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不过《诗经》.docx





《最美不过《诗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美不过《诗经》.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最美不过诗经最美不过诗经 尘衣: “四书五经”中,诗经位列“五经”之首。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公元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含6篇有目无辞的笙诗),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在内容上,诗经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诗经的精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由周南召南等15部分组成;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诗经的作者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也有传其中一部分为尹吉甫创作。 诗
2、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孔子曾概括诗经的宗旨为“无邪”,并教育弟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先秦诸子中,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子在说理论证时,多引述诗经中的句子以增强说服力。至汉武帝时,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五经”之一。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在论语中,孔子的诗化教育占有很大比重,甚至将诗作为道德形成的一部分。一个真正热爱诗的人,还应该是明礼有德者,绝不能无德寡义,否则,是对诗的亵渎。 由此可见,诗经传递的价值观是真诚的、质朴的、美好的。现代社会,越来越
3、多的中国父母倾向于从诗经中寻找取名的灵感,正是来源于对诗之关的肯定(作家琼瑶的这个笔名就来自诗经)。德国莱比锡举行“世界最关的书”评选活动,在几十个国家和地区的几百种书目中,诗经得以入选,当之无愧。 用心读诗经,哪怕不太懂其内涵,哪怕难以体验其意境,我们依然要用心去读。因为,它是我们灵魂的某个切面,是我们心灵的根,是我们美学的基础之一,是我们曾经最接近自然的安慰。 亲近自然 曾经读过同一位作者关于诗经的两篇文章,一篇叫诗经中的植物,一篇叫诗经中的动物。从这两篇文章,既可看出作者其人对动物与植物的偏爱,也可以看出诗经本身对大自然的亲近。 诗经为什么会亲近自然呢? 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农业社会,在
4、中国延续了几千年,诗经体现的就是这样的时代。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烧火煮茶、纺纱织布。他们依四时而行动,又据八节而蛰居。他们遵循时令,天人合一,采可采之草、食可食之食。 诗经是怎样亲近自然的呢? 沼、沚、涧、滨,山、谷、沟、壑,洒满了人们的汗水,回荡着人们的笑声。人们踏歌而行,芦蒿的香芽、香蒲的根茎、青莲的种子、卷耳的幼苗、水芹的叶柄,还有橡、栎、栩、栲、栗的壳,以及红杞、黄萱、甘荠、苦匏、葛、麻与荇菜都是人们的日常所见,也都成为诗歌中随处可见的意象。 季节的变更和时令的交替,在他们眼中优雅而准确。现代人不光难以了解诗经中所描述的动植物,对其中季节时令的理解也时常产生谬误。比如“七月流火”,
5、很多人将其理解成七月热得像被火烧一样,是最热的月份。实际上,它是指七月(农历)进秋,天气逐渐凉爽起来。“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七月流火,农夫之辞也。三星在户,妇人之语也。月离于毕,戍卒之作也。龙尾伏辰,儿童之谣也。后世文人学士有问之而茫茫然者矣。”顾炎武的日知录预示,处于工业文明时代的我们,已经难以理解鸟兽草木、季节时令带给我们的真正乐趣。 亲近自然的诗经的确是美的。她美在前人的眼里,也美在现时的我们心中。两千多年的演变,很多物事的确已经悄然而去,天文地理、日月星辰、鸟兽草木离身处钢筋水泥丛林的我们越来越遥远。距离感,让诗经在现代人眼中更加美丽、鲜活起来。 诗经美在何处?其词其韵,其形其神,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诗经 不过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