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动点问题解析 .pdf
《2022年中考动点问题解析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中考动点问题解析 .pdf(2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考动点问题解析所谓“动点型问题”是指题设图形中存在一个或多个动点, 它们在线段、射线或弧线上运动的一类开放性题目。这类问题一般是中考的重点和难点,由于综合性比较强,题目比较灵活,与其他知识点的关联性比较强, 所以一般都是作为压轴题出现的。但是也并不是说这类题就放弃不做了,只要掌握这类题目的规律,有针对性的练习,也是可以解决的。 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动中求静,灵活运用有关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解这类问题要综合运用到分类讨论思想、函数思想、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等。大多题目涉及到二次函数、圆、三角形等重点知识,也很难将他们进行分类,这里也就不分了,但是在解题过程中尽量做到 一题多解 ,侧重讲 解题思
2、路 。希望该资料对学生能有所启发。1. (2013 年江苏苏州 3 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RtOAB 的顶点 A在 x 轴的正半轴上,顶点B的坐标为( 3,3) ,点C的坐标为(12,0) ,点 P为斜边 OB上的一动点,则 PA PC的最小值为【】A132B312 C3192 D27【答案】 B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27 页解析:此类题目结果是求两个线段的和的问题,一般的解题思路是将两条线段变成一条线段,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来解题。此题还涉及到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特殊三角形。这个要熟记在心,主要是
3、直角三角形:有个角为30的直角三角形,三边的比为1:3: 2;等腰直角三角形,三边的比为1:1:2;等边三角形,三个角都是 60。本题中顶点 B的坐标为( 3,3) ,很容易想到 RtOAB 是个特殊三角形。解:如图,做点 C关于 OB的对称点C,交 OB于点 D,连接AC,交 OB于点 P,根据轴对称和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知,AC即为 PA PC的最小值。(此后的计算跟动点就没关系了)xyPDCCBAO计算方法一:函数法A点坐标为( 3,0) ,C点坐标为(12,0) ,C和C关于 OB对称,B点坐标为( 3,3) ,直线 OB的方程为33yx假设C的坐标为( x,y) ,则 D点坐标为(12
4、2x,2y)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27 页D点在直线 OB上,可得方程:2y=33122xCC与 OB垂直,可得方程:31132yx联立两个方程,可得1434xy(对称点常用的解法 )221331(3)()442AC(两点之间距离公式 )计算方法二:几何法xyHPDCCBAO过点C作C Hx 轴于点 H,B的坐标为( 3,3) ,tan AOB=33, AOB=30 C的坐标为(12,0) ,OC=12,CD=1sinAOB4OC122CCCD又AOBCC H=30,3 cosH4HCCCCC,1 sinH
5、4HCCCCC,HA=11424=114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27 页22A=HAHCC=2211331()()442分析:关于函数法和几何法这两种方法, 因人而异,但是最好都能掌握,函数法思路比较简单, 但是计算量大;几何法需要作图, 添加辅助线。各有利弊。2. (2013年江苏连云港 3 分) 点 O在直线 AB上, 点 A1, A2, A3, 在射线 OA上,点 B1,B2,B3,在射线OB上,图中的每一个实线段和虚线段的长均为1 个单位长度 一个动点 M从 O点出发,按如图所示的箭头方向沿着实线段和以点
6、O为圆心的半圆匀速运动, 速度为每秒 1 个单位长度按此规律,则动点M到达 A101点处所需时间为 秒【答案】 101+5050解析:此题既是动点问题,同时也是归纳问题。要用归纳法探索规律:A1 1 A2 1+1+ +2=2+3A3 2+3+1=3+3 A4 3+3+1+3+4=4+10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27 页A5 4+10 +1=5+10 A6 5+10 +1+5+6=6+21一般的归纳法写34 项就可以了,但是本题规律是有两个,奇数项遵循一个规律,偶数项遵循一个规律,所以就多写几项。另外中间的计算过程
7、尽量不要省略,不然不容易发现规律。本题中,偶数项到奇数项只需要 +1,所以主要规律在偶数项, 注意看偶数项:前面的数字等于偶数项的项数,后面的系数等于从 1到项数的和,如A2 的的系数是 1+2;A4 的的系数是 1+2+3+4 ;A6的的系数是 1+2+3+4+5+6 ; 所以知道为何要把中间过程写出来了吧,如果只写 3、10、21 这个规律是不好找的。A100=100+ (1+2+3+100)=100+5050 A101=101+5050 分析:本题归纳法的运用中注意把中间计算过程写下来,这样容易发现规律。3. (2013 年江苏泰州 3 分)如图, O的半径为 4cm ,直线 l 与O相
8、交于 A、B 两点,AB=4 3cm ,P为直线 l 上一动点,以 1cm为半径的 P与O没有公共点设PO=dcm ,则 d 的范围是 【答案】 2cm d3cm或 d5cm 。解析:碰到圆的相交时要注意分类讨论,就两种情况,边界值就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27 页是内切和外切。两圆从远到近移动时一般会经历一下几个阶段:相离外切相交内切内含等。先看外切:O的半径为 4cm ,P的半径为 1cm ,d5cm时,两圆外离。再看内切:OP=4-1=3cm 此题中还需注意一点, P为直线 l 上一动点, OP有个最小值,
9、此时 OP AB ,OA=4cm ,12 32APAB,lBAPOOP=22224(2 3)2OAAP(OAP也是特殊三角形,熟练了可以直接写出结果 )2cm d3cm或 d5cm 4. (2012 江苏无锡 3 分)如图,以 M (5,0)为圆心、 4 为半径的圆与 x 轴交于 AB两点, P是M上异于 AB的一动点,直线PA PB分别交 y 轴于 C D,以 CD为直径的 N与 x 轴交于 E、F,则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27 页EF的长【】 A等于 4B等于 4C等于 6 D 随 P点【答案】 C 。解析
10、:本题看似很难, 而且如果严格按照圆的动点问题去解题的话本题基本很难解。 但是如果对照着题目把图画一下,你就会发现本题其实不难,因为基本都是圆里的特殊情况。一是AB是M的直径,且 AB在 x 轴上,这样 APB是直角, A、B点坐标很容易求;二是CD是N的直径,且 CD在 y 轴上,这样 CPD 是直角;最后还有一个特殊情况,本题是选择题,做选择题完全没必要按照大题的思路去做。所以在此提供两种解法: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27 页解法 1:连接 NE ,设圆 N半径为 r ,ON=x ,则 OD=r x,OC=r
11、+x ,以 M (5,0)为圆心、 4 为半径的圆与 x 轴交于 AB两点,OA=4+5=9 ,0B=5 4=1。AB是M的直径, APB=90 。BOD=90 , PAB+ PBA=90 , ODB+ OBD=90 。PBA= OBD , PAB= ODB 。APB= BOD=90 , OBD OCA 。OBODOCOA,即19rxrx,即229rx。由垂径定理得: OE=OF ,由勾股定理得:22222OEENONrx9OE=OF=3 ,EF=2OE=6 。解法 2:本题是选择题,而且三个选项都是固定值,所以一般不会选D 。既然是固定值, 且 P是任意一点, 那我可以选 P点坐标把值求出来
12、就是了。取 P 点为(-5,4 ) ,A 点坐标为( -9,0 ) ,可得直线 AP的方程为9yx,C点坐标为( 0,9) ;同理, B点坐标为( -1,0 ) ,可得直线 BP的方程为1yx,D点坐标为( 0,-1 ) ;N为 DC的中点, N点坐标为( 0,4 ) ,NE=NC=5 ,NO=4 ,根据勾股定理, OE=3 ,EF=2OE=6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8 页,共 27 页故选 C。分析:本题看似复杂,但是里面都是特殊情况,所以碰到题目不用怕,自己动手画画图就有思路了。5. (2012 江苏苏州 3 分)如图
13、,在梯形ABCD 中,AD BC ,A=60 ,动点 P从 A点出发,以 1cm/s 的速度沿着 ABCD 的方向不停移动, 直到点 P到达点 D后才停止 . 已知PAD的面积 S (单位:)与点 P移动的时间 t(单位:s)的函数关系式如图所示,则点 P从开始移动到停止移动一共用了 秒(结果保留根号) . 【答案】42 3。解析:由图可知, t 在 2 到 4 秒时,PAD的面积不发生变化,在 AB上运动的时间是 2 秒, 在 BC上运动的时间是 42=2秒。动点 P的运动速度是 1cm/s,AB=2 ,BC=2 。过点 B作 BE AD于点 E,过点 C作 CF AD于点F,则四边形 BC
14、FE是矩形。 BE=CF ,BC=EF=2 。A=60 ,3sin 60232BEAB,1cos60212AEAB。由图中 ABD的面积为3 3,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9 页,共 27 页13 32ADBE,即133 32AD, 解得 AD=6 。DF=AD AE EF=6 12=3。在 RtCDF中,2222( 3)32 3CDCFDF,动点 P运动的总路程为AB BC CD=222 342 3(cm ) 。动点 P的运动速度是 1cm/s,点 P从开始移动到停止移动一共用了(42 3)1=42 3s。评析:本题看似动点
15、,其实还是直角三角形,只是换了一种表述方法而已。6 (8 分) (2014?宿迁)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中,AB DC ,ABC=90 , AB=8cm BC=4cm ,CD=5cm 动点 P 从点 B 开始沿折线BC CD DA以 1cm/s 的速度运动到点A 设点 P运动的时间为 t(s) ,PAB面积为 S(cm2 ) (1)当 t=2 时,求 S的值;(2)当点 P在边 DA上运动时,求 S关于 t 的函数表达式;(3)当 S=12时,求 t 的值解析:本题与 2012年苏州真题高度相似, 只是苏州的是填空题,宿迁的是大题,所以中考题也是互相模仿的。命题老师也没办法,知识点就那么多,
16、又不敢超范围出题。解: (1)动点 P以 1cm/s 的速度运动,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0 页,共 27 页当 t=2 时,BP=2cm ,S的值=12AB?BP=1282=82cm;(2)过 D作 DH AB ,过 P作PMAB ,HMDCBAPMDH ,APMADH ,APPM=ADDH,AB=8cm ,CD=5cm ,AH=AB DC=3cm ,BC=4cm ,AD=5cm ,14tPM=54,4tPM=5(14- ),116(14t)S=AB PM=25,即 S关于 t 的函数表达式16(14t)S=5;(3)由
17、题意可知当 P在 CD上运动时, S=1284=162cm,所以当 t=12 时,P在 BC或 AD上,当 P在 BC上时, 12=128?t,解得: t=3 ;当 P在 AD上时, 12=16(14t)5,解得: t=394当 S=12时,t 的值为 3 或394点评:本题其实是2012 年苏州真题的改变,所以一定要重视真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1 页,共 27 页题, 把题目简单变形就有可能成为今年的真题。另外题目要彻底弄懂,不要小看填空题和选择题,这类题目也可以转变成大题来出。7(2014年江苏南京)如图,在 RtA
18、BC中, ACB=90 , AC=4cm ,BC=3cm ,O为ABC的内切圆(1)求O的半径;(2)点 P从点 B沿边 BA向点 A以 1cm/s 的速度匀速运动, 以 P为圆心,PB长为半径作圆,设点P运动的时间为 t s,若 P与O相切,求 t 的值解: (1)解法一(适用于所有求内切圆半径)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2 页,共 27 页图 1如图 1,设 O与 AB 、BC 、CA的切点分别为 D、E、F,连接 OD 、OE 、OF ,连接 OA 、OB 、OC 。O为ABC的内切圆,OF AC ,OE BC ,
19、OD AB ABC 可以分为三个三角形,即OAB 、OAC 、OBC, ABCOABOABOBCS=S+S+S设O的半径为 r,则 OE=OD=OF=r11111AC BC=AB OD+BC OE+AC OF=AB+BC+ACr22222()AC BC34r=1AB+BC+AC3+4+5点评:此类求三角形内切圆半径的方法是通用方法,要记住公式,我们从上面的推导可以看出内切圆半径公式:ABC2Sr=AB+BC+AC,此公式要熟记,这样做选择题时就可以直接套用公式。解法二:如图 2,设O与 AB 、BC 、CA的切点分别为 D、E、F,连接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年中考动点问题解析 2022 年中 考动点 问题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