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核架构及编程技术”课程建设.docx
《“多核架构及编程技术”课程建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多核架构及编程技术”课程建设.docx(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多核架构及编程技术”课程建设“多核架构及编程技术”课程建设 引言 武汉大学电子信息学院一直着力于培养具有三创精神(创新、创造、创业)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自20XX年“多核微处理器”概念出现以来,学院就意识到“多核架构”及其“基于多核架构的多线程编程技术”必将对现有的软件设计和相关课程内容产生影响,于是成立了“多核课程小组”,并研究规划将“多核”概念和知识添加到本科生课程体系中。20XX年,武汉大学加入“Intel大学合作计划”,并成立“武汉大学Intel多核技术实验室”,20XX年6月,获得“教育部Intel精品课程”建设项目批准。 1课程建设背景及课程体系设计 1.1课程名称及课程目的
2、 课程小组进行了近两周的讨论,从备选名中最终确定课程名称为:“多核架构及编程技术”。之所以确定此课程名,是因为多核课程的受众是通信工程及电子信息工程等专业本科生,学生具有扎实的硬件基础、较强的动手能力和较好的编程能力;针对专业特点及学生特点,多核架构的认知与基于多核的多线程编程技能具有同等重要性;除了对多核多线程编程方法的学习和相关工具的使用技能学习外,多核架构的学习和认知将有助于学生在硬件设计理念上得到提高。 课程名称确定后,课程组又确定了课程的目的。大家一致认为应紧紧围绕“多核架构及编程技术在本学科领域中的应用”为主线开展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多核体系的基本原理、典型设计策略,全面深入了解多
3、核体系架构,完善知识结构,能在多核平台上进行并行编程,会使用相关工具进行程序优化及调试,理解多核技术对其他学科的影响,能独立完成所要求的实验计划。 1.2课程体系 从学科发展和现代教育思想出发,结合工科专业特点,经充分的研讨,针对我校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等本科专业,学院创建了“多核架构及编程技术”课程立体体系。该体系结构为:课堂理论教学系列讲座实践性教学(实验和毕业设计)三大模块。课程建设围绕该立体体系进行,以我校电子信息学院“国家工科基础课程电工电子教学基地”为依托,以一级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为龙头,坚持将多核架构理论与实践有机的结合,贯彻“少而精与博而通”教学思想的创新实践,体现工科专
4、业的特色。 2课程知识体系 2.1基础理论 基础理论通过课堂讲解方式进行,注重学生知识结构的衔接和完善,包括多核技术的相关理论及多核编程工具的使用。其内容主要有:计算机架构的发展史,多核处理器体系结构,基础理论知识,多核多线程的设计方法,并行计算及其实现,基于多核平台的程序调试技术,基于多核的编译优化技术,等。 2.2基础实验 教师讲解并分析完实验内容和要求后,学生独立完成基础实验。基础实验注重提高学生掌握基于多核架构的编程技术的能力,包括了在Windows和Linux操作系统下的多核基础编程及各个工具软件的使用。工具软件包括:Intel C+和Fortran编译器、Intel数学核心函数库和
5、Intel集成性能元件库、Intel TuneTM性能分析器、Intel线程检测器和Intel调试器、Intel线程直方统计器,等。这些基本工具的熟练使用能力可为实际环境中多核技术的运用打好坚实的基础。由于基于多核的编程与操作系统环境和编译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在讲解编程工具使用方法之前,应着重介绍多核编译的知识以及操作系统对多核的支持。 2.3课程设计 目前4个大实验(请参见课程网站,ttp:/eis.whu. 3多核课程的建设方法 3.1 教师队伍构成及立体化教学方法 本课程组成员均为长期从事教学科研的一线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研究和实践经验,且来自于本学科领域的不同研究方向。课程组具有老中青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多核 架构 编程 技术 课程 建设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