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寓言哲理类之文言文阅读 .pdf





《2022年中考寓言哲理类之文言文阅读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中考寓言哲理类之文言文阅读 .pdf(3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心整理欢迎下载中考寓言哲理类之文言文阅读例 1阅读下面 甲 乙两段文字,完成14 题。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 何陋之有。 ”乙子曰: “ 吾与回(颜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 (论语)子曰: “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 (论语)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谈笑有鸿儒鸿儒:人不堪其忧不堪:2翻译下列句子。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退而省其私,亦足以
2、发,回也不愚。3.甲文在写法上的特点是;乙文颜回采用的学习方法是课上,课下巩固、发挥;他安心于尊师悟道,将学问做好做透。4刘禹锡和颜回一居 “ 陋室” ,一在“ 陋巷” ,对此,他们的态度如何?体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品质?(20XX 年济宁市中考语文试题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30 页精心整理欢迎下载解析:我们济宁市的 “ 文言文阅读 ” 采用课内与课外放在一起来比较考查的做法已经持续好几年了。 我想之所以这样做的原因非常简单, 就是既能注意到课内,又能兼顾课外,便于比较,既可考查“ 异” ,又可考查 “ 同
3、” ,容量很大。课标中对文言文的要求是 “ 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 。20XX 年的试题设计,对这一要求做了完美的诠释。什么是“ 浅易” ?一是篇幅上不宜长, 消除学生考场上阅读的畏惧心理;二是选材上与课内学过的文章有相近之处,方便学生在“ 读法” 上借鉴;三是所涉及到的文言词语大多是课内学过的,若没有学过一定要有注释, 有利于学生整体把握选文的主要内容。用这样的标准来验证试题,试题的命制可说“ 中规中矩 ” 。第 1 题考查学生对文中重点实词的掌握,一个课内,一个课外。“ 鸿儒” ,可以运用 “ 分解” 的方法, “ 鸿” 是大的意思, “ 儒” 是儒家,借指做
4、学问的人,合在一起就是指 “ 博学的人 ” 。 “ 不堪” 可以采用 “ 成语验证 ” 的方法,现代汉语中有 “ 狼狈不堪 ” ,这样一联想, 答案就出来了。 第 2 题考查句子翻译, 这是学习文言文的一项硬功夫。翻译的要求就是 “ 信”“达”“雅” ,即忠实于原文,准确通畅,尽量文字优美。在第题中要抓住 “ 斯”“惟”“馨” 这三个重点词;第题要抓住“ 省”“私”“发” 这三个词。第 3 题考查的是 “ 写法” 和“ 内容” ,切中了学习重点, “ 托物言志 ” 的写法是初中学生必须掌握的, “ 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解主要内容” 也是课标中的阅读要求。第4 题既是对文本的深入解读,也是“
5、情感态度价值观 ” 这一目标的落实。答案:1博学的人。鸿,大。儒,旧指读书人。无法忍受。2这是简陋的屋子, 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 课余(我)考查颜回私下里的言行, (发现他) 也算得上能够充分发挥 (我课上讲的内容) ,他并不愚钝。 (意思对即可 ) 3.托物言志倾听、思考、记忆(意思对即可 ) 4刘禹锡:陋室不陋;颜回:不改其乐。安贫乐道(意思对即可 ) 例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东施效颦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30 页精心整理欢迎下载西施病心而颦其里。 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
6、, 归亦捧心而颦其里。 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选自庄子 天运 ) 【注释】东施:越国的丑女。西施:越国的美女。病心:心口疼。颦:皱眉。里:乡里。【相关链接】邯郸学步寿陵馀子学行于邯郸, 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 直匍匐而归耳。 (选自庄子 秋水 ) 选文大意:有个寿陵人, 听说邯郸人走路的样子很好看,就赶去邯郸学习人家的步法。 可是,他不仅没有学到邯郸人走路的技巧,反而连自己原来走路的方法也忘记了,结果只好爬着回家。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挈妻子而去之走2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
7、以美。译文:3阅读上文及链接材料,请针对东施和寿陵人失败的原因,给其中一位提一点建议。,我想对你说: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30 页精心整理欢迎下载。(20XX 年广西南宁中考语文试题 )解析:这是一道单纯的课外文言文阅读题。选文符合课标“ 浅易文言文 ” 的要求,选则的两则材料具有相同点,也是学生平时较为熟悉的, 为学生在考场上能够顺利答题铺平了道路。凡是有“ 疑点” 的地方,命题人都给予了人性化的指导,如“ 注释” 和“ 选文大意 ” 的提供等。第 1 题的两个词语解释, 一个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一个是古今
8、异义词, “ 考点” 的选取可谓颇费了一番心思。 第 2 题的句子翻译, 里面含有的关键词是而 ”“所以” ,又都是文言文中的常见虚词。再与第1 题联系起来看,更佩服命题人的“ 匠心” ,一个侧重实词解释,一个侧重虚词考查。第3 题也是 “ 一箭双雕 ” ,结合语言运用来考查对内容的理解。答案:1.认为 美离开2. 她(丑女)只知道 (西施)皱眉很美,却不知道(西施)皱眉显得美的原因。3.提示:建议对方从实际出发,取人之长,不可盲目效仿;语言中肯。 (如有其他建议,言之有理也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
9、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30 页精心整理欢迎下载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1请用 “ /” 标出下面语句的朗读节奏。威 天 下 不 以 兵 革 之 利。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委而去之委:去:亲戚畔之畔:3翻译下列句子。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多助之至
10、,天下顺之。4“ 人和” 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请你结合历史或现实,再举出一个相关的事例。含义:事例: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30 页精心整理欢迎下载()1威天下 /不以/兵革之利2委:放弃;去:离开畔:通 “ 叛” ,背叛 3.城墙并不是不高啊,护城河并不是不深啊。(关键词“ 非” ,不是; “ 池” ,护城河。)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的人就会归顺他。(关键词“ 至” ,极点;“ 顺” ,归顺,服从。)4含义:人心所向、内部团结。相关事例如:抗日战争时期,全国人民紧密团结,经过八年的艰苦奋战,终于取得抗战胜利
11、。1998 年我国军民团结,取得抗洪救灾的胜利。20XX 年,我们万众一心,战胜 “ 非典” 。20XX 年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抗击冰冻灾害。汶川大地震, 13 亿中国人手牵手,心连心,共克时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 而死于安乐也。1学习文言文要随时注意积累。请写出例句
12、中词的词义,将下面的积累卡片补充完整。文言文阅读积累卡片编号: 111 词词义例句出处入入则无法家拂士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草色入帘青陋室铭便舍船,从口入桃花源记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30 页精心整理欢迎下载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生于忧患,死于安乐。3.文章开头列举的六个人物的事例,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从他们的事例中你获得什么感悟?()1.在国内映入进入2.忧患可以使人谋求生存,而安乐必将导致灭亡。3.共同点:都出身贫贱,历经磨难,最终都有所作为。感悟:苦难是对人生的一种磨练,我们只有战胜苦难,才能取
13、得成功。()惠子相粱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 庄子来,欲代子相。 ” 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 南方有鸟,其名为鵷鵮,子知之乎?夫鵷鵮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 非梧桐不止, 非练实不食, 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鵷鵮过之,仰而视之曰: 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或谓惠子曰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30 页精心整理欢迎下载欲代子相非梧桐不止于是鸱得腐鼠2.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3.请揣摩 “ 庄子往见之,曰: ”
14、中庄子 “ 曰” 的神态或表情,用一个词描摹。4.本文比喻巧妙贴切,请你说说“ 鵷鵮” 和“ 鸱” 分别比作什么?()1. 有人想栖息在这时2.惠子做了梁国的国相,庄子去看望他。3.冷笑(或嗤笑、 愤怒、鄙夷)(意思符合即可)4.鵷鵮比喻庄子 (或志向高洁之人),鸱比喻惠子(或贪求名利之人)。()赵襄主学御赵襄主学御于王于期,俄而与于期逐,三易马而三后。襄主曰:“ 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 对曰:“ 术已尽,用之则过也。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8 页,共 30 页精心整理欢迎下载而后可以进速
15、致远。 今君后则欲逮臣, 先则恐逮于臣。 夫诱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皆在于臣,上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后也。”(韩非子喻老)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三易马而三后先则恐逮于臣2.翻译下面的句子。术已尽,用之则过也。3.读了这则短文后,你得到什么启示?()1.换,更换被2.技术是全教了,使用就出错了。3. 示例:做事要专心致志,不能患得患失,否则做事不能取得预期效果。参考译文:赵襄子(晋国国卿) 跟王于期学习驾御马车, 不久和王于期比赛, 三次换马但是三次都落后。赵襄子说: “ 您没有将您的技术全部教给我。” 回答说: “ 技术是全教了,使用就出错了。凡是驾御所应该重视的,是马的身体与车统一,(
16、驾御的)人心和马协调,这样才可以跑得快跑得远。 今天您落在后面的时候想追上我,在我前面的时候怕被我追上。 凡是驾着马车抢道比拼, 不是先就是后。 但是您领先或落后时心里想到的都是我,您哪能和马协调呢?这就是您为什么会落后啊。”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9 页,共 30 页精心整理欢迎下载()溥幼嗜学。所读书必手抄,抄已,朗读一过即焚之;又抄,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 七录” 溥诗文敏捷,四方征索者,不起草,对客挥毫,俄顷立就,以故名高一时。(选自明史 张溥传)1解释下面句中加
17、点的词语。俄顷立就日沃汤数次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这个句子。如是者六七始已。3这则故事给了你怎样的启示?()1完成热水2.像这样(先抄后烧再重抄) 反复六七次才停止。3.学习要勤奋刻苦,方能成功。(言之有理即可)()楚人养狙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0 页,共 30 页精心整理欢迎下载刘基楚有养狙以为生者,楚人谓之狙公。旦日,必部分众狙于庭,使老狙率以之山中,求草木之实,或不给,则加鞭棰焉。群狙皆畏苦之,弗敢违也。一日,有小狙谓众狙曰:“ 山之果,公所树与? ” 曰:“ 否也,天生也。 ” 曰:非公不得而取与? ” 曰:“ 否
18、也,皆得而取也。 ” 曰:“ 然则吾何假于彼而为之役乎?” 言未既,众狙皆寤。其夕,相与俟狙公之寝,破栅毁柙,取其积,相携而入于林中,不复归。狙公卒馁而死。郁离子曰: 世有以术使民而无道揆者,其如狙公乎?惟其昏而未觉也,一旦有开之,其术穷矣。(选自诚意伯文集卷二,有删节)注狙( j ):猕猴。部分:此处指分派。寤:同悟。术:权术。道揆:法度,准则。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山之果,公所树与其夕,相与俟狙公之寝使老狙率以之山中言未既,众狙皆寤2翻译下面的句子。然则吾何假于彼而为之役乎?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1 页,共
19、 30 页精心整理欢迎下载世有以术使民而无道揆者,其如狙公乎?3本文通过楚人养狙的故事,揭示了怎样的道理?()1. 种植等待到去尽、完2. 既然这样,我们为什么还要依靠他并被他驱使呢?世上也有依靠权术奴役百姓而不讲法度的人,大概就像狙公一样吧?3靠权术奴役百姓而不讲法度的人,是迟早要遭到反抗而灭亡的。 (意思对即可)罴()说柳宗元鹿畏貙(),畏虎,虎畏罴。罴之状,被发人立,绝有力而甚害人焉。楚之南有猎者,能吹竹为百兽之音。寂寂()持弓矢罌火(),而即之山。为鹿呜以感其类,伺其至,发火而射之。貙闻其鹿也,趋而至。其人恐,因为虎而骇之。貙走而虎至愈恐则又为罴虎亦亡去。罴闻而求其类,至则人也,捽()
20、搏()挽()裂而食之。今夫不善内而恃外者,未有不为罴之食也。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2 页,共 30 页精心整理欢迎下载注释罴:兽名,又名马熊或人熊。 貙(ch ) :兽名,形状像狐狸而形体较大的一种虎属猛兽。 寂寂:悄悄地。 罌火:用瓶子装着火。 婴,一种腹大口小的瓶子。捽( zu ):楸住。搏:搏击。 挽:拿来。1用“ / ” 给下面的文字断句(断3 处)。貙 走 而 虎 至 愈 恐 则 又 为 罴 虎 亦 亡 去。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伺其至,发火而射之貙闻其鹿也,趋而至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其人恐,
21、因为虎而骇之。4.这篇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1.走而虎至 /愈恐/则又为罴虎亦亡去。2.点燃快步行走3.那人害怕了,就模拟老虎吼叫的声音来吓唬貙。4.人要立足社会,靠的是真才实学;如果一味依赖外在力量,反而会害了自己。(或:讽刺了社会上那些不学无术、缺少真本领的人; 这种人虽然能依靠欺骗手段蒙混一时,但在紧要关头, 难免原形毕露,以致害了自己。)参考译文:鹿怕貙,貙畏虎,虎又怕罴。罴头上披着长发,好像人 样站着,非常有力并且会吃人。湖南南部有个打猎的人,能用竹笛吹出多种野兽的声音。有一次,他悄悄地拿着弓箭和火种来到山上。首先,他模仿鹿的叫声引诱鹿出来, 等到鹿一出来, 就点燃火种向它
22、射去。 貙听到了鹿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3 页,共 30 页精心整理欢迎下载的叫声,很快地跑过来了,猎人见到貙,很是害怕,就吹出虎的叫声来吓唬它。貙被吓跑了,虎听到了叫声又赶来了,猎人更加惊恐,就又吹出罴的叫声来,虎又被吓跑了。这时,罴听到了自己同类的叫声就出来寻找,找到的却是人,罴就揪他、抓他、扯他、撕他、最后把他吃掉了。现在那些没有真正的本领,却专门依靠外部力量的人,没有不被罴吃掉的。()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
23、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周敦颐爱莲说 ) 乙兰之味,非可逼而取也。盖在有无近远续断之间,纯以情韵胜。氲氲无所,故称瑞耳。体彩,而不极于色,令人览之有馀,而名之不可;即善绘者以意取似,莫能肖也。其真文王、孔子、原之徒,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者耶? (选自张大复梅花草堂集) 注释取:这里是嗅取 (兰的香味 )。氲氲 (y nyn)无所:弥漫飘忽,没有一定的地方。瑞:吉,善。兼彩:兼有各种颜色。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亭亭净植陶后鲜有闻精选学习资料 - - -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年中考寓言哲理类之文言文阅读 2022 年中 寓言 哲理 文言文 阅读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