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课件--高考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一轮复习 .pptx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课件--高考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一轮复习 .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课件--高考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一轮复习 .pptx(2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第9课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两宋的政治和军事一、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一、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1.1.背景背景(1)北宋建立后,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2)鉴于唐后期以来军阀割据、政局动荡的历史教训。2.2.目的:目的:强化中央集权、维护政权稳定。一、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一、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3.3.措施措施(1 1)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行政(削实权):行政(削实权):中央派文官出任地方各州的长官知州,节度使逐渐变为虚衔。财政(制钱谷):财政(制钱谷):设诸路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保证各州赋税绝大部分上缴朝廷。军事(收精兵):军事(收精兵):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拱卫京师
2、,镇守地方,定期更换驻地。(2 2)分散分散机构权力机构权力在中央:在中央:枢密院专掌军政,三司专掌财政,与宰相分权,并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枢密院与禁军管理机构“三衙”分权,前者有调兵权但并不统兵,后者统兵但无权调兵。在地方:在地方:先后设立了平行的四个路级机构,合称“四监司”,从不同方面对各州进行监控;州一级增设通判,与知州共同签署文书,彼此制约。(3 3)崇崇文抑武:文抑武:罢免宿将兵权,用文官担任枢密院长官;大力提倡文治,扩大科举规模,抬高文官和士人的地位。(4 4)“崇文抑武崇文抑武”方针:方针:“崇文抑武”方针指北宋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方针。北宋制定这一方针的目的是防止武将跋扈,
3、但不是轻视武备和军队。这一方针一方面使北宋军队战斗力减弱,在与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争中多吃败仗;另一方面,这一方针使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预防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情况的发生,有利于社会安定。(5 5)评价)评价积极:积极:有效地预防了内部动乱,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强化了中央集权。消极:消极:制度过于僵化,权力分割过细,影响了行政效率,助长了因循保守的政治风气。典型例题典型例题1.唐末诸司使,内臣领之。枢密使参预朝政,始与宰相分权矣。(宋)太祖受命,以宰相主文事,参知政事佐之;枢密使专掌武事,副使佐之。朝廷的这种做法( )A.解决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B.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C.使君权相权关系日趋
4、紧张D.体现了皇帝的集权意识典型例题典型例题2.北宋的军队主要分为禁兵、厢兵、乡兵及边境上的藩兵,其中禁军担任“守京师、备征戍”的任务。宋太祖时禁军人数只有二十万不到,到宋仁宗时期禁军员额高达80多万,增长速度远超其他兵种。这一现象( )A.改变了守内虚外的国策 B.导致了官僚队伍的膨胀C.埋下了边疆危机的隐患 D.加强了中央集权的力量典型例题典型例题3.宋代,从太宗至宁宗十一位皇帝都曾将自己的著述纂成御制集刻板刊印,内容涉及文辞、政事、边防等,除机密内容“送枢密院要库掌之”外,其他卷册“遍赐贵近,乞付三省,依故事”。宋朝这一举措( )A.有利于维护皇权专制统治B.延续了重文轻武的传统C.推动
5、印刷术的发明与应用D.促进了文学艺术的繁荣二、二、边防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压力与财政危机1.1.边防边防压力压力(1)宋辽关系辽的兴起:北宋建立之前,契丹族建立的辽朝在北方草原崛起,占领了燕云十六州,对中原形成严重威胁。宋辽战争:北宋统一后,两次发起夺回燕云十六州的北伐,均告惨败。宋辽和议:A.内容:维持已有边界,辽宋皇帝以兄弟相称,北宋每年送给辽一笔钱物,称为“岁币”。B.影响:获得了北部边防的安定。(2)宋夏关系宋夏战争:北宋与西北党项族新建立的西夏发生战争,屡战屡败。宋夏和议:西夏向北宋称臣,但实际上保持帝号,北宋每年送给西夏钱物,称为“岁赐”。二、二、边防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压力与财政危机
6、2.2.财政危机财政危机(1)原因军队不断扩编,导致军费直线上升,占到国家财政开支的大半。政府机构设置重叠,官僚子弟入仕过滥,致使官僚队伍不断膨胀。(2)后果:养兵和养官成为朝廷的沉重负担,财政状况日益恶化。典型例题典型例题4.北宋初期,为了阻挡契丹骑兵的南下,政府在河北沿边的边境上占据数万顷耕地,大修塘泊,修筑了一条“水长城”;政府利用这些塘泊大兴屯田,种植水稻。这一措施( )A.有效抵御了辽金南下B.促进了南方农业开发C.缓解了北方驻军压力D.推动经济重心的转移典型例题典型例题5.通过普遍招募方式组建军队的做法开始于唐玄宗时期。北宋统治者则将募兵发展为一种有意识的“养兵”政策,提出“饥岁莫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历史精品资料 新高考历史精品专题 统编版高中历史资料 高中历史课件 高中历史学案 高中历史设计 高中历史试卷 高考历史指导 高中历史练习

限制150内