24.82%。从上面调研结果可以看出,开学一个月内开展新生入馆教育的比例达到83%。此时,正是大学生对新校园、新环境、新生活的适应期,也正是大多数新生的军训期,新生带着对图书馆好奇或者完成任务的心态由院系安排来到图书馆进行入馆教育,或集中讲座,或实地参观,大多数入馆教育都沦为形式,效果并不理想,且无后续跟踪服务,成为了“一锤子买卖”。 笔者就大学新生利用图书馆情况进行调查发现,无论是实体图书馆还是图书馆网站,新生都很少光顾,经过集中讲座或实地参观的入馆教育以
4、后,新生对图书馆的印象大多停留在借还书功能上,并没有深刻认识到图书馆是一座信息资源宝库,是他们获取知识与信息的重要场所与渠道,在他们看来,获取信息的渠道首选是互联网,且大多数新生对自己的互联网信息获取能力颇为自信,图书馆在信息获取功能上的地位基本被忽略。 Hartz2在1964年就提出,开学第一周完成新生入馆教育,对适应环境等占据大部分时间的新生效果并不理想,并且提出,新生入馆教育应该安排多种不同类型的活动。笔者认同此观点,认为新生入馆教育是高校图书馆读者培训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除了在开学初的集中讲座与实地参观之外,在后续工作中还应该持续的配合多种丰富多彩的线上线下活动与专题讲座,加深新生对图
5、书馆的关注与了解,而不是单纯的为了完成任务而使入馆教育流于形式。 2 新生入馆教育的模式 2.1 传统模式的新生入馆教育 传统高校图书馆入馆教育模式主要由编制并发放图书馆读者手册(新手指南)、集中讲解、实地参观、专题讲座与培训等等。不可否认,传统入馆教育模式在引导新生认识和利用图书馆方面起着重要而积极的作用,但或多或少地存在流于形式和效果不佳等问题。 在入学时,很多高校图书馆会将图书馆读者手册下发到每一名新生手中,由新生根据自己的时间和爱好灵活自学图书馆相关知识。读者手册可以说非常全面而详尽的向新生介绍了图书馆的概况、功能、馆藏布局、资源和规章制度等方面的内容,但是在调查中发现,能将读者手册完
6、完整整看完的新生并不多,很多新生认为读者手册内容枯燥,对其并不感兴趣,不予关注。 很多高校在新生入学后会进行开学典礼,高校图书馆领导也会就此机会对新生进行集中讲解,对图书馆概况、馆藏纸质、数字资源、功能布局和规章制度等进行介绍。虽说这些介绍很全面,但是由于新生刚刚来到新环境,对图书馆的认识比较懵懂,这些大而全的介绍对新生来说并不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或者说,并不能直接抓住他们的眼球,引起他们对图书馆的足够重视。 经过集中讲解以后,很多高校图书馆会组织新生到图书馆来实地参观。马伊凡3等提出参观培训是入馆教育中效果最直接、最受新生欢迎的部分。王小强4也表达过实地参观是入馆教育中效果最明显、新生最喜爱
7、的部分,在形式上基本是由馆员老师担纲主角。但由于师支力量不足、新生数量的庞大以及入馆参观活动时间的安排过于集中,导致馆员疲惫不堪,无力与新生交流和互动,使得入馆参观难免流于形式,让教育效果大打折扣。另外,由于时间集中和新生人数庞大,入馆参观对图书馆的工作形成巨大挑战,且此活动必须由图书馆和各教学院系协调完成,因此,很多高校因新生人数急剧增长干脆省略掉入馆实地参观这一教学环节5,这是非常令人可惜的。 经过新生自学读者手册、图书馆集中讲解与实地参观等环节,一些图书馆会根据新生需求安排一些专题讲座与培训,可是由于课程内容单调枯燥以及很多新生并不重视图书馆的作用等多方面因素,多数新生参与专题培训的主动
8、性和积极性不高。 2.2 基于图书馆网站或微信公众号的新生入馆教育平台 随着信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伴随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的普及,很多高校图书馆将信息、服务、活动等内容通过图书馆网站或微信网页的方式进行展现,如清华大学、上海大学、暨南大学、福州大学等建设“新生专栏”或“新生空间”等图书馆专题网站,另外,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厦门大学三所高校已经将图书馆新生入馆教育的全部重要内容嵌入在本馆微信公众平台上,为读者打造了一站式的入馆教育服务的移动门户。6 新生入馆教育平台是在传统新生入馆教育工作的基础上,结合互联网技术而形成的一种新型教育资源,是“互联网+”环境下的产物7,是高校图书馆在其网站或微信
9、公众号上构建的专供新生读者这一特殊群体“一站式”了解和认识图书馆的网络集中展示区域,是新生读者快速掌握图书馆知识与技能的便捷、绿色通道,受到越来越多图书馆的重视8。 对各大高校图书馆新生入馆教育平台的调查研究,发现各高校图书馆平台建设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平台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生动有趣,有的平台表演形式陈旧、单调乏味,缺乏互动,用户体验度不高,有的细节方面不够细致和体贴,内容繁琐,更新滞后等等。很多图书馆对新生入馆教育平台的宣传力度不够,新生对其使用率不高。另外,很多平台承载的内容过多,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 3 高校图书馆新生入馆教育的人员 高校图书馆新生入馆教育的工作大多数由图书馆相关工作人员
10、来完成,由于新生人数庞大和工作人员严重不足,有些馆也会配备一些学生志愿者辅助工作人员来完成该项任务。有些高校图书馆的馆员会对学生进行简短的针对性的培训9,培训内容大概为图书馆整体的功能布局与藏书分布等简单内容;有的馆甚至连简单的培训都没有,只是提前几天或临场给学生发放一份图书馆参观流程,让学生背熟。这样的新生入馆教育的培训效果可想而之。新生入馆教育中学生志愿者的参与固然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压力,但是一些未经过系统并专业培训的志愿者的教育效果并不理想。 4 高校图书馆新生入馆教育的思考 4.1 调整新生入馆教育的时间 如前文所述,开学后一个月内用传统模式集中对新生进行入馆教育的效果并不理想,而开学后
11、一个月,新生结束紧张的军训,基本进入紧张的学习课程中,延后对新生进行集中入馆教育更为不现实。好在信息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新生入馆教育平台的运行提供了强大支撑,补充了传统教育模式的不足,使得新生无需到馆就可了解图书馆相关知识。因此,笔者建议将入馆教育的时间提至开学前。 首先,高校图书馆在图书馆网站或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上增添“新生专栏”界面即新生入馆教育平台入口。新生专栏里一站式介绍图书馆的功能布局、规章制度、借阅规则、常见问题解答等方面的内容。另外,要在新生专栏里面设计一些图书馆基本知识的自测考题,以便新生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目前有一些高校将借阅权限的开通和图书馆知识考试成绩挂钩,通过图书馆
12、知识考试会自动激活读者借阅权限,这种方式较为强制;也有图书馆没有采取这种强制措施,而是通过学院和学校的学生工作部门,号召新生积极参加考试系统的测试,据其统计,即使不靠强制措施,也有86%的新生同学在入学一个月内参与并通过了系统考试10。笔者较认同后者的做法。 其次,高校将图书馆的功能布局、重要作用、图书馆网站链接、微信公众平台(二维码)等重要信息集中制作在图书馆宣传页上,在向新生发放录取通知书时,将图书馆宣传页附在录取通知书的信函里独立展示。高校建议新生在家里通过虚拟的新生入馆教育平台自学图书馆的相关知识,感兴趣的新生可以自愿完成图书馆自测考试。这样,新生在入学以前就对图书馆有了一定了解,在学
13、习中有的新生可能会有一些困惑,在开学后进行的入馆教育里,新生们可以加深对图书馆知识的了解,并且可以针对性的提出心中疑惑,和图书馆工作人员更好的沟通与互动。 4.2 新生入馆传统模式与现代化的入馆教育平台相结合 虽然传统的新生入馆教育模式有一些不足,但是与新生入馆教育平台相比,传统的入馆教育模式如实地参观等也有着不可代替的优势,因此,笔者倡导传统模式与现代化入馆教育平台相结合。 开学前,新生通过新生入馆教育平台提前了解图书馆、学习图书馆相关知识。入学以后,新生通过读者手册和集中讲解对图书馆产生进一步了解,并且在心中接受了图书馆在自己学习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在新生对图书馆有了一定程度了解的基础上,
14、体验式、互动式的实地参观图书馆,加深对图书馆的了解。当新生认可图书馆在自己大学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以后,自然会关注图书馆的通知和活动,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对后续的图书馆专题讲座和活动等也会积极的参与进来。这一系列的学习活动,无形中提升了新生的信息素养,也是对图书馆作为全校信息服务中心的最有力宣传。 4.3 引入同伴教育理念,培养同伴导师,充实新生入馆教育实地参观环节人力资源 前文提过实地参观培训是入馆教育中效果最直接、最受新生欢迎的部分,在此环节中,即不能流于形式,也不能因为新生人数众多而降低教育水平,师支力量不足成为了最大困难,直接影响教育效果,而人力资源的不足是很多高校的共同问题,由于各方面原
15、因,现有的师支力量无论如何也不能满足数量庞大的新生们的需求,因此,引入同伴教育理念,培养一些高素质、高能力的同伴导师来完成这项工作。由于新生入馆教育是同伴教育中最容易开展、效果最明显的一种方式11,因此,同伴教育已逐渐被一些高校图书馆应用在新生入馆教育之中。 选拔同伴导师担任本环节的教学工作,首先,解决了开展常规参观活动中工作人员不足的问题;其次,新生在初入大学环境时,陌生的环境容易让其产生焦虑,而年龄与其相仿的同伴导师比馆员更具亲和力,入馆教育的效果会更好12;另外,因同伴导师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待问题,和新生有几乎相同的思维方式、生活经历与感受,使得同伴导师与新生能够更好的沟通交流,吸引新生的兴趣,从而提高入馆教育工作的效率。 同伴导师承担入馆教育的部分工作以后,并不意味着入馆教育的简单化,也不意味着馆员功能的弱化,如何更好的选拔与培养出大量优秀的同伴导师将成为图书馆相关工作人员的新任务。 5 结语 新生入馆教育是新生利用图书馆的启蒙教育,是提升新生信息素养的关键教育,是一项与时俱进的工作。来自高校领导的政策支持、高校图书馆所开展的持续性入馆教育活动以及传统模式与现代化模式的结合,是对高校新生入馆教育工作的支撑、拓展和补充,提高了图书馆的利用率,提升了大学生的信息素养,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将会推动高校图书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6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