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诗歌重译现象解读德里达解构主义翻译思想.docx
《通过诗歌重译现象解读德里达解构主义翻译思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过诗歌重译现象解读德里达解构主义翻译思想.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通过诗歌重译现象解读德里达解构主义翻译思想通过诗歌重译现象解读德里达解构主义翻译思想 张瑾 段钨金 摘 要:解构主义翻译观认为,原文取决于译文,没有译文原文无法存在。这对传统翻译忠实观提出了挑战,蕴含着文本的创新并体现了译者主体性。国内解构批评之风盛行,但因解构主义理论本身并不是一种完整的思想体系,理论构想与翻译实践追求目标间则形成矛盾。本文旨在结合诗歌I Am Afraid的重译现象,解读以雅克德里达为代表的解构主义思想,帮助读者通过具体实例了解其思想在翻译领域的影响,并引发译者对自身地位与作用的再思考。 关键词:解构主义;德里达;诗歌;译者 引言: 长期以来,逻各斯中心主义在西方世界一直占
2、据主要地位(杨红,20XX:5),以此为基础的翻译观将译者放于第二位或强调译者的隐身,遵循以忠实为主的翻译观。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始,解构主义,又称后结构主义兴起,其反叛结构主义,主张从多角度看問题,冲破固有思维的屏障,颠覆西方哲学传统。这一思想在翻译界引起风潮,并对传统的翻译观冲击颇深,其中法国思想家雅克德里达(Jacques Derrida)作为解构主义哲学的代表人,对中国当代的翻译理论和翻译研究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王宁,20XX)。 解构主义翻译思想对传统翻译忠实观进行了冲击,由于解构的不确定性以及意义的不可终极性,导致了文本的不可译性(黄海军、马可云,20XX)。然而,在翻译实践中
3、,译者是无法完全脱离原文进行肆意翻译的,否则就会出现“胡译”现象。译者本文通过结合具体诗歌的重译现象,旨在帮助读者简要德里达解构主义翻译思想,为译者破除固有的思维壁垒,直视差异性,挖掘译者的重要作用,进行译者地位的再思考。 1.简述德里达解构主义思想 法国哲学家雅克德里达,作为解构主义哲学的代表人物,其思潮在当时掀起轩然大波。解构主义思想的提出,在西方翻译理论界也激起阵阵涟漪。德里达以瓦解“在场”为目标的解构主义策略,提出了延异(diffrance)、播撒(dissemination)、“印迹”(trace),去中心化(decentering)等术语(陈浪,20XX)。其中,延异(Diffra
4、nce)为德里达首先提出的关键性术语及思想中心,这一术语意在表达现存在与意义之间的一些原始差异。“延异”一词中,“延”带有“延迟”、“延缓”的意思,展现一种时间上的推迟,而“异”则还带有空间上的差异,因此,“延异”所代表的差异性,既是共时的,也是历时的。德里达认为语言符号、书写符号看成是无目的的约定俗成的,这种特性也就是符号的任意性(杨红,20XX:16)。那么,在解释符号的时候,实际上是用一个符号解释另一个符号。比如在解释“玫瑰花”时,会用到其上义词“植物”,而要想解释“植物”就需要使用其他符号。德里达认为符号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意指的东西就在场,是推迟的“在场”,因此,意义是无法确定下来的。“
5、延异”的外延则无限地扩大,可指代世间万物的差异性。 除此之外,德里达还对原文与译文的关系进行了着重探讨,认为译文是原文的“再生”,两者也是“共生”的关系。没有译文,原文无法生存。德里达强调,翻译为差异提供了场所,译文的价值就在于对语言差异度的表现和是否弱化差异性的选择,从而使原文获得补充或重生。另外,在翻译过程中,解构主义将译者比作创造者,所有文本都具备“互文性”,译者不再隐身,译者与译文的地位得到提高。 2.通过诗歌重译现象解读解构主义思想 本文结合诗人Qyazzirah Syeikh的诗歌I Am Afraid英译本的多个中文译本(蓝育惠,20XX),对德里达解构主义思想进行解读。此首诗歌
6、于20XX年由于不同版本的翻译走红于网络,与原文相比,译本历经屡次重译完全脱离了翻译实践要求的严谨性,某些译本甚至脱离了原文,成为新的创作,由此引起热议。本文选取诗经版译文与五言诗版的译文进行解读,以下为诗歌原文: You say that you love rain, but you open your umbrella when it rains. You say that you love the sun, but you find a shadow spot when the sun shines You say that you love the wind, but you clos
7、e your windows when wind blows. This is why I am afraid;You say that you love me too. 诗经版译文: 子言慕雨,启伞避之。 子言好阳,寻荫拒之。 子言喜风,阖户离之。 子言偕老,吾所畏之。 五言诗版译文: 恋雨偏打伞,爱阳却遮凉。 风来掩窗扉,叶公惊龙王。 片言只语短,相思缱倦长。 郎君说爱我,不敢细思量。 2.1 “延异”与诗歌翻译的内容再生 德里达称西方哲学为“在场的形而上学”,而他提出的瓦解“在场”解构主义策略中,延异论尤为引人注意。追根究底,在于意义的不可定性与差异性。因为原始差异不可忽略,而意义又是在
8、差异中体现,那么意义则不能确定下来。人与人对同一个事物,同一个符号的认知存在差异,以“dog”为例,英美国家有关狗的词语往往是积极的,如“lucky dog”,而中国则往往是消极的,如“狼心狗肺”。那么,在英文译本中出现“dog”这个单词时,中国译者很可能由于语言习惯不自主地理解成消极词语,再通过其他方式进行纠正,反言之,如果不加以纠正,自然就形成了差异。 结合英文诗歌的第三句话,忠实于原文进行翻译则是,“你说你喜欢风,但是风来了的时候,你却关上了窗户”。从单个词语的翻译来看,名词“window”在诗经版里翻译为“户”,而在五言律诗版本中则翻译为“窗扉”;动词“close”在诗经版本中翻译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通过 诗歌 重译 现象 解读 德里 解构主义 翻译 思想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