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学五年级数学《找公因数》教学设计教案三篇.doc
《最新小学五年级数学《找公因数》教学设计教案三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小学五年级数学《找公因数》教学设计教案三篇.doc(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最新小学五年级数学找公因数教学设计教案三篇 找公因数是培养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自己的发现,善于发现规律,积极地参与数学活动,体验自主学习的快乐.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五年级数学找公因数教学设计教案三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小学五年级数学找公因数教学设计教案一 教学目标: 1、探索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方法,会用列举法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和公因数. 2、经历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过程,理解公因数和公因数的意义. 3、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感受数学思考的条理性. 教学重点: 1、会用列举法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和公因数. 2、经历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过程,理解公因数
2、和公因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用多种方法正确地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和公因数. 教学教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教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模仿与记忆.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而本节课学生对因数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教法与学法上,可以让学生在半独立的状态下进行自主学习、交流探索.而教师在交流过程中,主要是引导、组织学生归纳找公因数的方法,让学生在经历体验、探索中去归纳、总结找公因数的方法.这也是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学学法: 学法上,可以让学生在半独立的状态下进行自主学习、交流探索.而教师在交流过程中,主要是引导、组织学生归纳找公因数的方法,让学生在经历体验、探索中去
3、归纳、总结找公因数的方法.这也较好的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学习新知 因为学生已经学习过找出一个数的因数,因此先让学生找出4和6的因数,询问学生是怎样找的?并复习一个数的因数的特点.由此,进入新课. 1、师:同学们,12和18,你能很快找出它的因数吗?根据学生的回答,呈现在集合圈内. 2、师:仔细观察它们的因数,你有什么发现?学生会说,发现有相同的因数:1、2、3、6 师:那么准,那你们看看它们的因数你发现了什么?请大家找一找,在12和18的因数中有没有相同的因数?相同的因数有几个? 生同位交流,共同找出:1、2、3、6. 师:像这样即是12的因数,又是
4、18的因数,我们就说这些数是12和18的公因数.此时师出示集合图形. 3、师:中间这一区域有什么特征?填的什么数? 生汇报:中间所填的数应该即是12的因数又是18的因数. 师:在这些公因数里面,哪个数?生:6. 师:对,6在这两个数的公因数里面是的,那么我们就说6是12和18的公因数. 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找公因数. 师板书课题:找公因数 4、师:让学生有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叫公因数,和公因数.在总结的基础上课件出示公因数的概念,并给时间让学生记忆. 5、师:想一想,我们刚才是怎样找到12和18的公因数的?由此总结出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方法.并板书出来.同时指出在找公因数时要注意什么
5、. (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探索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公因数的方法.并且能很快地找出来.同时这也就较好的达到了教学要求:让学生理解公因数和公因数.突出了教学重点:探索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方法.) 这一层次的设计我准备用时12分钟. 二、尝试练习,合作探究 在做书45页 练一练 中的1、2两题 (1)利用倍数关系找公因数 师:请大家把书翻到第三45页,独立完成第1小题. 8的因数有:1、2、4、8. 16的因数有:1、2、4、8、16. 8和16的公因数有:1、2、4、8. 8和16的公因数是:8 老师在做这道题目是可以直接写出最后的答案8?老师是不是有特异功能呢?师引导学生观察:8和16之间是什么关
6、系?与它们的公因数有什么关系? 生汇报:16是18倍数,所以8和16的公因数是8.之后再及时出一些这方面的题练习,找4和8、9和3,28和7的公因数.从中,你发现了什么? 然后师放手给学生,鼓励学生自己小结;如果较大数是较小数的倍数,那么较小数就是这两个数的公因数. (2)利用互质数关系找公因数 师:请大家独立完成第二题. 生汇报5的因数有:1、5. 7的因数有:1、7 5和7的公因数是:1 师同上一样引导学生独立观察5和7之间是什么关系?与他们的公因数有什么关系? 分小组讨论汇报. 生:5和7是质数,所以5和7的公因数是1. 练习:找2和3,11和19,3和7的公因数.并及时的进行总结:两个
7、质数的公因数是1. 教材的练习到此结束,我又补充了找8和9的公因数?再练习,总结出:相邻的两个自然数(0除外)它们的公因数是1. 由于学生还不知道什么叫做互质关?我在此进行了一个小补充:像这样只有公因数1的两个数叫互质数.如果两个数是互质数,那么他们的公因数只有1.这一安排,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整理找公因数的方法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方法找公因数? 生:列举法,用倍数关系找,用互质数关系找 师:我们在做题时要观察给出的数字的特征,运用不同的方法去找出它们的公因数. (教师在讲解找公因数时,不仅要告诉学生具体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将这些单独的内容联系起来,给出学生统一的解题
8、步骤,这样学生才有章可循.) 这一环节的设计我也准备用时15分钟. 三、以智力陷阱的形式巩固练习,让学生体验成功. 完成书第46页的3、4、5题.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指导.在巡视的过程中对于后进生要特别的指导点拨. 巩固练习准备用时8分钟. 四、全课小结 用2分种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五、作业设计 本节课,我设计了基本练习、提高练习和拓展练习,都以课件的形式呈现.较好的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了巩固和提高. 板书设计: 我本节课的板书设计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本课的内容传递给学生,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找公因数 分别找因数 公因数 公因数 倍数关系 较小数 互质数、相邻数 1 各位评委老师
9、,我仅从教材、教法、学法、及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对本课进行说明.这只是我预设的一种方案,但是课堂千变万化的生成效果,最终还要和学生、课堂相结合. 说课的不足之处还请多多指教,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小学五年级数学找公因数教学设计教案二 教材地位: 学习本课之前,本册教材已经安排了认识因数和找一个数的所有因数,这些内容与本节课紧密相联,是学习本课的铺垫和基础.同时,找公因数又是约分的基础,而约分又是分数四则运算的重要基础,因此,理解和掌握公因数就显得尤为重要.由此可见,本课在分数运算中起着承前启后、举足轻重的作用. 教材编写者编写本节课时,贯彻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
10、理念,非常注意促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比较、讨论、归纳等学习活动,在 找公因数 的过程中发展抽象概括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帮助学生实现可持续发展发挥. 学情分析: 学习本课之前,五年级学生已经认识了倍数和因数,能找出10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积累了一定的观察、操作、归纳等数学活动经验,具备了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但是,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处于从具体的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的数学学习一个重要特点是:探索发现和抽象概括的过程中需要具体的、形象的数学例证作支撑;同时他们在进行数学概括时往往不够完整,在数学表达上往往不够严谨,这些都需要精心的引导. 教学目标: 1、在
11、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公因数和公因数的意义,探索找公因数的方法,会正确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与公因数. 2、渗透集合思想,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等思维能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索的热情,培养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能理解公因数和公因数的意义,探索找公因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能正确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与公因数. 教材处理: 教材首先呈现了找公因数的一般方法:先用想乘法算式的方式分别找12和18的因数,再让学生将这些因数填入两个相交的集合圈中,引导学生重点思考的问题是:两个集合相交的部分填哪些因数?在此基础上,引出公因数与公因数的概念.教材用集合的方式呈现思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找公因数 最新 小学 年级 数学 公因数 教学 设计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