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三单元表格教案.doc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三单元表格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三单元表格教案.doc(2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单元名称 第三单元计划教材分析本单元以“童年趣事”为主题,通过学习四篇富有童心童趣的课文,有的写儿童成长的历程,有的写童年生活的快乐,这些文章不仅引发了孩子们的联想与共鸣,还增强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在重温儿时旧梦中愉快的学习相应的语文知识。阅读时,要让学生了解课文的特点,在学习语言文字的同时回顾成长的历程。体验一下成长的快乐。教学重点 1.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课文所蕴含的道理。 2.能抓住重点词语、句子,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及内在精神。学情分析教学难点 1.理解重点词语、句子的含义,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内在精神。 2.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背诵课文。 3.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并乐于与人交流。教学目标 1.认识22个生字,会写27个生字,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理解重点词语、句子的含义,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内在精神。 3.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文,背诵文中精彩语段。 4.引导学生回顾成长的历程,体验成长的快乐。 5.激发学生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乐于写自己的童年趣事。课时分配 捅了马蜂窝 2课时 渡河少年 2课时 快乐读书屋 2课时 能说会写 3课时 语文七色光 2课时课 题 5 捅了马蜂窝总课时数备课时间授课时间课 型主备教师 许艳复备教师张亚丽审核人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作者在童年时代经历过的一件难忘而深刻的趣事。即“我”七岁
3、随爷爷、爸爸去打野鸭时,出于虚荣心的驱使,为了在村里孩子的面前证实自己的勇敢,逞强好胜,用长竹竿捅了马蜂窝,结果被马蜂蛰伤,脸肿得变了形。文章意在赞扬童心无忌,童趣纯真。同时让学生懂得做事不要冲动,要冷静,不要逞强好胜,要考虑事情的后果。教学重点 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明白课文所揭示的道理:遇事不要冲动,要冷静,要考虑事情的后果,不要逞强好胜。学情分析 教学难点 根据课文内容读出对话的不同语气,感受人物的心理变化。教学目标 1.通过“我”打猎途中捅了马蜂窝的故事,让学生懂得做事不要冲动,要冷静,不要逞强好胜,要考虑到事情的危险性。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认识5个生字,会写14个
4、生字。教学准备教学过程集体备课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预习设计 1搜集有关马蜂的资料或图片,了解有关马蜂的一些知识。 2请认真的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3请找出“发现马蜂窝,捅了马蜂窝的过程和捅了马蜂窝的结果”的相应段落。 4把你感兴趣的段落有感情的读一读或表演一下。一、谈话导入 板书:马蜂 谁来汇报一下你昨天搜集的有关马蜂的一些资料。 (学生汇报,教师可适当补充。) 作者在年幼的时候,可没有同学们懂得这么多,所以他做了一件令他终身难忘的事情。(板书:捅了马蜂窝)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二、尝试指导 1各小组代表汇报读文,然后交流易读错的字音。 2你能按照故事的发展过程,给课文划分段落吗? 学生交流
5、预习设计中的3,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单独成段,共分四个段落。 3学习第二部分 “我”是怎样发现马蜂窝的呢?孩子们有哪些怪异的行为?从中可以看出什么? (“尖叫”“转身逃走”可以看出孩子们的恐惧。)试着有感情的读一读。 还通过哪处描写看出孩子们对马蜂的恐惧?(他们嗡嗡的从孩子头上飞过时,孩子们赶紧蹲下,用衣袖捂住脸。) 4学习第三部分 (1)这群孩子对“我”是什么态度?从哪里看出来的? 语 言:你把枪拿来,朝马蜂窝放一枪! 嗤!他哪来的枪啊?-用竿子捅吧! 谁谁?-除了你,还有谁? 动作行为:推了我一下 踢长杆子 做鬼脸 指导学生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 小作者的怒火已经被这些孩子点燃了,看他此刻是怎么
6、想的? (小黑板出示)谁来读?我?我不敢?我是来打猎的!我可不是胆小鬼!我敢。我是来打猎的!我可不是胆小鬼! 读起来有什么区别?(原文的语气能感觉到作者更不服气)谁再来读一读? (2) 此时如果是你面对这些孩子们 ,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当时年仅7岁的我被激怒之后,又是怎么做的呢? (3)“我”的举动引来了什么样的后果?请结合书中的插图,说一说当时的情景。(孩子们逃了,马蜂窝“爆炸”了,我被蜇了。)体会当时的场面描写,同时引导村里孩子的做法虽然很过分,但他们搞的还是孩子似的恶作剧,并无恶意。 (4)“我”被蛰得怎么样?此时的我又是怎么想的?为什么他更恨自己? (感受作者在做错事后,善于总结经验教
7、训的做法。从而引导孩子,只有在生活中不断反思自己的行为,才能成长。)三、总结全文 1文中的“我”明明知道捅马蜂窝是危险的,为什么还要去捅呢? 2生活中我们会经常遇到各种突发状况,这时候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考虑到事情的后果,不要让冲动战胜了理智,避免自己和他人受到伤害。 第二课时一、 直接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五课(板书:捅了马蜂窝)。二、 识写生字 1. 卡片出示词语,指生认读。 2. 学写生字 3. 重点指导书写“逛 檐 橙 既”等字的书写。 4. 独立完成自选词语填空,然后交流 要求:从文中选取新鲜的词语,并用所选取的词语说一句话。三、 积累内化 1. 小组内分角色朗读课文,然后尝试
8、表演。 汇报表演。其他学生评价表演的语气、动作神态是否符合课文中所写的情景。 2. 在你成长的过程中,有过和作者一样的经历吗?鼓励学生畅谈。四、拓展延伸 1学生阅读小学语文阅读资源中的相关文章。 2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并让父母帮助回忆童年发生的趣事。板书设计: 发现马蜂窝 自尊受伤 遇事要冷静 捅了马蜂窝 捅马蜂窝 要考虑后果 狼狈逃命 (在反思中成长) 结果被蛰教学反思 课 题 6渡河少年总课时数备课时间授课时间课 型主备教师 许艳复备教师张亚丽审核人教学重点体会文中描绘的景物,感受语言的优美。教学难点理解重点词语、句子的含义,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及内在精神。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
9、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描述的景象,感受语言的优美。2抓住文中重点词句,体会“奇葩、倔强、滑”等词语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3结合文中描写少年渡河的有关语句,体会少年的倔强个性。4学习渡河少年执着向上,永不退缩,勇敢自信的精神。教学准备主题图教学过程集体备课二次备课第一课时预习设计 1.读 做到正确,流利。 2.画 把文中的生字新词用笔标出来。 3.查 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查字典解决。4.想 课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概括时最好用上“因为-所以-最后-”这样的关联词。)一、 质疑导入 1板书课题,学生读课题。 2提问: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学生可能会问:这个少年是谁?为什么要渡河?他是怎
10、样渡河的?) 3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走进课文,走近渡河少年。二、检测预习,整体感知 1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纠正字音。2 交流: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尝试给课文分段。三、品读感悟,体会内涵 1谁来说说本文的少年是一个什么样的少年?你能用文中的一个词来概括吗?(倔强) 2作者是通过少年的哪些具体表现感受到“倔强”的呢?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画出相关的句子。然后在组内交流。 组织交流,重点引导。 出示句子:少年两眼瞪得溜圆-一下滑进了河里。 (1) 读一读,这是怎样的一种神态,你能表演一下吗? (2)通过这种神情,你能猜到此时的少年在想些什么吗?结合14自然段想想。 (3)怎样朗读才能表现出少
11、年的倔强呢?(把动词读的稍重一些)谁来试一试?评价,再读。小结:刚才通过对少年神态的描写,同学们能抓住关键词谈感受,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谁还能抓住哪些关键词来谈谈少年的倔强?(理解使劲别过去) 作者通过对少年的神态和动作描写,让我们认识了这个倔强的少年,以后我们在写作时,也要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3少年的种种表现,不尽感染了我们,也感染了坐在船上的作者,一股同情的潮水从他心头漫过,使他不由的发出赞叹(好一朵开在浪花从中的奇葩!好一个倔强的少年!) (1)理解“奇葩”。 (2)作者为什么赞叹少年是开在浪花丛中的又奇又美的花呢?你能找到原因吗? (3)出示句子,指导朗读。
12、 4就是这位倔强的少年,以后只要上学放学,都坚持不懈地在河里游来游去,最后从小河游向大海,成为一名游泳健将。 你们知道吗?成功以后的少年还给老人写过一封信,说老人是他的启蒙教练,猜猜他会在信里写些什么?四、 总结 学完这课你有哪些感受?你还学到了哪些阅读、写作方法?第二课时一、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二、感悟老人的情感变化 1面对这个少年,文中几次提到老人呢?用波浪线在文中画出来。 (1) “没钱做什么船,笑话!” (2) “孩子,上船,快上船!” (3) “上船吧别冻坏了。钱一分也不要。” 2你能从这三句话中感受到老人的情感变化吗?你能读出这种情感变化吗? 3从老人的话中,让我们再次感受到了少年的
13、倔强。三、再读课文,感受人物特点。四、识字、写字。 (1)认读字中注意“葩”“蕊”的读音。 (2)会写13个字。注意“蒙”不要丢掉中间的小横。“游”右下是子。“哀”的第一个撇要从中心处起笔。五、 背诵课文1012自然段抓住重点词语尝试背诵。六、 作业 1 从文中找出一个比喻句,说说把什么比作什么。 2 把自己比作渡河少年给老人写一封信。板书设计: 倔强的性格渡河少年 (神态动作) 游泳健将 顽强的毅力教学反思课 题 做毽子总课时数备课时间授课时间课 型主备教师 许艳复备教师张亚丽审核人教学重点 了解做毽子的方法,从中体会到自己动手做毽子的乐趣。教学难点 体会自己动手做毽子的乐趣。教学目标 1
14、通过阅读课文,使学生了解作者小时候做毽子的方法、步骤。体会那个时代孩子的乐趣和纯真的情感。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认识本课5个生字。教学准备 准备一个做好的毽子。教学过程集体备课二次备课预习设计: 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查字典解决。 2了解做毽子的方法和步骤。一、 激趣导入。 同学们,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毽子)大家爱踢毽子吗?想不想亲自动手做一个呀?让我们走进今天的“快乐读书屋”吧!二、 反馈预习(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组内交流做毽子的步骤。 (2)小组内互读,有疑问的地方标在书上。三、结合实物,理解课文。 (1)出示毽子,引导学生通过读、议
15、、画的方式,明确毽子是如何做出来的,什么样的毽子既美观又好踢。 (2)、学生自由汇报自己读懂了什么,有什么疑问,师生共同解决。(3)在做毽子的过程中,作者感受到了哪些乐趣?4拓展延伸。生活中你会做什么游戏用具,是怎样制作的,有哪些乐趣?5 检查识字。“粘”是多音字:zhn,粘贴;nin,同“黏”。推荐作业。 ()回家自己或者和亲人一起制作一个毽子。(其他游戏用具也可以。) ()用自己制作的游戏用具和同学或亲人游戏,共同感受活动的乐趣。板书设计: 选材料 动手做做毽子 选好毛 很关键 自己做 乐趣多教学反思 课 题 读不完的大书总课时数备课时间授课时间课 型主备教师 许艳复备教师张亚丽审核人教学
16、重点教学难点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课文,使学生明白大自然里有无穷的奥秘和极大的学 问,是一本读不完的大书的道理。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学过程集体备课二次备课一、 激发情趣,导入新课。 有一本书很大,读也读不完,这是什么呢?(大自然)看到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共同走进今天的“快乐读书五”,从书中感受大自然,一起寻找答案吧!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借助工具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同时标出自然段。 2出示生字、容易读错的词语,检查读音。 3教师询问在读的过程中是否遇到了什么困难,学生讨论解决。 4同桌分自然段互读课文,要求互
17、相正音,对方读得不流利的地方,请他再读一遍。三、自读自悟,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 边读边画,看看从文中你读懂了什么? 品读赏析 课件出示:大自然的鸟语花香。 请同学看后互相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在互读、互听、互学中读好描写优美景色的段落,通过朗读体会孩子在大自然中玩耍的愉悦心情。 2方法指导:这篇课文作者是怎样表达“趣”的?采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找出来。 读了课文,有什么感想,说出自己的真情实感。3 拓展延伸 你见过大自然的哪些景象? 你享受过大自然带给你的快乐吗?说说你的感受。四识记生字 1同桌互相检查识字情况。 2指名读要认的字。五总结 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板书设
18、计教后反思 课 题 编一出小剧演一演总课时数备课时间授课时间课 型主备教师 许艳复备教师张亚丽审核人教学重点 根据具体情境合理想象图上人物的对话内容。教学难点 能把身边相似事件编成小剧本,并表演出来。重点是采取适当的方式,运用恰当的语言来化解矛盾。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学会有顺序地观察图意,并能完整清楚地叙述出来。 2. 引导学生联系身边相似事情,以小组为单位编个课本剧,合理分配角色表演出来。 3. 培养学生采取合适的方法、运用恰当的语言正确处理同学之间矛盾的能力。教学过程集体备课二次备课一、 谈话导入 同学们,在这个大千世界中,人与人之间难免会因为一些小事而发生矛盾,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发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 小学语文 四年级 下册 单元 表格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