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区域品牌的大湘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策略研究.docx
《基于区域品牌的大湘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策略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区域品牌的大湘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策略研究.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基于区域品牌的大湘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策略研究基于区域品牌的大湘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策略研究 陈瑾 肖蓉 张志莲 肖萌 【摘 要】 本文基于区域品牌理论,分析了大湘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及面临的困境,提出了基于区域品牌的大湘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对策。一是因地制宜打出特色的“本地牌”;二是融入故事情节联合打出“感情牌”;三是实施大湘西非遗的区域品牌策略;四是做好大湘西非遗的区域品牌推广工作。充分展现出大湘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古老”、“奔放”、“魅力”、“野蛮”、“神秘”的特点。 【关键词】 区域品牌;大湘西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世代留存下来的
2、历史财富,是中华民族历史文明的特殊表达,具有独特和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及研究价值。彭林绪认为,中华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古老而神圣的生命印记和动态的文化活基因,代表着中华高深的民族智慧和伟大的民族精神,隐藏着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综合国力和国家竞争力的巨大潜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因素。1王水维、许苏明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历史长河中主流意识形式和价值理念的重要体现和必要构成,其价值生成形式或机制与人类生活等有着共生关系。2 大湘西有着十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基于区域品牌理论对其进行有效的保护与传承,一方面,有利于塑造大湘西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品牌,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大湘西地区
3、非物质文化遗产,达到区域品牌建设和有效科学保护非遗的“双赢”。另一方面,有利于了解少数民族的生活方式及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不能脱离一个民族特殊的生活生产方式是其最大的特点,是一个民族的特色,是一个民族审美习惯的“活”的显现,是当地人民的生活生产方式的精髓。它依托于人这个载体,以语言、文字、形象和技艺等为表现手段,并以身口相传作为文化链而得以延续,是“活”的文化及其传统中最脆弱的部分。通过建立品牌的方法来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内可以保护和发扬本民族的优秀文化内涵,对外可以向其他民族同胞展现本民族的生活方式和传统文化。同时加深了我们对于少数民族民族文化内涵、生产生活方式的研究。 一、区域
4、品牌的内涵与意义 1、区域品牌的内涵 区域品牌是把一个区域和某类产品或产业结合在一起,形成具有一定区域特征和特色的产业品牌,是在当地人们的经济生产、文化生活中形成。区域品牌利用这一区域独特的生产要素将其与现代产业相结合,反映出当地特有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情怀,融入带有该区域特性的文字、技术、形象、风俗等形成的具有一定知名度,且可以成为一定区域的名称,同时可以利用这张名片区别于其他区域。3 2、区域品牌的意义 区域品牌的重要作用在于:第一,建立优质的区域品牌能够为该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公共品牌效应。作为区域共享的一个品牌,无论是在资源的有效整合及合理配置上,还是在区域宣传上都有推动力。第二,可以
5、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巨大的集聚效应。建立区域品牌突出该区域的主要特征,能够更加吸引大量的资源、资金流入,也可以利用自身特色吸引人才就业或科研。无论是从“硬件”上,还是“软件”上都能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创造有利且有效的条件。第三,能够提高当地政府、行业及企业发展区域经济的信心,增加其积极性。区域品牌是企业及产业品牌构建行为的综合表现,是一个地区整体经济发展水平的体现。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深,区域品牌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也愈加明显。构建区域品牌,形成区域特色成为一个地区保持经济稳定快速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大湘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 大湘西,即“湘西地区”,是对包括张家界市、湘西土家族苗族白治州
6、、怀化市以及邵阳、永州的部分县市在内的整个湖南西部地区的统称。大湘西“非遗”数量多,种类全,特色突出,是全国重要的“非遗”富集地区之一。种类齐全、域内众多的“非遗”项目,覆盖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非遗”分类方法的八大种类,覆盖了我国“非遗”普查所列的十六类和国家“非遗”名录的十大类。4 1、分布集中、密集度高 大湘西区域内少数民族“非遗”分布集中,地域密集度高。从域内数量来看,大湘西拥有国家级“非遗”44项,每万平方千米国家级“非遗”7项,是全国每万平方千米“非遗”数的4.38倍。大湘西有省级“非遗”116项,每万平方千米18.4项,是湖南省每万平方千米“非遗”数的1.5倍(湖南省三批省级“
7、非遗”243项,每万平方千米11.5项)。5從域内行政区划看,大湘西国家级、省级“非遗”项目的一半以上集中分布在湘西自治州境内,该地区有国家级“非遗”24项,占大湘西国家级“非遗”总数44项的54.54%;省级“非遗”60项,占大湘西省级“非遗”总数116项的51.72%。6 2、差异显著、特色突出 大湘西各民族“非遗”传承历史久远,差异性显著,特色突出。区域内国家级“非遗”全是少数民族的,省级“非遗”也大多是少数民族的。民族的“非遗”总有该民族的文化特质,呈现各方面的差异性,互不一样,各具特色。从土家族的茅古斯舞、摆手舞,到苗族的苗鼓舞、吊龙舞等,莫不带有古朴的文化特质。 3、奇特稀少、价值
8、巨大 大湘西少数民族“非遗”的价值表现在许多方面。一是它的特色价值。物以特为贵,物以奇为贵。“特”是指特有、特色、特质;“奇”是指奇特、独特等。大湘西“非遗”渗透着大湘西少数民族特有的文化元素,打上了大湘西少数民族特有的生产生活的烙印,齐占“特”与“奇”。越是奇特,就越具有吸引人们注意力的价值。二是它的珍稀价值。物以稀为贵,“稀”是指稀少、珍稀。以传统农耕生产生活为依托的少数民族“非遗”,在生产生活方式和社会文化迅速变迁的当今之世,传承越来越难,传承至今的越来越少。越稀少,就越显示它弥足珍贵的价值。此外,大湘西少数民族“非遗”的奇特价值和珍稀价值,还体现在它的历史传承与文化创新价值、科学探索和
9、爱国主义教育价值、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价值等等方面的价值。7 三、大湘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面临的困境 大湘西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土家、苗、侗等少数民族智慧的结晶,积淀了时代的精华,保留了民族的特色,是地方民族文化的精品。但由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视程度不够,因此大湘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保护和传承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 1、文化生存语境的变迁与“非遗”产品文化意蕴的消退 其一,语言的逐渐衰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湘西州苗族土家族年轻一代人外出工作等等原因,导致苗语、土家族语渐渐消失,苗族哭嫁、苗歌和土家族神歌等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难以传承。其二,大湘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越
10、来越少。以往较为年长的那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者逐渐老去,年轻一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越来越少,使得湘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工作面临越来越紧迫的形势。 2、现代文化与多元文化的冲击 全球化的发展和外来多元文化的艺术形式,也因为人们的猎奇心理,导致传统文化的相关活动范围逐渐缩小,少数民族“非遗”的播布范围呈现缩小趋势。其次,因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而使生产技艺类的“非遗”活动范围缩小,民间自发的年节娱乐活动范围,因节前节后外出打工而不得不缩小活动范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活动范围逐渐缩小又加剧了大湘西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衰减的问题。 3、大湘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缺少品牌塑造 这是大湘西非物质文化
11、遗产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个重要的发展问题。缺少了品牌塑造、缺少品牌化运营,不利于激发和延续“非遗”自身活力和传承能力,也无法有效保护“非遗”知识产权。品牌塑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经过以下步骤:品牌定位、品牌形象设计、品牌形象整合传播、品牌形象形成。一般的品牌塑造大都是凭借大量的财力物力通过新闻炒作、广告轰炸、大规模的公益和赞助等手段和方式进行。人们对“非遗”内涵和形式的了解少之又少,前期品牌定位和形象设计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和物力来调研和考察,后期的传播和维护也需要投入大量的金钱,更何况湘西地区位于湖南西北部,地处武陵山区,地理位置较偏僻且经济欠发达,相对来说资源和信息极其缺乏,“非遗”品
12、牌的塑造成本也随之提高。 4、非遗保护缺乏科学的方法、效果差强人意 现今不缺乏想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而是缺乏正确的方法。政府在非遗工作上“重申报,轻保护”,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工作十分重视,但申报成功后的相关保护工作却有待提高。比如对传统工艺的手艺人的补助,对古建筑的修葺,对传习人的培养。此外,对于非遗的保护大多还停留在单一的方法上,对于不同的非遗项目盲目采用同一种方法。 四、基于区域品牌的大湘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对策 1、区域品牌理论运用于非遗保护与发展的原因分析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济价值需要通过产品与品牌表现出来。品牌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的核心资源,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
13、下非物质文化遗产最突出的价值体现。 (1)区域品牌能体现非遗的文化与民族底蕴。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先辈智慧和勤劳的结晶,是区域内人们形成的价值观,代表着该区域的文化底蕴。建立区域品牌,根据非遗项目的文化特质来选择保护非遗的方式,在保护了非遗知识产权的同时,也避免了盲目开发非遗项目的风险。与此同时,以非遗特征作为品牌的内涵,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品牌的塑造成本,非遗本身就是一张非常好的“名片”,无论是对品牌来说,还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来说,在一定程度上都降低了宣传成本。此外,还保证了品牌的文化要素,强化了品牌的文化内涵,成为区域品牌的核心竞争力,毕竟没有雄厚的文化底蕴做支持,缺乏历史的品牌是难以在市场
14、中存活下来的。 (2)区域品牌能体现非遗的个性与民族特色。非遗在生产性保护的过程中,以非遗技艺为依托的小商户,在产品外观设计、包装服务、营销推广等方面互相模仿,无品牌辨识度可言。非遗资源这一手好牌打得稀巴烂,名义上保护了非遗,实则是对这片潜在“蓝海”资源的破坏。例如,国内最近几年涌现的“淘宝村镇”多以非遗为依托进行售卖,多为民众或地方政府自发形成,缺少整体统一规则,导致产品和服务参差不齐;设计抄袭、压价竞争等现象层出不穷,导致产品同质化严重。大湘西地区是少数民族(苗族、土家族、白族、瑶族、侗族等)的聚居地,在此发源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大都带有浓厚且鲜明的民族特色,正是因为这种独特性,成为了一个
15、有特色政治经济文化的地区代表。而品牌需要的正是这种可以区别于其他品牌或产品的个性,是否具有个性成为一个品牌是否能夠从市场中脱颖而出的重要依据。打造特色的区域品牌能够从根本上避免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同质化的生产保护,很好的保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性。 (3)区域品牌能体现非遗的信任与民族情感。非物质文化遗产除了是人们生产劳动造就出来的结晶,经过历史的沉淀和长时间的流传,人们对其有非常浓厚的情感。加之政府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颁布者,自然而然就成为了其最佳代言人。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牌化可以感染更多的人,提高更多甚至是全国人们的凝聚力、认同感和自豪感。而这些社会公众认知是打造非物质文化遗产区域品牌的最
16、大号召力。因非遗具备的种种要素,使打造区域品牌在处理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有很大的助力,成为增加品牌价值的一剂猛药,成为一种品牌的象征,成为代表一个地区的旗帜。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牌化可以很好的协调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赋予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对其进行“活性”保护。 (4)能有效解决非遗经济开发价值与文化传承价值的冲突问题。非遗保护大多与当下热门的旅游等经济活动结合起来,这时就存在一个追求盈利和“非遗”保护的博弈过程。在急功近利的时代背景下,往往会为了追求理想的利益在开发的过程中对地区非遗的本质和外表进行破坏,终究适得其反。保护非遗,传统的录入非遗名录、建立法律法规是必不可少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基于 区域 品牌 湘西 物质文化 遗产 保护 发展 策略 研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