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docx(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XX)05-0204-01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为兴趣是点燃智慧的火花,是探索知识的动力。教学改革家魏书生也说过:兴趣像柴,即可点燃,也可捣毁。如果教学方法得当,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时,他们的思想就会活跃起来,记忆和思维的效果就会大大提高。反之,学生则把学习看成一种精神负担,拒绝学习,出工不出力,甚至厌学。现在厌学的孩子可是比比皆是。甚至有的上完幼儿园就开始厌学,一提学习就烦、一提学习就闹。小学一年级新生入学时,哭闹着不愿意进校门的孩子
2、也不罕见。所以,我在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等方面不断摸索,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下面是我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些实践活动和做法。 1.举办各种活动,培养兴趣,提高能力 小学阶段的孩子们,天真烂漫、好学好动。无论哪个学段的学生都喜欢参与活动。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我每个学期都在班里举办各种活动。比如:讲数学家的故事、办数学手抄报、速算比赛、数学竞赛、数学拼图等。每项活动从策划到完成,为孩子们提供了展现自我实力的平台,也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打造一种兴趣盎然的有效教学氛围。 讲故事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活动,故事能教孩子学会做人,故事能给孩子们前进的动力,故事能增长孩子的智慧
3、,故事伴随着孩子们的成长,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数学涵养。我们班每学期举办一次讲数学家的故事比赛。比赛中讲述数学家们一个个动人的故事。比如祖冲之、华罗庚、陈景润、苏步青、高斯、蒲丰、笛卡儿让学生从中感受数学的内涵,感受数学家曲折动人的探究知识的经历,感受他们的不懈努力和坚强的毅力,享受因他们的努力而达到至高无上的荣誉。感受数学的魔力,让孩子们更加喜欢数学。 拼图是我根据教材内容给孩子创设的另一个能发挥自我的一个活动。中高年级学过的平面图形、立体图形还有平移、旋转、镶嵌、密铺、对称等内容。在这些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设计来拼图。学生在拼图的设计和制作过程中彰显自己
4、的才能,感受对称、平移和旋转、密铺、镶嵌、密铺等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2.发挥教师特长,打造魅力课堂 才华横溢,风趣幽默,性格阳光的老师往往给学生带来信心,带来力量,带来兴趣。反之,如果一个老师表现的心态灰暗或者缺乏幽默感,死板,教条,甚至用一些过时的,僵化的理念教育面向学生。一般得不到学生的接受,最终影响的是一个班学生对这一个学科的兴趣,当然,也不能过多的挑剔老师,作为老师这个群体,实在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群体。不能要求全体里的每一个人都得具有大家风范,具有艺术家的气质,教师是不可能做到这一点的。但可以做到满腔热情的尽责的展示自己精彩。所以有一句话,叫尊
5、其师则信其道。当学生非常感激一位老师喜欢一位老师的时候,学生对这个老师所教的学科也就比较感兴趣了。 我校低年级有一位数学教师,人长得比较漂亮,衣着时髦得体,头发几乎每天都有新花样。她写的一手好字,画的一手好画,她的每节数学课,黑板上都会出现不同的活灵活现的简笔画,学生看着她画的画,目瞪口呆好羡慕哦!板书设计恰到好处!而且她上课时,导语加表情都富有一定挑衅和鼓励性。把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学生个个跃跃欲试,回答问题争先恐后。 我作为一名高年级数学老师在课堂上给学生充足的展示空间,让学生充分说思路,展示学生的动手操作的结果,展示小组的探究过程。展示自己的表现能力。这样把课堂让给了学生,学生有了
6、成就感,有了战胜别人和战胜自己的机会,有了极强的表现欲。对数学课也富有很强的兴趣。我的学生宋婷说:我喜欢上数学课,郑老师语言幽默风趣,使我在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到了知识。胡鹏飞说:我喜欢数学课,是因为数学课很有趣,我们可以动起来,使我们很轻松,也总是充满笑声。 课堂是一个舞台,学生是主角,老师是配角,怎样才能当好最佳配角,要求老师的综合能力最强,不说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但最起码要通一点点。有一次数学课上我第一次听到了给力这个词。当时对这个词心存疑惑,后来在网上、在春节晚会上我知道了给力是一个很时髦的词。新时代的学生是老师们感觉到了紧张,感觉到需要充电。所以只要有时间我就练基本功,挤时间学习教
7、学新理念、新思想!久而久之,是自己的教学素养的到了大大提高。课堂上我会手执粉笔不用直尺画出的线段笔直笔直的,令学生叹服,在黑板上画出生动可爱的图画,使学生折服。偶尔使用一些诙谐可笑的语言,是学生不禁一笑,能唱几句学生流行的歌,使学生惊讶顿生敬意,即拉近了我和学生的距离,也使枯燥的乏味的数学课变得鲜活起来,是学生对数学逐渐感兴趣以达到愿学、乐学的效果。 3.联系生活实际,灵活使用教材,索取更多的教学资源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3.1充分使用主题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主题图的形式来呈现学习素材是新课程改革的一大创举,是新编教材的一大亮点。所以我上课时充分有效地运用主题图,是数学课堂焕发出了新的光
8、彩。 3.2巧用教材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挖掘教材,灵活处理教材,搜集与学生生活贴近的的数学实例并对其进行优化处理,课堂上如果出现很多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例子,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加对数学的亲切感,体验数学的乐趣。学生会很乐意参与,会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能力,从中发现生活的美好,提高生活的意义。 3.3利用教材中的实例,拓展学生知识面。结合教材例题给学生补充与其内容有关的地理、历史和科普知识等,学生非常感兴趣,也使枯燥乏味的数学题丰富饱满起来,五年级上册学习积的近似数的例 6 时,老师先收集什么是嗅觉?人的嗅觉器官有哪些?嗅觉灵敏,有什么好处? 什么动物的嗅觉最灵敏?狗具有灵敏的嗅觉为人
9、们做了什么好事等相关知识。 3.4充分利用教材中的阅读材料,让学生了解数学,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 4.转变方式,把舞台还给孩子 课改的钟声在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的耳边敲响。我们每位教师的观念都在发生着变化。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这种交往强调师生之间、学生间动态信息的交流。通过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对教学而言,交往意味着对话、参与、相互建构,已不仅是一种教学活动方式 ,更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景和精神氛围。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张显,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上课不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由知识传授者转向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这些教学观念每个教师都知道,虽然有了这样的观念,根本的转变、真正的实施。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构成学习动机的最现实活跃的,是学习的动力。如果学生对学习对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能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使其把学习当作是一种愉快的享受。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地想办法增强数学课的魅力,努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积极热情的去学习,真正地变苦学为乐学,变被动学为主动学。 4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