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pptx
《第19课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9课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pptx(4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19课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基础认知自主学习一、国家的宏观调控1.背景:(1)1929年爆发的经济大危机,充分暴露了_的资本主义的弊病。(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生死存亡教训,以及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冲击与影响。2.措施:国内(1)加大政府在_的开支,增加就业机会,刺激消费需求(2)制定_,促进经济协调发展(3)利用信贷、利率、税收等经济杠杆实施宏观调控(4)20世纪70年代,面对“_”现象,各国适当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国际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建立_、世界银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等国际经济组织,加强在金融、投资和贸易等领域的国际协调。通过大国相对平等的协商,采取市场干预行动,协调利益,维护经济秩序自由放
2、任公共事业领域经济发展计划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滞胀3.影响:国内取得了一定成效,经济增长一度较快。但20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不同程度的“滞胀”现象,表现为_,通货膨胀严重国际形成了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经济增长停滞二、科学技术的新发展1.原因:相对论的提出和_的发展;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问世,为技术革命进一步提供了理论支持。2.主要内容:_(请填正确序号)原子能的开发利用、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互联网的建立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的迅速发展各种新材料的出现生物工程技术的突破化学、化工行业出现3.意义:使社会发展进入_,劳动方式日益自动化和智能化,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量子力学
3、信息时代三、社会结构的新变化1.原因:_带来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2.表现:(1)农业和工业的就业人口所占比重逐渐下降,从事_的人口所占比重增加。(2)“_”的人数增加。科学技术的新发展服务业中间阶层四、“福利国家”与社会运动1.“福利国家”:(1)含义:国家通过构建_,保证个人和家庭的经济安全;通过加大社会服务开支,保证全体公民享受较好的公共福利。(2)作用:“福利国家”的建立,在缓和_、保持社会稳定方面起到一定积极作用。但是,这些社会福利毕竟由国家财政负担。(3)调整。20世纪70年代:当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生经济危机时,减少福利就成为“改革”的内容之一。20世纪80年代:美、英、法等国都不同
4、程度地减少政府公共开支,改革社会保障制度,在提高社会效率和维护社会公平之间寻求新的平衡。社会保障体系收入分配不平等2.社会运动:根源尽管资本主义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都通过加强国家干预的办法缓解社会矛盾,但没有触动造成这种不平等和贫困的_表现黑人民权运动(1)原因:美国社会对黑人的歧视仍广泛存在,如在公共场所实行种族隔离制度,用文化测验的办法剥夺黑人的选举权等(2)目的:争取自己的平等权利(3)成果:迫使美国国会通过_,宣布种族隔离和歧视政策为非法妇女运动(1)原因:资本主义国家对妇女的歧视也长期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越来越多的妇女参加工作,妇女运动兴起(2)目的:争取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
5、的政治、_和社会等方面的权利(3)成果:在妇女运动的推动下,大多数国家的妇女获得了_和被选举权,一些国家建立了维护妇女权益的机构学生运动20世纪6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还普遍爆发了大规模的学生运动,美国学生发起了_的运动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民权法案选举权反对美国侵略越南战争经济【正误会诊】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资本主义国家调整以计划经济为基础、以强化国家干预为核心。( )提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资本主义国家调整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强化国家干预为核心。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向着制度化和体系化的方向发展。( )3.科学技术在不同领域各自发展,共同构成整个技术革命。( )提示:科学技术
6、在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一种技术革命引发了其他技术革命。4.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中,科技进步所占的比例不断上升。 ( )5.社会福利政策是资本主义市场自发调节社会矛盾的重要手段。 ( )提示:社会福利政策是国家调控社会矛盾的重要手段,本质上仍然是国家对经济的干预。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发生的新变化从根本上消除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提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发生的新变化,所触及的主要是统治的手段和方法,并没有消除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教材开发】1.阅读课本第三目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联邦德国、日本就业人口分布的变化思考:表格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结构怎样的变化趋势
7、?提示:农业和工业的就业人口所占比重逐渐下降,从事服务业的人口所占比重增加。2.阅读课本第四目“史料阅读”思考:两部法规的出台说明了什么问题?提示:两部法规的出台是美国黑人争取基本民权长期斗争的结果,也是统治阶级妥协的产物。【情境在线】1.21世纪,人们通过微信、微博、百度等工具进行通信和获取信息,可以通过软件共享汽车、共享影视节目,大数据技术将促使商品的生产与供应变得更加合理。思考:人们生产生活方式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提示:科技的发展。2.下图是关于欧洲福利国家的漫画思考:作者认为欧洲福利制度的推行有何影响?提示:加剧了财政负担。能力形成合作探究主题一宏观调控与科技发展【情境探究】1.从史
8、料实证角度,认识资本主义国家的宏观调控史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政府对一些新兴工业部门、重大科研项目、现代化公共设施等投入大量资金,如美国对发展原子能工业的投资,从1945年至1970年达175亿美元。美国还通过国家力量扩张国外市场,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起,为了加强国际市场竞争力,政府对一些出口产品实行补贴。摘自世界当代史史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艾德礼工党政府为稳定政治和经济,先后实施了8个国有化法案,把英格兰银行、煤炭工业、国内运输业、电力工业和钢铁工业等国有化。至1951年,国有化工矿企业约占全国总数的20%,约有200万人在其中就业。企业国有化的改革实施后,一般生产都有所发展。摘自
9、世界当代史思维交互:根据史料一、二,指出美、英两国为恢复和发展经济采取的各自策略与共同经验。微点拨提示:策略:美国:通过政府直接投资的方式拉动国内市场;通过国家财政补贴的方式大力扩张国外市场。英国: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经济。经验:都利用国家政权对经济进行大规模干预。学业质量水平1:能够从所获得的史料中提取有关的信息 关键能力获取和解读信息,描述和阐释事物 关键信息 通过“美国政府对投入大量资金”“把国有化”等关键词句得出两国策略,归纳两国政府的作用得到共同经验2.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科技发展史料20世纪40年代以来各国出现的科技成果思维交互:根据史料,概括20世纪40年代以来
10、科技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时间国家科技成果1945年美国原子弹爆炸1946年美国电子计算机诞生1954年苏联第一座核电站建成1957年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9年美国“阿波罗11号”登月1972年美国重组DNA生物基因工程成功1974年中国育成第一个杂交水稻组合“南优2号”1977年日本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投入使用1981年美国第一架航天飞机升空1996年英国利用体细胞培养克隆羊“多莉”成功1999年美国首次成功制造人工DNA分子微点拨提示:特点:以高新科技为主;美国和苏联科技优势突出;中国奋起直追世界科技潮流。原因:世界科技革命发展的必然结果;第二次世界
11、大战的影响和推动;美苏争霸的推动;美国经济实力的强大;政府对科技的重视;中国遭受科技威胁和歧视。学业质量水平1: 概述历史发展的基本进程水平2: 能够选择、组织和运用相关材料并使用相关历史术语,对具体史事作出解释关键能力 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的特征,并作出正确的阐释关键信息通过史料中“国家”一栏总结出优势国家,从“科技成果”一栏总结出以高新科技为主,根据所学分析原因【史论阐释】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调整的原因1.资本主义私人垄断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垄断加剧了资本主义经济矛盾,造成一系列难以自解的危机,迫使私人垄断资本接受国家的干预和调节。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特殊作用进一步促进了国家
12、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在战争中,国家对工业部门实行集中管理,为战后的国有化政策及建立国营经济奠定了基础。3.经济危机的惨痛教训。危机迫使垄断资产阶级呼唤国家垄断资本发挥干预和调节作用,只有国家才能充当调节矛盾的“救世主”。4.战后出现的高科技产业和科技革命需要巨额资金和有效管理,这超出了私人垄断资本的承受能力,需要国家政权的有力干预。二、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条件1.政治保障。资本主义发展相对稳定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雅尔塔体系的建立和两极格局下的制衡,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保持了较长时间的稳定局面;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美国开创的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战后也在资本主义世界普遍推行。2.社会条件。第二次
13、世界大战中的军事需求、战后军备竞赛和发展经济的需求。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各国为适应战争的需要,都集中人力、物力、财力,研究开发威力巨大的新式武器,使科技水平迅速提高。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了增强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各垄断组织都在科研方面加大投入,大力开发新产品,促使科技水平不断提高。3.技术与物质条件。第二次工业革命所创造的技术与物质条件,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迅速发展的科学技术。4.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物理学革命,使人类的物质观、时空观、运动观和方法论都发生了变革。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形成的控制论、信息论和系统论成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理论依据。主题二“福利国家”与社会运
14、动【情境探究】1.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福利国家”影响史料一英国税收与福利对家庭收入的影响(1983-1984年)(单位:英镑)资料来源:李培锋英国诊治“福利病”月收入5080200儿童津贴13.013.013.0其他津贴50.130.10纳税0-7.9-43.8国民保险-4.5-7.2-18.0实际收入108.6108.0151.2史料二(英国)社会福利计划的各项开支占到了公共支出总额的50%。(瑞典)主要靠借债和赤字预算来维持社会福利的各项开支。在各国社会福利开支仍在不断增加的同时,各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大幅度下降。联邦德国从1970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领取维持日常生活救济的人数增加了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历史精品资料 新高考历史精品专题 统编版高中历史资料 高中历史课件 高中历史学案 高中历史设计 高中历史试卷 高考历史指导 高中历史练习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