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全册教案.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全册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全册教案.doc(6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新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 , 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 , 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二、 学生分析 :学生经历了一年的科学学习,对科学课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比如,对周遍的事物有了一定的科学认识;初步掌握了科学学习的方法,尤其是观察的方法;学生的求知欲和参与科学活动的愿望明显增强。因此,这一学年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至关重要的时期 。三 、 教材分析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由“天气”、“溶解”、“声音”、和“我们的身体”四个单元组成。
2、在三年级上、下册的基础上,本册教材将继续引领学生经历一系列有意义、有价值的科学探究活动,使他们获得更多的学习体验,加深对科学的理解,增进科学探究的能力。天气:对天气的观察与测量从天空中云的形状和变化开始,对构成天气的四个基本要素分别进行观测。其中包括云量的观察和测定、雨量的观察和测定、风的方向和等级的观察和测定以及气温的测定。这一部分活动中,还包括尝试记录各种天气情况,观察生物预告天气的行为以及学习获得天气的多种方法。溶解:从观察、比较食盐和沙在水中的变化开始,引导学生进入对溶解现象观察、描述的一系列活动之中。如怎样加快溶解,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溶解在水中的食盐能否重新分离出来。“观察更多的
3、溶解现象”一课则进一步扩展了学生对溶解现象的观察活动。 声音:对声音的探究从倾听周围的声音开始,通过对发声物体的观察和实验,研究和探讨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声音是怎样传播的,以及如何控制物体发出的声音。在这一单元结尾设计的“制作我们的小乐器”活动,将由学生自由取材,利用身边材料制作一件能发出不同音调的小乐器,并尝试着奏出简单的乐曲。 我们的身体 : 对自己的身体的了解从身体的结构开始 , 通过观察 , 采集数据和模拟实验认识了解自己的身体,认识了解人体每一部分都有特殊的功能在进行各种生命活动的时候 , 各个不同的部分不是孤立的 , 而是互相密切配合协同工作的 .四 、 教学目标 :本学期是培养学生
4、科学素养的至关重要的时期。教学中要因势利导,积极引导学生在学习汇总尊重客观事实、注重证据、大胆质疑,逐渐养成良好的科学品质和思维方式,真正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学习质量 。五 、 教学措施 :1 应用新课程理念,做到“用教材教” ,而不是“教教材”。2 . 认真钻研教材、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做好课前准备工作,运用多种评价手段,激励学生的探究兴趣。3. 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对一个问题的结果作多种假设和预测。教育学生在着手解决问题前先思考行动计划,包括制定步骤、选择方法和设想安全措施 。4. 注意搜集第一手资料,教会学生观察、测量、实验、记录、统计与做统计图表等方法。5. 组织好探究后期
5、的研讨,引导学生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注意指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教师不要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6 . 要组织好每一个观察认识活动,让学生去亲身经历、体验每一个活动。7 . 注意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尤其重视解决那些与学生关系密切的实际问题,从中让学生体会学习科学的价值。8. 注意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尤其重视解决那些与学生关系密切的实际问题,从中让学生体会学习科学的价值。六、 培优辅差措施四 年级的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很大,而且又是刚接触科学这门学科,在差不多的起 跑线上优劣的区别不是很大,针对这种特殊的情况,具体措施如下: 1 科学素养较好的学生让他参加科学兴趣小组来更好的提升自己。 2
6、 . 对差生进行课后辅导,让他尽可能的弄懂所学的知识。 3 . 请优生介绍学习经验,差生加以学习。 4 . 课堂上创造机会,用优生学习思维、方法来影响差生。对差生实施多做多练措施。优生适当增加题目难度。 5 . 采用激励机制,对差生的每一点进步都给予肯定,并鼓励其继续进取,在优生中树立榜样,给机会表现,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成功感。 6 . 充分了解差生现行学习方法,给予正确引导,朝正确方向发展,保证差生改善目前学习差的状况。7 作业练习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兼顾提优补差。七、 本学期教学研究主题本学期的研究主题是: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课程的兴趣 。 这册是起始册,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课程
7、的兴趣,帮助他们体验科学课程的学习特点,引导他们尝试性地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学习一些浅显的科学知识和技能。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八 、 教学进度表 :周次 时间教 学 内 容 课时 1 9.3-9.7始业教育 12 9.10-9.141 、 我们关心天气 (第一单元 天气 )13 9.17-9.212 、 天气日历14 9.24-9.28 3 、温度与气温 4 、 风向和风速2 5 10.1-10.5中秋节 国庆节06 10.8-1
8、0.125 、降水量的测量(国庆节)17 10.15-10.196 、云的观测 17 、总结我们的天气观察18 10.22-10.26机动11、 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第二单元 溶解 )1910.29-11.22 、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13 、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110 11.5-11.94 、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15 、溶解的快与慢1 11 11.12-11.166 、 100 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17 、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112 11.19-11.23机动11 、听听声音(第三单元 声音)11311.26-11.302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13 、声音的变化11412.3-12.74 、
9、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15 、声音的传播11512.10-12.146 、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17 、保护我们的听力11612.17-12.21机动11 、身体的结构 (第四单元 我们的身体)1 1 7 12.24-12.282 、骨骼、关节和肌肉13 、运动起来会怎样(一)11 8 12.31-1.44 、运动起来会怎样(二)15 、食物在体内的旅行11 9 1.7-1.116 、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17 、相互协作的人体器官120 1.14-1.18单元复习2 总复习21 1.21-1.25考试【若缺失公式、图片现象属于系统读取不成功,文档内容齐全完整,请放心下载。】第一单元 天 气第一课 我们
10、关心天气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各种天气的特征。2.对各种天气现象进行分类。运用感官观察天气,并讨论和记录天气的特征。3.意识到天气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提高关心天气的意识。教学重点:学生对各种天气特征的描述。教学难点:对各种天气现象进行分类。运用感官观察天气,并讨论和记录天气的特征。教学准备:搜集各种天气的资料(包括文字的、图片的、音像的),准备参加下次活动时交流。尝试通过不同渠道了解明天的天气。准备好科学记录本。教学时间 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引入:谈话:“你关心天气的变化吗?你看过天气预报吗?”老师在黑板上写“今天天气怎么样?”如果有人问你“今天天气怎么样?”你准备怎么回答?二、探究内
11、容: 1、了解云量、降水量、风和气温等是天气的基特征。 (1)思考:天气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每天天气都在发生变化,我们怎样描述天气的变化?(2)指导看“城市天气预报图”。问:在这张天气预报图中,是怎样反映天气变化的?图中符号代表的是什么意思?(3)学生说出自己的理解。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老师提示:图上标出的温度是指当地的日最低气温和最高气温的变化范围。(4)提问:你还知道哪些天气现象?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画相应的天气符号。(5)学生分组讨论:说说自己遇到过哪些天气。在不同的天气里自己有什么样的感受。印象最深的一次特殊天气是怎样的,自己当时有什么样的感受,把它写在学生活动记录本上。怎样把这些天气归
12、类。(按云量、降雨量、气温、风速和风向分类。)3、 了解天气预报中的新内容。(1)说说你知道哪些天气预报的新内容。(2)阅读本地地区发布的天气预报的新内容:空气质量预报、降水概率、舒适度指数、紫外线强度。(3)讨论:气象台为什么要向社会预报以上这些天气、环境信息?我们应该怎样利用它们来指导自己的生活?(4)师:你还知道气象台可以为我们发布哪些关于天气的信息?(火险等级、穿衣指数.)三、板书设计晴天 多云 阴天小雨天 中雨天 大到暴雨天 雷雨天大风天 台风天 飓风天炎热天 凉爽天第二课时一、学生实际观察并描述当天的天气。(1)问:今天的天气怎么样?(2)提示学生怎样来观察天气:要从云量、降雨量、
13、气温、风向和风速这几个方面来观察。要在记录本上写上当天的日期,并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记录本上。(3)交流观察发现。(4)学生阅读课本4页的提示。(5)老师对记录方法进行指导。(6)学生改进自己的记录。(7)交流改进后记录。二、拓展知识(生预报天气。)(1)听老师说谚语。 蚂蚁搬家,必有雨下 蜻蜓赶场,大水当防 燕子高飞晴天告,燕子低飞雨天报 田螺出水面,不久暴雨见 久雨闻鸟声,不久转晴朗 麻雀洗澡,有雨快到 鸡不入笼,阴雨将临 鲤鱼跳龙门,大雨定倾盆 大蛇横路,泥鳅上翻,蚯蚓出土,明天有雨三、全课总结。并要求每个小组要坚持进行一个月的天气观察,把每天的天气现象都记录下来,了解天气在一个月里是怎
14、样变化的。 四、课外拓展:气象台是如何进行天气预报的。查看资料。板书 第二课 天气日历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一段较长时期的天气观察、记录和分析数据活动。2、使学生知道天气每天都在发生变化。3、学生会运用多种感官和初步地使用温度计来收集天气信息和数据,并记录在“天气日历”和“日期温度”表中。4、让学生意识到长期的观察和记录会使我们了解到更多的天气信息。 教学重点难点1、让学生经历一段较长时期的天气观察、记录和分析数据活动。2、学生会运用多种感官和初步地使用温度计来收集天气信息和数据,并记录在“天气日历”和“日期温度”表中。教学时间 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提问:你们还记得两周前的天气是怎样
15、的吗?谁来描述今天的天气怎样?讨论:我们怎样才能在两周后仍然记住今天的天气?揭示课题:这节课就来研究观察天气、并将观察到的天气信息记录在“天气日历”上。 二、认识一些天气符号。1、 板画:认识一些天气符号。东北风(6级)西南风东风(7级)西风北风(8-12级)西北风东南风南风风向和风级晴 阴多云霜冻雷雨降雨降雪雾雪台风及其中心冷锋暖锋s浮尘s扬尘s沙尘暴s强沙尘暴风(西风5级、8级)冻雨降温1010升温1010轻旱重旱中旱小雨中雨大雨暴雨雨夹雪 冰雹小雪中雪大雪多云多云转晴晴转多云 2、老师讲解怎样运用天气符号来记录天气变化。3、学生照着板画的天气符号画几个天气符号,制成天气记录卡。(学生在画
16、时要求小组分工,每人画一类天气符号,小组内不画重复的。在记录天气日历时一定要在卡片的上方记上当天的日期。) 第二课时一、制作天气日历学生到户外观察天气。老师重点指导什么地方测气温合适、如何判断云量、阴天等。1、 回教室学生交流今天的天气是怎样的?2、 提问:哪些天气符号最能反映今天的天气?3、 学生在“天气日历”中画今天的天气符号画。4、 出示“温度记录表”。指导学生用描坚条的方法记录当天的气温。二、分组讨论。怎样分配记“天气日历”的任务、什么时候观察天气、周末和假期能不能间断。三、老师根据学生的讨论,作一些指导并统一观察天气的时间。 四、拓展:观察一个月的天气后,要求学生思考。这一个月的天气
17、变化能不能代表这一个季节的气候?在这一季节里,人们的生活、生产有什么特点?这些特点与天气有关吗?五、板书设计: 我们的天气日历 2011年9月20日周日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第三课 温度与气温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测量气温和分析气温变化规律的活动过程,进一步巩固学生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的技能。2、让学生知道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每天应选择同一地点来测量气温。3、学生会做折线图、分析气温变化的规律。4、使学生保持对气温变化的研究兴趣,理解长期测量和记录数据的重要性。教学重点:测量教室内气温变化情况。教学难点:做气温折线图的方法。教学准备:课前布置每小组记录一天中清晨、上午、中午、下
18、午和傍晚的气温。每小组一张温度填充图,一支温度计。教学时间 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引入:提问:我们制作天气日历时还要观察一天中的什么?讲述:温度对天气的影响很大,是天气日历中重要的记录数据。通过观察的测量我们周围大气的温度,就可以知道当天的气温。 二、探究内容:1、复习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测定室内外的温度时1 用手拿温度计的上端,等温度计内的液柱停止升降时,再读数;2读数时,视线也要与温度计的液柱顶端相平;3如果长期测定室外的温度,要把温度计挂在背阴通风的地方。 (1)师:强调使用温度计的安全。(2)分组观察温度计,并指出温度计上水结冰时的温度和水开时的温度的刻度分别在哪里?再指出炎热的夏
19、天和寒冷的冬天时,温度计的温度可能在什么位置?(3)分组活动:学生手握温度计的液泡,待温度计的液柱不再上升时,读出这时的温度。第二课时一、室内外温度的测量与比较(1)思考:你们认为今天教室和教室外的温度是否相同?哪一个温度会高些?是怎么知道的?准确吗?(2)学生分组测量教室内和教室外的温度。注意提醒学生把测得的数据记录好。(3)学生回教室后把测得的数据进行比较,并思考:哪一个温度更能反映当天的气温?在这个活动时,老师可以提示:室内外的温度相同吗?哪儿的温度高?哪儿的温度低?哪一个温度可以反映当天的气温?(室外阴凉处、通风处更能反映当地的气温。) 二、气温的测量(1)比较每个组刚才测得的室外不同
20、地点的气温是否相同。(2)讨论测量气温应选择室外的什么地点。(3)讨论刚才在测量室外温度时,哪个小组测得的温度最能反映当天的气温,并将这个气温记录在“天气日历”和“我们的日期温度表”上。(4)一天中温度变化情况的研究。将各个小组收集的前一天的清晨、上午、中午、下午和傍晚的气温填进“温度填充图”。指导学生对温度填充图中的数据进行分析。一天中,什么时候的气温最高?什么时候的气温最低?一天中气温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吗?(5)组织学生对于每天选择什么时间测量气温进行讨论:如果想知道每天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应分别选择什么时间测量?我们在完成“天气日历”和“我们的日期温度表”时,每天测量气温的时间是不是应该
21、一致?三、全课总结、课外拓展:1、搜集各种天气的资料(包括文字的、图片的、音像的),准备参加下次的交流。2、尝试通过不同渠道了解明天的天气。板书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每天应选择同一时间来测量气温。第4课 风向和风速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风吹动小风旗的状况,确定风速的三个等级,并用这种方法完成“天气日历”中关于风的观察和记录。2、让学生知道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事物的变化来感知,可以用风向和风速来描述。3、学生能自制简易风向标和小风旗。用自制的风向标和小风旗测量风向和风速,并使用适当的方法记录观察结果。4、让学生感受到使用简单工具能对天气观察活动提供很大的帮助。进一步提高观察天气现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科版 四年级 科学 上册 教学计划 教案 doc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