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伊朗文化交流的使者——孛罗.docx
《中国和伊朗文化交流的使者——孛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和伊朗文化交流的使者——孛罗.docx(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国和伊朗文化交流的使者孛罗中国和伊朗文化交流的使者孛罗 打开文本图片集 说起古代的大旅行家,马可波罗的大名可谓是家喻户晓。他口述的游记把元朝时期中国经济繁荣、文化发达的景象生动地传播到西欧,让欧洲人关于远东的想象更加具体,推动着后来的探险家们继续开辟通往东方之路。在过去几个世纪里,关于马可波罗是否真正到过中国,他告诉大家的见闻究竟是否是他本人的亲身经历,学界一直存在争论。直到近年,一些新的研究才让大家越来越确定马可波罗并非一个牛皮大王,而是的确曾亲临中国。 毫无疑问,马可波罗是古代东西方交流史上的一颗明星。不过,与马可波罗同时代,还有一人和他游历方向相反,从东亚的元朝去往西亚的伊利汗国(约相
2、当于今天的伊朗一带)。甚至这个人的名字与马可波罗几乎相同,他就是孛罗(逝世于1313年)。过去有人甚至把这2人划等号,认为他们是同一人,不过名字的接近,或许只是历史的巧合而已。这篇文章要介绍的就是孛罗对于促进中国和俨朗文化沟通而作出的贡献。 少年丞相 “孛罗”在蒙古语里有“钢铁”的含义,是内陆亚洲各个民族常见的名字。在元朝政坛上活跃的就有好几个孛罗,我们所说的这位孛罗又被称为孛罗丞相。他来自蒙古西部的朵儿边部(即后来的杜尔伯特部),祖父和父亲都对成吉思汗忠心耿耿,因此被授予怯薛(即大汗的高级侍从)的地位。孛罗从小展现出过人的聪慧,被忽必烈指派与王子一起接受汉文化教育。十几岁时,孛罗就成为忽必烈
3、的宫廷侍卫、负责掌管宫廷饮食的宝儿赤(司膳)及怯薛的长官。 1260年忽必烈成为大汗后,赋予孛罗更重要的职务,如为大汗提供翻译、负责审判曾与忽必烈争夺大汗位的阿里不哥等人。在20多岁时,孛罗已经出任管理法律、礼仪等事务及行政中枢(中书省)的要职,因而得到“孛罗丞相”的尊称。他曾向忽必烈提议组建促进全国农业生产的司农司,并担任这个部门的长官大司农数年之久,在此期间孛罗又奉旨设立秘书监,主管收藏各种图书,拟定官吏俸钱,在其任上还合并了回回司天台和汉儿司天台。 在短短十几年里,孛罗参与了许多重要机构的历练,并担任这些机构的长官。这使得他对元朝典章制度非常熟悉,耐农田水利、朝廷仪制、宫禁事务、经籍图书
4、等职责都了如指掌。更重要的是,他在出色完成职务的过程中,展现出娴熟地与汉人官员合作共事的能力,从而成功地协调了游牧的蒙古征服者和被征服民族精英。 出使西亚 1283年,孛罗迎来了他人生的一个转折点,就是奉忽必烈之命出使波斯的伊利汗国,这个汗国由忽必烈的弟弟旭烈兀在征服伊朗和两河流域后创建,执行与元朝结盟,对抗埃及马穆鲁克王朝和北边金帐汗国的国策。经过大约1年长途跋涉后,孛罗来到波斯觐见了时任伊利汗、旭烈兀的孙子阿鲁浑。完成使命后,孛罗归途受阻,从此留在波斯而没有回到中国。 初在异国他乡,孛罗主要凭借忽必烈特使的身份,在伊利汗国境内调和鼎鼐,弥补外来的蒙古统治者与当地权贵之间的裂缝。1295年,
5、孛罗又在伊利汗国的王者之争中保持不偏不倚的立场,成为备受2位汗位争夺者信任的调停人。因此在新的合赞汗(在位于1295-1304年)当政期间,孛罗除保持尊贵的顾问身份外,开始拥有实际的军政权力,并作为大札鲁呼(大审判团)成员,审理了一些地方政权方面的纷争。1304年合赞汗去世后,完者都继任伊利汗,孛罗一度成为宫廷中排名第2的重臣,而完者都不但授予孛罗军权,还委派他率兵镇守边关。1313年,孛罗在奉命前往阿儿兰驻守半年后,在那里牧场的冬营地去世。 孛罗奉旨出使留居波斯后,他的行踪在中国史料中几乎完全消失。仅在他去世之前2年内,元仁宗先后封孛罗为泽国公,并派使前往波斯,赐金印给丞相孛罗。这为孛罗在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 伊朗 文化交流 使者 孛罗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