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化学--推断题类型及解法 3.pdf
《2022年中考化学--推断题类型及解法 3.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中考化学--推断题类型及解法 3.pdf(2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考化学推断题类型及解法推断题既是考查知识, 又是考查能力的综合题目。 它具有条件隐含、 综合性强、思维容量大等特点。 近几年来中考试题关于推断题的命题要求越来越高,知识覆盖面也越来越广, 考生失分率最高。 但只要我们认真分析, 就不难发现推断题类型主要有: 表格式推断题、 网络式推断题、 图示式推断题、 叙述式推断题等。这类题目大多需要依据已知的实验步骤、现象,再对照物质的性质,逐层剥离,抓住题目中的关键环节,或顺推或塑推或讨论验证,层层剖析,得出结论。一、表格式推断题给出了物质范围和以表格的形式罗列出了实验现象,要求考生推断出未知物。这类题型可采用:列表对照法解答。例(广州市中考题)有A,
2、B,C,D,E 五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已知它们分别是,和中的一种。为了鉴别,各取少量溶液两两混合,实验结果如下表一所示。表中“”表示生成难溶或微溶的沉淀;“”表示有气体产生;“”表示观察不到明显的现象变化(本实验条件下,生成的微溶物均以沉淀形式出现)。表 1两两混合的实验现象(1)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判断AE的物质名称是:A_ ,B_ ,C_ ,D_ ,E_ 。(2)请从 AE这 5 种物质中选取适当物质, 通过一种合理的途径制取氧化镁。按顺序写出各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表 2 给定试剂的反应情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
3、,共 29 页解析:将这五种物质两两混合, 列表在相应位置标出有关的实验现象,如表2。两表对照知 A为氯化钡,B为碳酸钾,C为盐酸,D为氢氧化钠, E为硫酸镁。二、网络式推断题给出了物质范围和各物质相邻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的用线段连接起来,形成了一个“网络”图,要求考生根据物质发生反应的数目,从而推出其中的未知物质。这类题可采用: 先画线找出物质间的全部相互反应关系,再根据反应个数归纳解答。例(北京市中考题)现有,()五种溶液和一种气体,有图 1 所示的相互反应关系,图中每条连线表示两端的物质可以发生化学反应,试将它们的化学式填入图1 中相应的六个方框中。图 1各物质间的关系解析:可先找出物质间
4、的全部相互反应关系,如图2。图 2各物质间全部的反应关系能发生 4 个化学反应,和()能发生 3 个化学反应,和能发生 2 个化学反应。分析方框图, 只有方框是 4 条线,所以方框中应填,这是解答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29 页本题的突破口。 NaOH 既能和(4 条连线)反应又能和(2 条连线)反应,在方框,中,虽均为2 条线相连,但只有方框是跟能发生4个反应的方框和发生2 个反应的方框相连,所以NaOH 应填在方框中,填在方框中。随之可判定应填在方框中,能与溶液反应的溶液应填在方框中, 最后应将 ()填在方框
5、中。三、图示式推断题这类题一般不限定物质范围, 给出各物质转化关系, 要求考生推断出各未知物。此题型要以物质的转化关系为依据,用逆推法由果求因, 再用顺推法加以验证。例(上海市中考题)牙膏是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在牙膏生产过程中常添加一种摩擦剂。这种摩擦剂是一种经过一系列加工而制得的极细的粉末。其生产过程如图3。图生产流程试回答:( 1)写出 A,B,C,D的化学式;( 2)写出,转化的化学方程式。解析:本题所提供的信息是生产过程中的一系列转化关系,属推断题。根据最终产物是这一条件,可用逆推法,按果索因。由反应的生成物()可推出其反应物 C为,D为()。再根据反应,推出B为 CaO 。最后由反应
6、的产物B和 C,推出 A为。推得的结果是否正确,尚须代入关系图中验证,无误即为答案。其转化的化学方程式:(高温 FY )()()四、叙述式推断题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29 页给出物质范围和实验现象, 要求考生推出混合物中一定存在、一定不存在和可能存在的是什么物质。解答时以文字信息为序,寻找并抓住“题眼”,逐步分析 “筛选” 。 这就要求考生熟悉这类题目的常见 “题眼” , 也就是解题的“突破口”。例(安徽省中考题) 有一种固体混合物, 可能由,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现取该混合物进行如下实验:(1)将固体混合物
7、投入水中,搅拌后完全溶解,得到无色溶液;(2)往此溶液中滴加盐酸, 产生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的气体。由上述实验现象可知:该固体混合物中一定存在的是_,一定不存在的是_,不能确定的是 _。解析: (1)步题眼在于 “ 完全溶解,得到无色溶液” ,即肯定不含和;还暗含没有沉淀产生,则混合物中不同时有两两反应生成沉淀的“即和不共存” ;(2)步题眼在于 “ 加入盐酸,产生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的气体” ,说明原混合物中肯定含有进而说明无,但不能肯定是否存在,从而得出正确结论。五、其他形式推断题不限制物质范围, 给出实验现象, 要求考生推断出各未知物。 此类题要以物质的特征反
8、应现象为依据,上下联系,综合推理。灵活应用顺推法、逆推法和论证法快速解答。例(浙江省中考题) A,B,C,D,E 分别是酸、碱、盐中的五种物质,其中 A 是酸,另一种是碱,还有三种是盐,D 在医院用作诊断胃部疾病的药品,它们之间可以发生以下反应:(1) (2)()根据上述反应,推断下列物质的化学式是:A_,B_,C_。解析:首先从实验现象( 2)和已知条件可知D 为,从而可知C中含有;其次由反应( 3)的生成物又可推导出反应物E 中含有,进而推断出 E 为,C 为();其次由反应( 2)推出 A 为;最后根据 A 为,为(),已知条件和反应的生成物可综合推出B 为()。再验证,可知以上推断结果
9、完全符合题意。由此可见,无论是那种类型的推断题, 不管未知物有多少种, 无论用何种方法推理,总可找到解题的“突破口” 。为此,考生必须熟练地掌握物质的化学性质及有关实验现象,尤其要熟练地掌握物质的物理性质和物质的特征反应现象,才能准确、快速地解答。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29 页中考化学试题中的八大“陷阱”一、概念混淆例 1. 下列物质俗名、化学名称、化学式表示同一种物质的是()A. 干冰二氧化碳CO2B. 胆矾硫酸铜CuSO4C. 食醋醋酸CH3COOH D. 盐酸氯化氢HCl 分析:本题中的“陷阱”是把结晶水
10、合物与无水粉末、溶液与溶质等混淆起来,那些概念不清的同学往往在这里会出现错误。本题答案为A。二、条件多余例 2. 用氢气还原CuO a g,当部分固体变红时,停止加热, 使其在氢气流中冷却,称取残留固体质量为b g,得到水为c g,共用去氢气d g,此时被还原的CuO 的质量为()A. (ab)g B. 40d g C. 40c/9g D. a g 分析:本题条件很多,但所给数据中,只有得到的c g 水是有效的,因为它是参加化学反应生成的。其实本题只需抓住由CuO 反应生成Cu 要失去氧元素,而由氢气反应生成水要得到氧元素, 而且在反应过程中,得、失氧必然会相等去解题就可以了。设被还原的CuO
11、的质量为x xcg1680100%1618100%x40c/9g 选 C。三、隐含条件例 3. 在氧化铜和铁粉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并加微热,反应停止后滤出不溶物,再向滤液中放入一薄铁片,足够时间后取出,铁片无任何变化。根据上述现象判断,以下结论正确的是()A. 滤出的不溶物中只有铜,不可能有铁B. 滤出的不溶物中一定有铜,也可能有铁C. 滤出的不溶物中只有铁,不可能有铜D. 滤液中一定含有硫酸亚铁,可能含有硫酸铜和硫酸分析:本题隐含了一个化学反应,即FeCuSO4FeSO4Cu,且该反应比铁与H2SO4反应更易进行。 根据题给信息, 滤液中放入铁片无任何变化,说明滤液中无H2SO4和
12、CuSO4,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29 页由此推断滤液中一定有FeSO4,滤出的不溶物中一定含有铜,至于铁粉无剩余不能确定。所以,本题正确答案应为B。四、隐含答案例 4. 只用紫色石蕊试液就可将三种溶液区分开的有()A. NaClHClNaOHB. NaOHMgSOKNO43C. Mg NONaClHNO()323D. BaClBa OHKNO223()分析: 很多考生根据指示剂变色情况迅速作出判断,认为正确答案为A,而对隐含的答案 B 就不再深入思考了,造成漏选。造成这种错误的原因是考生对鉴别物质的方法考虑不
13、全面,正确思路是:B 项,利用紫色石蕊试液首先可鉴别出NaOH 溶液,再由NaOH 溶液与 MgSO4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从而区别出MgSO4,进而剩下的就是KNO3溶液了。故本题应选 A、B 两个答案。五、 “定势”诱导例 5. 下列各元素中化合价最高的是()分析: “元素的最高化合价数值等于该原子最外层电子数。”这是一条化学规律。而化学规律与其他规律一样,常有例外或不适用的情况,特别是化学中的规律例外更多,因而命题人往往在这方面做文章。本题若定势于课本而忽视了化学规律的特殊性,就易错选B 或 C。实际上本题中氖元素显零价,氧元素无6 价。故正确答案为A。六、设置圈套例 6. 2.7g 铝
14、、 5.6g 铁、 6.5g 锌及 6.4g 铜组成的混合物,加入到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充分反应后还剩余9.2g 金属,则生成氢气的质量是_。分析:粗心的同学很容易直接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算出2.7g 铝、 5.6g 铁、 6.5g锌与稀盐酸反应分别生成0.3g、0.2g、 0.2g 氢气,加在一起就得出结论:0.7g。这样正中了命题人的圈套。 造成误解的原因是未能准确把握住命题者的意图。本题不是简单考查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能力,而是考查金属活动性顺序的运用。四种金属中,只有铜不与稀酸反应,但剩余金属质量是9.2g 大于 6.4g,说明铁、锌、铝没有完全跟酸反应,因此生成氢气的质量应小于 0.7
15、g。正确思路是:由于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铝、锌均排在铁之前,所以剩余金属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29 页中还含有9.2g6.4g 2.8g 铁,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为5.6g2.8g2.8g。因此,铝和锌完全 反 应 而 铁 只 有2.8g参 加 了 反 应 , 所 以 生 成 氢 气 的 总 质 量 应 为 :3272 72562 82656 50 6.gggg。七、以量掩质例 7. t时将 a g A 物质投入b g 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质量分数是()A. 等于100aab%B. 大于100aab%C. 等
16、于100aab%D. 无法确定分析: 本题若没有对溶质是否改变和能否全部溶解分不同情况加以讨论,易犯“以量掩质”的错误。对于这类未指明具体物质和是否完全溶解的题目要分情况讨论。(1)当 A 为可溶性酸碱或不含结晶水的盐且a g 全溶于 b g 水中,答案为A; (2)当 A 为可溶性碱性氧化物或可溶性酸性氧化物时,溶质是碱或酸,溶质质量增加,答案为B; (3)当 A 为结晶水合物及 A 为无水盐,但并未全溶于b g 水中,溶质质量小于a g,答案为C。综上所述,溶质质量分数是无法确定的,故该题答案为D。八、陌生情境例 8. 纳米材料被誉为21 世纪最有前途的新型材料。纳米碳管是一种由碳原子构成
17、的几个纳米( 1 纳米109m)的空心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纳米碳管是一种新型的有机化合物B. 纳米碳管材料如果完全燃烧,生成物是二氧化碳C. 纳米碳管材料,表面积大,吸附能力强D. 纳米碳管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分析:本题所给情境是:21 世纪最有前途的新型材料“纳米材料”,同学们对此了解不多,看到后心中没数,在做本题时就可能对题示的隐含条件“几个纳米”、 “纳米管”、 “纳米材料”等,不能很好地去理解,而多选C。因为根据题示的隐含条件可知纳米管内径很小,而纳米管材料管道多,表面积大,所以吸附能力强,因此C 答案是正确的。因为纳米碳管“是一种由碳原子构成为几个纳米(1 纳米109m)的
18、空心管。 ”是一种碳单质,是一种无机物而不是有机化合物。因此B、D 答案的说法也是正确的,只有A 答案错误,故选A。一. 教学内容:专题学习:酸碱盐类化合物之间的反应规律及综合应用二. 重点、难点: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29 页1. 重点:掌握酸碱盐类化合物之间的反应规律,会灵活的写出物质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 难点:综合应用酸碱盐类化合物之间的反应规律解决题目。三. 具体内容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相互反应,可归纳成下图来表示。 金属 + 氧气金属氧化物除 Ag、Pt、Au 外的金属,一般都可与氧气发
19、生化合反应,金属越活泼与氧化合就越容易,反应就越剧烈。金属氧化物大多数是碱性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 水可溶性碱可溶性碱对应的碱性氧化物能与水反应生成对应的碱,K2O、 Na2O、BaO 都能跟水反应。 Ca(OH)2微溶于水,它对应的CaO 也能与水反应。其余的碱性氧化物一般与水不反应或不易反应。 碱盐由碱转化成盐的三个途径:碱 + 酸性氧化物盐 + 水碱 + 酸盐 + 水碱 + 某些盐另一种碱+ 另一种盐 碱碱性氧化物+ 水不溶性的碱在加热的条件下,一般可分解为对应的碱性氧化物和水。碱中的金属越不活泼,则该碱越容易分解。 非金属+ 氧气非金属氧化物除 F2、Cl2、Br2、I2外的非金属,一
20、般都可直接与O2反应生成非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大多数是酸性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 水含氧酸除不溶性的SiO2外,常见的酸性氧化物都可与水反应生成对应的含氧酸。 酸盐由酸转化成盐有四个途径:某些金属+ 某些酸盐 + 氢气酸 + 碱性氧化物盐 + 水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8 页,共 29 页酸 + 碱盐 + 水酸 + 某些盐另一种酸+ 另一种盐 酸酸性氧化物+ 水在一定条件下含氧酸分解可生成酸性氧化物(酸酐)和水。 金属 + 非金属无氧酸盐此处的非金属H2、O2除外。当金属越活泼,非金属也越活泼时,反应就越容易进行。 酸性
21、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含氧酸盐(非初三知识)强酸( H2SO4、HNO3)的酸酐与活泼金属的氧化物在常温下即可反应,其余的需在加热或高温条件下才能发生反应。碱性氧化物+ 酸盐 + 水强酸( H2SO4、HNO3、HCl )可与所有碱性氧化物反应,弱酸(H2CO3、H2S 等)只能和活泼金属的氧化物反应。酸性氧化物+ 碱盐 + 水酸性氧化物在一般条件下都可与强碱溶液反应,但SiO2与 NaOH 固体(或 KOH 固体)需在强热条件下才发反应。酸 + 碱盐 + 水参加反应的酸和碱至少有一种是易溶于水的。碱 + 盐另一种碱+ 另一种盐参加反应的碱和盐必须都能溶于水,同时生成物中必须有难溶物或容易挥发的
22、碱(NH3 H2O) 。酸 + 盐另一种酸+ 另一种盐酸和盐反应的前提条件比较复杂,在现阶段应掌握以下几点:这里所说的酸和盐的反应是在水溶液中发生的复分解反应,必须符合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酸与盐才能发生反应。如果反应物中的盐是难溶物,那么生成物必须都是可溶的,否则反应将不能继续进行。在实验室用石灰石制取CO2时,只能选用盐酸而不能用硫酸,就是这个道理。必须掌握弱酸盐 (如 Na2CO3、 CaCO3) 跟强酸 HCl 、 H2SO4、 HNO3的反应,和生成 BaSO4、AgCl 的反应。盐 + 盐另两种盐参加反应的两种盐必须都能溶于水,若生成物中有一种是难溶性的盐时,则反应可以进行。金属
23、+ 盐另一种金属+ 另一种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排在前面的金属(K、Ca、Na 除外)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里置换出来。金属+ 酸盐 + 氢气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排在氢前的金属能从酸溶液中把氢置换出来。这里的酸主要是指盐酸和稀硫酸。 浓硫酸和硝酸因有强氧化性,跟金属反应时不会生成氢气,而是生成盐、水和其它气体。【典型例题】例 1 某 NaNO3溶液中混有少量NaCl,Na2SO4和 Na2CO3杂质,为除去这些杂质,仅提供3 种药品: AgNO3溶液、 BaCl2溶液和稀HCl 。请设计合理的顺序将杂质逐一除去,并填写下面实验报告。 (简要回答)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24、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9 页,共 29 页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化学方程式(1)(2)(3)答案: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化学方程式加入适量的稀盐酸有气泡产生HClCONa232222COOHNaCl加入适量的2BaCl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242BaClSONaNaClBaSO24加入适量的3AgNO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3AgNONaCl3NaNOAgCl解析: 这是一道综合性,思维性较强的去杂质题。解这类题时, 要遵守不能引入新杂质的原则,若在去杂过程中,一旦引入,要在后续步骤中除去。按照题目的要求设计合理的操作顺序,杂质逐一除去,如果忽略了题目的要求就可能出错。例 2 下列各
25、组离子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A. H、 Ba2、NO3、OHB. H、K、Cl、CO32C. Na、Ag、NO3、CO32D. Na、K、OH、SO42答案: D 解析:解此类题的关键是看离子间是否能相互结合,若有气体、 沉淀或难电离的物质 (如水)生成,则不能大量共存。在A 项中H与OH可结合成OH2,B 中H与23CO可结合生成OH2和2CO,C 中Ag与23CO可形成32COAg沉淀析出,而D 中既无气体放出,又无沉淀析出,也无难电离的物质生成,所以选项应为D。例 3 请用不同的方法制备MgCl2 答案: 2Mg+Cl2 点燃MgCl2 Mg+2HCl = MgCl2+H2 Mg+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年中考化学-推断题类型及解法 2022 年中 化学 推断 类型 解法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