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后殖民视角解析《苏伊士之东》里黛西的身份建构历程.docx
《从后殖民视角解析《苏伊士之东》里黛西的身份建构历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后殖民视角解析《苏伊士之东》里黛西的身份建构历程.docx(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从后殖民视角解析苏伊士之东里黛西的身份建构历程从后殖民视角解析苏伊士之东里黛西的身份建构历程 吕秀梅 彭自平 摘 要:作为苏伊士之东里的女主角,中英混血黛西从一出生就带着身份的模糊性。她的身份建构历程经历了最初被“流放”的混血,到尴尬的文化上的双重“他者”,到最后回归中国文化身份,黛西终于在追寻、失望、醒悟之后找到自己的文化根源,中国才是她最终的文化与精神栖息地。 关键词:后殖民;苏伊士之东;黛西;身份建构 一、引言 苏伊士之东发表于1922年,是英国作家萨默塞特毛姆以20世纪初中国北京为背景创作的一部戏剧,剧作以中英混血女子黛西与几个中英男子的情感纠葛为主线,集中体现了黛西作为一个文化边缘人
2、的尴尬与挣扎,终其一生,她都为建构自己文化身份而努力。目前,国内对毛姆的中国书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面纱及在中国的屏风上,对苏伊士之东为数不多的研究集中在中国人物的形象分析上。比如,张艳花(20XX)分析混血儿黛西的性格缺点,她虚伪、自私而又无情无义。在本文笔者从后殖民视角出发,集中探讨黛西的身份建构历程。1 二、黛西的文化身份建构历程 “身份认同”是西方文化研究的一个重要概念,他受到新左派、女权主义、后殖民的特别青睐。其基本含义,是指个人与特定社会文化的认同。这个词总爱追问:我(现代人)是谁?从何而来、到何处去?2(p.465) 作为一个中英混血,本剧女主黛西从一出生便决定了她的身份模糊性和
3、文化边缘人的尴尬处境,让她找不到文化归属感,进而开始了她的身份建构历程。 (一)被“流放”的混血 “流放”在后殖民语境中有着复合的含义,它既指地域意义上的流放(指生活国度的改变),也指种族(或血缘)意义上的流放,即父母来自不同的血统或不同的种族;3(p.131) 处于种族(或血缘)流放状态的人更是从一出生就面临着文化身份的困惑。父母组成的文化或种族混杂的家庭氛围使他们一出生就被“流放”了他们不属于任何一种单一文化,他们游移于任何一种单一文化之外。3(p.133)黛西正是这种类型的被流放者。 她是中英混血,其英国父亲在游历中国时与黛西母亲相恋,生下黛西,之后抛弃了黛西母亲,将黛西带到英国,教她英
4、语,接受英式教育,穿英式服装,将她培养成一个英式淑女。正如弗朗兹范侬所言:“讲一种语言是自觉地接受一个世界,一种文化”。4(p.25)讲英语的黛西,从未怀疑过自己的文化身份,她将自己看成了纯正的英国人。然而,父亲死前将她托付给英国青年乔治。黛西与乔治相处之下日久生情,谈婚论嫁之时,黛西的中英混血身份让她美梦破碎,在英国社区里,理智的英国人都不愿意娶一个亚欧混血女子,尤其是有中国血统的女子。乔治的上司以前途和工作相要挟,迫使乔治放弃了黛西。至此,黛西明白,她不是一个真正的英国人,她的混血身份成为她婚姻选择的最大障碍,即使身处英国群体中,她也始终只是游离于居住地的主流文化之外的“他者”。 (二)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苏伊士之东 殖民 视角 解析 苏伊士 里黛西 身份 建构 历程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