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集锦八篇.doc
《语文教案集锦八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教案集锦八篇.doc(3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语文教案集锦八篇语文教案集锦八篇 作为一名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篇1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掌握本课8个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摘录好词好句。 二、方法与过程目标 学习作者善于运用比喻、拟人、想象等手法来抒发情感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激发学生类似体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
2、件:古桥的图片;录有风声、雨声、鸟叫声、溪流声等声响的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悬念,揭示课题 1、大家平时都有哪些好友?会去探访你的好好友吗? 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一篇跟好友有关的特殊的文章,文中的作者要探访的好友到底是谁呢? 3、出示课题山中访友,学生读题。 4、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探访他的好好友。 二、读通课文,掌握字词 1、初读课文,读准生字的字音,圈出你认为优美的词语并多读几遍。读通课文,了解大概内容。 2、交流生字词的读法,汇报好词,集体品读。 清爽吟诵唱和陡峭挺拔精致奥秘德高望重津津乐道别有深意 谁来简单地说出这篇文章的大致内容? 三、学习“出门”,感受心情 1、作者轻
3、装上路,读读课文的一、二自然段,感受他当时的心情。(心情好;高兴) 2、你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作者当时心情很好? 出了门,就与微风撞了个满怀,风中含着露水和栀子花的气息。早晨,好清爽! (1)自由地读读这句话,感受话中所包蕴着的情意与心情。 (2)理解“与微风撞了个满怀”的写法及所包含的韵味。 (3)带着轻松愉悦激动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不坐车,不邀游伴,也不带什么礼物,就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踏一条幽径,独自去访问我的好友。 (1)读读这句话,从什么地方最能看出作者的好心情? “满怀”是什么意思呢?与上一句的“满怀”意思一样吗?平时还可以说什么东西是满怀的?用“满怀_”练习说话。 (2)带着满
4、怀的好心情朗读这句话。 四、再读课文,捕获感知 1、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出门访友。请大家再自由地、放声地读读全文,想想作者去山中访问了哪些好友,他是如何看待这些好友的? 2、交流讨论。(友好的;他们是真朋挚友;作者是带着欣赏的眼光在与他的好友在交流;他们之间感情很真挚) 五、精读课文,感悟深情 1、请大家再一次跟随着作者去探访他的那些特殊的好友。认真读读第三自然段到文章的最后,想想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作者跟这些好友有深厚的感情,可以把你的理解写在句子的旁边。 2、交流大家划出的句子。 那座古桥,是我要拜访的第一个老好友。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你把多少人马渡过
5、对岸,滚滚河水流向远方,你弓着腰,俯身凝望着那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岁月悠悠,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旧。 (1)自由读读第3自然段,想象并说出这座古桥的模样。出示古桥图片,思考:作者面对这样一座古老的石桥他联想到了什么?体会这样写的好处。(形象地写出石桥的古老沧桑,暗示了古桥所发挥的作用,指出了作者对于古桥的一片情深) (2)读读句子,请想象一下,这座古桥在几百年的历程之中,他驮过了哪些人,在他的身上曾经发生过了哪些事? (3)谈谈你对“岁月悠悠,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旧”这句话的理解。 (4)自由朗读;指名朗读;师生共读。 六、抄写词语,自主背诵 1、抄写含有要写的字的
6、词语。 瀑布陡峭身躯津津乐道蕴含侠客 2、有能力的同学将第三自然段熟读至诵。 第二课时 一、回顾“好友”,引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跟随着作者去访问了他的一个老好友,那座古老的石桥。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入深山去探望我们那些特殊的好友! 二、好友相见,感受情意 1、除了“古桥”这位老好友以外,还探访了哪些好好友呢?他们之间情谊如何,你是从哪些语句中感知的?请你们拿起书本,快速地浏览一遍。 2、交流探究,品评赏读 有侧重地品析下列语句。 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每一棵树都是我的知己,它们迎面送来无边的青翠,每一棵树都在望着我。 (1)作者在这里用了什么表达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7、用朗读来加深自己的体会。 (2)有感情地朗读。 我靠在一棵树上,静静地,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树。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 (1)默读,想象作者描写的情景。 (2)同桌互读,交流对这段话的体会。 (3)指名汇报对这段话的理解。(丰富的想象;写出了融入大自然的感受) (4)带着自己的体会多读几遍。 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好友? (1)指哪些好友呢?请熟读第五自然段。 (2)“哪个不是我的好友”言外之意是什么?用具体的好友替换掉“这山中的好友”,可以怎么说?(这山中的山泉溪流就是我的好友;这山中的瀑布、悬崖、溪流,哪个不
8、是我的好友?) 我热切地跟他们打招呼: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飞流的瀑布!你天生的金嗓子,雄浑的男高音多么有气势。你好,陡峭的悬崖!深深的峡谷衬托着你挺拔的身躯,你高高的额头上,仿佛刻满了智慧。你好,悠悠的白云!你洁白的身影,让天空充满宁静,变得更加湛蓝。喂,淘气的云雀,叽叽喳喳地在谈些什么呢?我猜你们津津乐道的,是飞行中看到的好风景。 (1)作者将山中的景物都联想成什么了? (2)通过朗读感受山泉的清明、溪流的欢快、瀑布的雄浑、悬崖的挺拔和巍峨、白云的洁白和宁静、云雀的欣喜和欢乐。(播放磁带,通过声响带给
9、学生最真切的感受,促进学生的朗读感悟。) (3)面对这我们热情的招呼,我们这些好友可能会怎样回答呢?请选择一位好友,将他的回答写下来。 如: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 山泉回答道:“_” 教师随意读某一位好友的话,指学生作答。 (4)有感情地朗读整段话:同桌对读,师生轮读。 捡起一朵落花,捧在手中,我嗅到了大自然的芬芳清香;拾一片落叶,细数精致的纹理,看到了它蕴含的生命的奥秘。在它们走向泥土的途中,我加入了这短暂而别有深意的仪式。捧起一块石头,轻轻敲击,我听见远古火山爆发的声浪,我听见时间的隆隆回声。 (1)细读,思考:作者看到落花与落叶联想到了什么? (2)引导讨论
10、:作者从落花、落叶、石头中体会到了什么? (3)有感情地朗读这段文字。 忽然,雷阵雨来了,像有一千个侠客在天上吼叫,又像有一千个醉酒的诗人在云头吟咏。满世界都是雨,头顶的岩石像为我撑起的巨伞。我站立之处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 (1)默读,提出不懂的问题,互相交流。 (2)雨大吗?下雨时的情景什么样子?用一个或几个词语来概括一下。(电闪雷鸣、瓢泼大雨等) (3)如何理解“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 (4)齐读一遍。 三、作别好友,临行寄语 1、读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交流发现。(作者在山中呆了整整一天;首尾呼应等。) 2、带着“好心情”,有感情地读课文。 四、升华感
11、情,背诵结课 1、通读全文,交流: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 2、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到三个部分,背诵下来。 语文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了解摄影散文,知道其特点。 2.理清文章脉络,理解重点字词句,把握文章主旨。 3.掌握文章的写作手法:虚实结合、反弹琵琶 教学重点 重点字词句的理解,以此更好地理解文章。 教学难点 写作手法:虚实结合、反弹琵琶 教学方法 反复阅读,深入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先请学生说一说对印度的印象。(可能答案:人口众多、贫困?) 展示照片,让学生说说对该图片的理解(什么内容、怎样的生存状态、由此的联想等)。 总结学生所述,归纳出共同关键词,可能有:家、在路上、前方等
12、等。介绍照片背景:印度是一个人口大国,流动人口也非常多,一位印度的摄影师拍了这张 照片,取名为前方,曹文轩先生看了之后,展开联想与思考,写了这篇摄影散文。(板书: 题目、作者)介绍摄影散文:(板书:摄影散文)摄影散文是摄影文学的一种,是按照艺术创作的规 律,通过一幅或者若干幅的摄影画面的表现,运用散文语言,形象地创造生活世界、塑造人 物、抒发情感的综合艺术形式。鉴赏时主要抓住2个特点:1.摄影的视觉性、对瞬间画面逼 真的再现能力;2.散文运用语言来表达对象时的自由。 二、文本研习 (一)整体感知,理清文章脉络 速读全文并思考:1.文中哪几段直接写照片上的内容;2.其他段落写了什么内容;3.全
13、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明确:1.直接描写照片内容:第1段、第12段(第8段稍有提及); 2.其余10段均是由照片展开的联想以及作者的感触 3.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1 照片切入,引出下文 中间10段展开联想展开联想,抒发感触 第12回到照片,呼应开头 (二)研读文本,分析重点难点 A.文章的第二部分,即作者展开联想这一段用了大篇幅的手笔,究竟写了哪些内容,我 们来逐一进行分析。文章第一段里讲到:不管是归家还是远行,都说明了人们有离家之举, 那么人离家的原因,文中有交代吗? 明确:3、4段)迁徙的习性离家原因:(第2段)人有克制不住的离家的欲望(第5段)外界的诱惑 (第6段)无奈的选择 7段)
14、前方的诱惑 克制不住的体现: 任何阻拦与艰险,也不能阻挡这声势浩大、撼动人心的迁徙。(第3段) 人会在闯荡世界之中获得生命的快感或满足按捺不住的虚荣心。因此,人的内心总在呐 喊:走啊走!(第5段) B.作者点出了人有离家之举,也说明了离家的原因,接下来作者又写了些什么呢?让学 生阅读7-10段,并分析。 明确: 前方召唤 思考:“前方”的含义理想 行在路上 “苦”(第10段):拥挤不堪的车、坑洼不平的路、抛锚无法修复(皮肉之苦) 惶惑、茫然、不安、无奈、焦躁不宁、索然无味(精神之苦) 人生之路 人生实质上是一场苦旅 “实质上”三个字是否可以去掉? 不能,它限定了是从本质上说。因为从生活现象上说
15、,各人在生活中的情况不一样,不 一定都是“苦旅,正如文中作者所举的例子:坐游艇、飞机、火车等等,但从本质上讲 他们同样是想达到目的地而不能达到,想实现理想而不能实现自己所有的理想,实质上 还是一场苦旅。因此不能去掉。 精神苦旅 C.有钱的人也好,没钱的人也罢,人生实质上是一场苦旅,是一个悲剧,那么这悲剧又 体现在哪些地方? 明确: 总想到达目的地而不能到理想难以实现 人的悲剧性实质(第11段)在外思家 无法还家精神无法寄托 还家无家 这里面四个“家”,分别有什么含义? 前三个是指现实生活中的家,而最后一个是指精神家园。 小结: 三个重点词 前方:在这儿不是单纯的空间概念,而是鼓舞人们前进的理想
16、,是精神的目的地。 路:在这里不单单指现实中的路,更指人追求前方的过程,指人生之路。 家:既实指现实生活中遮风避雨的家,又虚指人的精神家园,精神的栖息地。 三个关键句 人有克制不住的离家的欲望 人生实质上是一场苦旅 人的悲剧性实质 (三)回顾全文,领悟反弹琵琶 A.反弹琵琶 这个专题呢称之为“月是故乡明”,也就是思家怀乡的意思,这篇文章明明是一篇写去前方的文章,为什么放在这儿? 明确: 文章表面上虽是写离家写远行,但是人去前方的目的是为了追求理想,追求精神的寄托,追求精神家园。因此,这篇文章自然是可以放在这里的。曹文轩的这种写法被称为“反弹琵琶”,即逆向思维。优点:突破传统思维,立意新颖,令人
17、印象深刻,发人深省。 B.虚实结合 前方是一篇摄影散文,因此文中既有对照片的真实描述,还有作者的联想。 本文中除首尾两段是直接对照片进行描述外,还有第八段中的“我们眼前这辆破旧而简陋的汽车”,第十段中“拥挤不堪”、“那位男子手托下巴,望着车窗外,他的眼睛流露出一个将要开始艰难旅程的人所有的惶惑和茫然。”等。 虽然作者对照片的描述虽不是很多,却很传神,更重要的是作者充分发挥自己的联想,以自己充满悲悯之情和深刻人文关怀的文字阐释了人生哲理。这种虚实结合的写作手法使这篇摄影散文没有被摄影作品所束缚,更没成为呆板的毫无生气的文字解说。 语文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中心内容; 2、深入探究,质
18、疑思辨,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 3、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人生意义,加强自身修养。 教学重点:深入探究,质疑思辨,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 教学方法:师生讨论 教学时数:一课时 预习:自读课文,积累下列词语:伫立挑剔伉俪慰藉暮霭风烛残年(比喻人到了接近死亡的晚年)格格不入(形容彼此不协调,不相容)风雨不蚀多愁善感(经常发愁和伤感。形容人思想空虚,感情脆弱。) 完成课后第一大题;并划分全文结构。 (目的意义:整体把握全文,做好名言摘抄) 教学过程 一、学生交流人生的境界读书笔记,由此思考人生的意义。 二、解题:标题“人是什么”,好像是要给“人”下定义,其实是论述人生的意义。 三、解决课后第一大题 爱因斯坦:人
19、的本质是由社会规定的,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为社会所支配,人是社会的。/人可以通过自我努力,使自己坚强起来。/做一件合理的事情,生活就有奇异的光彩。 评论:这个回答明确而又质朴,能为我们欣然接受。/这个回答使人自强不息。/爱因斯坦一生朝气蓬勃,光霁日月。 雨果:生命是短暂的。评论:非常忧郁,特别暗淡,充满悲观主义色彩。 歌德:我这一生基本上只是辛苦地工作。 评论:诗人的一生实在是富有伟大创造力、为人类文化作出了很大贡献的一生。 康德:人是借助想像力创造文化的生物,人就是不断地进行创造性的工作,工作是使人得到快乐的最好方法。 评论:康德的回答是他一生从事创造性脑力劳动、辛勤耕耘的总结。 孔子:
20、生无所息。 评论:不妨赋予崭新的含义,写在我们的旗帜上,为中华民族腾飞于世界而奋力拼搏。新时代的人应该为中华民族腾飞于世界而奋力拼搏,生无所息。 讨论:爱因斯坦、雨果、加缪、歌德、康德、孔子等大师在谈论“人是什么”这一问题时的态度有什么区别? 雨果、加缪两人的观点是忧郁、悲观、消极的。而歌德、康德、爱因斯坦、孔子等人的观点是积极乐观的。 讨论:作者说这些东西方哲学家竟有如此一致的见解,这个一致性体现在哪里? 他们的共同点就是人活着就要工作,就要创造,就不能停下来。 四、划分全文结构 全文共分为两大部分。 前一部分列举爱因斯坦、雨果、加缪、歌德、康德、孔子等大师对“人是什么”这个问题的回答。中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语文教案 集锦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