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力的教案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力的教案5篇.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关于力的教案5篇 力的教案篇1 课程学习目标目标解读 1.理解弹力、摩擦力的概念和判断方法。 2.能正确地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 3.深刻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意义,能熟练应用相应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学法指导三种力的认识是本章的基础,物体的受力分析必须准确,再利用力的合成和分解来解决问题。 课程导学建议重点难点掌握重力、弹力和摩擦力的特点,运用力的合成和分解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建议 本章复习课建议用1节课的课时,关键仍然在对基础问题的复习上,如重力、弹力、摩擦力的概念和产生条件及对其大小、方向的认识,并能够正确地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现阶段受力分析也只分析物体受力个数比较少、简单的情况,注意教学的
2、层次性和渐进性。 课前 准备本章知识学生的掌握情况可能有比较大的差异,要了解大多数学生处于什么状况。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收集学生提出来问题,注意一题多解的准备。 导学过程设计 程序设计学习内容教师行为学生行为媒体运用 预习过程梳理知识确保每一位学生处于预习状态。回顾本单元内容,可以查阅教材和以前的学案,对本章内容的知识体系和重点难点有所了解。PPT演示课题及学习目标 完成学案巡视学生自主学习的进展,学生填写学案的情况。尽可能多得独立完成学案内容,至少完成单元体系构建的内容。 结对交流指导、倾听部分学生的交流,初步得出学生预习的效果情况。就学案中有疑惑的内容与结对学习的同学交流。 课堂探究 小组
3、讨论 小组展示 补充质疑 教师点评主题1:对力的有、无及方向的判断 总结弹力、摩擦力的特点,如何判断弹力、摩擦力的有无及方向(1)分析甲、乙两位同学谁对谁错,为什么。 (2)说说对于发生微小形变的物体是否存在弹力以及静摩擦力,我们该采用什么方法判断。 (3)说说弹力和摩擦力的方向有什么特点。 口头表述 主题2:受力分析 总结受力分析的步骤,介绍整体法和隔离法的选择。(1)画出各图中物体的受力情况。 (2)结合第一问中所画的受力分析,思考一下画受力分析的步骤。 (3)说说受力分析中常用的方法。口头表述、板书 主题3:将已知力F分解成两个分力F1、F2的情况 让学生掌握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进行力的合
4、成和分解的特点。依次分析下列问题: (1)已知两个分力F1、F2的方向,求两个分力F1、F2的大小,能分成几组情况的分力? (2)已知一个分力F1的方向和大小,求F2的大小和方向,能分成几组情况的分力? (3)已知一个分力F1的方向和分力F2的大小,求分力F1的大小和分力F2的方向,能分成几组情况的分力?口头表述 讲练结合独立分析思考根据具体情况与部分同学(特别是各小组组长)交流,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侧重受力分析和力的合成与分解。全体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完全,小组同学都完成后可交流讨论。 拓展一、对弹力的理解 拓展二、对摩擦力的理解 拓展三、物体受力分析常用的方法 拓展四、力的合成与分解PPT
5、 拓展技能检测视学生基础和课堂时间、教学进度决定是否作要求教师未提出要求的情况下学有余力的学生可自主完成PPT 记录要点教师可在学生完成后作点评学生在相应的位置作笔记。PPT 总结反思知识总结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有没有必要总结或部分点评一下。学生就本节所学做一个自我总结,之后可小组交流讨论。PPT 感悟收获注意有代表性的收集一些学生的体会,以便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根据自己的感受如实填写 根据自己的思考找出解决方案 课外拓展无 板书设计课时2.7力整合与评价 力的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知道轮子会滚动,能省力。 2了解轮子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3乐意参加探索活动,并有良好的操作习惯。 活动
6、准备: 1活动前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带有轮子的的各种东西。 2幼儿每人带一个有轮子的玩具。 3书、小推车;各种形状的小积木和小斜坡;ppt。 活动过程: 一、玩玩具,激发兴趣。 你发现了什么? 二、玩玩具,观察轮子。 1这些轮子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有什么一样的地方? 3教师小结。 4实验验证:用圆的做轮子最合适。 三、玩游戏。 1搬书游戏。 2交流:用手搬和用小推车搬有什么不一样的感觉? 3.教师小结:原来用手搬很费力,用小推车很省力。 四、经验拓展。 引导幼儿讲述轮子在生活中的运用。 力的教案篇3 总目标: 1,从古今中外的优秀绘画作品中,体会到劳动人类创造力的源泉,劳动是许多画家经常表
7、现的重要题材之一。不同时代的画家通过劳动题材所表现的主题是不一样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也是多种多样的。它们所体现的思想内涵和艺术性的高低存在着明显的差别。通过欣赏,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审美能力和分析作品的能力,以及用口头或文字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感受的能力。 2,通过对表现劳动题材的优秀绘画作品的欣赏,培养学生对劳动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念。 课时分配: 2课时 教学准备: 将课本中所选的作品,准备成幻灯片,师生共同收集古今中外表现劳动题材的各种美术作品。 教学实施: 采用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先让学生通过比较、分析,谈出自己对作品的初步感受和理解,然后再由教师归纳总结。 教学过程: (1)屏幕
8、展示在激流中前进、粮食、清明上河图、牛耕、捣练图 请同学们观察,这些图片反映了一个怎样的共同主题? (劳动) 你是否知道和理解这些美术作品所表现的劳动的性质和情节? 你对作品所表现的劳动场景有什么感受? 你对作品中任务的劳动心情和态度有什么感受? 请同学用语言叙述 (2)结合实际,由劳动中体现的精神联系学习、生活中的应具有的精神。 由同学自主思考,回答 (3)小组合作,检验课前准备情况 你对这些作品和作者知道多少? 你了解作品的时代和社会特点吗? 你能不能想象作者的创作意图和要表现的主题? (4)教师重点分析在激流中前进清明上河图纺织女等作品,总结这些表现人类劳动的美术作品带来的审美感受。 (
9、5)同学讨论不同的人物对劳动有什么不同的态度和情感? 你对人类劳动的意义有什么体验和联想? 你对“劳动创造世界”有什么体会和看法? 教学资料: 清明上河图(全画24.8528.7厘米) 作者:张择端 这是一幅生动反映北宋都城汴梁繁盛景象的、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著名之作。全画内容大体分为三段,开头是画汴梁的郊野风光,中段是以虹桥为中心的汴河及其两岸舟车运输、手工业生产和商业贸易等繁忙的活动场景;后段为市区街道的繁华场面。教材中所选的是中段也是描写最精彩的一段。桥上桥下互相呼应,构成了一幅热烈、紧张而又极其生动的画面。虽然画中人物都画得很小,仔细看去,各个都很生动,十分耐看,足见画家对生活的观察十分
10、仔细,描绘人物的举止形态具有极其深厚的艺术功力。从而使这一段描绘成为整个画面中最吸引人、最令人难忘的场景。 纺织女(220*289厘米) 作者:(西班牙)委拉斯开兹 委拉斯开兹是西班牙17世纪最杰出的画家。擅长肖像画和风俗画。描绘西班牙宫廷生活的纺织女是他的代表作。从画面看,全画分成前后两大部分:前景部分是西班牙马德里皇家织造厂的纺织工正在劳动的情景;后景则是宫廷贵妇们正在欣赏有皇家织造厂织造出的壁毯。两个场景代表了两个不同的阶级,而且似乎隐含着一种对比。这不能不说是体现了画家的一种思想倾向。加上画家着重表现的是防织女劳动的情景,不仅生动的描绘了纺织女的各种劳动姿态,而且还有意识地通过画面右侧
11、穿白衣的纺织女劳动时的优美体态,让人清楚地看到了劳动妇女特有的质朴的美。表现了他对劳动妇女的同情。 力的教案篇4 教案示例力的测量 课时:1课时 教学要求: 1知道力的单位是牛顿,对牛顿的大小形成具体观念 2知道弹簧测力计是测量力的工具,知道它的构造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 教具:拉力器,弹簧测力计 学生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木块,长木板,一根头发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5分钟) 请一位男同学和一位女同学到讲台前,分别拉拉力器要求其他同学观察,然后回答: 1弹簧为什么伸长了? 2两位同学拉弹簧时,弹簧的伸长相同吗?为什么不同? 3哪位同学的拉力大?怎么知道他的拉力大? 归纳:拉力使弹簧伸长;拉
12、力大小不同,弹簧的伸长不同;拉力越大,弹簧伸长越大利用弹簧的伸长可以测量力的大小 本节学习力的测量 板书:二、力的测量 二、力的单位(5分钟) 国际上通用的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为纪念牛顿而命名 板书:1力的单位;牛顿 拿起2个鸡蛋的力大约是1N 提起质量为1kg的物体的力约为10N 举起20kg的小孩的力约为200N 三、弹簧测力计(10分钟) 说明弹簧测力计是测量力的工具根据拉力越大弹簧伸得越长制成 让学生拿起弹簧测力计,观察它的构造:弹簧、指针、外壳、刻度、挂环、挂钩 介绍使用方法: 1观察刻度、零点不用力拉秤钩时,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处?量程多大?分度值代表多少牛顿? 2使用注意事项:加
13、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能超过量程 3讨论“想想议议”中的问题 板书:2测量工具:弹簧测力计 四、学生实验: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20分钟) 让学生先阅读课本实验部分,然后按步骤进行实验,并把数据记在笔记本上实验中教师巡回检查,及时解决问题 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分度值: 水平拉木块的力: 在斜木板上拉木块的力: 拉断头发的力: 五、小结 教案示例力的测量由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 力的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磁铁相斥、相吸的特性。 2.能运用磁铁相斥、相吸的特性进行游戏活动。 3.对磁铁相斥、相吸的现象感兴趣,体验探索的乐趣。 活动准备: 磁性水果拼图、磁铁小推车、水果图卡、磁悬浮应用的
14、图片。 活动过程: 一、拼图游戏,初步感知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特性。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套磁性的水果拼图,看看能拼出什么水果。 2.教师操作。 3.师小结:原来磁与磁铁之间,有时可以像一对好朋友一样紧紧吸在一起,有时却会互相推开。 4.讨论。 师:如果要让这套无法吸在一起的水果拼图也能拼成一个完整的水果,该怎么办?接下来老师要请小朋友上来试试,看看怎样让这套无法吸在一起的水果拼图拼成一个完整的水果。 5.教师小结。 师:原来只要把两个无法吸在一起的磁铁,改变其中一块磁铁的方向,它们就能吸在一起了。 二、游戏请你和我碰一碰,进一步感受磁铁两极的特性。 1.教师手持磁铁和幼儿的磁铁碰一碰,遇
15、上相互排斥的现象时随时启发,怎样让你的磁铁和我的磁铁交朋友? (1)师:等一下请小朋友玩游戏请你和我碰一碰,用自己手中的磁铁和同伴手中的磁铁碰一碰,看看要怎样让这两个磁铁会吸在一起。 2.幼儿双双合作玩磁铁。 师:接下来请小朋友两个人合作玩游戏请你和我碰一碰。 3.师:接下来请一个小朋友说说你是怎样让两块磁铁吸在一起的。 4.师小结:小朋友都玩了游戏请你和我碰一碰,知道了让两个磁铁吸在一起的方法。有的两块磁铁会吸在一起,有的不会吸在一起,因为磁铁有正负极,只要改变其中一个磁铁的方向就能吸在一起。 三、观看图片,了解磁性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 师:磁铁在我们的生活当中还有很大的用处,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教师介绍磁铁在生活中的运用) 四、经验迁移。 师:磁铁的作用可大了,生活中有许多东西也用了磁铁,你知道哪些东西是请磁铁帮忙的吗?小朋友们回家后还可以继续探索磁铁的奥秘。 12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