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各章知识概要--高一下学期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pptx
《必修二各章知识概要--高一下学期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二各章知识概要--高一下学期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pptx(3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章人口一、世界人口分布有什么特点?1、世界人口分布规律(1)世界各地的人口分布很_,有的地区人口稠密,有的地区则人口稀少。(2)从全球来看,近90%的人口居住在_半球,尤其在_地带最为集中。(3)从海拔来看,近80%的人口居住在海拔_以下的_地区。(4)从距离海洋远近来看,60%左右的人口居住在离海岸_千米以内的_地区。不均匀 北 北纬1050 500米 低平 200 沿海 2世界人口分布差异(1)世界上有四大人口稠密区,即东亚、_、欧洲西部和_。(2)各大洲和地区的人口分布极不平衡,亚洲、非洲和_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85%。(3)国家之间的人口分布也_,目前世界上已有中国、印度、美国、印
2、度尼西亚、巴西、巴基斯坦、尼日利亚、孟加拉国、俄罗斯、日本、墨西哥、埃塞俄比亚、菲律宾、埃及等14个国家的人口超过1亿。南亚 北美东部 拉丁美洲 不平衡 二、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有哪些?(一)自然因素1、气候对人口分布的影响主要是通过_和_来体现的。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气候较为适宜的_纬度地区。2、人口分布多趋向于_地区。平原地区地形平坦,_,交通便利,易于开发,是人类的主要聚居地。3、水源进一步影响人口的具体分布。一般来说,河流、湖泊沿岸_方便,利于生产和生活,人口较密集。(二)人文因素1、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农业社会人口聚集在_地区。工业社会,工业企业集中在_,导致人口向_聚集。2、经济发
3、展水平影响着人口分布的状况。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_的地区,人口稠密。3、历史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表现为历史_的地区人口较稠密。4、另外,政治、文化、军事等因素对人口分布也有一定的影响。气温 降水 中、低 低平 土壤肥沃 供水 较高 较悠久 农业发达 城镇 城镇 三、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哪些?(1)一般认为,人口迁移是推力(或排斥力)与拉力(或吸引力)共同作用的结果。(2)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往往成为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早期的人口迁移,主要受自然环境的影响;现代的人口迁移,主要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人口迁入率较高;经济落后的地区,人口迁出率较高。四、人口迁
4、移有什么特点?1、国际人口迁移2、国内人口迁移(1)、我国历史上的人口迁移(2)、我国历史上的人口迁移(1)20世纪80年代以前,人口迁移以行政导向为主,人口多从东部向中部,从东部、中部向西北、东北、西南方向迁移。(2)20世纪80年代以来,组织性迁移的比重逐渐下降,自发性迁移的比重迅速上升,人口从中部向东部,从西南、西北向东部迁移。一部分人口向发达国家迁移,迁入地以北美、欧洲各国和澳大利亚为主。五、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五、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保证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良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区域的资源环境条件所能承载的人口数量。决定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大小的因素(1)自然资
5、源状况一般来说,在既定的对外联系、经济技术水平、社会文化条件下,某区域所能承载的人口数量是由当地的自然资源“短板”所决定的。人口越多,对资源的需求量越大;而每个区域的资源量都是有限的,只能满足一定数量的人口需求。资源丰富的区域能承载较多的人口。通常用某一种或几种资源的承载力作为估算某个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依据。(2)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不断提高资源利用的效率,还可能发现_,从而_资源环境承载力。科技水平的提高促进_快速发展,从而促进区域间的_往来。一些国家和地区可以通过贸易,获取其他地方的资源,以满足不断增加的人口的需要。(3)人均消费水平资源环境承载力总是相对
6、于一定的消费水平而言的。相同的资源环境条件,相对于不同消费水平所供养的人口数量,显然是不同的,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会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而_。新的资源 扩大 交通运输 贸易 降低 六、如何解释人口合理容量六、如何解释人口合理容量1、什么是人口合理容量人口合理容量是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_的水平,同时又在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_的人口数量。其值_资源环境承载力。2、人口数量过多带来的问题(1)人口数量越多,对于资源的占有量和使用量就_。由于资源储量是有限的,有限的资源无法承受过量的人口消费,所以会对资源造成巨大的压力,导致_问题。(2)人口数量的增加还会造成区域的污染物
7、排放量增加,从而导致_问题。(3)同时,过多的人口还会带来_困难、_紧张等一系列社会问题。越多 资源短缺 环境 就业 住房 健康生活 适宜 小于 3、保持人口合理容量的措施一、乡村的土地利用1、乡村是以_活动为主的地区。依据农业生产的特点,农业用地可分为耕地、林地、草地、水域等不同类型。2、为了方便生产,农业用地一般分布在村落的_。乡村以_用地和_为主。3、当乡村发展到一定规模时,村落出现了一些满足居民社会需求的_,以提供祭祀、聚会、娱乐、商业、医疗、教育等多种服务。这样,村落内部土地利用出现了简单的分化,以公共服务设施为中心,住宅往往由此向外_分布。第二章 乡村和城镇公共设施 环绕 农业经济
8、 周围 农业 居住 二、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1、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1)_ 是影响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这在城市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城镇里各种功能的活动都要占用一定的土地,而城市土地的供应是有限的。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下,一块土地用于哪一种活动,主要取决于各种活动 _ 的高低。影响地租高低的因素主要有_ 程度和_ 两个方面。一般来说,穿过的道路越多,或者距交通干线越近,土地租金越_;离城镇中心越近,土地租金也越_。(2)实际上,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非常复杂。除了经济因素外,政策、文化、_等因素也会影响城镇内部空间结构。2、城镇内部空间结构是随着城镇的发展
9、而逐渐形成和变化的。(1)在城镇发展的初期,地域范围狭小,它的各类功能用地混杂分布,并在中心区域自然集中。(2)随着工业不断发展和服务业的兴起,城镇中心用地紧张、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问题日渐突出。为了降低成本,_,城镇中心的工业企业纷纷向外搬迁。原有的工业用地就可能被改造为_ 用地或其他用地,城市内部空间结构随之发生变化。经济因素 愿意付出租金 交通便捷 距离城镇中心远近 高 高 环境 保护环境 商业 三、城镇三大功能区特点功能区功能区形态形态特征特征区位选择及原因区位选择及原因商业区呈点状或条状占地面积小,人员流量大,地价高,土地利用集约,是城镇的核心区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街角路口原因:人
10、口稠密,市场广阔;交通便捷,便于商品流通工业区集聚性强,成片分布专业化程度高,竞争协作强,导致集聚,又因环保、地租、交通等因素导致分散市区外缘、交通干线两侧原因:减轻对市区污染;交通便利,降低运输成本住宅区呈片状、团状、点状分布占地面积大,建筑质量上高级与低级住宅区分化;位置上背向发展高级住宅区城市外缘,与高坡、文化区相联系原因:环境优美;文化氛围好,人口素质高低级住宅区内城、工业区附近,与低地、工业区相联系原因:便于工人上下班;收入低,文化教育程度低四、合理利用城乡空间的意义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城乡土地利用提出了更新的诉求,合理规划城乡空间有利于建立可持续的_、为生活_、_等,
11、对于优化城镇和乡村内部的_、推动_发展具有现实指导意义。1、通过发展_、合理规划_、保留一定规模的绿地和河湖等生态涵养空间,可以有效改善_状况,建设宜居的_。2、通过合理安排居住区、_、公共服务设施等,可以提高_,为生产和生活提供便利。3、通过规划,确定具有_价值的场所、建筑物、街区或村落等,保护地方和民族_,使人类历史和文化遗产得以永续相传。人地关系 提供便利 文化传承 空间结构 城乡一体化 卫星城 工业区 环境 生活空间 基础设施 土地资源利用效率 历史文化 传统特色 五、城镇化对区域发展有何积极作用? (1)促进_增长。 (3)改善_环境。(2)提高_效率。 (4)增强区域社会_ _。区
12、域经济 资源利用 城乡居住 和谐 六、城镇化过程中会出现哪些问题? 城镇化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给区域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活力。但是,在城镇化的过程中,也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环境问题和 _ 问题。1、城镇是人类对自然环境干预最强烈、自然环境变化最大的地方。当城镇生产和生活排放的污染物超出一定的限度,城镇环境质量就会 _,甚至出现大气污染、水污染、垃圾污染和噪声污染等环境问题,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2、在有些城市,尤其是人口超过百万,甚至千万的大城市,城市人口规模和_ 不断增加,加上缺乏合理的城市规划和管理,城市的基础设施远远不能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会出现_拥堵,_ 紧张等现象。社会 下降
13、人口密度 交通 住房 七、城镇化的意义是什么?八、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城镇化存在哪些差异? 发达国家城镇化起步_,城镇化水平_。发展中国家城镇化起步较_,城镇化水平较_。但二战后,城镇人口增长速度_了发达国家。早 高 晚 低 超过 九、地理信息技术为城市管理提供了哪些帮助?地理信息技术在_、市政建设、_管理、公共服务等城市管理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在城市日常生活中,运用_ 对各类空间信息进行储存、分析和处理,结合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定位、_功能,为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提供了极大的便利。2、在城市规划和建设管理中,地理信息系统依托其强大的_、图层分析、制图等功能,为政府、企业等提供全方
14、位的应用服务。城市规划 交通 地理信息系统 导航 数据管理 十、地域文化如何影响城乡景观?(一)、地域文化对乡村景观的影响1、较之城镇,乡村的主要经济活动与自然的关系更为 _,其景观所体现的_理念更为鲜明。2、乡村景观除了能够体现人们顺应自然、趋利避害的_,还能够体现当地人们的_形态、精神追求等。(二)、地域文化对城镇景观的影响1、相比很多现代城镇都是钢筋混凝土、玻璃之类的灰色调,有一些城镇因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会有自己的_。2、城镇中的各种建筑,不单纯是为某种用途而建造的,它还反映了某种_和_情趣。3、一所民居有其文化意蕴,而一座城镇的_,或整体或局部,也能反映某种_。4、在城市景观的设计中,
15、如何融合_,体现_,追求社会公平,增加社会福利、创造灿烂文化,已经成为设计者们共同的追求。直接 人地和谐 生活智慧外 社会组织 色调、色彩 文化意识 审美 空间格局 价值追求 地域文化 尊重自然 一、农业的区位因素有哪些?1、自然因素第三章 产业区位因素 (1)气候 不同生物的生长和繁殖,要求不同的气候条件,而气候条件具有明显的_ 差异。 (2)水源 仅靠天然降水往往不能满足农作物生长的需要,因此种植农作物需要灌溉。临近河湖,或有地下水源、高山冰雪融水,便于修渠打井进行灌溉的地方,农作物收成较有保证。缺乏水源不能进行灌溉的 _ 地区,不宜种植农作物。地域 干旱 (3)地形 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土
16、层深厚,适宜发展_;山地、丘陵地区地表起伏大,耕作不便,适宜发展 _ 业或畜牧业。山地自然条件的垂直分异,使农作物分布随_有所不同。(4)土壤 _是农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不同类型的土壤,适宜生长不同的作物。种植业 林 海拔 土壤 2、人文因素(1)市场 市场的需求、农产品的价格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农业生产的 _,从而影响农业区位选择。(2)交通运输 农产品需要运往销售市场,因此农业区位选择必须充分考虑当地的交通运输条件。交通运输快捷,可以节省农产品的运输、存储费用和_。类型和规模 运输时间 (3)政策 农业生产还受到政策法规的影响。政府制定的各项政策法规,如_办法、鼓励或限制农业生产规模和_,以
17、及提高或降低农产品的_等,都对农业生产有很大影响。 (4)其它 资金、_、科技、历史、_、政治等因素也影响农业区位选择。因此,农业的区位选择必须综合考虑多种因素,不同地区、不同时期,考虑的_因素往往不同,要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合理利用土地。税收 类型 价格 劳动力 文化 主导 二、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及影响一般情况下,一个地区的自然因素可以看作是相对稳定的,而农业生产的 _ 因素则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中。因此,对农业区位的选择,要更多地考虑人文因素 的发展变化。1、市场因素 当市场上某种农产品供不应求时,这种农产品的价格就会_,从而促使该农产品的生产规模扩大。反之,当市场上某种产品供过于求
18、时,这种农产品的价格就会_,从而促使该农产品的生产规模_。人文 上涨 下跌 缩小 2、农业科学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通过技术手段对光热、水分等不适宜农业生产的状况进行人工干预,使之适宜发展农业。(育种技术、无土栽培、温室、滴灌技术) 3、_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改进,使市场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在 _上大为扩展。 4、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一些新兴的_农业生产区域。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带动农业区位的各人文因素相应变化,促使我国农业区位选择发生巨大变化: 交通运输 地域 专业化 经济发展推动了_ 化的进程,农副产品的市场需求量 _,在交通运输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必修 各章 知识 概要 一下 学期 地理 人教版 2019 第二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