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时期电力发展规划.docx





《“十四五”时期电力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四五”时期电力发展规划.docx(2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十四五”时期电力发展规划第一章 发展基础及面临形势一、取得成绩“十三五”期间,本市积极稳步推动电力基础设施建设,城市供电能力大幅提升,网架结构更趋优化,供电可靠性显著提高;城市发电更加清洁,绿电消纳比重不断提升;“清空计划”扎实推进,能源消费结构加速转型,市民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安全保障基础不断夯实,城市供电保障能力大幅增强;电力体制改革举措稳步推进,电力市场建设取得新成效。(一)电力清洁发展水平大幅提升“十三五”时期,最后一座燃煤电厂华能热电厂停机,调整为应急备用机组,成为全国首个全面实现清洁能源发电的城市;建成投运燃热电厂,新增装机149.1万千瓦;新增光伏、风电、生物质等发电装机80.9
2、万千瓦,全市发电总装机达到1315.6万千瓦,较2015年底增长21.8%,其中,燃气机组装机达到997.9万千瓦,增长17.6%;可再生能源装机达到218.1万千瓦,外调绿电规模不断扩大,2020年底全市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总量达187亿千瓦时,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水平显著提升。(二)电网供电保障能力显著提升“十三五”时期,地区最大用电负荷达到2356万千瓦,较2015年增长26.9%;全社会用电量达到1166.4亿千瓦时,较2015年增长22%。建成5大外受电通道工程,达到12通道26回路,输电能力3100万千瓦,较2015年底提升82%,至“十三五”末,环网四个方向均有主力通道送电,为电力可
3、靠供应提供了重要保障。建成(扩建)500千伏变电站5座,新增变电容量965万千伏安,较2015年底增长35%,形成外围8座500千伏变电站构成的双环网架构,内部4座负荷站深入市区供电,网架结构更加坚强可靠。新建220千伏变电站30座,扩建增容16座,新增变电容量1473万千伏安,新增线路长度959公里,至“十三五”末,电网共有220千伏变电站100座,220千伏电网层面形成“分区运行、区内成环、区间联络”七大供电分区。(三)城市供电可靠性明显加强新建110千伏及以下变电站93座,新增变电容量979.1万千伏安,110千伏变电站多方向电源率提升至52%,实现了配电自动化覆盖率达100%。聚焦功能
4、核心区等重点区域,积极推动“架空线入地”工程,共完成212公里主次干路及支路电力架空线入地,城市市容市貌得到明显改善;全市供电可靠率99.995%,功能核心区供电可靠率99.9977%。核心区、金融街等重要区域年户均停电时间控制在5分钟以内。(四)节能减排取得显著成效“十三五”以来,本市加大电厂的环保改造力度,继续推进煤电机组关停,积极实施节能技术改造,截至2020年底,陆续完成了燃气热电等机组改造,节能效果显著。110千伏及以下配电网综合线损率降至5.95%,较2015年下降9.3%。截至2020年底,加速实施地区“煤改电”配电网建设工程,涉及用户86万户,每个采暖季可减少散煤燃烧344.8
5、2万吨,减排二氧化碳896.55万吨、二氧化硫8.27万吨、氮氧化物2.42万吨。(五)民生用电获得感得到明显提升稳步推进老旧小区配套电网改造工程,完成改造147个老旧小区,涉及9.6万户,极大改善了小区居民的用电质量。加速实施农村“煤改电”配套电网改造工程,完成2111个村、86万户的改造任务,用户平均故障停电时间由197分钟缩短至46分钟。推进充电基础设施服务体系建设,基本建成适度超前、车站相随、互联互通、智能高效的充电基础设施服务体系,建成充电桩23万个,形成全市平原地区平均服务半径小于5公里的充电网络。积极推进优化营商环境新举措,实现接电环节从6个降至2个,低压接电时长由平均45天压减
6、到8个工作日以内,线上报装、“三零服务”等改革举措被国务院列为典型经验向全国推广;“获得电力”水平提升至12位,极大优化了营商环境。(六)安全应急保障基础不断夯实安全应急组织管理体系逐步健全,市级、区级、企业三个层面责任分工更加明确。建立完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上下对应、内外衔接”政企预案体系、“1+26+14”应急指挥中心、救援驻地等指挥救援体系,组建“市级综合、专业公司和基层抢修”三级电力应急救援队伍。依托智能安全生产管控平台等信息化手段,实现多专业、多业务全过程监管,大幅提升智能化安全监管水平。(七)电力体制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效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和价格机制改
7、革的决策部署,推动电网输配电价核定工作,根据国家要求,本市制定了第一监管周期20172019年、第二监管周期20202022年电网输配电价执行文件。逐步放开竞争性售电业务,出台市场准入相关政策文件,逐步放开电力市场,稳步推进市场化交易工作。“十三五”期间,地区累计准入3批次电力用户527家,售电公司29批次194家,达成市场化直接交易电量309亿千瓦时。通过开展绿电交易,实现冬奥场馆交易结算电量0.97亿千瓦时,实现了冬奥场馆和配套附属设施100%绿电供应,兑现了绿色冬奥庄严承诺。落实电力交易机构规范化建设。2019年10月底,批复电力交易中心有限公司规范化建设建议方案。2020年,完成电力交
8、易中心股份制改造工作。稳步推进延庆增量配电网试点工作,已完成配电区域划定、项目业主确定,并取得了电力业务许可证。二、面临形势“十四五”时期是我国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是落实城市战略定位、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关键时期,电力行业的发展也将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型。在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和实施“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的关键时期,电力行业的高质量绿色低碳发展、能源结构的优化调整、电力体制改革的加速推进、人民对供电服务质量的更高要求,给电力发展和电力安全保障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一)极端环境对电力应急体系建设提出更高标准。外部能源供给不确定性因素增多,同时
9、,近年来极端天气多发频发,对电力系统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增强常态情景下的电力供应稳定力,提高应急情景下的应变力,加强极端情景下的恢复力,建设具有快速修复能力的“韧性城市”电网,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对电力应急体系建设和保障供应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更高要求。(二)“双碳”目标给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带来新要求。“碳达峰、碳中和”战略是我国实现能源深度变革、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对加快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和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提出了新要求。电网作为典型受端电网,新能源大规模发展、终端电气化加快实施,均将对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提出新课题,需要统筹好发展与安全的关系,夯实电力基础设施,加强技术研发应用,切实
10、提升电力系统韧性,发挥常规电源和调峰电源的重要支撑作用,做到先立后破。(三)高质量生活为电力发展指明新方向。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人民更加关注生活品质。电力作为重要基础能源,直接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构建坚强可靠智能电网,提高供电可靠率,实现充足、安全、可靠电力供应,提升便民优质服务举措,进一步增强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已成为电力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方向、新动力。(四)科技创新为电力发展带来新机遇。根据能源技术革命创新行动计划(20162030年)部署,“十四五”期间电力行业发展将更加重视5G、人工智能、区块链、绿色低碳技术等先进技术在电力领域的应用,为电力行业进一步向绿色
11、、智慧、便捷转型发展注入新动力,为电力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支撑。(五)电力体制改革缔造电力发展新格局。自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及配套文件发布以来,电力体制改革稳步推进,电力市场雏形基本建立。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加速实施,配售电主体更加多元、价格形成机制更加透明、市场交易模式更加灵活、市场竞争环境更加公平,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将得到充分发挥,电力发展需充分衔接电力体制改革进行谋划布局。第二章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一、指导思想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发展为统领,以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部署、实施“碳达峰、碳中和”战略为目标,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导向,立
12、足“四个中心”功能定位,以实施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和“十四五”时期城市管理发展规划为统领,以保障电力充足供应和安全可靠运行为核心,以能源电力绿色低碳发展为主线,以科技赋能助力电力高质量发展为支撑,坚持系统观念、创新驱动,推动项目落地,构建安全韧性、绿色低碳、能力充足、智能高效的新型电力体系,加快提升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为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提供有力保障。二、基本原则安全可靠,坚强智能。坚持底线思维,将确保供电安全作为电力发展的第一要务,着力提升系统韧性,提高电网应急保障能力。构建
13、智能坚强电网,加强电网智能化、信息化建设,提高电网安全运行水平,满足城市快速发展的高质量用电需求。清洁高效,绿色低碳。坚持电力绿色低碳发展,逐步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稳步实施电能替代,促进电力供给和消费端结构升级,提高可再生能源消纳水平。区域协同,资源共享。立足能源供应实际,借助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着力推动区域电力资源共享,电力基础设施互联互济,增强电源支撑能力,提升电网运行稳定性。重点保障,协调发展。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和空间布局,聚焦重点地区,优化区域电网布局,建设坚强局部电网,实现主配网协调发展,进一步提高功能核心区、城市副中心及其他重点功能区电力保障。深化改革,完善机制。结
14、合电力市场发展实际,坚定市场化改革方向,推进电价改革,完善市场化交易机制,培育多元市场主体,提升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水平,促进电力资源进一步优化配置。三、电力供需趋势分析“十四五”时期,复杂的国际环境、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疏解整治促提升行动将持续影响经济发展。随着现代产业体系、数字经济加快发展,5G、智能制造、高端制造等产业加速布局,“三城一区”等重点区域快速发展,电力需求潜力将得到明显释放。综上预测,“十四五”时期电力需求将保持持续增长趋势,预计到2025年,本市全社会用电量为1400亿千瓦时,年均增长4.2%,最大电力负荷为3300万千瓦,年均增长7.6%,“十四五”末期需要外受电力约2800
15、万千瓦。四、2025年发展目标到2025年,电网结构更加优化,安全韧性不断增强,电力保障能力明显提升,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规模进一步扩大,电力供应更加充足,重大活动举办更有保障,城市运行更加平稳有序,市民用电更加可靠便捷。(一)电源结构到2025年,本地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533万千瓦(含应急备用电源),可再生能源装机435万千瓦,占总装机比重提高到28%左右。到2025年,外调绿色电量300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达到21.4%左右。(二)电网建设外受电通道。到2025年,电网500千伏外受电通道由目前的12通道26回路增加到18通道37回路,新增6通道11回路,外受电通道输送能力达到430
16、0万千瓦。主网架。主干电网形成“一环九区六深入”的网架结构,220千伏形成九大供电分区,实现“分区运行,区间联络”,形成结构合理、运行高效、安全可靠的坚强电网,保障适应大规模区外受电及新能源消纳需要。配电网。新增(改造)110千伏及以下变电容量1461万千伏安。基本建成安全可靠、经济高效、灵活先进、绿色低碳、环境友好的智能配电网。全市供电可靠率达到99.996%,电网高峰负荷削峰能力达到最高用电负荷的3%5%。(三)电能替代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占比达到29%。2025年末,全市充电桩总规模达到70万个,换电站规模达到310座。平原地区电动汽车公共充电设施平均服务半径小于3公里。五、2035年
17、远景目标展望2035年,地区电力需求持续稳步增长,最大负荷预计达到4000万千瓦,依托19通道40回路500千伏外受电通道予以保障。全市基本实现无煤化(应急除外),绿电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达到35%以上。电网打造成为网络坚强、结构合理、运行灵活、绿色智能的世界一流电网。第三章 主要任务贯彻落实国家能源发展战略和“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着眼功能定位,以打造新型电力系统和高可靠韧性电网为目标,加速推动电力设施建设,夯实保供基础,增强调峰能力,注重科技应用,创新便民举措,构建安全、低碳、绿色能源保供体系。稳步推动电力体制改革,发挥市场资源配置作用,维持企业正常经营,助力电力稳定供应。一、构建多元供
18、电体系,促进绿色低碳发展按照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因地制宜开发本地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积极引进外埠清洁优质能源,提供更稳定安全的能源供应保障”的总体要求,以到2025年“碳排放稳中有降”为目标,把握绿色低碳发展方向,进一步优化电源结构,推动可再生能源开发,加强域外能源合作,全面提升本地电力供应能力和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水平,形成新型供电保障格局。加快推进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加快实施“六大阳光工程”,围绕城镇建筑、基础设施、商业综合体、产业园区、现代农业等领域,开发“光伏+现代产业”、建筑光伏一体化(BIPV)等分布式光伏项目。大力推进集中式风电项目扩建扩容;结合低碳园区、零碳村庄
19、,试点推进分散式风电项目开发。加快推进垃圾焚烧发电,再生水厂污泥沼气发电项目建设,“十四五”期间并网投运。研究推进怀来140万千瓦抽水蓄能电站前期工作,力争早日开工建设,“十五五”期间建成并网。大力推进域外进京绿电能源基地建设。积极引进外埠清洁电源,深化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能源合作,有序布局周边可再生能源基地,积极推进环风电基地建设,支持区域可再生能源基地建设。研究推动特高压通道以及千万千瓦级可再生能源基地及送出通道的前期工作。重点支持推进风光火(储)一体化项目建成投产。探索建立“域外资源开发、绿电定向输送、本市定向消纳”的绿电进京新模式,逐步提升本地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水平。到2025年外调绿色电
20、量达到300亿千瓦时。布局跨区(域内)应急备用电源。坚持“稳供应、保裕度”原则,着眼经济发展需求,强化省际能源合作,研究推动跨区(域内)应急备用和调峰电源项目建设,提升电力供应、调峰能力以及事故后系统暂态稳定水平。支持研究推动电厂二期、电厂三期、燃气能源站、综合能源供应项目建设,推进项目接入方案等前期研究论证,提升电网应急备用、调峰能力。二、打造坚强智能电网,提升供电保障能力统筹区内(外)电力资源,依托特高压电网和大型能源基地,强化“环网支撑、多点注入、就地平衡”网架结构,结合全市重点区域和各区城市分区规划,布局一批电力工程,进一步优化网架结构,提高分区电网互倒互带能力和供电可靠性。加快外部送
21、电通道建设。加快推进西至新航城、东至通北500千伏线路工程建设。到2025年,电网500千伏外受电通道由“十三五”末的12通道26回路增加到18通道37回路,外受电通道输送能力达到4300万千瓦。安全性达到“N1”水平。完善500千伏主网结构。持续推进北500千伏输变电工程、CBD500千伏输变电工程、500千伏输变电工程3项;规划新建500千伏输变电工程、科学城500千伏输变电工程2项;至2025年,500千伏变电站总数达到17座,新增500千伏变电容量1290万千伏安,500千伏变电容量达到5015万千伏安,满足用电安全供电需求。优化220千伏电网结构。“十四五”期间,规划新建(扩建)变电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十四 时期 电力 发展规划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