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的生理特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童的生理特点.docx(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儿童的生理特点: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生长迅速。今天,按照中医儿科教材的内容,来与大家们聊聊小儿的生理特点。有人说,孩子就是缩小的大人,其实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孩子并非简单的缩小的大人,孩子是有着他自己的生理特点的。小孩子有什么特点?中医认为:小孩阶段太特殊了,从生下开始到长到十来岁之前是有自己的生理特点的,叫: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生长迅速。为了讲述第一特点,脏腑娇嫩,我先给大家讲一个插曲。有一天有个朋友带着问我,为什么我的孩子老生病。我一见到这孩子,就觉得他的脾胃不好,因为脸色萎黄不明亮。我问他,孩子最近这次感冒是怎么得的,他和妻子仔细回想,告诉我
2、是孩子们生日聚会,然后就感冒了。我听到这里,就大致知道是怎么回事儿了,就问他:“当时孩子吃生日蛋糕了吗?”他回答我:“吃了,剩下的半个生日蛋糕都是他吃了。”我告诉他,这就是这次感冒的根源,孩子脏腑娇嫩,还不能完全吸收这些“美味”,所以导致了疾病。他们听了大吃一惊,完全不明白是怎么回事儿,吃蛋糕和感冒有什么关系?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原来,这就是小孩脏腑娇嫩的特点,脏腑娇嫩表现为什么?小孩的身体没有完全形成,小孩的很多病,就是因为他的脏腑还没有形成导致的,他的脏腑彻底长成以后就没有这个病了。脏腑娇嫩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孩子脏腑特别容易受外界的影响,比如说用药,小孩特点是:用药如果正确,疾病可能
3、马上就好,非常迅速。可是,如果用药错误,那么他的身体马上就受损伤。这就是对为什么对孩子用药特别慎重的缘故。说儿科难治,古代人说:“宁治十男子,不治一妇人;宁治十妇人,不治一小儿”,意思就是说儿科难治。但是,儿科有时候好治,因为根据我的观察,小孩用上药,如果对证了,一两副药一定有反应,很快的。因为他脏腑娇嫩,很容易受药物的影响,对药物敏感。但是如果要用坏了,很容易小孩就受伤了,这个受伤有可能是长期性的,比如说寒凉把他伤到了,这可能导致他长大以后一直阳气很弱,这就特别可惜。现在我们回到我朋友的疑问上,为什么小朋友大吃了一顿奶油蛋糕,就开始感冒了呢?原来,我们的小孩很多肺经的问题,都是吃东西引起的。
4、为什么?中医说脾胃是属土的,脾胃吸收饮食的精华,分送到身体各个部位,像大地一样滋养万物,此时小孩子脏腑娇嫩,脾土没有完全形成。这五行里面土是生金的,古代五行里面“土生金”。同时,我们的肺是属金的,土是生金的,那么土就是金的母亲,谁是肺的母亲?脾胃是肺的母亲,所以它有这种关系。有时,我们一听“土生金”会觉得奇怪,这是不是迷信呢?其实不是,古代的中医就是借用五行的模型,来分析人体各个脏腑之间的关系,所谓“脾土生肺金”这句话的意思,如果换成现代医学的话就是“脾胃功能强盛,能够使得呼吸系统也强盛”,就是这个意思,但是我们用“土生金”这三个字就讲清楚了,这是古人的聪明的地方。我们接着按照古人的思路打比方
5、,脾土是母亲,肺金是孩子,那么母亲出了问题,孩子一定也会不足。放到我们的小朋友的身体上,如果脾很弱的话,那么他的肺一定受到伤害,孩子脾胃不好,肺一定不好。比如说很多小孩哮喘、过敏、不断感冒,到底是怎么来的?原来,孩子脏腑娇嫩,脾胃还没有完全形成,你又给他吃很多东西,吃得乱七八糟的,脾胃很容易受伤,一下受伤了,马上影响到肺,结果导致了哮喘、不断感冒等问题。这些问题西医也是这么认为的,西医现在分析发现很多孩子过敏哮喘,是因为他消化道的黏膜没有完全形成,吃的食物,很多食物的蛋白颗粒,直接从黏膜透过去了,进入体内了,身体免疫系统以为是敌人来了,就开始攻击它,造成免疫反应,最终导致了过敏、哮喘等问题。所
6、以西医也发现,为什么小孩消化道不好,稍微乱吃点东西,马上就表现为哮喘,就是这样。但是这样的情况,中医通过观察现象,就发现了这样的问题,原来两者是相互联系的。肺系统出了问题,用调理脾胃的方法来调理,这叫“培土生金”,是中医调理肺系疾病最重要的思路之一。所以我和那位朋友讲,他的孩子的情况不是偶然的,现在奶油蛋糕都是反式脂肪做的,还有人造奶油等东西,我碰到过一些例子,都是家长给我讲,说这个病是怎么犯的?就是小孩过生日,剩下一大块蛋糕全吃了,家长看着孩子吃心里还高兴呢,我的孩子胃口真好。结果,吃完就犯病,我现在碰过这种例子特别多,为什么?我分析,反式脂肪这东西本来就不是人体能够正常吸收的。消化道黏膜还
7、没完全形成,脾土还很弱,直接把它伤害了。讲到这里,大家应该明白了,很多孩子肺经的病变,其实在某种程度上是和脾胃相关联的,这就是中医的智慧,我们有了这些智慧,再来看孩子的身体,就会有很多新的认识的。我们在后面会给大家一点点详细分析的。其实,很多时候,我们觉得我们给孩子吃的东西是好东西,色香味俱全,因为我们爱孩子,所以我们希望把最好的东西给孩子吃,可是,正是这些我们认为是“好东西”的食物,其实往往并没有那么“好”,很多味道很象的东西,是很多添加剂调出来的,很多颜色鲜艳的饮料,其实都是色素调的,虽然说是在国家允许的标准之内,但是,这些东西难道就没有我们未发现的问题?2007年的时候,我就翻译过一篇医
8、学报道,内容是英国的医学工作者研究发现,饮料中的色素摄入与儿童多动症相关。因为我们家长不懂得这些道理,所以往往会把我们认为好吃的食物让孩子吃的过多,比如,一下子吃半个生日蛋糕,结果反而导致孩子生病。 所以,给孩子的食品,要尽量是天然的,尽量是多样的,同时必须是均衡适度的,这是原则。孩子的特点二形气未充 我们前面讲了,孩子的身体是“脏腑娇嫩,形气未充。”那么,形气未充是什么意思呢? 首先,我们要了解“形”是什么?形是我们身体的本质物质基础,你看这个人的形体如何,这讲的是“形”。 “物成生理谓之形”。庄子天地这是讲“形”是我们的生命的物质基础,已经构成的有形之物。古人又说:“良马可形容筋骨相也”。
9、庄子说符,现在我们讲“形容”是一个词,意思是描述一个什么事情,古人“形”和“容”是两回事儿,都是名词,形是肉体,是形体的意思,容是外貌,筋和骨是里面的构造,这句话的意思是“良马我们可以凭借它的形体、容貌、筋、骨去识别”,这个我们要区分清楚。 我们再来谈小孩子的“形”,小孩很娇嫩,看小手特别小,特别可爱,胳膊跟莲藕似的,特别小,身体没有长壮,特别娇嫩,没有充实起来,这是孩子此时“形”的特点。“形气未充”,那么“气”又是怎么回事儿呢?气是什么? 中医认为,形和气是重要的两部分,形是我们身体的物质基础,气是使得我们身体的物质动起来的那股力量,比如说我们心脏为什么不停地跳动呢?就是气在推动的。气推动的
10、结果就导致了功能的出现,所以直观地理解,气往往跟功能相对应。 外国人对气就不理解,气是什么?看不见摸不着的。但是,生命体为什么会自己运动呢?为什么动物一死了,就什么运动都没有了?这些肉体还存在啊,怎么不会运动了?这些终极问题全世界的科学家都想解释清楚,这样的问题,中国古人也是思考过,最终,古人用一个“气”的概念就解决问题了。“气”这个词,在中医里面含义特别多,中医讲气能讲很多,有宗气、中气、胃气、脾气、肺气、肾气、营卫之气等等,各种各样的气。 气是无形的,形是有形的,说小孩子“形气未充”意思是:无形、有形两方面都没充分完善起来,所以这个时候小孩需要一点点成长,这个时候很弱,古代人形容小孩弱什么
11、样,就跟花草一样,这花草是娇嫩,没经过霜雪,等它真正草木长大了以后,经过霜雪以后就坚实了。但是,刚长出来的时候需要保护的,他和大人是截然不同的。此时,我们需要加倍爱护小孩子。小孩子的这个特点,提示我们在生活中要注意,什么都不能过分,比如吃食物,不能过分,孩子形气未充,很容易受到偏食的影响;我们使用药物,要注意,不要太猛烈,以免影响了生长发育等等,在后面我们会讲到其中具体的内容。形气未充,具体还反应在脏腑的状态不够稳定,比如,肺的形气未充,表现为孩子的肺脏娇嫩,容易受外邪感染,同时肺脏的呼吸也比成人快。有时候,冬天房间密闭,如果是刚刚装修后的房间,污染物就容易沉积,这样房间里面最下层的空气就容易
12、有很多污染物,而小朋友的个子矮,呼吸又快,所以最容易受到影响,我很早就看到过美国原版书里面有专门的著作论述过这样的问题,当时我的印象很深刻,觉得儿童确实容易这样受害。孩子的脾脏形气未充,表现为孩子稍微饮食失调,就容易出现积食等问题,稍微受到寒热,就容易出现吐泻的问题,这是孩子的生理特点,也是让家长们最头疼的地方。孩子的肾形气未充,表现未二便往往不能自控,有的孩子很大了还尿床等;孩子的心的形气未充,表现为容易受惊,脉搏跳动得比成人快,行为的约束力差等,肝的形气未充,表现为容易动风,比如发烧,成人不大会引起肝风,孩子却会出现抽搐,惊厥等情况。这些,都提示我们,孩子是有着他自己特殊的生理状态的,绝对
13、不是缩小的成人,我们考虑孩子的健康时,必须要考虑到这些内容。孩子的特点三生长迅速“生长迅速”这是小孩的特点,前面讲了“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看来好像是要处处小心,但是“生长迅速”这个特点却给予我们希望。因为小孩每天都在长,总是在变。家里我妹妹的小孩快四岁了,我每次回老家去发现小孩都在变,现在很是很有个性的小大人了,从小时候刚刚会发音,到转眼就变得出口成章。变化得非常快,以前才这么高,刚生下来抱着什么都不懂,我现在想要抱她,她不让抱了,谁也不让抱,有个性了,这就是生长迅速。我们家隔壁的孩子,前几天说感冒得很严重,家里面担心得不得了,一转眼,又看见她满院子跑了。就是是生长迅速的好处,有病后恢复得快
14、。 我见过一些孩子,在感冒过后,遗留下了长期的咳嗽,一般我问孩子以前治疗的过程,不少止咳镇咳、清热解毒的药物都用了,效果都不明显。其实,在孩子刚刚开始感冒,和感冒的最后阶段,往往当时都是有寒邪侵入了身体,但是在这两个阶段,过度用清热解毒的药物会把寒邪压在体内。因为寒邪来了,用凉药等于是寒上加寒,让寒邪潜藏在体内了。那么,后来咳嗽为什么总是不好呢?那是因为身体本来想通过咳嗽把剩余的外邪排出体外,但我们又用了很多寒凉止咳的药物,这样外邪总是没有排出,这意味着,我们阻止了身体的排邪过程。 但是这个时候,也别怕,因为孩子生长迅速,恢复能力也很快,只要我们使用正确的方法,很快他就会恢复的。此时我们不能压
15、制咳嗽,而是要使用一些向外透发的药物,让外邪出来。一般用中医的成方止嗽散之类的方子即可。一般孩子的咳嗽很快就会彻底好的。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孩子的身体在通过咳嗽向外排出邪气,但是一直用的药物都是压制咳嗽的,所以咳嗽反而总是不好,而我的思路就是帮助他排,用桔梗、橘红等药性向外向上走的药,帮助身体,而不是压制身体的本能。这才是正确的方向,只要方向正确了,孩子身体的自我恢复能力特别的强。 “生长迅速”,也意味着小孩子有问题自己会调整,这是最大特点,他会沿着正确的方向调整,除非我们遏制他,不让他往正确方向去走,如果这么做那就坏了,等于是拿一个石头把这草压在下面了。但是,只要我们把石头搬开,他自己会长
16、的。所以对小孩的调理,顺势轻轻一拨就可以了,因为他自己一点点会长大,会长得很好。所以我们这时候要顺势去给他调整,他自己很快就恢复了,而且恢复的速度令人吃惊。很多家长非常担心自己孩子的健康,所以孩子一旦患病,他们希望恨不能第二天立刻就好,在这种心情的指导下,家长很容易给孩子过度服药。其实,一般情况下,孩子生长迅速,稍微干预一下,应该迅速恢复,可是,如果家长心急,给孩子超量服药,过度治疗,则反而会影响孩子身体的恢复,导致疾病缠绵不愈,甚至反而生出更多的问题。根据我的观察,这种因为家长的情绪不能稳定而导致的问题,现在反而很多。很多常年有病的孩子,我观察他们的家长,都是那种精神紧张型的,从脸上的表情都
17、会感觉到紧张,这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孩子经常病,让他们变得紧张,同时,我觉得更多的一方面,是他们总是很紧张,稍有风吹草动就赶快用药干预,结果可能会过度,而孩子自己的调节能力却根本没有机会锻炼,长此以往,成为恶性循环。 这就是孩子生理期脏腑娇嫩、形气未充,但是生长迅速的特点。我们大家可以了解一下,对掌握孩子的身体健康状况是很有好处的。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会系统地与大家聊聊中医儿科的其他内容的,这并不是希望大家成为医生自己看病,而是我们要懂得健康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不至于在育儿的过程中犯错误,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感冒的防治方法 最近冬天气候寒冷,有很多小孩易患感冒,在这里我简单地讲述一下关于
18、感冒的防治!在讲述感冒前,要告诉大家的是,中医看病,是一定要分清阴阳的,这是中医的基本思路,有的人写出一个方法,就让所有的人服用,这些人都是没有领会中医的治病的道理。那么感冒怎么分清阴阳呢?阴阳落实在感冒中,就是要分清寒热。首先,感冒第一时间是先在身体造成了一定的抑制状态,我们最明显的表现是体表发冷,要裹紧衣服,有的时候还流清鼻涕,打喷嚏,伤寒学派说这是外邪袭击了体表,温病学说语焉不详,中医管这叫风寒感冒,其实这是每次感冒的最初阶段。实际上,各位,这个阶段有的时候长点儿,可能持续个几天(甚至到发高烧了,中医说有里热了),有的时候则特别的短,几个小时,半天就过去了,因为它太短了,这个感到体表发冷
19、的阶段太重要了,这个时候病邪还没有深入,身体的抵抗机能还有能力一下就把它清除出去,因此一定要抓住这个时机啊!怎么办呢?抢时间解除抑制状态呗!方法其实很简单,任何能够刺激身体机能的食物饮料都可以,有的时候,甚至一杯热水都可以,通常,中医是用我们做菜用的大葱的白色的根部,切一下,加几片生姜(也是做菜用的),在水里稍微熬一下,注意,要一开锅就好,不要久熬,因为要的就是它那种刺激的成份,吴鞠通的话说是:“香气大出,即取服,勿过煎,肺药取轻清,过煮则味厚入中焦矣”(他在熬银翘散时说的)。我还经常让人用苏叶,也叫紫苏叶,药店有卖干的,各位可以在办公室里准备一小包,等到别人感冒了,你的身上突然发冷,立刻用开
20、水泡一把,六七分钟后,就可以喝了。古代的时候是用麻黄、桂枝等药来解决这个问题的,现在不大用了,但是如果真是浑身冷得发抖,一点汗都没有,那还是要用伤寒论中的麻黄汤的,通常表现的用苏叶、葱白等就可以了,等到身上热了,不再发冷,就可以了,最好是微微出点汗,不要出大汗,也不要马上就去风口那儿站着。还有个方法就是用热水袋,放在被窝里,放的位置是在自己后背的肺俞穴附近,就是靠近肺的脊柱两旁,不远不近,不要烫到皮肤,这样睡觉,也可以帮助阳气生发,使得体内的抑制状态得到改变。这个阶段,中医叫外寒阶段。这个时候如果咳嗽,可以选用中成药通宣理肺丸。这个方子里面基本是温药,可以帮助身体组织抵抗。此时治疗咳嗽不可以用
21、寒凉的药物。如果在外寒的阶段处理及时,根据我的经验,一天的时间就可以把感冒给解除掉。如果您在这个阶段没有注意,那么,病邪继续深入,很快,就会到里热阶段。什么叫里热阶段呢?这又是怎么回事儿呢?原来,就是外邪深入,体内的抵抗力量开始和外邪展开了激烈的斗争,你的身体的很多地方都成了战场,此时的表现是:一派热证,咽红,咽痛,发烧,身体骨节酸痛,咳嗽等等,诊断指证是痰黄、鼻涕黄,咽喉疼痛,体温上升。大家一定要记住这些内容,我经常通过痰和鼻涕来分析。这个阶段张仲景在伤寒论里也有论述,比如白虎汤证等,但是由于那个时代可以使用的药物不多,所以论述得比较简单,后世到了清朝,可用的药物多了,温病学家们在此处增加很
22、多内容,很好,创立了温病理论,实际上就是张仲景论述的里热的这个阶段,只是温病学家又在此处根据不同的坐标体系,增加了卫气营血几个层次而已。这个阶段怎么办呢?扁桃体开始发炎了,开始咳嗽了,这些都让人无比的难受啊!此时的方法是,用温病学家们的清里热的方法。这就不是大家自己能够解决的了,所以我的建议是,如果用我说的方法,两天没有解决问题的话,就来找我们中医解决。感冒还会引起人体更深入的病变,比如伤寒学派说的少阴证等,这也不是大家自己能够解决的了,所以我的建议是,还是来找我们中医解决。但是要记住,在感冒的时候,要清淡饮食,不要大鱼大肉,否则会导致感冒迅速发展。总之,要诀是:要分清自己感冒的寒热状态,只有
23、这样,才能对证调理。缪希雍,字仲淳,号慕台。是明代著名中医学家脾阴学说,是缪希雍对中医理论的贡献,缪希雍对脾胃的重要性极其关注,他认为:“谷气者,譬国家之饷道也。饷道一绝,则万众立散。胃气一败,百药难施。”所以他认为“治阴阳诸虚病,皆当以保护胃气为急”。但是,在缪氏之前,医家对脾阳与脾气关注较多,比如金元时期李东垣便非常重视脾阳、脾气之证治并创立益气诸方。而中医理论认为,人体的任何脏器,有阳便有阴,脾脏也不应例外。所以缪氏提倡之脾阴证治,发前人之未发,为中医理论增添了新的基石。但是,在缪氏之后,脾阴学说并未引起医家的足够重视,今天,在众多中医教材中,对此甚至少有论及。而现代社会人们生活方式有了
24、较大改变,疾病类型也随之出现新的发展趋势,缪希雍的脾阴学说,此时则有着特殊的价值。脾阴不足的病因脾阴不足之证,多于饮食不节相关。有过于喜食肥甘厚味者,因肉食积滞化火伤阴;有过于喜食炙烤辛辣者,因辛辣热性伤阴;还有因为久病,津液耗伤,导致脾阴不足者;亦有因劳倦思虑过度,思虑伤脾,因此有伤及脾阴者。但是,在现代社会,我们发现引起脾阴不足的原因,有了新的变化。现代社会许多肉类皆是养殖所出,在养殖的过程中,牲畜在饲养过程中会被喂养一些添加剂,其中甚至有激素类药品,这种情况,会导致肉类成分的改变,引起食用者体质的改变。目前,我们发现大量儿童出现脾阴不足的情况,其中相当比例的孩子喜食肉类,这是一个新的趋势
25、,脾阴不足与肉食中添加激素的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研究,需要继续深入。脾阴虚的诊断标准在先醒斋医学广笔记的妇人门王氏医案中,患者“产后腿疼,不能行立,久之饮食不进,困惫之极”。缪希雍诊断后,判断说:“此脾阴不足之候。脾主四肢,阴不足故病下体。”此处,其他诊断标准我们无从得知,但是缪氏提出:脾阴不足易在下肢有所表现,这点值得我们关注。另外,在神农本草经疏 卷二的脾虚中满中,缪氏提出脾阴不足的一个诊断依据:“昼剧夜静,属脾气虚”;“夜剧昼静,属脾阴虚”。这种区分方式,也值得我们关注。在后世医家中,对脾阴不足的诊断标准论述不多,在现代中医诊断学中,甚至少有论及,但也有对此予以关注者,比如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
26、版,王忆勤主编的“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七年制规划教材中有所涉及,其脾阴不足的诊断标准为:“食少,腹胀,食后尤甚,大便溏薄,或秘结,或溏结不调,口干唇燥,形体消瘦,面色无华,倦怠乏力,手足心热,舌红少津,苔少或无,脉细无力”。这些论述,都较为宝贵。但是,我们可以根据临床,收集更多的脾阴不足指征,为临床医生的正确诊断提供较多的依据。在对脾阴不足的儿童的观察中,我们发现,其症状会有所改变:1、脾阴不足的儿童,不一定食少,甚至有可能胃口奇好,这与脾阴不足与胃阴不足有时相连出现有关,但是亦提醒我们脾阴不足亦可以有此类症状。此类儿童,喜食肉类,而且胃口奇好,症状越严重的儿童,食用蔬菜的份量越少,而肉类
27、的食用量越大;2、脾阴不足的儿童大便干结者多,或者大便前半部分干燥,后半部分溏薄;3、脾阴不足的儿童唇色鲜红。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因此脾阴不足的儿童往往唇色鲜红,颜色突出,这是其显著特征;4、脾阴不足的儿童往往脾气大,性格急躁,容易发火,容易多动。这与脾气不足引起的倦怠乏力相反;5、脾阴不足的孩子,往往不易入睡,或者入睡后翻滚不安,盗汗严重,这往往与脾阴不足累及心阴虚损,因而虚烦不寐相关;6、脾阴不足的孩子,往往下眼袋肿胀,而且微微发红。因为眼睑为肉轮,对应于脾,脾阴不足者,会因为虚热而导致下眼袋微微发红;7、脾阴不足的儿童容易反复感冒,抵抗力下降。以上内容,是对脾阴不足的新的补充,因为根据
28、我们的观察,现在脾阴不足的人群以儿童居多,这已经成为新的发展趋势,因此,对儿童的脾阴不足的诊断指征的研究,显得较为重要。今天和大家继续来聊聊儿童的中医保健道理,今天聊肺的第二个功能:主宣发和肃降。中医认为,肺还有宣发和肃降的功能。宣发这个特点我们联系到孩子的咳嗽来聊聊。为什么咳嗽现在大家治疗效果不好,可是有的医生上来三副药就搞定了。为什么同样的中医效果不同?这就是要掌握肺的特点,肺有宣发降将功能,只要掌握了这个宣发和肃降,就好调理这些问题了。首先,什么是宣发?宣发是往上走的,首先肺的呼出就是宣发的一个体现。比如把浊气给排出去,散发出去。大家记住,这是因为肺有宣发的功能才可以完成的。宣发还有什么
29、特点?肺跟我们的皮毛有关系,跟我们身体体表有关系。中医认为,它像一个灌溉机器似的,相当于伸到草坪里的一个个管子,喷水管,喷出来的水滋润草坪,这叫宣发,它会把水液散布到全身各个部位,这样四肢百骸全都能够得到滋润,像雨雾一样能够铺满,铺上以后叶子就不干燥了,很多人患干燥综合症之所以要调肺,为什么?因为他的津液铺不到相应位置去了。这个是肺的宣发功能,它的特性之一就是要宣发的。如何正确认识咳嗽咳嗽并非坏事儿。现在很多家长都对孩子的咳嗽非常的重视,我们会把咳嗽的问题在后面陆续讲给大家,先要讲的一个理念就是不要害怕咳嗽。其实咳嗽是人体受到外邪的攻击后,试图依靠自己的力量将外邪宣发出去的方式,这是肺脏承担的
30、任务,靠的就是肺本身具有的宣发的、向上的能力。很多家长害怕孩子咳嗽,对此形容说似乎每一声都在重击着自己的心,当孩子晚上咳嗽的时候,很多妈妈整夜无法入睡,她们会觉得孩子患了重病,于是开始手忙脚乱。更糟糕的是,因为她们对孩子的咳嗽太害怕了,所以她们会夸张描述病情。我经常见到这样的家长,她们会说:“救救我的孩子吧!一定要挽救我的孩子啊!”我听了,也很担心,于是见了孩子,这些家长就告诉我,孩子咳嗽得厉害,她们到处求医,几乎绝望了。可奇怪的是,在整个咨询的过程中,孩子没有咳嗽一声,我很奇怪,就问:“我没有听到孩子咳嗽啊?”她们就告诉我:“这几天我的孩子早晨会咳嗽三五声,更要命的是,晚上也会咳嗽三五声。”
31、我问:“那么除了这几声,平时还咳嗽吗?”家长回答:“平时不咳嗽的。”天啊,原来就是咳嗽的这么几声,在妈妈看来已经是无法忍受的大病了。刚刚见过第一位这样的妈妈的时候,我还很吃惊,孩子的实际情况和她描述的相差如此之大!但是,后来,见得多了,我就知道,这是很多家长的问题。遇到这种情况,我会告诫她们,如果去医院,一定不要这么夸张地描述病情,否则医生会认为孩子真的患了很严重的咳嗽,开出很重的处方的,有些中医会使用很多降气的药,我看有的方子什么降香等药都用了,这些药下去,影响了肺的宣发功能,孩子无法承受,这样会耽误孩子的。我见过很多孩子,就是因为这几声咳嗽,被家长带着去各种医院,不断地服药。我们知道,外邪
32、侵入的途径,就是从口鼻而入,进呼吸道,最后入肺部的,这是一个从外到里,从上至下的过程。外邪在进入的过程中,很容易引起我们身体的排斥反应,而咳嗽正是其中之一。咳嗽正是要从里往外,从下往上把外邪排出去,尽管有时候不是那么的有成效,但这是人体的本能反应,不是坏事,是有益的反应。但很多人害怕咳嗽,因此医药企业就制造了一些药物来抑制咳嗽。比如家长去医院,夸张地描述了孩子的咳嗽,有些医生会开一些镇咳的药物,这些药物的机理是阻断神经的传递,起到麻痹作用,不让身体产生反抗反应,这样就不咳嗽了。这些药物本来是用在很严重的咳嗽,一般不用于外感所引起的咳嗽的。可是,因为家长的夸张描述,被蒙蔽住的医生就开了这样的药物
33、。它的作用就像是:前线的战斗已经开始了,枪声大作,此时本应该鼓励战士奋勇战斗,把敌人赶出去,可是,因为家长太害怕了,居然命令将电话线掐断,将指挥官的耳朵塞住,将指挥官灌醉。自己身体的防御系统麻痹住以后,你就听不到任何反应了,结果是可想而知的。看了这个比喻,大家明白了,此时不但不应该镇咳,还应该利用肺的宣发功能,发挥其优势,帮助身体排出外邪。那么,什么是肃降呢?肃降是肺吸入清气往下去,肺的吸气,就是这一功能的体现。但是,肺的肃降还有更多的内涵。大家看我们内脏,心在中间,肺就像伞一样盖住了心脏,肺在最上面,中医管它叫“华盖”。华盖是伞,在古代,华盖是贵族乘的车上的大伞,然后下边是一个车轮,这个伞的
34、部分叫华盖。肺是这样一个功能,五脏六腑全在这里面。人的气机在体内上下这么走,有往上来的,肝脾肾之气往上面走,脾气上升,然后肝随脾升;有往下去的,胃气往下走,胆随胃降,然后心火下降,进入肾中,则肾水不寒,肾水再上承,进入心中,则心火不至于过热,这是一个正常人的气机升降路线。气往下去的动力是哪儿来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肺。肺在五脏的最上端,肺气下肃,则心火才能随着往下走。在中医里面,心对应夏天,肺对应秋天,夏天到头,遇到秋天,秋天的大气开始凝重,气机往下降,天气变凉。这就是肺主肃降这个模型。中医认为,人生活在天地间,和大自然是相应的,这叫“天人合一”,我们的老祖宗多么的睿智,他们建立的这个概念,
35、我们今天才理解,叫人和自然和谐一致。在天人相应的概念指导下,我们老祖宗把人体对应成大自然,然后来理解我们身体的运动。大自然是什么样的呢?春天的时候,万物生发,生命向上生长,草木向上发育,此时,我们老祖宗认为对应的是人体的肝,肝气生发向上,属木;夏天,万物炎热,生长繁茂到了高峰,对应人体的心,属火;秋天,天气开始变凉,万物肃降,叶子从树上落了下来,果实也落下,空气也变得凝重,此时对应肺,属金,古人认为金属具有凉气,有重降的作用,所以我们经常说肺金;冬天寒冷,一切都潜藏了起来,为第二年生发做准备,此时对应肾,属水;而这些生长、发育、收获、潜藏都是和土地相关的,土地的作用发挥在每个季节,所以土地最重
36、要,对应的是我们的脾,属土。大家看看,这是多么美丽的一副图画啊,我们的古人,把大自然的季节特性,和人体进行了对应,在人体内也造成了一个小自然的图画。我再描述一下这个循环的运转:肾属水,在最下面,肾水滋润肝木,肝木从左边上升,对应春天;这是我们人体四季的开始,然后木发展到高峰,会燃烧,生心火,这就到了夏天;火向上燃烧,遇到了肺金,肺金代表秋天,天气凉了,于是火开始降温,向下降去,又到了肾水中,这样,肾水就温暖了,不再寒冷,这样我们才不至于感到下肢冰冷。脾胃在中间,像车轮一样,在帮助人体小季节的变化,起着核心作用。如果这个季节循环出问题了,火在上面燃烧,降不下来,水会变得冰冷,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感
37、觉上面上火,咽喉痛,眼睛发红,下肢却冰冷的缘故,这在中医叫“上热下寒”,主要原因是这个上下循环出问题了。体内有了这个循环以后,才能正常运行起来。其中肺对应秋天,把万物向下降的功能,叫“肺主肃降”,这是我们叫做宣发和肃降的功能。肺一呼一吸之间,就让我们的气机不断升降,有往上走、有往下走的,不断在循环,这样我们才是一个生命体。我们调理咳嗽的时候,就要找出特殊阶段,什么时候我们要帮着它往上走,什么时候帮着往下走,处理反的话就坏了。比如,在刚刚开始咳嗽的时候,我们要帮助肺的宣发,此时可以用药物让邪气出去,所以这个时候不要重用降的药物,比如枇杷叶等,它就是降的,此时最好不用,但是到了咳嗽的中期,人体气机升降紊乱,这个时候方子里面就要升的药物,和降的药物一起用,来调整升降。到了后期剩下一点残余咳嗽的时候,我们需要再次帮助肺的宣发,把邪气散出去,这个时期可以用些升散的药物。最后,如果正气实在不足,导致肺不纳气,导致的咳喘,才使用补肾纳气之药,让气机降下来,但是孩子一般身体没有这么虚,很少会用到这些药物。这就是肺的宣发和肃降的功能,这是中医基础理论中的基础内容,大家可以了解一下,理解这些,对我们掌握如何调理孩子的咳嗽很有好处,等到我们讲具体的咳嗽时,这些内容会让大家更容易理解中医的实践的。今天就聊到这里,下面会与朋友们聊更多的中医基础知识的。【精品文档】第 20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