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安全事故应急管理.pptx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管理.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产安全事故应急管理.pptx(12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生产安全事故 应急管理,培训讲师:,培训日期:,应急管理是在应对突发事件的过程中,为了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事件引起的危害,基于对突发事件的原因、过程及后果进行分析,有效集成社会各方面的资源,对突发是事件进行有效预防、准备、响应和恢复的过程。 我们今天在此举行应急管理专题培训,其目的就是为了提高我们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事件引起的危害的管理水平。,前,言,应急管理的基本知识,应急预案的编制方法,应急预案演练与实施,应急预案的管理要求,目录,1,应急管理的基本知识,1、新的安全生产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安全 发展,通过安全生产,实现
2、以人为本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地科学发展,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进行安全生产,系统管理,以全面降低事故风险为工作重心,注重风险,2、对事故管理最新的认识,危 险 辨 识,风险评价,危险研究,预防控制,预警预测,灾害保险,内外报告,应急救援,调查处理,统计分析,3、新的安全管理体制,部门依法监管,依法和标准化规范统一监察、监督、指导安全生产工作,运用系统工程,进行全员、全面、全过程的安全生产,增强工会的监督作用,努力提高员工的监督能力,创新多种监督模式,发挥中介组织的教练员作用,利用外商带来的成功经验,发挥每天的积极作用,企业全面负责,群众参与监督,社会广泛支持,4、什么是突发公共事件?,突发公
3、共事件,又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突发公共事件特征,不确定性:即事件发生的时间、形态和后果往往无规则,难以准确预测。 紧急性:即事件的发生突如其来或者只有短时预兆,必须立即采取紧急措施加以处置和控制,否则将会造成更大的危害和损失。 威胁性:即事件的发生威胁到公众的生命财产、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具有公共危害性。,4、什么是突发公共事件?,突发公共事件分类,自然灾害:指由于自然原因而导致的事件,主要包括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等。 事故灾难:指由人为原因造
4、成的事件,涵盖由于人类活动或者人类发展所导致的计划之外的事件或事故,主要包括工矿商贸等企业的各类安全事故、交通运输事故、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等。,4、什么是突发公共事件?,突发公共事件分类,公共卫生事件:指由病菌病毒引起的大面积的疾病流行等事件,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 社会安全事件:指由人们主观意愿产生,会危及社会安全的事件,主要包括恐怖袭击事件、经济安全事件和涉外突发事件等。,4、什么是突发公共事件?,突发公共事件分类,级,特别重大,级,重大,级,较大,级,一般,按照其性质、严重程
5、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 一般分为四级:,4、什么是突发公共事件?,5、什么是应急管理?,现代的应急管理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最初用于国际政治和外交领域,古巴导弹危机时期,应急管理才明确被作为一个独立分支领域加以研究,但在之后一段时间里,应急管理并没有受到很大重视。,直到20世纪80年代后,一些频繁发生的突发事件开始引起管理者们的极大关注,比如美国三里岛核电厂核泄漏事件、埃克森公司石油泄漏事件、印度博帕尔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等,而今应急管理已是公共管理研究的重要内容。,在应对突发事件的过程中,为了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事件引起的危害,基于对突发事件的原因、过程及后果进
6、行分析,有效集成社会各方面的资源,对突发是事件进行有效预防、准备、响应和恢复的过程。 一般意义上,应急管理按照时间序列划分为预防、准备、响应、恢复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前后相互关联、交织,共同构成一个循环系统。同时,每个阶段又彼此独立,每一阶段又是构筑在前一阶段之上,互相包含彼此关键性要素和目标。,应急管理的定义,指对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各种安全生产事故和可能给企业带来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的各种外部突发公共事件,以及企业可能给社会带来损害的各类突发公事件的预防、处置和恢复重建等工作,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应急 管理的定义,5、什么是应急管理?,6、企业为什么要开展应急管理?,政府 要求,严峻
7、的 安全形势,法律义务,企业发展 内在要求,社会 责任,企业职工 自身安 全需要,应急 管理,7、为何要编制应急预案?,随着现代化生产的发展,生产规模扩大,生产过程中巨大的能量潜在着危险源,如石油天然气、交通运输、机械加工、危险化学品生产、矿山、水利等行业。尽管我们采取了一系列先进技术和控制手段,但重大特大事故频发。国家、企业、人民群众的经济损失巨大,作业人员的生命无安全保障,如:,国外,1976年意大利塞维索工厂环乙烷泄漏事故,1984年墨西哥石油液化气爆炸事故,1984年印度博帕尔市甲基异氰酸酯泄漏事故,1988年英国北海石油平台天然气泄漏爆炸事故,2003年12月23日重庆开县井喷事故,
8、2004年4月6日重庆天原化工厂氯气泄漏爆炸事故,2005年11月13日吉林石化爆炸事故,2013年中石化青岛石油管道爆炸事故,国内,7、为何要编制应急预案?,为此,国家不得不下决心加强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不得不加强应急预案的评审工作,不得不加强应急预案的演练工作,不得不加强应急预案的评估工作,不得不加强应急预案的管理工作。,2,应急预案的编制方法,1、应急预案编制的要求,应急预案是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为迅速、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制定的有关计划或方案。,是在辨识和评估潜在重大危险源、事故类型、发生的可能性及发生的过程、事故后果及影响严重程度的基础上,对应急机构职责、人员、技术、装备、设施、
9、物资、救援行动及其指挥与协调方面预先做出的具体安排。,应急预案实际上是标准化的反应程序,以使应急救援活动能迅速、有序地按照计划和最有效的步骤进行。,应急预案明确了在事故发生之前、发生过程中以及刚刚结束之后,说负责做什么,何时做,怎么做,以及相应的策略和资源准备等。,1,2,3,4,2、应急预案编制步骤,成立预案编制小组,1,2,3,4,危险分析和应急能力评估,编制应急预案,应急预案的评审与发布,2、应急预案编制步骤,3、成立预案编制小组,有关职能部门和团体的积极参与,尤其是危险直接相关的各方进行合作,并达成一致意见,预案编制小组代表来自以下部门,安全,环保,操作和生产,保卫,工程,技术服务,维
10、修保养,医疗,环境,人事,也可包括来自地方政府、社区和相关部门的代表,3、成立预案编制小组,4. 危险分析和应急能力评估,预案编制小组首先任务是收集预案编制的相关资料,包括:,1,2,3,4,5,6,7,8,适用的法律、法规,相关技术标准,企业安全记录、事故情况,国内外同类企业事故案例分析,地理、环境、气象资料,相关企业的应急预案等,重大危险源基本资料,其他,初期,编制小组的工作可以分为三部分,危险辨识、后果分析和风险分析,明确人员和职能,应急能力评估(就是明确需要的资源),4. 危险分析和应急能力评估,最后形成危险辨识与风险分析报告。,危险辨识与风险评价是编制应急预案的关键,所有应急预案都是
11、建立在风险分析的基础之上的。,危险辨识与风险分析,确定以下内容:,(1)可能发生事故的危险源 (2)事故的类型 (3)影响范围 (4)事故后果 (5)可能产生的次生、衍生事故,4. 危险分析和应急能力评估,04,03,02,01,资料收集,危险危害因素辨识与分析,风险分级,危险辨识与风险评价的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提出降低或控制风险的安全对策措施,4. 危险分析和应急能力评估,危险辨识过程中,应坚持“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的原则,对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进行辨识与分析。,1,2,3,4,5,厂址及环境条件,厂区平面布局,建(构)筑物,生产工艺过程,生产设备、装置,危险辨识的主要内容,
12、4. 危险分析和应急能力评估,危险辨识方法,危险是指材料、物品、系统、工艺工程、设施或场所对人、财产或环境具有产生伤害的潜能。 危险辨识就是找出可能引发事故导致不良后果的材料、系统、生产过程或场所的特征。,材料性质分析,生产工艺和条件,相互作用矩阵分析法,利用安全评价和分析方法,4. 危险分析和应急能力评估,5、常用危险评价方法比较表,5、常用危险评价方法比较表,5、常用危险评价方法比较表,5、常用危险评价方法比较表,6、重大危险源的辨识,储存易燃液体、可燃气体、有毒物质的储罐区或单个罐。,储存民用爆破器材、烟花剂、烟花爆竹、易燃液体、可燃气体和有毒物质的库区或单个库房。,生产、使用民用爆破器
13、材、烟花剂、烟花爆竹、易燃液体、可燃气体和有毒物质的设施或场所。,输送有毒、可燃、易爆气体和液体的长输管道,中压以上的公用管道,输送可燃、有毒等流体介质的工业管道。,1,2,3,4,5,6,7,8,蒸汽锅炉、热水锅炉。,易燃介质和介质毒性程度为中度以上的压力容器或压力容器群。,高瓦斯、煤与瓦斯突出、有煤尘爆炸危险、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煤层自然发火期小于6个月、煤层冲击倾向为中等以上的井工开采煤矿矿井。,瓦斯、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有自燃发火危险、有冲击地压危险的金属非金属地下矿井。,6、重大危险源的辨识,9,10,11,尾矿库;全库容大于100万立方米或者坝高大于30米的尾矿库。,各类棉花收购站、加
14、工厂、仓库、露天堆场、转运站一级棉纺企业堆放棉花的场所,储存年周转量大于3万吨的库区或库。,其他。,6、重大危险源的辨识,危险、危害因素的分布,伤害(危害)方式和途径,主要危险、危害因素,重大危险、危害因素,危险辨识过程中 应注意以下几点,6、重大危险源的辨识,7、人员和职员的确定,正确实施应急预案必须要明确职责,特别是什么时候由谁来指挥。编制小组可根据企业正常生产管理系统职位来分配紧急时的任务,这样能减少培训以保证紧急时正确指挥。 编制小组应该认真审查领导的能力和在休假、外出时的指挥系统,要保证负责人员经过良好培训,能够在更高级指挥人员到来之前应对局势。,8、应急能力评估,最常见的紧急时刻实
15、施的重要应急功能,通讯和外部关系联络,包括媒体,消防与营救,物质泄漏控制,工艺和公用设施,工程措施,环境状况,医疗救护,安全保障,后勤保障,行政管理,1,2,3,4,5,6,7,8,9,10,9、应急能力评估的内容,应急人员及其技术、经验和接受的培训,应急设施、装备和物资(一是报警、通信设施;二是应急时所需要的设备及其类型等),制定应急预案时应当在评估与潜在危险相适应的应急能力的基础上,选择最现实、最有效的应急策略。,10、生产经营单位应急能力评估,场内 应急能力,(1)生产经营单位消防力量 (2)个人防护用品 (3)人力资源 (4)通信、联络及警报设备 (5)监测和检测设备 (6)泄漏控制设
16、备 (7)保安和进出管制设备 (8)应急电力设备 (9)应急救援所需的重型设备 (10)各种保障制度,场外 应急能力,(1)城市社区专兼职消防力量 (2)医疗救护机构分布及救护能力 (3)信息资源 (4)专家系统,11应急预案编制,预案分级及组成:预案一般由综合预案、专项预案、应急方案组成 。,综合预案,对专项预案的构成、编制提出要求及指导,并阐明各专项预案之间的关联和衔接关系。,专项预案,应急方案,是总体预案的支持性文件,主要针对某一类或某一特定的突发事件,对应急预警、响应以及救援行动等工作职责和程序作出的具体规定。,是针对基层单位重大危险源、关键生产装置、要害部位及场所,以及大型公众聚集活
17、动或重要生产经营活动等,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或次生事故,编制的处置、响应、救援等具体的工作方案。,对于危险性较大的重点岗位,应当制定岗位应急处置程序。岗位应急处置程序作为安全操作规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作业现场、岗位操作人员进行应急处置的规定动作,内容应简明、易记、可操作。,11应急预案编制,应急预案体系要求,综合 预案,火灾专项预案,泄漏专项预案,爆炸专项预案,现场处置方案1,现场处置 方案2,现场处置 方案n,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现场处置方案,11应急预案编制,全面分析本单位或本地区范围内危险因素、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及事故的危害程度; 客观评价本单位和本地区的应急能力(包括人员、装
18、备和后续保障等),必须考虑在意外情况下的上述人员、装备的实际状态; 在保证及时、有效的前提下,最清晰简要和有可操作性。,应急预案编制的关键,11应急预案编制,应急预案的核心要素,清晰:明确做什么、谁来做、怎么做,简要:在满足清晰的条件下,内容越简要越好。预案一定要体现为应急服务。,需要的信息要全面,可以全部作为预案的附件,做好索引。包括危险源场所的人员在不同时间段的分布情况。,预案要考虑关联单位的关系(包括关联部门或上下级之间预案的衔接)。,1,2,3,4,11应急预案编制,应急救援预案应该具备的八大部分28个要素,八大部分,基本内容,应急救援方针与原则,应急救援工作策划,应急救援准备(程序)
19、,应急救援响应(程序),现场恢复与事故调查(程序),应急救援预案维护和改进(程序),应急救援预案支持附件,11应急预案编制,28个要素,1.基本内容,应急预案发布令:宣布预案生效,做好各项应急准备。 应急机构署名页:应急相关部门及负责人签名。 预案分发记录页:预案接收部门签字。 预案修改记录页:修改人签字。 术语与定义等。,2.方针与原则,阐明应急救援的方针与原则,如保护人员安全优先,防止和控制事故蔓延优先,保护环境优先。以及预防为主、常备不懈、高效协调以及持续改进的思想。 列出应急预案所针对的事故(或紧急情况)类型、适用的范围和救援目标。,11应急预案编制,确认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地点; 确
20、定事故影响范围及可能影响的人数; 重大危险源的数量及分布; 根据事故种类和后果严重度,确定预案编制的级别; 地理、人文(人口)、地质、气象等信息; 城市布局及交通情况; 可能影响应急救援的不利因素等; 形成附件。,3.危险辨识与评价,4.应急资源评价,分析和评价目前企业和社会应急活动中可以使用或可以调动的各种资源,包括应急力量(人员)、应急设备(施)、物资、等; 基本应急装备:通讯工具、交通工具、照明工具、防护工具; 专用应急救援装备:消防、医疗、应急发电、大型机械等; 形成附件。,11应急预案编制,5.应急机构与职责,明确应急救援过程中各个特定任务的负责机构及其职责; 明确应急反应总负责人,
21、以及各部门的负责人及其职责; 本区域以外能提供援助的有关机构的职责; 明确政府和企业在事故应急中各自的职责; 形成附件。,6.应急机制,按事故的严重程度建立分级响应机制和程序; 统一领导、统一指挥、分级响应、资源共享、全体参与; 预测预警机制、应急决策协调机制、应急公众沟通机制、应急社会动员机制、应急资源征用机制、责任追究机制等; 对各应急机构的应急行动与协调活动进行总体规划并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11应急预案编制,7.法律法规要求,明确列出国家、省、市涉及应急救援要求的相关法律、法规、标准文件; 形成附件。,准备用于应急救援的机械与设备、监测仪器、材料、交通工具、个体防护设备、医疗、办公室等
22、保障物资等; 列出有关部门,如企业现场、武警、消防、卫生、防疫等部门可用的应急设备; 定期检查与更新; 列出存放地点及获取方法; 形成附件。,8.应急设备(施)、物资,11应急预案编制,7.法律法规要求,明确列出国家、省、市涉及应急救援要求的相关法律、法规、标准文件; 形成附件。,准备用于应急救援的机械与设备、监测仪器、材料、交通工具、个体防护设备、医疗、办公室等保障物资等; 列出有关部门,如企业现场、武警、消防、卫生、防疫等部门可用的应急设备; 定期检查与更新; 列出存放地点及获取方法; 形成附件。,8.应急设备(施)、物资,11应急预案编制,9.应急人员的培训,10.预案演习,对应急人员进
23、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并确保合格者上岗; 描述每年的培训计划; 描述对现场应急人员进行培训的频度和程度等。,描述预案演习的目的; 制定每年演习计划; 各应急方参加预案模拟演习; 描述对演习结果的评价,发现预案存在的问题 并加以解决。,11应急预案编制,11.公众教育,为确保公众了解如何面对应急情况所采取的周期性宣传以及提高安全意识的方法与措施。 宣传潜在危险的性质、疏散路线、报警和自救方法、了解各种警报的含义、应急救援的有关程序的知识。,描述与临近企业、消防、医疗、检测、武警、临近城市或地区建立的互助协议; 社会专业技术服务机构、物资供应企业的互助协议; 形成附件。,12.互助协议,11应急预案编
24、制,确定报警的机构及原则; 确定报警方式,如电话、警报器等; 确定24小时与政府主管部门的通讯、联络方式; 制定报警信息单,详细记录事故情况,如事故地点、事故类型、危险物质、伤亡情况、影响范围、事态控制情况等;,13.报警程序(由下到上),警报和紧急公告的机构和标准原则; 明确向公众报警的标准、方式、信号等,应明确各种警报信号的不同含义,协调警报器的使用及每个警报器所覆盖的地理区域; 重要的公告信息(包括健康危险、自我保护、疏散路线、医院等); 特殊情况下警报:警报的盲区、特殊需要的人群及地点、使用机动方式协助发出警报或逐家通报等; 制定标准化或填空式公告样本。,14.警报和紧急公告(由上到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产 安全事故 应急 管理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